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介部第四十五卷 (6)
介部第四十五卷 (6)
1. 納鱉
(宋《圖經》)
【集解】頌曰:鱉之無裙,而頭足不縮者,名曰納。亦作魶。
肉,
【氣味】有毒。
頌曰:食之令人昏塞。以黃耆、吳藍煎湯服之,立解。
甲,
【氣味】有小毒。
【主治】傳屍勞,及女子經閉(蘇頌)。
白話文:
【集解】 頌文說:烏龜沒有裙邊,而且頭和腳都不能縮到殼裡,這種烏龜稱作「納」。也寫作「魶」。
【肉】 【氣味】有毒。
頌文說:食用會令人昏迷。可以用黃耆、吳藍煎煮湯藥服用,立刻會解除症狀。
【甲】 【氣味】有小毒。
【主治】傳染性的勞病,以及女性經閉。(蘇頌)
2. 能(奴來切)鱉
(《綱目》)
【釋名】三足鱉。
白話文:
解釋三隻腳的鱉。
【集解】時珍曰:《爾雅》云:鱉三足為能。郭璞云:今吳興陽羨縣君山池中出之。或以鯀化黃熊,即此者,非也。
肉,
【氣味】大寒,有毒。
頌曰:食之殺人。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爾雅》中說:三足鱉為能。郭璞說:這種鱉現在出在吳興陽羨縣君山池中。有人認為鯀變化為黃色的熊,就是這種鱉,這是不對的。
時珍曰:按:姚福《庚己編》云:太倉民家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臥,少頃形化為血水,只存發耳。鄰人疑其婦謀害,訟之官。時知縣黃廷宣鞫問不決,乃別取三足鱉,令婦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獄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獄。竊謂能之有毒,不應如此。然理外之事,亦未可以臆斷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姚福的《庚己編》記載,太倉有一戶平民捕到一隻三足鱉,便讓妻子烹煮,妻子吃完後入睡,沒多久就全身化為血水,只留下頭髮。鄰居懷疑她丈夫謀殺妻子,於是向官府告狀。當時的知縣黃廷宣審問後無法定奪,於是另外抓了一隻三足鱉,命令妻子的丈夫照樣烹煮,並讓一名死囚吃下,死囚入獄後也像前一人一樣全身化為血水。黃廷宣於是判決妻子無罪。我認為鱉含有毒素,不應該會這樣。但是,超乎常理的事情,也不能隨意斷定。
而《山海經》云:從水多三足鱉,食之無蠱疫。近亦有人誤食而無恙者,何哉?蓋有毒害人,亦未必至於骨肉頓化也。
【主治】折傷,止痛化血,生搗塗之。道家闢諸厭穢死氣,或畫像止之(蘇頌)。
白話文:
《山海經》中說:水澤裡有三隻腳的烏龜,吃牠的肉不會得疫病。最近也有人誤食而沒有生病,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毒的東西會傷害人體,但未必會立刻把骨肉都化掉。
**主治:**骨折、疼痛、化瘀血,直接搗碎塗抹。道家認為能驅散邪祟、死氣,或畫符止住(蘇頌)。
3. 朱鱉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南海。大如錢,腹赤如血。云在水中著水馬腳,皆令仆倒也。
時珍曰:按:《淮南子》云:朱鱉浮波,必有大雨。
【主治】丈夫佩之,刀劍不能傷。婦女佩之,有媚色(藏器)。
白話文:
集合各種解說
-
藏器說:生長在南海。形狀像銅錢,腹部紅色像血。據說在水裡依附在水馬的腳上,都會讓牠們跌倒。
-
時珍說:根據《淮南子》記載,朱紅色的大鱉浮出水面,表示會下大雨。
功效
- 男子佩戴可不受刀劍傷害。
- 女子佩戴可增長魅力。(藏器)
4. 珠鱉
(《綱目》)
【集解】時珍曰:按:《山海經》云:葛山澧水有珠鱉。狀如肺而有目,六足有珠。《一統志》云:生高州海中。狀如肺,四目六足而吐珠。《呂氏春秋》云:澧水魚之美者,名曰珠鱉,六足有珠。《淮南子》云:蛤、蟹、珠鱉,與月盛衰。《埤雅》云:鱉珠在足,蚌珠在腹。皆指此也。
【氣味】甘,酸,無毒。
【主治】食之,闢疫癘(時珍)。
白話文:
【解說】李時珍說:根據《山海經》記載,在葛山澧水裡有珠鱉。牠的形狀像肺,但有眼睛,六足上有珠。《一統志》記載:牠生長在高州海中。牠的形狀像肺,有四隻眼睛、六隻腳,會吐珠。《呂氏春秋》記載:澧水裡最美味的魚叫珠鱉,牠有六隻腳,身上有珠。《淮南子》記載:蛤蜊、螃蟹、珠鱉,牠們的繁盛與衰落與月亮的盈虧有關。《埤雅》記載:鱉珠在腳上,蚌珠在腹部。這些都指的都是珠鱉。
【氣味】甘甜,酸味,無毒。
【主治】食用可驅避瘟疫瘴氣。(李時珍記載)
5. 黿
(《拾遺》)
【釋名】時珍曰:按:《說文》云:黿,大鱉也。甲蟲惟黿最大,故字從元。元者,大也。
白話文:
釋義
李時珍說:根據《說文解字》記載:「黿,大的鱉。」甲蟲之中,只有黿最大,所以字形用「元」字。「元」字表示「大」。
【集解】頌曰:黿生南方,江湖中。大者圍一、二丈。南人捕食之,肉有五色而白者多。其卵圓大如雞、鴨子,一產一二百枚。人亦掘取以鹽淹食,煮之白不凝。
藏器曰:性至難死,剔其肉盡,口猶咬物。可張鳥鳶。
弘景曰:此物老者,能變為魅,非急弗食之。
白話文:
頌曰:龜類生活在南方的江湖中。大的可以圍起來一到兩丈。南方的人會捕捉到它們,肉有五種顏色,其中以白色為多。它們的卵圓得像雞蛋、鴨蛋,一次可以產一兩百枚。人們也會挖掘這些卵,用鹽醃製食用,煮熟之後呈現白色,但不會凝固。
藏器說:這種生物性質非常難以死亡,剔除其肉後,口仍然可以咬東西。可以用來放飛鳥類。
弘景說:這種生物的老化後,能變得像魅影一樣,若沒有迫切的情況,不建議食用。
時珍曰:黿如鱉而大,背有𦢏𦞙,青黃色,大頭黃頸,腸屬於首。以鱉為雌,卵生思化,故曰黿鳴鱉應。淮南萬畢術云:燒黿脂以致鱉。皆氣類相感也。張鼎云:其脂摩鐵則明。或云:此物在水食魚,與人共體,具十二生肖肉,裂而懸之,一夜便覺垂長也。
甲,
【氣味】甘,平,無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黿和鱉相似,但個頭較大,背上有花紋,青黃色,大頭黃頸,腸子連接到頭部。以鱉為雌性,產卵後互相思慕化合,所以說黿鳴叫鱉會回應。《淮南萬畢術》中說:燒黿脂可以吸引鱉。這都是因為氣味相感。張鼎說:用黿脂擦磨鐵器可以使鐵器光亮。還有人說:這種動物在水中以魚為食,與人體結構相似,具備十二生肖的肉,將黿剖開懸掛起來,一夜之間就會覺得它變長了。
【性質】 味道:甘甜 溫度:平性,不寒不熱 毒性:無毒
【主治】炙黃酒浸,治瘰癧,殺蟲逐風,惡瘡痔瘻,風頑疥瘙,功同鱉甲(藏器)。五臟邪氣,殺百蟲毒、百藥毒,續筋骨(《日華》)。婦人血熱(蘇頌)。
白話文:
【主治】用火烤後的鱉甲浸泡在黃酒中,可以治療瘰癧、殺死體內的寄生蟲並驅逐風寒、治療瘡痔瘻管、風濕疥瘡瘙癢,功效與鱉甲相同(《藏器》)。可以治療五臟邪氣、殺死各種蟲毒及各種藥物毒性、續接筋骨(《日華》)。也可以治療婦女血熱(蘇頌)。
肉,
【氣味】甘,平,微毒。
【主治】濕氣、邪氣,諸蟲(藏器)。食之補益(陶弘景)。
脂,
【主治】摩風及惡瘡(孟詵)。
膽,
【氣味】苦,寒,有毒。
白話文:
肉
**氣味:**甘味,性質平,微有毒性。
**主治:**治療濕氣、邪氣,以及體內寄生蟲。食用可以補益身體(陶弘景)。
脂
**主治:**治療皮膚病和惡性瘡(孟詵)。
膽
**氣味:**苦味,性質寒,有毒性。
【主治】喉痹,以生薑、薄荷汁化少許服,取吐(時珍)。
白話文:
【主治】喉嚨腫痛,用生薑、薄荷汁化開少量服用,催吐(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