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主治第四卷 (2)
主治第四卷 (2)
1. 頭痛
(有外感,氣虛,血虛,風熱,濕熱,寒濕,痰厥,腎厥,真痛,偏痛。右屬風虛,左屬痰熱)
【引經】太陽(麻黃、藁本、羌活、蔓荊。),陽明(白芷、葛根、升麻、石膏。),少陽(柴胡、芎藭。),太陰(蒼朮、半夏。),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芎藭。)
【濕熱痰濕】〔草部〕黃芩(一味,酒浸曬研,茶服,治風濕、濕熱、相火,偏、正諸般頭痛。),荊芥(散風熱,清頭目。作枕,去頭項風;同石膏末服,去風熱頭痛。),薄荷(除風熱,清頭目,蜜丸服。),菊花(頭目風熱腫痛,同石膏、芎藭末服。),蔓荊實(頭痛,腦鳴,目淚。
太陽頭痛,為末浸酒服。),水蘇(風熱痛,同皂莢、芫花丸服。),半夏(痰厥頭痛,非此不除,同蒼朮用。)栝蔞(熱病頭痛,洗瓤溫服。),香附子(氣鬱頭痛,同川芎末,常服;偏頭風,同烏頭、甘草,丸服。),大黃(熱厥頭痛,酒炒三次,為末,茶服。),鉤藤(平肝風心熱。
),茺蔚子(血逆,大熱頭痛。),木通,青黛,大青,白蘚皮,茵陳,白蒿,澤蘭,沙參,丹參,知母,吳藍,景天(並主天行頭痛。),前胡,旋覆花,〔菜果〕竹筍(並主痰熱頭痛。),東風菜,鹿藿,苦茗(並治風熱頭痛。清上止痛,同蔥白煎服;用巴豆煙燻過服,止氣虛頭痛。
),楊梅(頭痛,為末茶服。),橘皮,〔木石〕枳殼(並主痰氣頭痛。),櫸皮(時行頭痛,熱結在腸。),枸杞(寒熱頭痛。),竹茹(飲酒人頭痛,煎服。),竹葉,竹瀝,荊瀝(並痰熱頭痛。),黃柏,梔子,茯苓,白堊土(並濕熱頭痛。合王瓜為末服,止疼。),石膏(陽明頭痛如裂,壯熱如火。
並風熱,同竹葉煎;風寒,同蔥、茶煎;風痰,同川芎、甘草煎。),鐵粉(頭痛鼻塞,同龍腦,水服。),光明鹽,〔獸人〕犀角(傷寒頭痛寒熱,諸毒氣痛。),童尿(寒熱頭痛至極者,一盞,入蔥、豉煎服,陶隱居盛稱之。)
【風寒濕厥】〔草谷菜果〕芎藭(風入腦戶頭痛,行氣開鬱,必用之藥。風熱及氣虛,為末茶服;偏頭風,浸酒服;卒厥,同烏藥末服。),防風(頭面風去來。偏正頭風,同白芷,蜜丸服。),天南星(風痰頭痛,同荊芥丸服;痰氣,同茴香丸服;婦人頭風,為末酒服。
),烏頭,附子(浸酒服,煮豆食,治頭風;同白芷末服,治風毒痛;同川芎或同高良薑服,治風寒痛;同蔥汁丸,或同鍾乳、全蠍丸,治氣虛痛;同全蠍、韭根丸,腎厥痛;同釜墨,止痰厥痛。),天雄(頭面風去來痛。),草烏頭(偏正頭風,同蒼朮,蔥汁丸服。),白附子(偏正頭風,同牙皂末服;痰厥痛,同半夏、南星丸服。
),地膚子(雷頭風腫,同生姜擂酒服,取汗。),杜衡(風寒頭痛初起,末服,發汗。),蒴藋(煎酒取汁。),蓖麻子(同川芎燒服,取汗。),萆薢(同虎骨、旋覆花末服,取汗。),南藤(釀酒服,並治頭風。),通草(燒研酒服,治洗頭風。),菖蒲(頭風淚下。
),杜若(風入腦戶,痛腫涕淚。),胡蘆巴(氣攻痛,同三稜、乾薑末,酒服。),牛膝(腦中痛。),當歸(煮酒。),地黃,芍藥(並血虛痛。),葳蕤,天麻,人參,黃耆(並氣虛痛。),蒼耳,大豆黃卷(並頭風痹。),胡麻(頭面遊風。),百合(頭風目眩。),胡荽,蔥白,生薑(並風寒頭痛。
),杏仁(時行頭痛,解肌。風虛,痛欲破,研汁,入粥食,得大汗即解。),茱萸(厥陰頭痛嘔涎,同薑、棗、人參煎服。),蜀椒,枳椇,〔木石蟲獸〕柏實(並主頭風。),桂枝(傷風頭痛自汗。),烏藥(氣厥頭痛,及產後頭痛,同川芎末,茶服。),皂莢(時氣頭痛,燒研,同薑、蜜,水服,取汗。
),山茱萸(腦骨痛。),辛夷,伏牛花,空青,曾青(並風眩頭痛。),石硫黃(腎厥頭痛、頭風,同硝石丸服。同胡粉丸服。同食鹽丸服。同烏藥丸服。),蜂子,全蠍,白殭蠶(蔥湯服,或入高良薑,或以蒜製為末服,治痰厥、腎厥痛。),白花蛇(腦風頭痛,及偏頭風,同南星、荊芥諸藥,末服。
),魚鰾(八般頭風,燒存性,末,蔥、酒熱飲,醉醒則愈),羊肉(頭腦大風,汗出虛勞。),羊屎(雷頭風,研酒服。)
【吐痰】見風及痰飲。
【外治】穀精草(為末㗜鼻,調糊貼腦,燒煙燻鼻。),延胡索(同牙皂、青黛為丸。)瓜蒂,藜蘆,細辛,蒼耳子,大黃,遠志,蓽茇,高良薑,牽牛(同砂仁、楊梅末。)蕓薹子,皂莢,白棘針(同丁香、麝香。),雄黃(同細辛。),玄精石,硝石,人中白(同地龍末,羊膽為丸。
),旱蓮汁,蘿蔔汁,大蒜汁,苦瓠汁(並㗜鼻。),艾葉(揉丸嗅之,取出黃水。),蓖麻仁(同棗肉紙卷,插入鼻內。),半夏煙,木槿子煙,龍腦煙(並熏鼻。),燈火(淬之。),蕎麥麵(作大餅,更互合頭,出汗。或作小餅,貼四眼角,灸之。),黃蠟(和鹽作兜鍪,合之即止。
),麝香(同皂莢末,安頂上,炒鹽熨之。),茱萸葉(蒸熱枕之,治大寒犯腦痛,亦浴頭。),桐木皮,冬青葉,石南葉,牡荊根,槵子皮,莽草,葶藶,豉汁,驢頭汁(並治頭風。),全蠍(同地龍、土狗、五倍子末。),柚葉(同蔥白。),山豆根,南星(同川烏。),烏頭,草烏頭(同梔子、蔥汁。
),乳香(同蓖麻仁。),決明子(並貼太陽穴。露水八月朔旦取,磨墨點太陽,止頭疼。),桂木(陰雨即發痛,酒調,塗頂額。),井底泥(同硝、黃敷。),朴硝(熱痛,塗頂上。),訶子(同芒硝,醋摩之。牛蒡根(同酒煎膏摩之。),綠豆(作枕去頭風。)決明、菊花(皆良。
),麥面(頭皮虛腫,薄如裹水,口嚼敷之,良。),梔子(蜜和敷舌上,追涎去風甚妙。)
白話文:
頭痛的成因有很多種,包括外感(感冒)、氣虛、血虛、風熱、濕熱、寒濕、痰厥、腎厥以及真正的頭痛和偏頭痛。其中,右邊的頭痛多屬於風虛,左邊的頭痛則多屬於痰熱。
治療頭痛可以根據不同的經絡選用不同的藥材:太陽經(麻黃、藁本、羌活、蔓荊),陽明經(白芷、葛根、升麻、石膏),少陽經(柴胡、芎藭),太陰經(蒼朮、半夏),少陰經(細辛),厥陰經(吳茱萸、芎藭)。
以下列出一些常用的藥材,並說明其針對的頭痛類型:
針對濕熱、痰濕的藥材:
- 黃芩:酒浸曬乾後研磨成粉,用茶送服,可治療風濕、濕熱、相火引起的各種頭痛。
- 荊芥:能散風熱、清頭目。可製成枕頭以去除頭項風邪;與石膏末一同服用,可治療風熱頭痛。
- 薄荷:能祛除風熱、清頭目,可製成蜜丸服用。
- 菊花:可治療頭目風熱腫痛,與石膏、芎藭末一同服用。
- 蔓荊實:可治療頭痛、腦鳴、流淚,將其磨成末,用酒浸泡後服用,尤其適用於太陽經頭痛。
- 水蘇:可治療風熱頭痛,可與皂莢、芫花一同製成丸藥服用。
- 半夏:對痰厥引起的頭痛非常有效,必須與蒼朮一同使用。
- 栝蔞:可治療熱病頭痛,洗淨果肉溫服。
- 香附子:可治療氣鬱引起的頭痛,與川芎末一同服用;偏頭風可與烏頭、甘草一同製成丸藥服用。
- 大黃:可治療熱厥頭痛,用酒炒三次後研磨成粉,用茶送服。
- 鉤藤:可平肝風、清心熱。
- 茺蔚子:可治療血逆、大熱引起的頭痛。
- 木通、青黛、大青、白蘚皮、茵陳、白蒿、澤蘭、沙參、丹參、知母、吳藍、景天:這些藥材都可治療時疫引起的頭痛。
- 前胡、旋覆花:可治療痰熱引起的頭痛。
- 竹筍:可治療痰熱引起的頭痛。
- 東風菜、鹿藿、苦茗:可治療風熱頭痛,用蔥白煎服可清上止痛;用巴豆煙燻過後服用,可治療氣虛頭痛。
- 楊梅:可治療頭痛,將其磨成末,用茶送服。
- 橘皮、枳殼:可治療痰氣引起的頭痛。
- 櫸皮:可治療時行頭痛,此類頭痛多因熱結於腸道。
- 枸杞:可治療寒熱引起的頭痛。
- 竹茹:可治療飲酒引起的頭痛,煎服。
- 竹葉、竹瀝、荊瀝:可治療痰熱引起的頭痛。
- 黃柏、梔子、茯苓、白堊土:可治療濕熱引起的頭痛,與王瓜末一同服用,可止痛。
- 石膏:可治療陽明經頭痛,此類頭痛劇烈如裂,伴隨高熱。可治療風熱,可與竹葉一同煎服;治療風寒,可與蔥、茶一同煎服;治療風痰,可與川芎、甘草一同煎服。
- 鐵粉:可治療頭痛鼻塞,與龍腦一同用水送服。
- 光明鹽:也可治療頭痛。
針對風寒、濕厥的藥材:
- 犀角:可治療傷寒頭痛、寒熱以及各種毒氣引起的疼痛。
- 童尿:可治療寒熱引起的極度頭痛,將一盞童尿與蔥、豆豉一同煎服,陶隱居對此推崇備至。
- 芎藭:是治療風入腦戶引起的頭痛的必用藥,可疏通氣機、開解鬱結。治療風熱及氣虛引起的頭痛,可磨成粉末用茶送服;治療偏頭風,可用酒浸泡後服用;治療卒厥,可與烏藥末一同服用。
- 防風:可治療頭面風邪引起的疼痛,偏正頭風可與白芷一同製成蜜丸服用。
- 天南星:可治療風痰頭痛,與荊芥一同製成丸藥服用;可治療痰氣引起的頭痛,與茴香一同製成丸藥服用;婦人頭風可磨成末,用酒送服。
- 烏頭、附子:可用酒浸泡後服用,或煮豆食用,治療頭風;與白芷末一同服用,可治療風毒疼痛;與川芎或高良薑一同服用,可治療風寒疼痛;與蔥汁製成丸藥服用,或與鍾乳、全蠍製成丸藥服用,可治療氣虛疼痛;與全蠍、韭根製成丸藥服用,可治療腎厥疼痛;與釜墨一同使用,可止痰厥疼痛。
- 天雄:可治療頭面風邪引起的疼痛。
- 草烏頭:可治療偏正頭風,與蒼朮、蔥汁一同製成丸藥服用。
- 白附子:可治療偏正頭風,與牙皂末一同服用;可治療痰厥引起的頭痛,與半夏、南星一同製成丸藥服用。
- 地膚子:可治療雷頭風腫,與生薑搗爛後用酒送服,以取汗。
- 杜衡:可治療風寒頭痛初期,將其磨成粉末服用,可發汗。
- 蒴藋:煎酒取汁服用。
- 蓖麻子:與川芎一同燒服,可取汗。
- 萆薢:與虎骨、旋覆花末一同服用,可取汗。
- 南藤:用酒浸泡後服用,可治療頭風。
- 通草:燒研後用酒送服,可治療洗頭後引起的頭風。
- 菖蒲:可治療頭風流淚。
- 杜若:可治療風入腦戶引起的疼痛、腫脹、流涕。
- 胡蘆巴:可治療氣攻引起的疼痛,與三稜、乾薑末一同用酒送服。
- 牛膝:可治療腦中疼痛。
- 當歸:可用酒煮服。
- 地黃、芍藥:可治療血虛引起的疼痛。
- 葳蕤、天麻、人參、黃耆:可治療氣虛引起的疼痛。
- 蒼耳、大豆黃卷:可治療頭風痺痛。
- 胡麻:可治療頭面遊風。
- 百合:可治療頭風目眩。
- 胡荽、蔥白、生薑:可治療風寒頭痛。
- 杏仁:可治療時行頭痛,解肌。若頭痛如裂,屬於風虛,可將杏仁研磨取汁,加入粥中食用,大量出汗後即可緩解。
- 茱萸:可治療厥陰頭痛,伴隨嘔吐涎沫,與薑、棗、人參一同煎服。
- 蜀椒、枳椇:可治療風寒頭痛。
- 柏實:可治療頭風。
- 桂枝:可治療傷風頭痛,伴隨自汗。
- 烏藥:可治療氣厥頭痛以及產後頭痛,與川芎末一同用茶送服。
- 皂莢:可治療時氣頭痛,燒研後與薑、蜜一同用水送服,以取汗。
- 山茱萸:可治療腦骨痛。
- 辛夷、伏牛花、空青、曾青:可治療風眩頭痛。
- 石硫黃:可治療腎厥頭痛、頭風,與硝石製成丸藥服用;也可與胡粉、食鹽、烏藥製成丸藥服用。
- 蜂子、全蠍、白殭蠶:可與蔥湯同服,或加入高良薑,或用蒜製成末服用,可治療痰厥、腎厥疼痛。
- 白花蛇:可治療腦風頭痛以及偏頭風,與南星、荊芥等藥磨成末服用。
- 魚鰾:可治療各種頭風,燒存性後磨成末,用蔥、酒熱飲,醉醒後即可痊癒。
- 羊肉:可治療頭腦大風,伴隨汗出虛勞。
- 羊屎:可治療雷頭風,研磨後用酒送服。
其他:
- 吐痰:多見於感受風邪及痰飲引起的頭痛。
外用療法:
- 穀精草:磨成末吹入鼻中,或調成糊狀貼在頭部,或用煙燻鼻。
- 延胡索:與牙皂、青黛製成丸藥。
- 瓜蒂、藜蘆、細辛、蒼耳子、大黃、遠志、蓽茇、高良薑、牽牛(與砂仁、楊梅末同用)、蕓薹子、皂莢、白棘針(與丁香、麝香同用)、雄黃(與細辛同用)、玄精石、硝石、人中白(與地龍末,羊膽製成丸藥),皆可用於外治頭痛。
- 旱蓮汁、蘿蔔汁、大蒜汁、苦瓠汁:可滴入鼻中。
- 艾葉:揉成丸狀嗅聞,取出黃水。
- 蓖麻仁:與棗肉用紙卷起,插入鼻內。
- 半夏煙、木槿子煙、龍腦煙:可燻鼻。
- 燈火:可淬火。
- 蕎麥麵:可製成大餅,輪流貼在頭上,以助出汗。或製成小餅,貼在眼角四周,用灸法治療。
- 黃蠟:與鹽混合製成帽子狀,戴上即可止痛。
- 麝香:與皂莢末一同敷在頭頂,用炒鹽熨燙。
- 茱萸葉:蒸熱後枕在頭下,可治療大寒侵犯腦部引起的疼痛,也可浴頭。
- 桐木皮、冬青葉、石南葉、牡荊根、槵子皮、莽草、葶藶、豉汁、驢頭汁:皆可治療頭風。
- 全蠍:與地龍、土狗、五倍子末一同使用。
- 柚葉:與蔥白一同使用。
- 山豆根、南星(與川烏同用)、烏頭、草烏頭(與梔子、蔥汁同用):皆可用於外治。
- 乳香:與蓖麻仁同用。
- 決明子:皆可貼於太陽穴。露水八月朔旦取用,磨墨點太陽穴,可止頭痛。
- 桂木:陰雨天發作的頭痛,用酒調塗在頭頂和額頭。
- 井底泥:與硝、黃一同敷在頭部。
- 朴硝:可治療熱痛,塗在頭頂。
- 訶子:與芒硝一同用醋研磨。
- 牛蒡根:與酒煎成膏狀塗抹。
- 綠豆:製成枕頭可治療頭風。
- 決明、菊花:皆為治療頭痛的良藥。
- 麥面:若頭皮虛腫,薄如裹水,可將麥面嚼碎敷在患處,效果顯著。
- 梔子:與蜂蜜調和後敷在舌頭上,可引出涎液,去除風邪,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