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26)
鱗部第四十四卷 (26)
1. 魚鱠
(音檜。《拾遺》)
【釋名】魚生。
時珍曰:劊切而成,故謂之鱠。凡諸魚之鮮活者,薄切洗淨血腥,沃以蒜齏、薑醋、五味食之。
【氣味】甘,溫,無毒。
藏器曰:近夜勿食,不消成積。勿飲冷水,生蟲。時行病後食之,胃弱。勿同乳酪食,令人霍亂。不可同瓜食。
白話文:
釋名
魚生。
李時珍說:將魚切成薄片,所以稱為「膾」。凡是新鮮活潑的魚,薄切後洗淨血腥,淋上蒜蓉、薑醋、五味醬食用。
氣味
味甘,性溫,無毒。
張藏器說:晚上不要食用,否則難以消化,會形成積食。不要飲用冷水,否則會生蟲。疫病後食用,會傷胃。不要和乳酪同食,否則會引起霍亂。不可和瓜類同食。
時珍曰:按《食治》云:凡殺物命,既虧仁愛,且肉未停冷,動性猶存,旋烹不熟,食猶害人。況魚鱠肉生,損人尤甚,為癥瘕,為痼疾,為奇病,不可不知。昔有食魚生而生病者,用藥下出,已變蟲形,鱠縷尚存。有食鱉肉而成積者,用藥下出,已成動物而能行,皆可驗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食治》中說:凡殺生,既虧損了仁愛,而且肉還沒有完全冷卻,動物的靈性還在,馬上烹煮不熟,食用仍然會傷害人。更何況是生吃魚蝦肉類,對人的損害就更加嚴重,會形成癥瘕、痼疾、奇病,不可不知。以前有個吃了魚生而生病的人,用藥下去,已經變成蟲形,魚生中的絲縷還存在著。還有一個吃了鱉肉而得積食的人,用藥下去,已經變成動物而能夠行走,這些都可以證明。
【主治】溫補,去冷氣濕痹,除膀胱水,腹內伏梁氣塊,冷痃結癖疝氣,喉中氣結,心下酸水,開胃口,利大小腸,補腰腳,起陽道(藏器)。宜腳氣風氣人,治上氣喘咳(思邈)。鯽鱠:主久痢腸澼痔疾,大人小兒丹毒風眩(孟詵)。
白話文:
【主治功效】溫補身體,去除身體的寒氣濕痹,消除膀胱裡的水分,腹內伏梁氣塊,冷痃結癖疝氣,喉嚨中的氣結,心下酸水,開胃口,利大小腸,補益腰腳,振奮陽道(藏器)。適合腳氣風氣的人服用,可以治療上氣喘咳(思邈)。鯽鱠:主治久痢腸澼痔瘡,大人小孩的丹毒風眩(孟詵)。
【發明】汪穎曰:魚鱠辛辣,有劫病之功。予在蒼梧見一婦人病吞酸,諸藥不效。偶食魚鱠,其疾遂愈。蓋此意也。
白話文:
汪穎說:魚膾(魚片)辛辣,能治劫病。我在蒼梧見到一個婦人患吞酸病,很多藥都不管用。她偶然吃了魚膾,病就好了。這就是這個道理。
2. 魚鮓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釋名】時珍曰:按:劉熙《釋名》云:鮓,醞也。以鹽糝醞釀而成也。諸魚皆可為之。大者,曰鮓。小者,曰𩷒。一云:南人曰𩷒。北人曰鮓。
白話文:
【解釋】李時珍說:查劉熙在《釋名》中說:鮓,是醃漬的意思。用鹽和米飯醃製而成的。各種魚都可以醃製成鮓。大的,叫做鮓。小的,叫做鮊。還有一種說法:南方人稱之為鮊。北方人稱之為鮓。
【氣味】甘、咸,平,無毒。
藏器曰:凡鮓皆發瘡疥。鮓內有發,害人。
瑞曰:鮓不熟者,損人脾胃,反致疾也。
白話文:
【氣味】甘甜、鹹,性質平和,無毒。
藏器說:凡是醃漬的食物都會引發皮膚潰爛。醃漬食物中含有毒素,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瑞應說:醃漬食物沒有完全熟透,會損害脾胃,反而會導致疾病。
時珍曰:諸鮓皆不可合生胡荽、葵、菜、豆、藿、麥、醬、蜂蜜食,令人消渴及霍亂。凡諸無鱗魚鮓,食之尤不益人。
白話文:
時珍說:各種醃菜都不能和生菜、葵菜、油菜、豆類、豌豆、麥子、醬、蜂蜜一起吃,會讓人得消渴症和霍亂。沒有鱗片的魚做成的醃菜,吃了對人體更是有害。
【主治】癬瘡,和柳葉搗碎炙熱敷之。取酸臭者,連糝和屋上塵,敷蟲瘡及馬瘑瘡(藏器)。治聤耳痔瘻,
白話文:
**主治:**癬瘡,將柳葉搗碎後加熱敷在患處。取酸臭的柳葉,連同稻殼和屋頂上的灰塵一起敷在蟲瘡和馬瘑瘡上(藏器)。治療聤耳痔瘻。
諸瘡有蟲,療白駁、代指病,主下痢膿血(時珍)。
【附方】新二。
白駁風:以荷葉裹鮓令臭,拭熱,頻頻擦之,取效及止。(《千金方》)
代指痛:先刺去膿血,炙鮓皮裹之。《千金方》。
白話文:
治療各種生蟲的瘡瘍,以及白斑病和代指病。主要治療腹瀉伴有膿血(李時珍)。
附方:
- 白斑風:用荷葉包裹醃菜,使其發臭。趁熱用臭荷葉擦拭白斑,多次擦拭直到痊癒。(《千金方》)
- 代指痛:首先刺破膿包排出膿血,然後用炙烤後的醃菜皮包裹患處。(《千金方》)
3. 魚脂
(《拾遺》)
【釋名】魚油。
時珍曰:脂,旨也。其味甘旨也。
【氣味】甘,溫,有小毒。
時珍曰;魚油點燈,盲人目。
白話文:
【釋名】魚油。
李時珍說:脂,是旨的意思,它的味道甘美。
【氣味】甘,溫,有小毒。
李時珍說:魚油點燈,會傷害盲人的眼睛。
【主治】症疾,用和石灰泥船魚脂(腥臭者)二斤,安銅器內,燃火炷令暖。隔紙熨症上,晝夜勿息火。又塗牛狗疥,立愈(藏器。時珍曰:南番用魚油和石灰艌船。亦用江豚油)。
白話文:
**主治:**各種症疾,使用和石灰、魚脂(腥臭的)二斤,放入銅器中,點燃火炷讓它溫暖。隔著紙熨燙症狀發作的地方,晝夜不要熄火。也可以塗在牛狗的疥瘡上,立馬痊癒(《藏器》。李時珍說:南番用魚油和石灰船艌。也可以用江豚油)。
4. 魚魫
(枕。《綱目》)
白話文:
枕(《綱目》)
枕者,臥時當頭而高枕之具也。人臥,頭高則血歸腦,血足則髓充,故善寐。凡臥,勿赤身裸臥,及覆臥,覆臥則血歸心,心為血主,血歸則神歸,神主夢,故極易夢。又切勿仰臥,仰臥則血歸目,目為血府,血歸則目極易昏黑。宜側臥,左右皆可。惟瘡者,不可向瘡側臥,恐壓瘡致痛。宜覆手壓瘡以臥。
【釋名】時珍曰:諸魚腦骨曰魫,曰丁。魚尾曰魩(音抹),曰丙。魚腸曰鯝,曰乙。魚骨曰鯁,曰刺。魚脬,曰鰾,曰白。魚翅,曰鰭,曰鬣。魚子,曰䱊,曰䲑。
【主治】能消毒(藏器)。解蠱毒。作器盛飲食,遇蠱輒裂破也(時珍。《延壽書》)。
白話文:
【釋名】李時珍說:魚的腦子和骨頭叫做魫,也叫丁。魚的尾巴叫做魩,也叫丙。魚的腸子叫做鯝,也叫乙。魚骨叫做鯁,也叫刺。魚的魚鰾叫做鰾,也叫白。魚的魚鰭叫做鰭,也叫鬣。魚的魚子叫做䱊,也叫䲑。
主治:
- 消毒(內臟)。
- 解毒。
- 用來盛裝食物時,如果有蠱毒,就會破裂(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於《延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