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59)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七卷 (59)

1. 虎掌

(《本經》下品)

天南星(宋《開寶》)

【釋名】虎膏(《綱目》)、鬼蒟蒻(《日華》)。

恭曰:其根四畔有圓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

頌曰:天南星即本草虎掌也,小者名由跋。古方多用虎掌,不言天南星。南星近出唐人中風痰毒方中用之,乃後人採用,別立此名爾。

時珍曰:虎掌因葉形似之,非根也。南星因根圓白,形如老人星狀,故名南星,即虎掌也。蘇頌說甚明白。宋《開寶》不當重出南星條,今併入。

【集解】《別錄》曰:虎掌生漢中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採,陰乾。

弘景曰:近道亦有。形似半夏,但大而四邊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作三四片。方藥不甚用也。

恭曰:此是由跋宿根。其苗一莖,莖頭一葉,枝丫挾莖。根大者如拳,小者如雞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圓牙,看如虎掌。由跋是新根,大如半夏二三倍,四畔無子牙。陶說似半夏,乃由跋也。

保升曰:莖頭有八、九葉,花生莖間。

藏器曰:天南星生安東山谷,葉如荷,獨莖,用根。

頌曰:虎掌今河北州郡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漸長大似半夏而扁,年久者根圓及寸,大者如雞卵。周匝生圓牙三四枚或五、六枚。三、四月生苗,高尺余。獨莖上有葉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圓。一窠生七八莖,時出一莖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葉如匙,裹莖作房,旁開一口,上下尖。

中有花,微青褐色。結實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殘取根。今冀州人菜圃中種之,呼為天南星。又曰:天南星,處處平澤有之。二月生苗,似荷梗,其莖高一尺以來。葉如蒟蒻,兩枝相抱。五月開花似蛇頭,黃色。七月結子作穗似石榴子,紅色。

二月、八月採根,似芋而圓扁,與蒟蒻相類,人多誤採,了不可辨。但蒟蒻莖斑花紫,南星根小,柔膩肌細,炮之易裂,為可辨爾。南星即《本經》虎掌也。大者四邊皆有牙子,採時削去之。江州一種草,葉大如掌,面青背紫,四畔有牙如虎掌,生三四葉為一本,冬青,不結花實,治心疼寒熱積氣,亦與虎掌同名,故附見之。

時珍曰:大者為虎掌、南星,小者為由跋,乃一種也。今俗又言大者為鬼臼,小者為南星,殊為謬誤。

【修治】頌曰:九月採虎掌根,去皮臍,入器中湯浸五七日,日換三四遍,洗去涎,曝乾用。或再火炮裂用。

時珍曰:凡天南星須用一兩以上者佳。治風痰,有生用者,須以溫湯洗淨,仍以白礬湯,或入皂角汁,浸三日夜,日日換水,曝乾用。若熟用者,須於黃土地掘一小坑,深五、六寸,以炭火燒赤,以好酒沃之。安南星於內,瓦盆覆定,灰泥固濟,一夜取出用。急用,即以濕紙包,於煻灰火中炮裂也。

一法:治風熱痰,以酒浸一宿,桑柴火蒸之,常灑酒入甑內,令氣猛。一伏時取出,竹刀切開,味不麻舌為熟。未熟再蒸,至不麻乃止。脾虛多痰,則以生薑渣和黃泥包南星煨熟,去泥焙用。

白話文:

虎掌

《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下品藥材。古籍中也稱其為虎膏、鬼蒟蒻。

其根部有四個圓形的突起,形似虎掌,因此得名。古方多用虎掌,較少使用天南星一名。天南星一名較晚出現,始見於唐代治療中風、痰毒的藥方中。

虎掌因葉片形似虎掌而得名,而非其根部。天南星之名,則因其根部圓白,形似老人星而得名。實際上,天南星即虎掌。宋代《開寶本草》將其重複收錄,實屬不妥,今已合併。

虎掌生長在漢中山谷及冤句等地,二月和八月採收,陰乾。各地也有出產。其外形類似半夏,但更大,且四邊有如虎掌般的突起。使用時常將其掰成三四片。藥方中使用不多。

虎掌是由跋的宿根。其植株單莖,莖頂生一葉,葉柄與莖相連。根部大的如拳頭,小的如雞蛋,都呈扁圓形,四邊有圓形突起,形似虎掌。由跋是新生的根,大小是半夏的二到三倍,四邊沒有突起。陶弘景將其誤認為半夏,實際上指的是由跋。

一株虎掌莖頂有八九片葉子,花朵著生於莖間。

天南星生長在安東山谷,葉子像荷葉,單獨一根莖,入藥的是其根部。

目前河北地區有虎掌生長。剛長出的根部如豆粒大小,漸漸長大,形似扁平的半夏,年份久的根部圓徑可達一寸,大的如雞蛋。周圍長有三四個或五六個圓形突起。三四月間長出植株,高約一尺,單莖,葉子像爪子一樣,五到六片分佈,葉尖圓潤。一叢通常生長七八根莖,其中一根莖會長出穗狀花序,直立向上,形似老鼠尾巴。花序中間長出一片匙狀葉片,包裹著莖,形成一個花房,側面開裂,上下尖細。花朵顏色青褐,結出的種子如麻子大小,成熟後呈白色,自行脫落。一粒種子可以長成一叢植株。九月植株枯萎後採收根部。河北冀州的人們在菜園中種植虎掌,稱之為天南星。天南星廣泛分佈於平澤地區。二月長出植株,像荷梗,莖高約一尺。葉子像蒟蒻,兩片葉子互相抱合。五月開花,形似蛇頭,黃色。七月結果,果實呈穗狀,像石榴子,紅色。

二月和八月採收根部,形似芋頭,但較圓扁,與蒟蒻相似,容易混淆。但蒟蒻莖上有斑點,花為紫色;而天南星根部較小,質地柔嫩細膩,炮製時容易裂開,以此可以區分。天南星就是《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虎掌。大的根部四邊都有突起,採收時應去除。江州有一種草,葉片大如手掌,正面青綠,背面紫色,四邊有像虎掌一樣的突起,每株長三四片葉子,冬天葉片仍然翠綠,不開花結果,可治療心痛、寒熱、積氣等症狀,也稱為虎掌,故附錄於此。

大的虎掌稱為虎掌或天南星,小的稱為由跋,實際上是同一種植物。現在民間又稱大的為鬼臼,小的為天南星,這是錯誤的說法。

九月採收虎掌根部,去除外皮和根莖,放入容器中用溫水浸泡五到七天,每天換水三四次,洗去粘液,曬乾備用。也可以用火炮製,使其裂開。

凡使用天南星,一兩以上者較佳。治療風痰,可以用生品,需用溫水洗淨,再用白礬水或加入皂角汁浸泡三夜,每天換水,曬乾備用。如果用熟品,則需在地上挖一個五到六寸深的坑,用炭火燒紅,用好酒澆滅餘燼,將天南星放入坑中,用瓦盆覆蓋,再用泥土封嚴,一夜後取出使用。如果急用,可以用濕紙包裹,在火灰中炮製使其裂開。

另一種方法是:治療風熱痰,用酒浸泡一夜,然後用桑柴火蒸,經常往蒸籠內灑酒,使蒸汽充足,蒸約一小時取出,用竹刀切開,如果嘗起來不麻舌則表示已熟。如果沒熟則需再次蒸,直到不麻為止。脾虛多痰者,可以用生薑渣和黃泥包裹天南星煨熟,去除泥土後曬乾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