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六卷 (11)
介部第四十六卷 (11)
1. 紫貝
(《別錄》下品)
【釋名】文貝(《綱目》)、,砑螺。
時珍曰:《南州異物志》云:文貝甚大,質白紋紫,天姿自然。不假外飾而光彩煥爛。故名。
頌曰:畫家用以砑物。故名曰砑螺也。
【集解】恭曰:紫貝出東、南海中。形似貝子而大二三寸,背有紫斑而骨白。南夷採以為貨市。
宗奭曰:紫貝背上深紫有黑點。
頌曰:貝類極多,古人以為寶貨,而紫貝尤貴。後世以多見賤,而藥中亦希使之。
時珍曰:按:陸璣《詩疏》云:紫貝,質白如玉,紫點為紋,皆行列相當。大者徑一尺七、八寸。交趾、九真以為杯盤。
【修治】同貝子。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明目,去熱毒(《唐本》)。小兒癍疹目翳(時珍)。
【附方】新一。
癍疹入目:紫貝一個(即砑螺也),生研細末,用羊肝切片,摻上扎定,米泔煮熟,瓶盛露一夜,空心嚼食之。(《嬰童百問》)
白話文:
【紫貝】
【名稱解釋】又稱文貝、砑螺。
李時珍說:《南州異物志》記載,文貝非常大,質地潔白,有紫色的紋路,是天生的美麗,不需要任何裝飾就光彩耀眼,因此得名。
宋代陳承說:畫家會用它來磨平物品,所以也叫砑螺。
【產地和外觀】紫貝產於東、南海一帶。形狀像貝殼,但大約有二三寸,背部有紫色斑點,骨頭是白色的。南方少數民族會採集它來作為交易的貨幣。
宋代寇宗奭說:紫貝背面的紫色很深,並帶有黑色的點。
陳承說:貝殼種類很多,古人認為它們是珍貴的貨幣,其中紫貝尤其珍貴。後世因為數量多而變得不值錢,藥材中也少用了。
李時珍說:根據陸璣《詩疏》記載,紫貝質地像玉一樣潔白,紫色的點形成紋路,排列整齊。大的直徑可達一尺七八寸。交趾、九真一帶的人把它當作杯盤使用。
【炮製方法】和貝子一樣處理。
【性味】味道鹹,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可以明目,去除熱毒(出自《唐本草》)。能治療小兒斑疹引起的眼睛疾病。(李時珍認為)。
【附方】有一個新方。
治療斑疹導致眼睛出現問題:取一個紫貝(也就是砑螺),生研成細末,用羊肝切片,將紫貝粉末摻在羊肝上固定好,用米泔水煮熟,裝在瓶子裡露天放置一夜,早晨空腹嚼食。(出自《嬰童百問》)
2. 珂
(《別錄》下品)
【釋名】馬軻螺(《綱目》)、珬(恤)。
時珍曰:珂,馬勒飾也。此貝似之,故名。
徐表作馬軻。《通典》云:老鵰入海為珬。即珂也。
【集解】《別錄》曰:珂生南海。採無時。白如蚌。
恭曰:珂,貝類也。大如鰒,皮黃黑而骨白,堪以為飾。
時珍曰:按:徐表《異物志》云:馬軻螺,大者圍九寸,細者圍七八寸,長三四寸。
【修治】斆曰:珂,要冬採得色白膩者,並有白旋水文。勿令見火,即無用也。凡用以銅刀刮末研細,重羅再研千下,不入婦人藥也。
【氣味】咸,平,無毒。
【主治】目翳,斷血生肌(《唐本》)。消翳膜,及筋胬肉,刮點之(李珣)。去面黑(時珍)。
【附方】新二。
目生浮翳:馬珂三分,白龍腦半錢,枯過白礬一分,研勻點之。(《聖惠方》)
面黑令白:馬珂、白附子、珊瑚、鷹矢白等分,為末。每夜人乳調敷,旦以溫漿水洗之。(同上)
白話文:
[釋名]
這種東西又叫做馬軻螺、珬。
李時珍說:珂,原本是馬嚼子上的裝飾。這種貝殼長得像馬嚼子上的裝飾,所以被叫做珂。
徐表把它叫做馬軻。《通典》說:老鷹進入海中會變成珬,也就是珂。
[產地與外觀]
《別錄》記載:珂生長在南海,採集時間不限。它的顏色像蚌一樣是白色的。
陶弘景說:珂是一種貝類,大小像鰒魚,外皮黃黑色,骨頭是白色的,可以用來裝飾。
李時珍說:根據徐表《異物志》記載:馬軻螺,大的周長有九寸,小的周長有七八寸,長度有三四寸。
[炮製方法]
斆說:珂,要冬天採集到顏色白皙油潤的,並且帶有白色漩渦狀紋路的。不能讓它接觸到火,接觸火就沒用了。凡是使用時,要用銅刀刮成粉末,磨細,用細密的篩子篩過,再研磨上千次,這種藥不讓婦女使用。
[藥性]
味道是鹹的,性平,沒有毒性。
[功效]
可以治療眼睛出現翳障,可以止血、促進傷口肌肉生長。《唐本草》記載。可以消除翳膜和筋胬肉,用刮下來的粉末點在患處。《海藥本草》記載。可以去除臉上的黑色斑點。李時珍記載。
[附方]
新增加兩個方子:
治療眼睛長出浮翳:用馬珂三分、白龍腦半錢、煅燒過的白礬一分,研磨均勻後點在眼睛上。(出自《聖惠方》)
使臉上的黑色斑點變白:用馬珂、白附子、珊瑚、鷹矢白等量,磨成粉末。每天晚上用人乳調和塗在臉上,早晨用溫熱的米漿水洗掉。(出自《聖惠方》)
3. 石蜐
(音劫。《綱目》)
【釋名】紫𧉧(音劫,與蜐同)、紫虈(音枵)、龜腳(俗名)。
【集解】時珍曰:石蜐生東南海中石上,蚌蛤之屬。形如龜腳,亦有爪狀,殼如蟹螯,其色紫,可食。《真臘記》云:有長八九寸者。江淹《石蜐賦》云:亦有足翼,得春雨則生花。故郭璞賦云:石蜐應節而揚葩。《荀子》云東海有紫𧉧、魚、鹽,是矣。或指為紫貝及石決明者,皆非矣。
【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利小便(時珍)。
白話文:
石蜐,又稱紫𧉧、紫虈、龜腳,是一種生長在東海海中石頭上的貝類,屬於蚌蛤類。它的形狀像龜的腳,有的有爪狀,殼像螃蟹的鉗子,顏色是紫色的,可以食用。據說有的能長到八九寸長。古書中描述,它有足和翅膀,在春雨過後會開花。古籍中也提到東海有紫𧉧、魚、鹽等特產。有人把它誤認為是紫貝或石決明,都是不對的。石蜐味道甘甜、鹹,性平,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利小便。
4. 淡菜
(宋《嘉祐》)
【釋名】殼菜(浙人所呼),海蜌(音陛)。東海夫人。
時珍曰:淡以味,殼以形,夫人以似名也。
【集解】藏器曰:東海夫人,生東南海中。似珠母,一頭尖,中銜少毛。味甘美,南人好食之。
詵曰:常時燒食即苦,不宜人。與少米先煮熟,後除去毛。再入蘿蔔,或紫蘇,或冬瓜同煮,即更妙。
《日華》曰:雖形狀不典,而甚益人。
時珍曰:按:阮氏云:淡菜生海藻上,故治癭與海藻同功。
【氣味】甘,溫,無毒。
《日華》曰:不宜多食。多食令人頭悶目暗,得微利即止。
藏器曰:多食發丹石,令人腸結。久食脫人發。
【主治】虛勞傷憊,精血衰少,及吐血,久痢腸鳴,腰痛疝瘕,婦人帶下,產後瘦瘠(藏器)。產後血結,腹內冷痛,治癥瘕,潤毛髮,治崩中帶下,燒食一頓令飽(孟詵)。煮熟食之,能補五臟,益陽事,理腰腳氣,能消宿食,除腹中冷氣痃癖。亦可燒汁沸出食之(《日華》)。消癭氣(時珍)。
白話文:
[淡菜]
[名稱解釋] 又名殼菜(這是浙江一帶的人稱呼),海蜌(音同「陛」)。也有人稱它為東海夫人。
李時珍說:因為它的味道清淡,外形有殼,又被稱作夫人,大概是因為外型像的緣故吧。
[產地與外形] 陳藏器說:東海夫人,生長在東海海中,外型像珠母貝,一頭比較尖,中間有一點細毛。味道甘甜美味,南方人很喜歡吃。
孟詵說:平常直接燒烤來吃會很苦,對身體不好。應該先用少量米一起煮熟,然後把毛去除。再加入蘿蔔、紫蘇或冬瓜一起煮,味道會更好。
《日華子本草》說:雖然外形不太好看,但對人體很有益處。
李時珍說:根據阮氏所說,淡菜生長在海藻上,所以治療癭病(甲狀腺腫大)的功效和海藻一樣。
[味道與藥性] 味道甘甜,性溫,沒有毒性。
《日華子本草》說:不適合多吃,多吃會讓人頭暈眼花,稍微腹瀉就好了。
陳藏器說:多吃會引發丹石病(可能是皮膚病或結石),讓人腸道阻塞,長期食用會導致脫髮。
[主要功效] 可以治療虛勞疲憊、精血不足,以及吐血、慢性痢疾引起的腸鳴、腰痛疝氣、婦女白帶、產後身體虛弱消瘦。(陳藏器)還能治療產後瘀血不散、腹部冷痛、腫塊、潤澤毛髮、治療崩漏帶下,燒熟後一次吃飽能補身。(孟詵)煮熟後食用,能夠補養五臟、增強性功能、調理腰腿氣虛、幫助消化、去除腹中寒氣和積聚的痞塊。也可以燒煮後取汁來吃。(《日華子本草》)還可以消除癭氣(甲狀腺腫大)。(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