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25)
草部第十七卷 (25)
1. 莨菪
牙齒宣落風痛:莨菪子末,綿裹咬之,有汁勿咽。(《必效方》)
風毒咽腫,咽水不下,及瘰癧咽腫:水服莨菪子末兩錢匕,神良。(《外臺秘要》)
乳癰堅硬: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盞,服之。不得嚼破。(《外臺秘要》)
石癰堅硬不作膿者。莨菪子為末,醋和,敷瘡頭,根即拔出。(《千金方》)
惡瘡似癩,十年不愈者:莨菪子燒研敷之。(《千金方》)
打撲折傷:羊脂調莨菪子末,敷之。(《千金方》)
惡犬咬傷:莨菪子七枚,吞之,日三服。(《千金方》)
根
【氣味】苦,辛,有毒。
【主治】邪瘧,疥癬,殺蟲(時珍)。
【附方】新六。
瘧疾不止:莨菪根燒炭,水服一合。量人強弱用。(《千金方》)
惡癬有蟲:莨菪根搗爛,蜜和敷之。(《千金翼》)
趾間肉刺:莨菪根搗汁塗之。《雷公炮炙論》序云:腳生肉刺,裩系菪根。謂繫於裩帶上也。
狂犬咬人:莨菪根和鹽搗敷,日三上。(《外臺秘要》)
惡刺傷人:莨菪根,水煮汁浸之,冷即易。神方也。(《千金方》)
箭頭不出:萬聖神應丹:端午前一日,不語,尋見莨菪科,根本枝葉花實全好者。道云:先生!你卻在這裡。道罷,用柴灰自東南起圍了,以木椑子掘取根下周回土。次日日未出時,依前不語,用钁頭取出,洗淨。勿令雞犬婦人見,於淨室中,以石臼搗如泥,丸彈子大,黃丹為衣,以紙袋封,懸高處陰乾。
遇有箭頭不出者,先以象牙末貼瘡口,後用緋帛袋盛此藥,放臍中,綿兜肚繫了,當便出也。(張子和《儒門事親》方)
白話文:
莨菪
牙齒鬆動疼痛:將莨菪子磨成粉末,用棉花裹住含在口中,如有汁液不要吞咽。(出自《必效方》)
風毒導致咽喉腫痛,無法吞咽,以及瘰癧(淋巴結腫大)引起的咽喉腫痛:服用兩錢(約為現代一克)的莨菪子粉末,療效神奇。(出自《外臺秘要》)
乳癰腫塊堅硬:取半匙新鮮的莨菪子,用一杯清水送服,不能咀嚼。(出自《外臺秘要》)
石癰(一種皮膚腫塊)堅硬不化膿:將莨菪子磨成粉末,用醋調和,敷在患處,腫塊的根部就會排出。(出自《千金方》)
頑固的皮膚病,類似於癩瘡,十年不癒:將莨菪子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出自《千金方》)
跌打損傷:將羊脂與莨菪子粉末調和,敷在患處。(出自《千金方》)
被惡犬咬傷:服用七枚莨菪子,每日三次。(出自《千金方》)
莨菪根
【性味】苦、辛,有毒。
【功效】治療瘧疾,疥癬,殺蟲(李時珍記載)。
【處方】另有六個處方。
瘧疾反复發作:將莨菪根燒成炭,用水煎服一合(約為現代200毫升),用量根據體質而定。(出自《千金方》)
患有疥癬並伴有蟲子的情況:將莨菪根搗爛,與蜂蜜混合後敷於患處。(出自《千金翼》)
趾間長肉刺:將莨菪根搗碎取汁塗抹。(《雷公炮炙論》序言中記載:腳趾間長肉刺,將莨菪根繫在鞋帶上。)
被狂犬咬傷:將莨菪根和鹽搗碎後敷在患處,一日三次。(出自《外臺秘要》)
被毒物刺傷:將莨菪根水煮,用藥汁浸泡傷口,冷卻後更換藥汁,療效神奇。(出自《千金方》)
箭頭射入體內拔不出來:萬聖神應丹的製作方法:端午節前一天,保持沉默,尋找一棵生長狀況良好的莨菪,從根、莖、葉、花、果實都完好的植株。對其說:“先生,您就在這裡。”說完後,用柴灰從東南方向開始圍繞植物,用木棍挖取根部周圍的土壤。第二天日出前,仍然保持沉默,用钁頭挖出根部,清洗乾淨。不要讓雞、狗、婦女看見,在乾淨的房間裡,用石臼將其搗成泥狀,製成彈子大小的藥丸,用雄黃做外衣,用紙袋密封,懸掛在高處陰乾。
如果遇到箭頭射入體內拔不出來的情況,先用象牙粉末貼在傷口上,然後用紅綢布袋裝此藥,放在肚臍處,用棉花包裹並繫緊,箭頭就會很快出來。(出自張子和《儒門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