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27)
鱗部第四十四卷 (27)
1. 魚鱗
(《綱目》)
【釋名】時珍曰:鱗者,粼也。魚產於水,故鱗似粼。鳥產於林,故羽似葉。獸產于山,故毛似草。魚行上水,鳥飛上風,恐亂鱗、羽也。
【主治】食魚中毒,煩亂或成症積,燒灰水服二錢(時珍)。諸魚鱗燒灰,主魚骨鯁(《別錄》)。
白話文:
【名稱解釋】李時珍說:鱗這個字,意思是像水波紋一樣閃爍。魚生活在水中,所以魚鱗像水波紋。鳥生活在樹林中,所以羽毛像樹葉。獸生活在山裡,所以毛髮像草。魚逆流而上,鳥逆風而飛,可能是為了不弄亂牠們的鱗片和羽毛。
【主要功效】食用魚類中毒,導致心煩意亂或形成腫塊,將魚鱗燒成灰,用水服用二錢(李時珍)。各種魚鱗燒成灰,可以治療魚骨卡在喉嚨(《別錄》)。
2. 魚子
(《綱目》)
【釋名】䱊(音米)、䲑(音蟻)。
【集解】孟詵曰:凡魚生子,皆黏在草上及土中。冬月寒水過後,亦不腐壞。到五月三伏日,雨中,便化為魚。
時珍曰:凡魚皆冬月孕子,至春末夏初則於湍水草際生子。有牡魚隨之,灑白蓋其子。數日即化出,謂之魚苗,最易長大。孟氏之說,蓋出謬傳也。
【氣味】缺。
【主治】目中障翳(時珍)。
【發明】時珍曰:魚子古方未見用。惟《聖濟總錄》治目決明散中用之,亦不言是何魚之子。大抵當取青魚、鯉、鯽之屬爾。
【附方】新一。
決明散:治一切遠年障翳,眥生胬肉,赤腫疼痛。用魚子(活水中生下者)半兩(以硫黃水溫溫洗淨),石決明、草決明、青葙子、穀精草、枸杞子、黃連、炙甘草、枳實(麩炒)、牡蠣粉、蛇蛻(燒灰)、白芷、龍骨、黃柏各一兩,白附子(炮)、白蒺藜(炒)、蟬蛻、黃芩(炒)、羌活各半兩,虎睛一隻(切作七片,文武火炙乾,每一料用一片),上通為末。每服三錢,五更時茶服,午、夜再服。
赤白翳膜,七日減去。胬肉赤腫痛不可忍者,三、五日見效。忌豬、魚、酒、面、辛辣、色欲。凡遇惱怒酒色風熱即疼者,是活眼,尚可醫治;如不疼,是死眼,不必醫也。(《總錄》)
白話文:
魚子的別名是䱊和䲑。
孟詵說:所有的魚產卵時,都會黏在水草上或泥土中。冬天寒冷的水過去後,卵也不會腐爛。到了五月的三伏天,下雨時就會孵化成魚。
李時珍說:所有的魚都是在冬天懷卵,到了春天末、夏天初,就在水流湍急的水草邊產卵。會有雄魚跟隨,灑出白色的精液覆蓋在魚卵上。幾天後就會孵化成小魚苗,這種魚苗最容易長大。孟詵的說法,大概是錯誤的傳言。
魚子沒有特別的味道。
魚子可以治療眼睛的障礙(李時珍說)。
李時珍說:古代的藥方中沒有使用魚子的。只有《聖濟總錄》中治療眼疾的決明散有用到,但也沒說是哪種魚的卵。大概應該用青魚、鯉魚、鯽魚這類魚的卵。
有一個相關的藥方:
決明散:治療各種久年的眼障、眼角的胬肉、紅腫疼痛。使用魚子(從活水中產下的)半兩(用硫磺水溫熱洗淨),石決明、草決明、青葙子、穀精草、枸杞子、黃連、炙甘草、枳實(用麩炒)、牡蠣粉、蛇蛻(燒成灰)、白芷、龍骨、黃柏各一兩,白附子(炮製過)、白蒺藜(炒)、蟬蛻、黃芩(炒)、羌活各半兩,虎睛一個(切成七片,用文火和武火烤乾,每份藥用一片),以上全部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在五更時用茶送服,中午和晚上再各服一次。
可以去除紅白色翳膜,七天左右會減輕。對於胬肉紅腫疼痛難以忍受的,三到五天會見效。禁忌吃豬肉、魚肉、喝酒、吃麵食、辛辣食物、以及房事。凡是遇到惱怒、酒色、風熱就感到疼痛的,是活眼,還可以醫治;如果不會疼痛,是死眼,就不必醫治了(《總錄》)。
3. 諸魚有毒
(《拾遺》)
魚目有睫,殺人。目得開合,殺人。逆腮,殺人。腦中白連珠,殺人。無鰓,殺人。二目不同,殺人。連鱗者,殺人。白鬐,殺人。腹中丹字,殺人。魚師大者有毒,食之殺人。
白話文:
以下是關於魚有毒的說法:
魚的眼睛有眼睫毛,吃了會死人。眼睛可以張開閉合的魚,吃了會死人。魚鰓方向相反的,吃了會死人。魚腦中有白色連珠狀的東西,吃了會死人。沒有魚鰓的魚,吃了會死人。兩隻眼睛不一樣的魚,吃了會死人。魚鱗連在一起的,吃了會死人。魚鰭是白色的,吃了會死人。肚子裡有紅色文字圖案的魚,吃了會死人。體型特別大的魚師,有毒,吃了會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