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23)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七卷 (23)

1. 葉及莖中白汁

【主治】剝人面皮,去䵟𪒟(《開寶》)。敷白癜癧瘍(大明)。搗葉,敷蠍螫,立止(時珍)。

白話文:

【主要功效】可以剝掉人的面皮,去除臉上的黑斑、雀斑(出自《開寶本草》)。可以敷治白癜風、疬瘍(出自《大明本草》)。搗爛葉子敷在被蠍子螫咬的地方,可以立刻止痛(李時珍說)。

2. 莨菪

(音浪蕩。《本經》下品)

【釋名】天仙子(《圖經》)、橫唐(《本經》)、行唐(《別錄》)。

時珍曰:莨菪,一作䕞𦿆。其子服之,令人狂狼放宕,故名。

【集解】《別錄》曰:莨菪子生海濱川穀及雍州。五月採子。

弘景曰:今處處有之。子形頗似五味核而極小。

保升曰:所在皆有之。葉似菘藍,莖葉皆有細毛。花白色。子殼作罌狀,結實扁細,若粟米大,青黃色。六月、七月採子,日乾。

頌曰:處處有之。苗莖高二、三尺。葉似地黃、王不留行、紅藍等,而闊如三指。四月開花,紫色。莖莢有白毛。五月結實,有殼作罌子狀,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細,青白色,如粟米粒。

斅曰:凡使勿用蒼蓂子,其形相似,只是微赤,服之無效,時人多以雜之。

時珍曰:張仲景《金匱要略》,言菜中有水莨菪,葉圓而光,有毒,誤食令人狂亂,狀如中風或吐血,以甘草汁解之。

【修治】斅曰:修事,莨菪子十兩,以頭醋一鎰,煮乾為度。卻用黃牛乳汁浸一宿,至明日乳汁黑,即是真者。曬乾搗篩用。

【氣味】苦,寒,有毒。《別錄》曰:甘。權曰:苦、辛,微熱,有大毒。

藏器曰:性溫不寒。

大明曰:溫,有毒。服之熱發,以綠豆汁、甘草、升麻、犀角並解之。

斅曰:有大毒。誤服之,沖人心,大煩悶,眼生暹火。

頌曰:《本經》言性寒,後人多雲大熱。而《史記·淳于意傳》云:淄川王美人懷子不乳,飲以浪蕩藥一撮,以酒飲,旋乳。且不乳豈熱藥所治?又古方主卒顛狂亦多單用莨菪,豈果性寒耶?,

【主治】齒痛出蟲,肉痹拘急。久服輕身,使人健行,走及奔馬,強志益力,通神見鬼。多食令人狂走(《本經》)。

療癲狂風癇,顛倒拘攣(《別錄》)。安心定志,聰明耳目,除邪逐風,變白,主痃癖。取子洗曬,隔日空腹,水下一指捻。亦可小便浸令泣盡,曝乾,如上服。勿令子破,破則令人發狂(藏器)。炒焦研末,治下部脫肛,止冷痢。主蛀牙痛,咬之蟲出(甄權)。燒熏蟲牙,及洗陰汗(大明)。

【發明】

弘景曰:入療癲狂方用,然不可過劑。久服自無嫌,通神健行,足為大益,而仙經不見用。

權曰:以石灰清煮一伏時,掬出,去芽曝乾,以附子、乾薑、陳橘皮、桂心、厚朴為丸服。去一切冷氣,積年氣痢,甚溫暖也。不可生服,傷人見鬼,拾針狂亂。

時珍曰:莨菪之功,未見如所說,而其毒有甚焉。煮一、二日而芽方生,其為物可知矣。莨菪、雲實、防葵、赤商陸皆能令人狂惑見鬼,昔人未有發其義者。蓋此類皆有毒,能使痰迷心竅,蔽其神明,以亂其視聽故耳。唐安祿山誘奚契丹,飲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又嘉靖四十三年二月,陝西遊僧武如香,挾妖術至昌黎縣民張柱家,見其妻美。

白話文:

莨菪

《本經》將其列為下品藥材。

別名:天仙子、橫唐、行唐。

李時珍說:「莨菪」也寫作「䕞𦿆」。服用其種子會讓人狂躁不安,因此得名。

產地及採集:據《別錄》記載,莨菪子生長在海濱、河谷和雍州等地,五月採收種子。陶弘景說:現在各地都有。種子形狀有點像五味子核,但非常小。寇宗奭說:各地都有,葉子像菘藍,莖葉上都長有細毛,花是白色的。果殼像罌粟的果莢,種子扁平細小,像小米粒大小,青黃色。六月、七月採收種子,曬乾。蘇頌說:各地都有,植株高二、三尺。葉子像地黃、王不留行、紅藍等植物的葉子,但比較寬,約三指寬。四月開花,紫色。莖和果莢上有白色絨毛。五月結果,果殼像罌粟的果莢,像小石榴。果莢裡面的種子非常細小,青白色,像小米粒。

鑑別:用藥時不要用蒼蓂子混淆,它們形狀相似,只是蒼蓂子略微帶紅色,服用無效,現在很多人用蒼蓂子摻雜在莨菪子中。

李時珍說: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提到一種叫水莨菪的野菜,葉子圓而光滑,有毒,誤食會讓人狂亂,症狀像中風或吐血,可以用甘草汁解毒。

炮製:寇宗奭說:炮製方法:取莨菪子十兩,用醋一鎰煮乾,再用黃牛乳汁浸泡一夜,第二天乳汁變黑,才是真品。曬乾後搗碎過篩備用。

性味歸經:苦,寒,有毒。《別錄》記載其味甘。甄權說:苦辛,微溫,有大毒。陳藏器說:性溫而非寒。李大明說:溫,有毒,服用後發熱,可用綠豆汁、甘草、升麻、犀角解毒。寇宗奭說:有大毒,誤服會使人心神不寧,煩悶,眼睛冒火。蘇頌說:《本經》記載其性寒,後人多認為其性大熱。但《史記·淳于意傳》記載:淄川王姬妾懷孕後沒有乳汁,服用少量莨菪藥(浪蕩藥)用酒送服,乳汁就分泌出來了。懷孕沒有乳汁的情況,難道是用溫熱的藥物治療的嗎?古代治療突然發狂的藥方,很多都單獨使用莨菪,難道它的藥性真的是寒性的嗎?

功效主治:治療牙痛蟲蛀,肌肉麻痺拘緊。長期服用可以輕身健行,使人行走迅速如奔馬,增強意志和體力,甚至能通神見鬼。服用過量會讓人狂奔亂跑。治療癲癇、狂風、抽搐、肢體痙攣等症。安心定志,使人聰明耳目,驅除邪氣,去除風邪,治療白髮,治療痃癖。取種子洗淨曬乾,隔日空腹服用,以水送服,每次服用量為一指捻。也可以用小便浸泡至種子哭泣(滲出汁液)後曬乾,按上述方法服用。不要讓種子破裂,破裂後會使人發狂。炒焦研末,治療脫肛,止瀉。治療蛀牙痛,咬碎後蟲子會出來。燒煙熏蟲牙,清洗陰部汗濕。

其他說明:

陶弘景說:用於治療癲癇狂風的藥方中,但不能過量。長期服用沒有問題,可以通神健行,益處很大,但仙方中沒有使用。

甄權說:用石灰水煮沸一會兒,撈出,去掉芽,曬乾,與附子、乾薑、陳橘皮、桂心、厚朴一起製成丸劑服用。可以去除一切寒邪,治療多年氣滯引起的痢疾,溫暖效果很好。不可生服,否則會傷人,讓人見鬼,拾針,發狂。

李時珍說:莨菪的功效,沒有文獻記載像上面描述的那麼神奇,但它的毒性卻非常厲害。煮一、二天才發芽,可見其毒性之烈。莨菪、雲實、防葵、赤商陸都能讓人狂亂見鬼,古人沒有解釋其原因。大概是因為這些藥物都有毒,會使痰迷心竅,蒙蔽神智,擾亂視聽的緣故。唐朝安祿山用莨菪酒誘騙奚契丹人,使其醉酒後加以殺害。嘉靖四十三年二月,陝西遊僧武如香,帶著妖術來到昌黎縣張柱家,看上了他的妻子……(後續內容為故事,與藥物本身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