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九卷 (13)
禽部第四十九卷 (13)
1. 鴟鵂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人體三焦者:上焦如霧,在喉間、胸中肺府,出氣口,納氣門通於天。中焦如漚,在胃脘、脾土、穀倉,納水穀,化精微,出胃腑,入大腸。下焦如瀆,在大腸、小腸、膀胱,納糟粕,化津液,出大小便,通於地。
上焦生氣,中焦生血,下焦生精。氣血津液,生長壯老已。氣血衰虧,則病生矣。故上有痰飲,則頭眩目赤,耳嗚鼻塞,短氣咳嗽。上有熱氣,則面赤口渴,咽喉不利,牙痛齒痛。上有風氣,則頭風頭痛,目眩耳鳴,四肢不遂。
中焦有寒氣,則腹中冷痛,吐瀉不止,飲食不下。中焦有熱氣,則腹中脹滿,口渴善飢,大便祕結。中焦有濕氣,則腹中痞重,嘔吐泄瀉,四肢沉重。
下焦有寒氣,則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腰膝痠軟,肢體沉重。下焦有熱氣,則小便赤澀,大便燥結,腰膝困痛,口渴咽乾。下焦有濕氣,則小便渾濁,大便溏稀,水腫脹滿,面目浮腫。
故治上焦者,須用發表散寒之藥。治中焦者,須用溫中祛寒之藥。治下焦者,須用利水滲濕之藥。
【釋名】角鴟(《說文》)、怪鴟(《爾雅》)、雚(音丸)、老兔(《爾雅》)、鉤鵅(音格)、鵋䳢(音忌欺)、轂轆鷹(蜀人所呼)、呼咵鷹(楚人所呼)、夜食鷹(吳人所呼)。
白話文:
【釋名】貓頭鷹,別名又叫角鴟(《說文》)、怪鴟(《爾雅》)、雚(音丸)、老兔(《爾雅》)、鉤鵅(音格)、鵋䳢(音忌欺)、轂轆鷹(蜀人所呼)、呼咵鷹(楚人所呼)、夜食鷹(吳人所呼)。
時珍曰:其狀似鴟而有毛角,故曰鴟,曰角。曰雚,雚字象鳥頭目有角形也。老兔,象頭目形。鵂、怪,皆不祥也。鉤鵅、轂轆、呼咵,皆其聲似也。蜀人又訛鉤格為鬼各哥。
白話文:
李時珍說:它的長像好像長毛長角的貓頭鷹,所以叫「鴟」、「角」。「雚」,這個字的形狀像鳥頭,加上眼睛和角的形狀。「老兔」,形容頭和眼睛的形狀。鵂、怪,這些都是不祥之物的名稱。「鉤鵅」、「轂轆」、「呼咵」,這些都是形容它的聲音很像的擬聲詞。蜀地人還訛傳「鉤格」為「鬼各哥」。
【集解】藏器曰:鉤鵅,即《爾雅》鵋䳢也,江東呼為鉤鵅。其狀似鴟有角,怪鳥也。夜飛晝伏,入城城空,入室室空。常在一處則無害。若聞其聲如笑者,宜速去之。北土有訓狐,二物相似,各有其類。訓狐聲呼其名,兩目如貓兒,大於鴝鵒,作笑聲,當有人死。又有鵂鶹,亦是其類,微小而黃,夜能入人家,拾人手爪,知人吉凶。
有人獲之,嗉中猶有爪甲。故除爪甲者,埋之戶內,為此也。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鉤鵅就是《爾雅》中的鵋䳢,江東人稱之為鉤鵅。它的形狀像貓頭鷹,有角,是一種奇怪的鳥。夜間飛行,白天隱伏,它飛進的城池就會變成空城,它飛進的房間就會成為空房。它通常待在一處地方,沒有危害。如果聽到它的聲音像笑聲,應該趕緊離開。北方有訓狐,兩種動物很相似,各自有各自的種類。訓狐的聲音叫著它的名字,兩隻眼睛像貓的眼睛,比鉤鵅大,會發出笑聲,聽到時有人會死去。還有一種鵂鶹,也是它們的種類,體型小而黃色,夜間能夠飛進人家,拾人的手爪,可以預知人的吉凶。
有人獲得(鳥)嗉囊,但裡面仍有爪子或指甲。所以去除爪子和指甲的人,會將它們埋在門內,這就是原因。
時珍曰:此物有二種:鴟鵂大如鴟鷹,黃黑斑色,頭目如貓,有毛角兩耳。晝伏夜出,鳴則雌雄相喚,其聲如老人,初若呼,後若笑,所至多不祥。《莊子》云:鴟鵂夜拾蚤,察毫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何承天纂文云:鴟鵂白日不見人,夜能拾蚤蝨。俗訛蚤為人爪,妄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動物有兩種:一種叫鴟鵂,體型和老鷹一樣大,身上有黃色和黑色的斑點,頭部和眼睛像貓,有毛茸茸的角和兩隻耳朵。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叫聲雌雄相互呼喚,聲音就像老人,剛開始像是在呼喚,後來又像是在笑,在哪裡出現,哪裡的就要出現不好的事情。《莊子》中說:鴟鵂在晚上捉跳蚤,可以看清細小的東西,白天出來睜大眼睛卻看不見山丘。何承天在文章中說:鴟鵂在白天不能看見人,晚上可以捉跳蚤和蝨子。民間誤傳跳蚤是人的指甲,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一種鵂鶹,大如鴝鵒,毛色如鷂,頭目亦如貓。鳴則後竅應之,其聲連轉,如雲休留休留,故名曰鵂鶹。江東呼為車載板,楚人呼為快扛鳥,蜀人呼為春哥兒,皆言其鳴主有人死也,試之亦驗。《說文》謂之䲵(音爵),言其小也。藏器所謂訓狐者,乃鴞也;所謂鵂鶹者,乃鴟鵂之小者也。
白話文:
鵂鶹是一種鳥,體型和鴝鵒差不多,羽毛的花色就像鷂鷹,頭部與眼睛就像貓。叫聲尖銳、響亮,而且聲音此起彼伏,就像「休、留、休、留」的聲音,因此被稱為鵂鶹。在江東地區,人們稱牠為「車載板」;在楚地,人們稱牠為「快扛鳥」;在四川,人們稱牠為「春哥兒」。這些名字都反映了人們對鵂鶹的印象,牠的叫聲通常被認為是有人會死的預兆,經實測也發現的確如此。《說文》中記載牠的名字為「䲵」,表示牠的體型較小。藏器所說的「訓狐」,其實是貓頭鷹;而他所說的「鵂鶹」,則是鴟鵂屬中較小的鳥類。
並誤矣。《周禮》硩蔟氏掌覆夭鳥之巢,以方書十日之號,十二支之號,十二月之號,十二歲之號,二十有八宿之號,懸其巢則去。《續博物志》云:鵂鶹、鸛、鵲,其抱以聒。
白話文:
不然。在《周禮》中記載硩蔟氏負責鳥類巢穴的照顧,用方書記載十日、十二地支、十二月和二十八宿的名稱,將這些名號掛在巢邊就可以驅趕鳥類。《續博物志》中提到:鵂鶹、鸛鳥和喜鵲,它們的孵撫都是啼叫。
肉
【氣味】缺。
【主治】瘧疾。用一隻,去毛腸,油炸食之(時珍。出《陰憲副方》)。
【附方】新一。
風虛眩暈:大頭鷹閉殺去毛,煮食;以骨燒存性,酒服。(《便民食療》)
肝
【主治】入法術家用(時珍)。
白話文:
肉
【氣味】沒有記載。
【主治】瘧疾。取一隻大頭鷹,去除羽毛和腸子,油炸食用。(出自李時珍《本草綱目》,引自《陰憲副方》)
【附方】補充方劑:
風虛眩暈:將大頭鷹閉殺後去除羽毛,煮食;將其骨骼燒製後研磨成粉,配酒服下。(出自《便民食療》)
肝
【主治】用於法術(出自李時珍《本草綱目》)。
2. 鴞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太陰本屬寒,故二陽患絕積,厥陰亡血而竭,少陽病熱而厥,陽明病實而滿,少陰病虛而厥,太陽病寒而厥,是皆由中宮虛寒也。中宮虛寒,故二陽不能溫脾,故患絕積。脾虛則不能生化血,故厥陰亡血而竭。脾虛則不能溫胃,故少陽病熱而厥。脾虛則不能運化穀食,故陽明病實而滿。脾虛則不能溫腎,故少陰病虛而厥。脾虛則不能溫肺,故太陽病寒而厥。是皆由脾胃虛寒也。
【釋名】梟鴟(音嬌)、土梟(《爾雅》)、山鴞(晉灼)、雞鴞(《十六國史》)、鵩(《漢書》)、訓狐(《拾遺》)、流離(《詩經》)、𩴂魂。
白話文:
-
梟鴟(嬌):又名「土梟」、「山鴞」、「雞鴞」、「鵩」、「訓狐」、「流離」、「𩴂魂」。
-
土梟:《爾雅》中對梟鴟的稱呼。
-
山鴞:晉灼對梟鴟的稱呼。
-
雞鴞:《十六國史》中對梟鴟的稱呼。
-
鵩:《漢書》中對梟鴟的稱呼。
-
訓狐:《拾遺》中對梟鴟的稱呼。
-
流離:《詩經》中對梟鴟的稱呼。
-
𩴂魂:古書中對梟鴟的稱呼。
時珍曰:鴞、梟、訓狐,其聲也。鵩,其色如服色也。俚人訛訓狐為幸胡者,是也。鴟與鴞,二物也。周公合而詠之,後人遂以鴟鴞為一鳥,誤矣。𩴂字《韻書》無考,當作匈擁切。𩴂魂,流離,言其不祥也。吳球方作逐魂。梟長則食母,故古人夏至磔之,而其字從鳥首在木上。
白話文:
李時珍說:鴞、梟、訓狐,是模仿其叫聲;鵩,是形容其羽色的服色。民間把訓狐訛傳為幸運的胡,也是正確的。鴟和梟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周公將牠們並在一起詠唱,因此後人就誤以為鴟鴞是同一個鳥類了,這是一個錯誤。鵩這個字在《韻書》中沒有考證,應該讀作匈擁切。鵩魂,就是流離,是說牠是不祥的。吳球方言作逐魂。梟長大了就會吃掉自己的母親,所以古人會在夏至的時候將牠磔殺,而字形中鳥的首部在木頭上,也是源於這個習俗。
【集解】藏器曰:鴞即梟也,一名鵩,吳人呼為𩴂魂,惡聲鳥也。賈誼云:鵩似鴞,其實一物也,入室主人當去。此鳥盛午不見物,夜則飛行,常入人家捕鼠食。《周禮》硩蔟氏掌覆夭鳥之巢。注云:惡鳴之鳥,若鴞、鵩、鬼車之屬。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鴞就是梟,別名鵩,吳地人稱之為𩴂魂,是一種叫聲令人厭惡的鳥。賈誼說:鵩和鴞相似,其實是同一種鳥,如果飛進屋子,主人就要離開。這種鳥在白天看不見東西,到了晚上纔出來活動,常飛入人家捕食老鼠。《周禮》中記載,硩蔟氏負責覆蓋夭鳥的巢穴。注釋說:夭鳥是指那些叫聲令人厭惡的鳥,如鴞、鵩、鬼車之類。
時珍曰:鴞、鵩、鵂鶹、梟,皆惡鳥也,說者往往混注。賈誼謂鵩似鴞,藏器謂鴞與訓狐為二物,許慎、張華謂鴞鵩、鵂鶹為一物,王逸謂鵩即訓狐,陳正敏謂梟為伯勞,宗懍謂土梟為鴝鵒,各執一說。今通考據,並諮詢野人,則鴞、梟、鵩、訓狐,一物也。鵂鶹,一物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貓頭鷹、鵩、鵂鶹、梟,都是兇惡的鳥類,那些講解的人往往把它們混為一談。賈誼認為鵩與貓頭鷹相似,藏器認為貓頭鷹與訓狐是兩種生物,許慎、張華認為貓頭鷹與鵩、鵂鶹是一種生物,王逸認為鵩就是訓狐,陳正敏認為梟是一種伯勞,宗懍認為土梟就是鴝鵒,各人持有一種說法。現在我通過考證並諮詢了山中獵人,得出以下結論:貓頭鷹、梟、鵩、訓狐,都是一種生物。鵂鶹,是一種生物。
藏器所謂訓狐之狀者,鵂鶹也。鴞,即今俗所呼幸胡者是也,處處山林時有之。少美好而長醜惡,狀如母雞,有斑紋,頭如鴝鵒,目如貓目,其名自呼,好食桑椹。古人多食之,故《禮》云,不食鴞胖,謂脅側薄弱也。《莊子》云:見彈而求鴞炙。《前涼錄》云:張天錫言,北方美物,桑椹甘香,雞鴞革饗。
白話文:
藏器書中所說能訓狐的,指的就是鵂鶹。鴞,就是現在俗稱的幸胡,到處的山林裡都有。鵂鶹的幼鳥漂亮好看,但成年的鵂鶹卻很醜,就像母雞一樣,身上有斑紋,頭酷似鴝鵒,眼睛像貓眼,聲音像是自己的名字,喜歡吃桑椹。古人很常吃鵂鶹,所以《禮記》上說,不能吃鵂鶹肉,因為鵂鶹的身子側面薄弱。莊子說:「看見彈弓,連忙找鴞肉來烤。」《前涼錄》記載:張天錫說,北方有許多美味的食物,桑椹甘甜芬芳,鵂鶹可以用來做成菜餚。
皆指此物也。按《巴蜀異物志》云:鵩如小雞,體有文色,土俗因名之。不能遠飛,行不出域。盛弘之《荊州記》云:巫縣有鳥如雌雞,其名為鴞。楚人謂之鵩。陸璣《詩疏》云:鴞大如鳩,綠色,入人家凶,賈誼所賦鵩是也。其肉甚美,可為羹臛、炙食。劉恂《嶺表錄異》云:北方梟鳴,人以為怪。
白話文:
以上都是指貓頭鷹。根據《巴蜀異物志》記載:貓頭鷹像小雞,身上有花紋和顏色,當地人因此給它起了名字。它不能飛遠,只能在一個地方活動。盛弘之《荊州記》記載:巫縣有一種像母雞的鳥,叫做「梟」。楚國人稱之為鵩。陸璣《詩疏》說:貓頭鷹像鴿子般大小,綠色的,飛入人家會帶來凶兆,賈誼所寫的《鵩賦》中的「鵩」就是它。貓頭鷹的肉非常美味,可以做成湯、肉醬和烤肉來食用。劉恂《嶺表錄異》記載:北方貓頭鷹叫,人們認為是不祥之兆。
南中晝夜飛鳴,與烏、鵲無異。桂林人家家羅取,使捕鼠,以為勝貍也。合諸說觀之,則鴞、鵩、訓狐之為一物明矣。又按郭義恭《廣志》云:鴞,楚鳩所生也,不能滋乳,如騾、駏驉焉。然梟長則食母,是自能孳乳矣,抑所食者即鳩耶?《淮南萬畢術》云:甑瓦投之,能止梟鳴。性相勝也。
白話文:
南方地區晝夜啼鳴的貓頭鷹,與烏鴉、喜鵲等鳥類沒有差別。桂林地區的人們家家戶戶都會設置捕鼠器,用來捕捉貓頭鷹,把它們當成比貓更厲害的捕鼠能手。綜合各方面的說法來看,貓頭鷹、長耳鴞、訓狐這些動物指的都是同一個物種,這一點非常明確。另外參考郭義恭在《廣志》中所說的:貓頭鷹是楚鳩所生,不能哺乳,就像騾子、駏驉(馬和驢的雜交後代)一樣。然而貓頭鷹長大後會吃掉自己的母親,這說明它能夠自己哺乳,或者牠的食物就是鳩。在《淮南萬畢術》中記載:用甑(古代炊具)和瓦片扔向貓頭鷹,可以阻止牠的啼叫。這是因為物件擊中貓頭鷹後發出的聲音和牠們的叫聲性質相剋的緣故。
肉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鼠瘻,炙食之(藏器)。風癇,噎食病(時珍)。
【附方】新二。
白話文:
【氣味】甘甜,溫和,沒有毒性。
【主治】鼠瘻:用炙熱的肉敷在患處。(因肉藏於器官之中) 風癇、噎食病。(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
【附方】收錄於《新二》(一本中醫書名)之中。
風癇:考《寶鑑》第九卷名神應丹。惺神散,(《醫方大成》下冊)
白話文:
風癇:參考《寶鑑》第九卷中的神應丹,惺神散(《醫方大成》下冊)。
噎食:取鵩鳥未生毛者一對,用黃泥固濟,煅存性為末。每服一匙,以溫酒服。(《壽域神方》)
頭
【主治】痘瘡黑陷。用臘月者一二枚,燒灰,酒服之,當起(時珍。出雲歧子《保命集》)。
目
【主治】吞之,令人夜見鬼物(藏器)。
白話文:
噎食:
取剛孵化出來,尚未長出絨毛的雛鳥一對,用黃泥封固起來,煅燒過後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湯匙,用溫酒送服。(《壽域神方》)
頭
【主治】痘瘡發黑凹陷。取臘月採集的一到兩顆仙人掌,燒成灰,用酒送服,痘瘡應當會長出來。(李時珍。引自雲歧子《保命集》)
目
【主治】服用之後,會讓人晚上見到鬼物。(陶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