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九卷 (3)
禽部第四十九卷 (3)
1. 鸜鵒
(音劬欲。《唐本草》)
【釋名】鴝鵒(《周禮》)、哵哵鳥(《廣韻》)、八哥(俗名)、寒皋(《萬畢術》)。
時珍曰:此鳥好浴水,其睛瞿瞿然,故名。王氏《字說》以為(其行欲也),尾而足勾,故曰鴝鵒,從勾、從欲省,亦通。哵哵其聲也。天寒欲雪,則群飛如告,故曰寒皋。皋者,告也。
【集解】恭曰:鸜鵒,似鵙而有幘者是也。
藏器曰:五月五日取雛,剪去舌端,即能效人言,又可使取火也。
時珍曰:鸜鵒巢於鵲巢、樹穴,及人家屋脊中。身首俱黑,兩翼下各有白點。其舌如人舌,剪剔能作人言。嫩則口黃,老則口白。頭上有幘者,亦有無幘者。《周禮》鴝鵒不逾濟,地氣使然也。
肉
【氣味】甘,平,無毒。詵曰:寒。
【主治】五痔止血。炙食,或為散飲服(《唐本》)。炙食一枚,治吃噫下氣,通靈(《日華》)。治老嗽。臘月臘日取得,五味醃炙食,或作羹食,或搗散蜜丸服之。非臘日者不可用(孟詵)。
【附方】(原缺)
目睛
【主治】和乳汁研,滴目中,令人目明,能見霄外之物(藏器)。
白話文:
[鸜鵒]
[名稱解釋]
這種鳥的叫聲像「劬欲」,所以叫做鸜鵒。古時候也叫做鴝鵒、哵哵鳥,俗稱八哥,也有人稱它為寒皋。
李時珍說,這種鳥喜歡洗澡,眼睛睜得大大的,所以叫做鸜鵒。王氏認為,這種鳥走路時好像有所期盼,尾巴和腳都是彎曲的,所以叫做鴝鵒,字形由「勾」和簡化的「欲」組成,也是合理的。哵哵是它發出的叫聲。天氣寒冷快要下雪時,它們會成群結隊地飛翔,好像在預告,所以叫做寒皋,皋的意思就是告。
[外形描述]
陳藏器說,鸜鵒長得像伯勞鳥,但頭上有像頭巾一樣的裝飾。
陳藏器還說,端午節時抓來雛鳥,剪去舌尖,牠們就能模仿人說話,也能夠用來引火。
李時珍說,鸜鵒會把巢築在喜鵲的巢裡、樹洞裡,或是在人家的屋簷下。牠們全身都是黑色的,兩邊翅膀下面各有一塊白色的斑點。牠們的舌頭長得像人類的舌頭,剪一下就能學人說話。小時候嘴巴是黃色的,老了之後嘴巴是白色的。有些頭上有像頭巾一樣的裝飾,有些則沒有。古書《周禮》提到鴝鵒不會飛過濟水,這是因為受到當地氣候的影響。
[肉]
[味道]
味道是甘甜的,性平,沒有毒。孟詵認為它的性質偏寒。
[功效]
可以治療痔瘡出血,烤熟食用,或是磨成粉末沖水喝。烤熟一隻食用,可以治療打嗝、排氣,使身體通暢。也可以治療久咳,在臘月臘日抓來,用五種調味料醃製後烤著吃,或是煮成羹湯吃,或是搗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不是在臘月臘日抓到的就不能使用。
[附方](原本沒有記載)
[眼睛]
[功效]
把眼睛和乳汁一起磨碎,滴在眼睛裡,可以使人視力變得很好,甚至能看見很遠的東西。
2. 百舌
(《拾遺》)
【釋名】反舌、鶷𪆰(音轄軋)。
時珍曰:按:《易通》卦驗云:能反復其舌如百鳥之音,故名。鶷𪆰,亦象聲。今俗呼為牛屎哵哥,為其形似鴝鵒而氣臭也。《梵書》名舍羅。
【集解】藏器:肖百舌,今之鶯也。
時珍曰:百舌處處有之,居樹孔、窟穴中。狀如鴝鵒而小,身略長,灰黑色,微有斑點,喙亦尖黑,行則頭俯,好食蚯蚓。立春後則鳴囀不已,夏至後則無聲,十月後則藏蟄。人或畜之,冬月則死。《月令》「仲夏反舌無聲」,即此。蔡邕以為蛤蟆者,非矣。陳氏謂即鶯,服虔《通俗文》以鶷𪆰為白脰烏者,亦非矣。音雖相似,而毛色不同。
肉
【氣味】缺。
【主治】炙食,治小兒久不語,及殺蟲(藏器)。
窠及糞
【主治】諸蟲咬,研末塗之(藏器)。
白話文:
[百舌]
【名稱解釋】
百舌鳥又名反舌鳥、鶷𪆰鳥。
李時珍說:根據《易通卦驗》記載,這種鳥能夠像百鳥一樣反覆發出各種聲音,所以得名。鶷𪆰這個名字也是模仿它的叫聲。現在民間俗稱它為「牛屎哵哥」,因為它的外形像鴝鵒,但是氣味難聞。《梵書》中稱它為舍羅。
【產地與外觀】
陳藏器說:百舌鳥外形像百舌鳥,就是現在的黃鶯。
李時珍說:百舌鳥到處都有,它們住在樹洞或地洞中。外形像鴝鵒但是體型較小,身體略長,呈灰黑色,身上有一些斑點,喙尖而黑,走路時頭向下,喜歡吃蚯蚓。立春之後就會不停地鳴叫,到了夏至之後就沒有聲音了,十月份之後就會躲起來冬眠。有人會飼養百舌鳥,但是到了冬天就會死。《月令》說的「仲夏反舌無聲」就是指這種鳥。蔡邕認為百舌鳥是蛤蟆,那是錯誤的。陳氏認為百舌鳥就是黃鶯,服虔在《通俗文》中把鶷𪆰稱為白頸烏,這些都是不對的。雖然牠們的叫聲相似,但是毛色卻不同。
【肉】
【氣味】(沒有記載)
【功效】 烤熟食用,可以治療小孩子很久不說話,也能夠殺蟲。(陳藏器記載)
【鳥巢及糞便】
【功效】 被各種蟲子咬傷,可以把鳥巢或糞便磨成粉末塗抹在傷口上。(陳藏器記載)
3. 練鵲
(宋《嘉祐》)
【集解】禹錫曰:練鵲似鴝鵒而小,黑褐色。食槐子者佳。冬春間採之。
時珍曰:其尾有長白毛如練帶者是也。《禽經》云:冠鳥性勇,纓鳥性樂,帶鳥性仁。
張華云:帶鳥,練鵲之類是也。今俗呼為拖白練。
【氣味】甘,溫、平,無毒。
【主治】益氣,治風疾。細銼炒香,袋盛浸酒中,每日取酒溫服之(《嘉祐》)。
白話文:
練鵲這種鳥,外型像鴝鵒但體型較小,羽毛呈黑褐色。以吃槐樹種子的最好。在冬天和春天之間可以捕捉。
這種鳥的尾巴有長長的白色羽毛,看起來像白色的絲帶,這就是練鵲的特徵。《禽經》說:「冠鳥的性格勇敢,纓鳥的性格快樂,帶鳥的性格仁慈。」
張華說:「帶鳥就是練鵲這一類。」現在民間俗稱牠們為「拖白練」。
練鵲的味道是甘甜的,性質溫和、平和,沒有毒性。
練鵲可以補益氣力,治療風病。將練鵲切成細碎狀,炒香後,用袋子裝起來浸泡在酒中,每天取出酒溫熱後飲用。
4. 鶯
(《食物》)
【釋名】黃鳥(《詩經》)、離黃(《說文》)、黧黃(《爾雅》)、倉庚(《月令》)。《爾雅》作商庚)、青鳥(《左傳》)、黃伯勞。
時珍曰:《禽經》云鸎鳴嚶嚶,故名。或云鸎項有文,故從賏。賏,項飾也。或作鶯,鳥羽有文也。《詩》云「有鶯其羽」,是矣。其色黃而帶黧,故有黧黃諸名。陸璣云:齊人謂之摶黍,周人謂之楚雀,幽州謂之黃鶯,秦人謂之黃鸝鶹,淮人謂之黃伯勞,唐玄宗呼為金衣公子,或謂之黃袍。
【集解】時珍曰:鶯處處有之。大於鸜鵒,雌雄雙飛,體毛黃色,羽及尾有黑色相間,黑眉尖觜,青腳。立春後即鳴,麥黃椹熟時尤甚,其音圓滑,如織機聲,乃應節趨時之鳥也。《月令》云:仲春倉庚鳴。《說文》云:倉庚鳴則蠶生。冬月則藏蟄。入田塘中,以泥自裹如卵,至春始出。
肉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補益陽氣,助脾(汪穎)。食之不妒(時珍)。
【發明】穎曰:此鳥感春陽先鳴,所以補人。
時珍曰:按:《山海經》云:黃鳥食之不妒。楊夔《止妒論》云:梁武帝郗後性妒。或言倉庚為膳療忌。遂令茹之,妒果減半。
白話文:
[鶯]
【別名】黃鳥(《詩經》的稱呼)、離黃(《說文解字》的稱呼)、黧黃(《爾雅》的稱呼)、倉庚(《月令》的稱呼,《爾雅》也寫作商庚)、青鳥(《左傳》的稱呼)、黃伯勞。
李時珍說:《禽經》說鶯的叫聲是嚶嚶,所以叫做鶯。也有一說,鶯的脖子有花紋,所以名字的字形從「賏」。「賏」是頸飾的意思。或者寫作「鶯」,是因為鳥的羽毛有花紋。《詩經》說「鶯的羽毛有花紋」,就是這個意思。牠的顏色是黃色帶點黑褐色,所以有黧黃等名稱。陸璣說:齊國人稱牠為摶黍,周朝人稱牠為楚雀,幽州人稱牠為黃鶯,秦國人稱牠為黃鸝鶹,淮河流域的人稱牠為黃伯勞,唐玄宗稱牠為金衣公子,也有人稱牠為黃袍。
【分佈與外觀】李時珍說:鶯到處都有。比八哥稍微大一點,雌雄成對飛行,身體的羽毛是黃色,翅膀和尾巴有黑色相間,有黑色的眉毛,尖嘴,青色的腳。立春之後就開始鳴叫,麥子變黃和桑椹成熟時叫得特別厲害,叫聲圓潤滑溜,像織布機的聲音,是應節氣而鳴叫的鳥。《月令》說:仲春時節倉庚鳴叫。《說文解字》說:倉庚鳴叫時,蠶就要出生了。冬天牠們會躲藏起來,進入田埂或池塘裡,用泥土把自己裹起來像鳥蛋一樣,等到春天才會出來。
肉
【味道】味甘,性溫,沒有毒。
【功效】可以補養陽氣,幫助脾臟(汪穎的說法)。吃了不會嫉妒(李時珍的說法)。
【說明】汪穎說:這種鳥能感應到春天的陽氣而先鳴叫,所以能補養人體。
李時珍說:根據《山海經》記載:黃鳥吃了不會嫉妒。楊夔在《止妒論》中說:梁武帝的郗皇后很會嫉妒,有人說吃倉庚可以治療嫉妒,就讓她吃,結果嫉妒果然減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