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禽部第四十八卷 (4)

回本書目錄

禽部第四十八卷 (4)

1. 英雞

(《拾遺》)

【集解】藏器曰:英雞出澤州有石英處,常食碎石英。狀如雉,而短尾,體熱無毛,腹下毛赤,飛翔不遠,腸中常有石英。人食之,取英之功也。今人以石英末飼雞,取卵食,終不及此。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益陽道,補虛損,令人肥健悅澤,能食,不患冷,常有實氣而不發也(藏器)。

白話文:

這種雞產於澤州有石英礦的地方,牠們經常吃碎石英。外型像野雞,但尾巴比較短,身體發熱沒有羽毛,腹部下的毛是紅色的,飛行不遠,腸胃裡常有石英。人吃了牠們,是為了攝取石英的功效。現在有人把石英粉末餵雞,然後吃雞蛋,但效果終究比不上直接吃英雞。

**味道:**甘甜,溫熱,無毒。

**功效:**能增強性功能,補益虛損,使人身體肥壯健康有光澤,食慾佳,不怕冷,而且經常感到精力充沛但不會過度亢奮。

2. 秧雞

(《食物》)

【集解】時珍曰:秧雞大如小雞,白頰,長嘴短尾,背有白斑。多居田澤畔,夏至後夜鳴達旦,秋後即止。一種䳾(音鄧)雞,亦秧雞之類也。大如雞而長腳紅冠。雄者大而色褐,雌者稍小而色斑。秋月即無,其聲甚大,人並食之。

【氣味】甘,溫,無毒。

【主冶】蟻瘻(汪穎)。

白話文:

秧雞這種鳥,大概像小雞一樣大,臉頰是白色的,嘴巴長長的,尾巴短短的,背部有白色的斑點。牠們大多住在田邊或沼澤旁邊,在夏至過後會整夜啼叫,直到天亮,秋天之後就不再叫了。還有一種叫做䳾雞的,也屬於秧雞這一類。䳾雞的體型像雞一樣大,腳很長,頭上有紅色的冠。公的䳾雞體型比較大,顏色是褐色的,母的䳾雞體型比較小,顏色是斑駁的。到了秋天就看不見䳾雞了,牠們的叫聲很大,人們會捕來食用。

秧雞的肉,味道是甘甜的,屬性是溫和的,沒有毒性。

秧雞肉主要可以治療蟻瘻這種疾病。(這是汪穎的說法)

3.

(《嘉祐》)

【釋名】時珍曰:鶉性淳,竄伏淺草,無常居而有常匹,隨地而安,莊子所謂「聖人鶉居」是矣。其行遇小草即旋避之,亦可謂淳矣。其子曰鳼。宗奭曰:其卵初生謂之羅鶉,至秋初謂之早秋,中秋已後謂之白唐,一物四名也。

【集解】禹錫曰:鶉,蛤蟆所化也。慎微曰:楊億《談苑》云:至道二年夏秋間,汴人鬻鶉者,車載積市,皆蛙所化,猶有未全變者,《列子》所謂「蛙變為鶉」也。宗奭曰:鶉有雌雄,常于田野屢得其卵,何得言化也?時珍曰:鶉大如雞雛,頭細而無尾,毛有斑點,甚肥。雄者足高,雌者足卑。

其性畏寒,其在田野,夜則群飛,晝則草伏。人能以聲呼取之,畜令鬥摶。《萬畢術》云:蛤蟆得瓜化為鶉。《交州記》云:南海有黃魚,九月變為鶉。以鹽炙食甚肥美。蓋鶉始化成,終以卵生,故四時常有之。鴽則始由鼠化,終復為鼠,故夏有冬無。

【氣味】甘,平,無毒。

禹錫曰:四月以前未堪食。不可合豬肝食,令人生黑子;合菌子食,令人發痔。

【主治】補五臟,益中續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熱。和小豆、生薑煮食,止泄痢。酥煎食,令人下焦肥(《嘉祐》)。小兒患疳,及下痢五色,旦旦食之,有效(寇宗奭)。

【發明】時珍曰:按:董炳《集驗方》云:魏秀才妻,病腹大如鼓,四肢骨立,不能貼席,惟衣被懸臥,穀食不下者數日矣。忽思鶉食,如法進之,遂運劇。少頃雨汗,莫能言,但有更衣狀。扶而圊,小便突出白液,凝如鵝脂。如此數次,下盡遂起。此蓋中焦濕熱積久所致也。

詳本草鶉解熱結,療小兒疳,亦理固然也。董氏所說如此。時珍謹按:鶉乃蛙化,氣性相同。蛙與蛤蟆皆解熱治疳,利水消腫;則鶉之消鼓脹,蓋亦同功云。

白話文:

[鶉]

[名稱釋義]

李時珍說:鶉的性情純樸,喜歡躲藏在淺草叢中,沒有固定的居所卻有固定的配偶,隨遇而安,就像莊子說的「聖人像鶉一樣居住」。牠行走時遇到小草就會轉身避開,也可以說是純樸了。牠的幼鳥叫做「鳼」。宗奭說:鶉的卵剛生出來時叫做「羅鶉」,到了初秋叫做「早秋」,中秋之後叫做「白唐」,一種鳥有四個不同的名稱。

[產地與辨識]

禹錫說:鶉是蛤蟆變成的。慎微說:楊億《談苑》記載,至道二年夏秋之際,汴京有人賣鶉,用車載著堆滿市場,這些都是青蛙變成的,有的還沒完全變完。《列子》所說「青蛙變為鶉」就是指這個。宗奭說:鶉有雌雄之分,常常在田野裡撿到牠們的卵,怎麼能說是變成的呢?李時珍說:鶉的大小像小雞,頭小沒有尾巴,羽毛有斑點,很肥。雄的腳比較高,雌的腳比較矮。

牠們的習性是怕冷,在田野裡,晚上會成群飛翔,白天則躲在草叢裡。人們可以模仿牠們的叫聲來捕捉,也可以飼養來讓牠們互相搏鬥。《萬畢術》說:蛤蟆得到瓜就會變成鶉。《交州記》說:南海有一種黃色的魚,到了九月會變成鶉。用鹽烤來吃,非常肥美。鶉剛開始是變成的,但最後還是用卵繁殖,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鴽則是從老鼠變成的,最後又會變回老鼠,所以夏天有,冬天就沒有。

[肉的功效]

[味道]

味甘,性平,無毒。

禹錫說:四月以前的鶉不能吃。不能和豬肝一起吃,會使人長黑斑;和蘑菇一起吃,會使人長痔瘡。

[主要功效]

能補養五臟,增益中氣,強健筋骨,能耐寒暑,消除體內積熱。和小豆、生薑一起煮食,可以止瀉痢。用酥油煎食,能使人下焦肥壯(《嘉祐》)。小兒患有疳病,以及下痢五色,每天吃一些,會有療效(寇宗奭)。

[醫理闡述]

李時珍說:董炳《集驗方》記載,魏秀才的妻子,腹部腫大如鼓,四肢瘦弱,不能平躺,只能靠衣被懸空躺著,好幾天都吃不下東西。突然想吃鶉肉,依照方法煮來吃,病況就開始好轉。過一會兒開始流汗,無法說話,但想上廁所。扶她去上廁所,小便排出白色的液體,凝結如鵝油。這樣幾次,把積液排完,病就好了。這大概是中焦濕熱積久引起的。

仔細研究本草,鶉能解熱、散結,治療小兒疳病,是合理的。董氏的說法是這樣。李時珍認為:鶉是青蛙變成的,氣性相同。青蛙和蛤蟆都能解熱、治疳病、利水消腫;那麼鶉能消除腹脹,功效也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