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24)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四卷 (24)

1. 鮑魚

(《別錄》上品)

【釋名】薧魚(《禮記》。音考)、蕭折魚(《魏武食制》)、乾魚。

白話文:

釋名:

  • 薧魚(《禮記》記載,發音同「考察」)
  • 蕭折魚(《魏武食制》記載)
  • 乾魚

時珍曰;鮑,即今之乾魚也。魚之可包者,故字從包。《禮記》謂之薧,《魏武食制》謂之蕭折,皆以蕭蒿承曝而成故也。其淡壓為臘者,曰淡魚,曰鱐魚(音搜)。以物穿風乾者,曰法魚,曰魥魚(音怯)。其以鹽漬成者,曰醃魚,曰鹹魚,曰䱒魚(音葉),曰鰎魚(音蹇)。今俗通呼曰乾魚。舊注混淆不明,令並削正於下。

【集解】《別錄》曰:鮑魚辛臭,勿令中咸。

白話文:

李時珍說:鮑魚,就是現在的乾魚。這裡的“鮑”,之所以從“包”字,是因為魚類是可以用來包紮壓制的。《禮記》中把它叫做“薧”,《魏武食制》中把它叫做“蕭折”,都是因為用蕭蒿來承託著魚類曝曬而成的。將魚用淡味調味料壓制為臘肉,就叫做“淡魚”或“鱐魚(音搜)”。用東西穿過魚身,然後風乾,就叫做“法魚”或“魥魚(音怯)”。用鹽醃製而成的,就叫做“醃魚”、“鹹魚”、“䱒魚(音葉)”或“鰎魚(音蹇)”。現在俗稱都叫做乾魚。古書中的註解混淆不明,所以把正確的寫法列在下面。

【集解】《別錄》記載:鮑魚辛臭,不可讓它接觸到鹽味。

弘景曰:俗人以鹽䱒成,名䱒魚,䱒字似鮑也。今鮑乃鱅魚淡乾者,都無臭氣。不知入藥者,正何種魚也?方家亦少用之。

白話文:

弘景說:民間用鹽醃製而成的食物,稱為「䱒魚」,「䱒」字與「鮑」字相似。現在的鮑魚是把鱅魚淡水曬乾製成的,完全沒有臭味。不知道用於入藥的鮑魚,究竟是哪一種魚呢?醫生也比較少使用。

恭曰:李當之言:以繩穿貫而胸中濕者良。蓋以魚去腸繩穿,淡曝使干,則味辛不咸。魚肥則中濕而彌臭似屍氣,無鹽故也。若鰎魚則沔州、復州作之,以鹽䱒成,味鹹不辛,臭亦與鮑不同,濕亦非獨胸中,以有鹽故也。二者,雜魚皆可為之。

白話文:

翻成

李當之說:「用繩子穿過魚身,對於有濕氣的胸部很好。」因為魚去掉了內臟,用繩子穿過去,淡曬使它乾了,味道就辛辣不鹹。魚肥了以後,中間潮濕,味道像屍體一樣更加臭,這是因為沒有鹽的緣故。如果鰎魚,則由沔州、復州製造,用鹽醃製而成,味道鹹不辣,氣味也不同於鮑魚,濕氣也不僅只在胸中,這是因為有鹽的緣故。這兩種魚,雜魚都可以用來製作。

頌曰:今漢、沔所作淡乾魚,味辛而臭者是也。或言海中自有一種鮑魚,形似小鱅,氣最臭,秦始皇車中亂臭者是此。然無的據。

時珍曰:《別錄》既云勿令中咸,即是淡魚無疑矣。諸注反自多事。

白話文:

頌曰:現在漢水、沔水一帶所做的淡乾魚,味道辛辣而臭,就是它了。有人說,海洋中有一種鮑魚,形狀像小鰷魚,氣味特別臭,秦始皇車駕中的那股臭味就是這個。但這沒有確實的根據。

李時珍說:「《別錄》既然說『不要讓它變鹹』,那它肯定是淡水魚無疑了。其他註解反而自找麻煩。」

按:《周禮注》云:鮑魚,以魚置𥻅室中用糗干之而成。𥻅室,土室也。張耒《明道志》云:漢陽、武昌多魚,土人剖之,不用鹽,曝乾作淡魚,載至江西賣之。饒、信人飲食祭享,無此則非盛禮。雖臭腐可惡,而更以為奇。據此則鮑即淡魚,益可證矣。但古今治法不同耳。

白話文:

根據《周禮注》中記載,鮑魚的做法是將魚放在土室中,然後用乾糧燻烤而成。土室就是用泥土建造的房間。張耒在《明道志》中說,漢陽、武昌地區盛產魚,當地人將魚剖開,不放鹽,在陽光下曬乾製成淡魚,然後運送到江西販賣。饒州、信州的人們在飲食和祭祀中,如果沒有淡魚,那麼就不能算作隆重的禮節。即使淡魚發臭變質了,人們也覺得它很稀奇。由此可見,鮑魚就是淡魚,這一點可以得到更多的證實。只是古今的製作方法不同而已。

又蘇氏所謂海中一種鮑魚,豈顧野王所載海中鮇魚似鮑者耶?不然,即今之白鯗也。鯗亦乾魚之總稱也。又今淮人以鯽作淡法魚頗佳。入藥亦當以石首鯽魚者為勝。若漢、沔所造者,魚性不一,恐非所宜。其鹹魚近時亦有用者,因附之。

白話文:

蘇氏所說的鮑魚,難道是野王所記載的海中鮇魚嗎?不是的,它就是現在的白鯗。鯗也是乾魚的總稱。如今淮北人用鯽魚製作的淡法魚非常美味。入藥也應該以石首鯽魚為佳。但是漢、沔一帶製作的淡法魚,魚的種類不一,恐怕不適合用於入藥。近來也有人使用鹹魚,所以也附帶在此說明。

【正誤】保升曰:鮧魚口小背黃者,名鮑魚。

時珍曰:按鮧魚注所引,是鮠魚,非鮑魚也,蓋鮠、鮑字誤耳。

肉,

【氣味】辛,臭,溫,無毒。

時珍曰:李九華云:妊婦食之,令子多疾。

【主治】墜墮骽(與腿同)。

白話文:

【正誤】 保升說:鮧魚口小背黃的,叫做鮑魚。

時珍說:根據鮧魚注的說法,鮧魚是鮠魚,不是鮑魚,可能是鮠、鮑兩個字寫錯了。

【肉】 【氣味】 辛辣、有腥味、溫和,無毒。

時珍說: 李九華說:孕婦食用會導致孩子多病。

【主治】 墮胎、痔瘡(與腿病相同)。

蹶(厥)踠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女子崩中血不止(《別錄》)。煮汁,治女子血枯病傷肝,利腸中。同麻仁、蔥、豉煮羹,通乳汁(時珍)。

白話文:

*蹶(厥)踠折、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的人,婦女崩中血不止(《別錄》)。

*煮汁,治療婦女血枯病傷肝,通腸胃。與麻仁、蔥、豆豉煮羹,可通乳汁(時珍)。

【附方】舊一。

妊娠感寒腹痛:乾魚一枚燒灰,酒服方寸匕,取汗瘥。(《子母秘錄》)

頭,

【主治】煮汁,治眯目。燒灰,療疔腫瘟氣(時珍)。

【附方】新三。

白話文:

煮汁,治療婦女血虛病傷肝,通腸胃。與麻仁、蔥、豆豉煮成濃湯,可以催乳汁。(李時珍)

【附方】一種。

妊娠時受寒引起的腹痛:燒烤一條乾魚,研成灰,用酒服一勺,發汗後即可痊癒。(《子母祕錄》)

_頭

【主治】煮汁,治療眯眼。燒灰,治療疔瘡腫脹和瘟氣。(李時珍)

【附方】三種。

雜物眯目:鮑魚頭二枚,地膚子半合,水煮爛。取汁注目中,即出。(《聖惠》)

白話文:

治療眼睛昏暗模糊:用兩個鮑魚頭,半合的地膚子,用水煮爛。取汁滴眼中,可以立即好。(《聖惠方》)

魚臍疔瘡:似新火針瘡,四邊赤,中央黑。可針刺之,若不大痛,即殺人也。用臘月魚頭灰、發灰等分,以雞溏屎和,塗之。(《千金方》)

白話文:

魚臍疔瘡:很像新火針瘡,四周發紅,中間發黑。可以針刺,如果不太痛,就會把人殺死。用臘月魚頭灰和雞屎灰各一半,用雞蛋清混合,塗抹在患處。(《千金方》)

預闢瘟疫:鮑魚頭燒灰方寸匕,合小豆七枚末,米飲服之,令瘟疫氣不相染也。(《肘後方》)

䱒魚

【氣味】咸,溫,無毒。

【主治】小兒頭瘡出膿水。以麻油煎熟,取油頻塗(時珍)。

穿鮑繩,

【主治】眯目去刺,煮汁洗之,大良(蘇恭)。

白話文:

鮑魚頭燒灰方寸匕

將鮑魚頭燒成灰,取一茶匙的量,與七粒研磨成粉的小豆混合。用米湯送服,可預防瘟疫傳染。

鮑魚

**氣味:**鹹、溫,無毒。

**主治:**小兒頭部膿瘡。用麻油煎熟,取油頻頻塗抹(李時珍)。

穿鮑繩

**主治:**眼睛發炎,異物刺傷。煮汁洗眼,效果顯著(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