李時珍

《本草綱目》~ 獸部第五十卷 (10)

回本書目錄

獸部第五十卷 (10)

1.

(音洛。《唐本草》)

【釋名】湩(音棟)。

白話文:

解釋名稱:湩(音同「棟」)。(取自《唐本草》)

【集解】恭曰:牛、羊、水牛、馬乳,並可作酪。水牛乳作者,濃厚味勝。𤚩牛、馬乳作酪性冷。驢乳尤冷,不堪作酪也。藏器曰:酪有干、濕,乾酪更強。時珍曰:酪湩,北人多造之。水牛、𤚩牛、犛牛、羊、馬、駝之乳,皆可作之。入藥以牛酪為勝,蓋牛乳亦多爾。按:《臞仙神隱》云:造法:用乳半杓,鍋內炒過,入余乳熬數十沸,常以杓縱橫攪之,乃傾出罐盛。待冷,掠取浮皮以為酥。

白話文:

【集解】恭說:牛、羊、水牛、馬的乳汁,都可以用來做酪。用水牛乳做成的酪,最為濃稠甘美。用山牛、馬的乳汁做成的酪,性味偏涼。驢乳特別涼,不適合用來做酪。藏器說:酪可以分為乾酪和濕酪,乾酪的藥效更強。李時珍說:酪湩,是北方人常做的一種食品。水牛、山牛、犛牛、羊、馬、駱駝的乳汁,都可以用來做酪。入藥時,以牛乳酪最為常見,因為牛乳酪的製作過程與牛酪相似。據《臞仙神隱》記載,製作酪的方法是:用半杓乳汁,在鍋中炒過後,加入其餘的乳汁,熬煮數十次,過程中用杓子不斷攪動,然後把酪倒入罐子中。等酪冷卻後,撇去浮在上面的皮,就可以得到酥油。

入舊酪少許,紙封放之,即成矣。又幹酪法:以酪曬結,掠去浮皮再曬,至皮盡,卻入釜中炒少時,器盛,曝令可作塊,收用。

白話文:

倒入一些舊的酪,封好紙放在一邊就可以了。還有乾酪的做法:將酪曬乾,去掉浮皮再曬,直到皮都沒有了,然後放進鍋裡炒一會兒,盛到器皿裡,經曝曬變成塊,收起來用。

【氣味】甘、酸,寒,無毒。時珍曰:水牛、馬、駝之酪冷,𤚩牛、羊乳酪溫。詵曰:患冷、患痢人,勿食羊乳酪。甜酪合酢食,成血瘕及尿血。

白話文:

**氣味:**甘、酸,屬寒性,無毒。

**李時珍說:**水牛、馬、駱駝的乳製品比較冷,黃牛、羊的乳製品比較溫和。

**汪昂說:**有寒症或痢疾的人,不建議食用羊乳酪。

甜酪與醋一起食用,會導致血塊和尿血。

【主治】熱毒,止渴,解散發利,除胸中虛熱,身面上熱瘡、肌瘡(《唐本》)。止煩渴熱悶,心膈熱痛(《日華》)。潤燥利腸,摩腫,生精血,補虛損,壯顏色(時珍)。

白話文:

【主治】清熱解毒,止渴,散寒發汗,去除胸中的虛熱,治療身上熱瘡、肌瘡(《唐本》)。止煩渴熱悶,緩解心膈熱痛(《日華》)。潤燥通腸,消腫,生精血,補益虛損,使面色紅潤(李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戴原禮云:乳酪,血液之屬,血燥所宜也。

白話文:

發明:李時珍說:根據戴原禮的說法,乳酪屬於血液的種類,適合血燥的人食用。

【附方】舊三。火丹癮疹:以酪和鹽煮熱,摩之即消。(《千金翼》)蚰蜒入耳:華佗方:用牛酪灌入即出。若入腹,則飲二升,即化為黃水。(《廣利方》)馬出黑汗:水化乾酪灌之。(藏器)

白話文:

【附方】還有三種。火毒發疹:用酪和鹽煮熱,擦塗患處即可消退。(《千金翼》)蚰蜒入耳:華佗的方子:用牛酪灌入耳朵,蚰蜒就會出來。如果蚰蜒進入腹部,就喝二升酪,蚰蜒就會化成黃水。(《廣利方》)馬流黑汗:用水把乾酪化開,灌給馬喝。(藏器)

2.

(《別錄》上品)

【釋名】酥油(北虜名馬思哥油)。

白話文:

【釋名】奶油(北方胡人稱之為馬思哥油)。

【集解】弘景曰:酥出外國,亦從益州來。本牛、羊乳所作也。恭曰:酥乃酪作,其性與酪異。然牛酥勝羊酥,其犛牛酥復勝家牛也。思邈曰:㸺牛、犛牛乳者為上,白羊者次之。詵曰:水牛酥與羊酪同功。其羊酥勝牛酥。汪機曰:牛乳冷,羊乳溫。牛酥不離寒,病之兼熱者宜之;羊酥不離溫,病之兼寒者宜之。

白話文:

集解:弘景說:酥產自國外,也從益州運來。用牛、羊的乳汁製作而成。恭說:酥是從酪中提煉出來的,它的性質和酪不同。但是牛油勝於羊油,而犛牛油又勝於家牛油。孫思邈說:犛牛、犛牛的牛乳製作的酥為上品,白羊的次之。王詵說:水牛油和羊酥的功效相同。而羊酥勝於牛酥。汪機說:牛乳性寒,羊乳性溫。牛酥性涼,兼有熱症的人適合食用;羊酥性溫,兼有寒症的人適合食用。

各有所長也。犛酥雖勝,然而難得。時珍曰:酥乃酪之浮面所成,今人多以白羊脂雜之,不可不辨。按:臞仙《神隱》云:造法:以牛乳入鍋煮二三沸,傾入盆內冷定,待面結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渣,入在鍋內,即成酥油。一法:以桶盛牛乳,以木安板,搗半日,候沫出,撇取煎,去焦皮,即成酥也。

白話文:

各種羊油都有各自的優點。雖然犛牛的酥油品質最好,但不容易獲得。李時珍說:酥油是從酪乳的表面取出的,現在很多人用白羊油摻雜其中,必須仔細辨別。根據陶弘景的《神隱》記載:製作酥油的方法是:將牛奶倒入鍋中煮沸二三次,然後倒入盆中冷卻凝固,等表面結皮後,將皮取下再次煎煮,把油渣濾掉,倒入鍋中,即成為酥油。還有一種方法是:將牛奶裝入桶中,用木板攪打半日,等泡沫出現後,撇取泡沫煎煮,去掉焦皮,即成為酥油。

凡入藥,以微火熔化濾淨用之良。

㸺牛、白羊酥

【氣味】甘,微寒,無毒。

白話文:

用牛油和羊油。

【藥性】甘味,微寒,無毒。

【入藥方式】用文火將牛油和羊油融化,過濾後使用。

【主治】補五臟,利大小腸,治口瘡(《別錄》)。除胸中客熱,益心肺(思邈)。除心熱肺痿,止渴止嗽,止吐血,潤毛髮(《日華》。益虛勞,潤臟腑,澤肌膚,和血脈,止急痛。治諸瘡。溫酒化服,良(時珍)。

白話文:

【主治】補養五臟,通利大小腸,治療口瘡(《別錄》)。消除胸中的客熱,有益於心肺(孫思邈)。治療心熱肺痿,止渴止咳,止吐血,滋潤毛髮(《日華子本草》)。有益於虛勞,滋潤臟腑,澤潤肌膚,調和血脈,止急痛。治療各種瘡。用溫酒化開服用,效果很好(李時珍)。

犛牛酥

【氣味】甘,平,無毒。

白話文:

味道和性質:甘味,性平,無毒。

【主治】去諸風濕痹,除熱,利大便,去宿食(思邈)。合諸膏,摩風腫、踠跌血瘀(藏器)。【發明】時珍曰:酥本乳液,潤燥調營,與血同功。按:《生生編》云:酥能除腹內塵垢,又追毒氣發出毛孔間也。

白話文:

【主治】消除風濕痹痛,去除熱氣,促進大便通暢,排除宿食(孫思邈)。與其他藥膏混合,用於治療風腫、踠跌瘀血(藏器)。

【發明】李時珍說:酥本是乳液,具有滋潤燥熱、調和營氣的作用,與血液具有相同的功用。據《生生編》記載:酥能去除腹內的污垢,又能將毒氣從毛孔中排出。

【附方】舊二,新一。蜂螫:用酥塗之,妙。(《聖惠》)蟲咬:以酥和鹽塗之。(《聖惠方》)眯目:以酥少許,隨左右納鼻中。垂頭臥少頃,令流入目中,物與淚同出也。(《聖濟總錄》)

白話文:

【附方】有兩種治療方法:

**1. 蜂蜇:**用酥油塗抹於傷口,效果很好。(《聖惠》)

**2. 蟲咬:**將酥油和鹽混合後塗抹於傷口。(《聖惠方》)

**3. 眯眼:**取少量酥油,隨左右鼻孔吸入,然後垂下頭部,平臥片刻,讓酥油流入眼睛中,並與眼淚一同排出。(《聖濟總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