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八卷 (6)

回本書目錄

禽部第四十八卷 (6)

1. 突厥雀

(《拾遺》)

【釋名】鵽鳩(音奪)、寇雉。藏器曰:雀從北來,當有賊下,邊人候之,故名。時珍曰:案:《唐書》云:高宗時,突厥犯塞。始虜未叛,有鳴鵽群飛入塞。邊人驚曰:此鳥一名突厥雀,南飛則突厥必入寇。已而果然。案:此即《爾雅》「鵽鳩,寇雉」也。然則奪寇之義,亦由此矣。

白話文:

【名稱】鵽鳩(讀音:奪),也稱寇雉。

【典故】藏器說:北方的雀鳥飛來時,表示會有強盜入侵,邊境的人以此為警戒,所以纔有此名稱。

李時珍說:根據《唐書》記載,唐高宗時期,突厥人侵犯邊境。當時突厥人尚未反叛時,就有一羣鳴鵽飛入邊境。邊境的人驚呼:這種鳥又叫「突厥雀」,如果牠們往南飛,就表示突厥人必定會入侵。後來果然如此。

【備註】所謂的「鵽鳩,寇雉」就是《爾雅》中的記載。因此,「奪寇」的名稱意義,也由此而來。

【集解】藏器曰:突厥雀,生塞北,狀如雀而身赤。時珍曰:案:郭璞云:鵽鳩生北方沙漠地。大如鴿,形似雌雉,鼠腳無後趾,歧尾。為鳥憨急群飛。張華云:鵽生關西。飛則雌前雄後,隨其行止。莊周云:青鵽,愛其子而忘其母。

【氣味】甘,熱,無毒。

【主治】補虛暖中(藏器)。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突厥雀,生長在塞北,外形像麻雀而身體是紅色。李時珍說:我考證了一下,郭璞說:鵽鳩生長在北方的沙漠地區,體型比鴿子大,外形像雌雉,腳像老鼠,只有三個腳趾,尾巴分叉。鵽鳩是一種很傻很着急的鳥,總是羣體飛行。張華說:鵽鳩生長在關西(長安一帶)。鵽鳩飛的時候,雌鳥在前面,雄鳥在後面,跟着雌鳥一起飛行。莊子說:青鵽鳩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卻忘記了自己的母親。

【氣味】味道甘甜,性質溫熱,沒有毒性。

【主治】滋補虛弱身體,溫暖臟腑。

2.

(《別錄》中品)

白話文:

《別錄》中品

人參 味甘大熱,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癇,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附子 味辛大熱,破積寒,除邪氣,溫中下氣,令人復陽。

麻黃 味辛溫,發汗解肌,除寒濕,利小便。

桂枝 味辛溫,發汗解肌,溫中,下氣,止痛。

芍藥 味酸寒,收斂止血,清熱養陰,安中定痛,和血通經。

地黃 味甘寒,補肝腎,益精血,止血,清熱。

熟地黃 味甘微溫,補肝腎,益精血。

山茱萸 味酸微寒,補肝腎,止血,固精斂汗。

山藥 味甘平,補脾益肺,固腎,止瀉。

茯苓 味甘平,利水滲濕,健脾益胃,寧心安神。

白朮 味苦辛溫,健脾益胃,燥濕利水,止瀉。

甘草 味甘溫,補中益氣,和脾胃,緩急止痛,解毒。

生地黃 味甘寒,清熱涼血,補肝腎,益精血。

仙鶴草 味辛溫,破瘀血,除寒濕,利小便。

川芎 味辛溫,活血行氣,止痛。

白芍 味酸寒,清熱養陰,和血,止痛。

當歸 味甘辛溫,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丹參 味苦寒,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黃連 味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芩 味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石膏 味甘寒,清熱降火,止渴。

知母 味苦寒,清熱滋陰,養陰止渴。

玄參 味苦寒,清熱滋陰,止血。

牡丹皮 味苦寒,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桃仁 味苦辛溫,活血行氣,潤腸通便。

紅花 味苦辛溫,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紫草 味苦寒,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牛膝 味甘苦溫,活血通絡,強筋骨。

杜仲 味甘溫,補腎強筋,活血止痛。

續斷 味甘溫,接骨續筋,活血止痛。

地骨皮 味苦寒,清熱涼血,滋陰止渴。

麥冬 味甘微寒,滋陰潤肺,清熱生津。

五味子 味酸甘,斂肺滋腎,生津止渴。

山查 味酸甘,消食化積,止瀉。

訶子 味酸寒,斂肺止咳,收斂固澀。

【釋名】瓦雀、賓雀。時珍曰:雀,短尾小鳥也。故字從小,從佳。佳(音錐),鳥之短尾也。棲宿檐瓦之間,馴近階除之際,如賓客然,故曰瓦雀、賓雀,又謂之嘉賓也。俗呼老而斑者為麻雀,小而黃口者為黃雀。

白話文:

釋名:瓦雀,又稱賓雀。李時珍說:雀,是指短尾的小鳥。因此,「雀」這個字由「小」和「佳」組成。「佳」(音錐),指的是鳥類的短尾。雀類棲息在屋檐瓦片之間,馴服地接近階梯和陰涼的角落,就像是一位賓客,因此稱之為瓦雀或賓雀,又稱之為嘉賓。俗稱老而有斑點的雀為麻雀,小而嘴黃的雀為黃雀。

【集解】時珍曰:雀,處處有之。羽毛斑褐,頷嘴皆黑。頭如顆蒜,目如擘椒。尾長二寸許,爪距黃白色,躍而不步。其視驚瞿,其目夜盲,其卵有斑,其性最淫。小者名黃雀。八九月群飛田間。體絕肥,背有脂如披綿。性味皆同,可以炙食,作鮓甚美。案:《逸周書》云:季秋雀入大水為蛤。

白話文:

【集解】時珍說:麻雀,各地都有。羽毛呈斑褐色,嘴和下巴都是黑色的。頭像一顆蒜頭,眼睛像剖開的辣椒。尾巴長約二寸左右,爪子和距是黃白色的,跳躍而不走路。牠們的視力很差,夜晚看不見東西,牠們的蛋上有斑點,性情非常淫蕩。小麻雀叫做黃雀。八九月時,常常成羣飛翔在田野間。牠們的體態非常肥胖,背部有脂肪,像披著一層棉花。性味都相同,可以烤來吃,也可以做成醃漬品,味道都很美味。根據《逸周書》的記載:秋季末,麻雀進入大水中就變成蛤蜊。

雀不入水,國多淫泆。又《臨海異物志》云:南海有黃雀魚。常以六月化為黃雀,十月入海為魚。則所謂雀化蛤者蓋此類。若家雀則未常變化也。又有白雀,緯書以為瑞應所感。

白話文:

如果麻雀不願意下水,代表國家中淫亂的行為很多。另外,《臨海異物志》記載:南海有一種叫做黃雀魚的生物,牠們通常在六月變成黃雀,十月再回到海裡變成魚。所以,古人所說的雀化蛤,應該就是指這種生物。至於家雀,則沒有這樣的變化。還有一種叫做白雀的鳥,古代的緯書認為牠是祥瑞的徵兆。

【氣味】甘,溫,無毒。弘景曰:雀肉不可合李食,不可合醬食。妊婦食雀肉、飲酒,令子多淫;食雀肉、豆醬,令子面䵟。凡服白朮人忌之。

白話文:

【氣味】甘,溫,無毒。陶弘景說:雀肉不可以和李子一起吃,也不可以和醬一起吃。孕婦吃雀肉、喝酒,會導致孩子很淫蕩;吃雀肉、豆醬,會導致孩子臉上長麻子。凡是服用白朮的人忌諱它。

【主治】冬三月食之,起陽道,令人有子(藏器)。壯陽益氣,暖腰膝,縮小便,治血崩帶下(《日華》)。益精髓,續五臟不足氣。宜常食之,不可停輟(孟詵)。

白話文:

【功效】冬天三個月食用,可以增強性能力,使人子孫昌盛(對生殖器有益)。壯陽益氣,溫暖腰部和膝蓋,小便次數減少,治療血崩和帶下病(《日華子本草》)。益精強髓,增補臟腑不足的元氣。宜經常食用,不可停止(孟詵)。

【發明】宗奭曰:正月以前、十月以後,宜食之,取其陰陽靜定未泄也。故卵亦取第一番者。頌曰:今人取雀肉和蛇床子熬膏,和藥丸服,補下有效,謂之驛馬丸。此法起於唐世,云明皇服之有驗。時珍曰:《聖濟總錄》治虛寒雀附丸,用肥雀肉三、四十枚,同附子熬膏丸藥,亦祖此意也。

【附方】新六。

白話文:

【解釋】宗奭說:正月之前和十月之後,是食用雀肉的好時機,因為這段時間陰陽靜定,雀肉的營養物質不會流失。所以,選用第一批下的雀卵也是這個道理。有人用雀肉和蛇牀子熬膏,製成藥丸服用,可以補腎壯陽,效果顯著,叫做「驛馬丸」。這種方法起源於唐代,據說唐明皇服用後效果很好。李時珍說:《聖濟總錄》中治療虛寒的「雀附丸」,是用肥雀肉三四十枚,和附子一起熬膏製成藥丸,也是根據這個原理。

【附方】逍遙散

補益老人:治老人臟腑虛損羸瘦,陽氣乏弱。雀兒五隻(如常治),粟米一合,蔥白三莖,先炒雀熟,入酒一合,煮少時,入水二盞半,下蔥、米作粥食。(《食治方》)

白話文:

補益老人:用以治療老人臟腑虛損、羸瘦、陽氣乏弱。取麻雀五隻(按一般方法洗淨),粟米一合,蔥白三莖,先把麻雀炒熟,倒入一合酒,煮一會兒,再倒入二盞半水,放入蔥、粟米,煮成粥食用。(出自《食治方》)

心氣勞傷:朱雀湯:治心氣勞傷,因變諸疾。用雄雀一隻(取肉炙),赤小豆一合,人參、赤茯苓、大棗肉、紫石英、小麥各一兩,紫菀、遠志肉、丹參各半兩,甘草(炙)二錢半,細銼拌勻。每服三錢,用水一盞,煎六分,去滓,食遠溫服。(《奇效方》)

白話文:

朱雀湯:治療因心氣勞傷而引發的各種疾病。

藥物組成:

  1. 雄雀肉:一隻。

  2. 赤小豆:一合。

  3. 人參:一兩。

  4. 赤茯苓:一兩。

  5. 大棗肉:一兩。

  6. 紫石英:一兩。

  7. 小麥:一兩。

  8. 紫菀:半兩。

  9. 遠志肉:半兩。

  10. 丹參:半兩。

  11. 甘草(炙):二錢半。

使用方法:

  1. 將藥物切碎,均勻拌勻。

  2. 每服取三錢藥物,用水一盞煎煮,至六分存量。

  3. 去除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

出處:《奇效方》

腎冷偏墜疝氣:用生雀三枚,燎毛去腸,勿洗,以舶上茴香三錢,胡椒一錢,縮砂、桂肉各二錢,入肚內,濕紙裹,煨熟,空心食之,酒下,良。(《直指方》)

白話文:

腎臟虛寒引起的疝氣:使用三隻活麻雀,去除羽毛和內臟,不要清洗,加入三錢舶上茴香、一錢胡椒、二錢縮砂、二錢桂肉,全部放進麻雀的肚中,用濕紙包起來,煨到熟透,空腹時服用,用酒送服,效果很好。(《直指方》)

小腸疝氣:用帶毛雀兒一枚去腸,入金絲礬末五錢縫合,以桑柴火煨成炭,為末。空心無灰酒服。年深者,二服愈。(《瑞竹堂方》)

白話文:

小腸疝氣:用帶毛的雀兒草一枚,去除腸子,放入五錢的金絲礬末,縫合。將桑柴燒成灰炭後,研成細末。在空腹時服用,不要有灰酒。年久者,服用兩次即可痊癒。(出自《瑞竹堂方》)

赤白痢下:臘月取雀兒,去腸肚皮毛,以巴豆仁一枚入肚內,瓶固濟,煅存性,研末。以好酒煮黃蠟百沸,取蠟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紅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普濟方》)

白話文:

赤白痢下:臘月捕乳雀,去掉腸、胃、皮與毛,將巴豆仁一個塞入乳雀的腹部,用瓶子密封並固定好,燒成灰後研為末。用好酒將黃蠟煮沸一百次,然後取出黃蠟與研末的乳雀相混合,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到二十丸。紅痢,用甘草湯送服;白痢,用乾薑湯送服。(《普濟方》)

內外目障:治目昏生翳,遠視似有黑花,及內障不見物。用雀兒十個(去毛翅足嘴,連腸胃骨肉研爛),磁石(煅,醋淬七次,水飛)、神麯(炒)、青鹽、肉蓯蓉(酒浸炙)各一兩,菟絲子(酒浸三日,曬)三兩,為末。以酒二升,少入煉蜜,同雀、鹽研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溫酒下二十丸,日二服。(《聖惠方》)

雀卵

【氣味】酸,溫,無毒。五月取之。

白話文:

內外眼疾:治療眼睛昏花,長了翳膜,遠看像有黑點,以及內障看不見東西。

使用麻雀十隻(去除毛、翅、足、嘴,連腸胃、骨頭、肉一起研磨成粉末),磁石(煅燒,用醋淬火七次,水飛),神曲(炒過),青鹽,肉蓯蓉(用酒浸泡,再炙烤)各一兩,菟絲子(用酒浸泡三天,曬乾)三兩,共研成粉末。

加入二升酒,加入少量煉蜜,與麻雀、鹽研製成膏狀,丸成梧桐子大小。

每次用溫酒送服二十丸,每天服用兩次。(《聖惠方》)

【氣味】味道酸,性溫,無毒。於五月採收。

【主治】下氣,男子陰痿不起,強之令熱,多精有子(《別錄》)。和天雄、菟絲子末為丸,空心酒下五丸,治男子陰痿不起,女子帶下,便溺不利,除疝瘕(孟詵)。

【發明】弘景曰:雀利陰陽,故卵亦然。術云:雀卵和天雄服之,令莖不衰。

白話文:

【主治】使氣往下移動。男子下體痿弱不舉,用它來治療,可以使它發熱,產生很多精子,可以生育兒子(《別錄》)。與天雄、菟絲子的末粉混在一起做成藥丸,空腹時,用酒送服五丸,治療男子下體痿弱不舉,女子帶下,小便不通暢,散疝氣、瘀積(孟詵)。

發明:

陶弘景說:麻雀因陰陽相交而生蛋,因此雀卵也具有相應的功效。醫術中記載,將雀卵與天雄一起服用,可以使男性生殖機能不衰。

頌曰:按:《素問》云: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烏鰂魚骨、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鮑魚汁,以利腸中及傷肝也。飲後藥先為後飯。

白話文:

詩歌說:根據《素問》所說,胸脅滿悶,妨礙進食,疾病發作時,會先聞到腥臭,排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冷,眼前發黑,時不時前後便血。這種病叫做血枯,是年輕時遭受大失血,像醉酒後行房,中氣受損,肝臟受傷,所以月經開始減少,甚至不來。治療方法是用烏鰂魚骨、藘茹,兩種藥物合用,製成雀卵大小的藥丸,像小豆那麼大,每次服用五丸,飯後服用,並喝鮑魚汁,以治療腸胃及受損的肝臟。服藥後,再吃飯。

本草三藥並不治血枯,而經法用之,是攻其所生所起耳。

時珍曰:今人知雀卵能益男子陽虛,不知能治女子血枯,蓋雀卵益精血耳。

【主治】腎虛陽弱(《聖惠》四雄丸用之)。

頭血

【主治】雀盲(《別錄》。弘景曰:雀盲,乃人患黃昏時無所見,如雀目夜盲也。日二,取血點之。)

【氣味】平。

【主治】綿裹塞耳,治聾。又塗凍瘡(孟詵。時珍曰:按:張子和方:臘月雀腦燒灰,油調塗之亦可)。

喙及腳脛骨

【主治】小兒乳癖,每用一具煮汁服。或燒灰,米飲調服(時珍)。

雄雀屎

一名白丁香(俗名)、青丹(《拾遺》)、雀蘇(《炮炙論》)。

【修治】《日華》曰:凡鳥右翼掩左者是雄。其屎頭尖挺直。

白話文:

本草說的三種藥材並不能治療血枯症,但如果是根據經絡理論來使用,那麼它們可以針對引起血枯的原因進行治療。

李時珍說:現在的人都知道,吃雀蛋可以補益男性的陽虛,卻不知道它也可以治療女性的血枯症,因為雀蛋可以補益精血。

**主治:**腎陽虛弱(《聖惠方》的四雄丸中使用)。

頭血

**主治:**雀盲(《別錄》。陶弘景說:雀盲,指人在黃昏時看不見東西,就像雀鳥眼睛在夜裡失明一樣。下一次,取雀鳥的血點在眼睛上。)

**氣味:**平和。

**主治:**將棉花包在雀腦上塞入耳朵中,治療耳聾。還可以塗抹在凍傷上(孟詵。李時珍說:查看張子和的方子:臘月將雀腦燒成灰,用油調和後塗抹也可以)。

喙和腳脛骨

**主治:**小兒乳癖,每次用一個煮汁服用。也可以燒成灰,用米湯調和服用(李時珍)。

雄雀屎

別名白丁香(俗名)、青丹(《拾遺》)、雀蘇(《炮炙論》)。

修治:《日華子》說:凡是鳥類的右翼蓋住左翼的都是雄性。它的屎尖端挺直。

斅曰:凡使,勿用雀兒糞。雀兒口黃,未經淫者也。其雀蘇底坐尖在上是雄,兩頭圓者是雌。陰人使雄,陽人使雌。臘月採得,去兩畔附著者,缽中研細,以甘草水浸一夜,去水焙乾用。

白話文:

《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所有的使須,都不要用麻雀糞。因為麻雀嘴是黃色的,表示牠們還沒有與異性交配過。其麻雀糞,尖端在上面的是雄的,兩端圓潤的是雌的。陰性能量的人使用雄的,陽性能量的人使用雌的。於臘月採集的雀糞,去掉兩邊附著的東西,放在缽中研磨成細粉,用甘草水浸泡一夜,去掉水後烘乾使用。

時珍曰:《別錄》只用雄雀屎。紫菀分用,則出自雷氏也。

【氣味】苦,溫,微毒。

白話文:

時珍說:《別錄》只使用雄性麻雀的糞便。而將(紫菀)分開使用,則是出自雷氏。

【氣味】苦,溫,微毒。

【主治】療目痛,決癰癤,女子帶下,溺不利,除疝瘕(《別錄》)。療齲齒(陶弘景)。和首生男子乳點目中,胬肉、赤脈貫瞳子者即消,神效。和蜜丸服,治癥瘕久痼冷病。和少乾薑服之,大肥悅人(蘇恭)。癰苦不潰者,點塗即潰。急黃欲死者,湯化服之立蘇。腹中痃癖、諸塊、伏梁者,和乾薑、桂心、艾葉為丸服之,能令消爛(藏器)。

白話文:

主治:

  1. 治療眼睛疼痛,化膿腫瘡。

  2. 治療女性帶下,小便不利,消除疝氣和瘕積。

  3. 治療齲齒。

  4. 和合首生男子乳汁,點入眼中,可治療胬肉、紅脈貫穿瞳孔的症狀,效果顯著。

  5. 和合蜂蜜製成藥丸服用,可治療癥瘕久痼的冷病。

  6. 和合少許乾薑服用,可以使人肥胖,容顏悅人。

  7. 治療難以消散的癰腫,點塗患處即可化膿潰散。

  8. 治療危急腹瀉,將急黃煎湯服用,可立即蘇醒。

  9. 治療腹中痃癖、諸塊、伏梁等症狀,與乾薑、桂心、艾葉合製成藥丸服用,可使積塊消散爛熟。

和天雄、乾薑丸服,能強陰(孟詵)。消積除脹,通咽塞口噤,女人乳腫,瘡瘍中風,風蟲牙痛。(時珍)。

白話文:

與天雄、乾薑丸同服,能增強陰精。(孟詵)。消除積滯脹氣,暢通咽喉,解除口不能言語的症狀,女人乳房腫痛,瘡瘍中風,風蟲牙痛。(時珍)。

【發明】時珍曰:雀食諸谷,易致消化。故所治疝瘕積脹痃癖,及目翳胬肉,癰疽瘡癤,咽噤齒齲諸症,皆取其能消爛之義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雀吃穀物,很容易消化。雀之所以能治療疝氣、積脹、瘕癤、眼翳、肉瘤、癰疽、瘡癤、咽喉閉塞、齲齒等疾病,都是取其能夠消爛的作用。

【附方】舊六,新八。

霍亂不通,脹悶欲死,因傷飽取涼者:用雄雀糞二十一粒,炒研末,溫酒半盞調服。未效,再服。(《總錄》)

目中翳膜:治目熱生赤白膜。以雄雀屎和人乳點上,自爛。(《肘後方》)

風蟲牙痛:雄雀屎,綿裹塞孔中,日二易之,效。(《外臺》)

咽喉噤塞:雄雀屎末,溫水灌半錢。(《外臺》)

小兒口噤中風:用雀屎,水丸麻子大。飲下二丸,即愈。(《千金方》)

小兒不乳:用雀屎四枚末之,著乳上與吮。(《總微》)

小兒痘黶:白丁香末,入麝少許,米飲服一錢。(《保幼大全》)

白話文:

舊方六則,新方八則

霍亂不通,脹悶欲死,因暴飲暴食後受涼者: 使用雄雀糞二十一粒,炒熱研磨成粉末,用溫酒半杯調服。如果沒有效果,再服一次。(出自《總錄》)

眼睛有白翳紅翳: 治療眼睛發熱紅腫有白膜或紅膜。使用雄雀糞和人乳調勻後點在眼睛上,就會自然脫落。(出自《肘後方》)

風蟲牙痛: 使用雄雀糞,用棉花包住塞進牙齒的蛀洞中,每天更換兩次,就會見效。(出自《外臺祕要》)

咽喉閉塞: 使用雄雀糞磨成粉末,用溫水送服半錢。(出自《外臺祕要》)

小兒口噤中風: 使用雀屎,用水調成麻子大小的丸子。讓小兒服下兩顆,即可痊癒。(出自《千金方》)

小兒不喝奶: 使用雀屎四枚,磨成粉末,塗抹在乳頭上讓小兒吮吸。(出自《總微》)

小兒痘印: 使用白丁香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用米湯送服一錢。(出自《保幼大全》)

婦人吹乳:獨勝散:白丁香半兩,為末。以溫酒服一錢。(《簡要濟眾》)

白話文:

治療乳腺炎:獨家特效散劑:白丁香半兩,磨成細末。用溫酒送服一錢。(《簡要濟眾》)

破傷風瘡作白痂無血者:殺人最急。以雄雀糞(直者)研末,熱酒服半錢。(《普濟》)

破決癰癤:諸癰已成膿,懼針者。取雀屎塗瘡頭,即易決。(《梅師方》)

瘭瘡作痛:用雀屎、燕窠土研,敷之。(《直指》)

浸淫瘡癬:洗淨,以雀屎、醬瓣和研,日塗之。(《千金翼》)

白話文:

破傷風瘡作白痂無血者:殺人最急。以雄雀糞(直者)研末,熱酒服半錢。(《普濟》)

破傷風瘡形成白色的痂而且沒有血,非常急迫。取雄雀糞(直的)研成粉末,加熱酒服用半錢。

破決癰癤:各種癰瘡腫脹化膿,害怕針刺的人,取雀屎塗在瘡頭,可以使其容易潰決。(《梅師方》)

各種癰瘡腫脹化膿,害怕針刺的人,取雀屎塗在瘡頭,可以使其容易潰決。

瘭瘡作痛:用雀屎、燕窠土研磨,敷在瘡口。(《直指》)

瘭瘡疼痛,用雀屎、燕窠土研磨,敷在瘡口。

浸淫瘡癬:清洗乾淨,以雀屎、醬瓣和研,每日塗抹。(《千金翼》)

浸淫瘡癬,清洗乾淨,取雀屎、醬瓣和研,每日塗抹。

喉痹乳蛾:白丁香二十個,以沙糖和作三丸。每以一丸綿裹含咽,即時遂愈。甚者不過兩丸,極有奇效。(《普濟方》)

面瘡酒刺:白丁香十粒,蜜一兩浸,早夜點,久久自去。(《普濟方》)

白話文:

喉嚨發炎導致的扁桃腺化膿:白丁香二十個,用沙糖和在一起做出三粒藥丸。每次用一粒藥丸用棉花包著含在喉嚨裡,立馬就會好。嚴重的也不過兩次,非常有效。(《普濟方》)

面瘡酒刺:

材料: 白丁香 10 粒 蜂蜜 1 兩

作法: 將白丁香浸泡在蜂蜜中。

使用方法: 早晚各點一次在患處。

功效: 長期使用可以使面瘡自行消除。

(出自《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