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23)
鱗部第四十四卷 (23)
1. 海蝦
(《拾遺》)
【釋名】紅蝦(藏器)、鰝(浩。《爾雅》)。
【集解】藏器曰:海中紅蝦長一尺,須可為簪。崔豹《古今注》云:遼海間有飛蟲如蜻蛉,名紺繙。七月群飛暗天。夷人食之,云蝦所化也。
時珍曰:按:段公路《北戶錄》云:海中大紅蝦長二尺余,頭可作杯,須可作簪、杖。其肉可為鱠,甚美。又劉恂《嶺表錄異》云;海蝦皮殼嫩紅色,就中腦殼與前雙足有鉗者。其色如朱,最大者長七、八尺至一丈也。閩中有五色蝦,亦長尺余。彼人兩兩干之,謂之對蝦,以充上饌。
【氣味】甘,平,有小毒。
時珍曰:同豬肉食,令人多唾。
鮓,
【主治】飛屍蛔蟲,口中疳䘌,齲齒頭瘡,去疥癬風瘙身癢,治山蚊子入人肉,初食瘡發則愈(藏器)。
白話文:
【名稱解釋】又稱紅蝦(陳藏器稱呼)、鰝(浩,出自《爾雅》)。
【產地描述】陳藏器說:海裡紅色的蝦子長度可達一尺,蝦鬚可以做成髮簪。崔豹《古今注》記載:遼海一帶有像蜻蜓的飛蟲,叫做紺繙。每年七月成群飛舞遮蔽天空。當地人食用這種蟲,說是蝦子變成的。
李時珍說:根據段公路《北戶錄》記載:海裡的大紅蝦長度超過二尺,蝦頭可以做成酒杯,蝦鬚可以做成髮簪或手杖。蝦肉可以做成生魚片,非常美味。另外劉恂《嶺表錄異》記載:海蝦外殼是嫩紅色,其中頭部與前方一對有鉗子的腳呈紅色,最大的長度可達七、八尺甚至一丈。福建一帶有五種顏色的蝦,也長度超過一尺。當地人將兩隻蝦曬成乾,稱為對蝦,用來作為高級的菜餚。
【味道與性質】味道甘甜,性質平和,帶有微小毒性。
李時珍說:和豬肉一起吃,會讓人多流口水。
(這裡原文有一個字「_鮓」,因爲無法辨識,故跳過不翻譯)
【主要功效】能治療因傳染病引起的腹中蟲、口內的疳瘡、蛀牙引起的頭瘡,可以去除疥瘡、癬、風疹搔癢,還可以治療山區蚊子鑽入人肉的情況,剛開始吃如果使瘡發出來反而會好。(陳藏器所說)
2. 海馬
(《拾遺》)
【釋名】水馬。
弘景曰:是魚蝦類也。狀如馬形,故名。
【集解】藏器曰:海馬出南海。形如馬,長五六寸,蝦類也。《南州異物志》云:大小如守宮,其色黃褐。婦人難產割裂而出者,手持此蟲,即如羊之易產也。
宗奭曰:其首如馬,其身如蝦,其背傴僂,有竹節紋,長二、三寸。
頌曰:《異魚圖》云:漁人布網罟,此魚多掛網上,收取曝乾,以雌雄為對。
時珍曰:按:《聖濟總錄》云:海馬,雌者黃色,雄者青色。又徐表《南方異物志》云:海中有魚,狀如馬頭,其喙垂下,或黃或黑。海人捕得,不以啖食,曝乾熇之,以備產患。即此也。又《抱朴子》云;水馬合赤斑蜘蛛,同馮夷水仙丸服之,可居水中。今水仙丸無所考矣。
【氣味】甘,溫、平,無毒。
【主治】婦人難產,帶之於身,甚驗。臨時燒末飲服,並手握之,即易產(藏器)。主難產及血氣痛(蘇頌)。暖水臟,壯陽道,消瘕塊,治疔瘡腫毒(時珍)。
【發明】時珍曰: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暖,有交感之義,故難產及陽虛房中方術多用之,如蛤蚧、郎君子之功也。蝦亦壯陽,性應同之。
【附方】新二。
海馬湯:治遠年虛實積聚症塊。用海馬雌雄各一枚,木香一兩,大黃(炒)、白牽牛(炒)各二兩,巴豆四十九粒,青皮二兩(童子小便浸軟,包巴豆扎定,入小便內再浸七日,取出麩炒黃色,去豆不用),取皮同眾藥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三五沸,臨臥溫服。(《聖濟錄》)海馬拔毒散:治疔瘡發背惡瘡有奇效。
用海馬(炙黃)一對,穿山甲(黃土炒)、硃砂、水銀各一錢,雄黃三錢,龍腦、麝香各少許為末,入水銀研不見星。每以少許點之,一日一點,毒自出也。(《秘傳外科》)
白話文:
[海馬]
[名稱解釋] 又稱水馬。 弘景說:這屬於魚蝦類。形狀像馬,所以叫這個名字。
[產地與外觀] 藏器說:海馬產於南海。形狀像馬,長五六寸,屬於蝦類。《南州異物志》記載:海馬大小像壁虎,顏色是黃褐色。婦女難產、需要剖腹產時,手持這種生物,就能像綿羊生產一樣容易。 宗奭說:海馬頭像馬,身體像蝦,背部彎曲,有竹節狀的紋路,長二、三寸。 蘇頌說:《異魚圖》記載:漁民張網捕魚時,這種魚經常掛在網上,撿拾起來曬乾,雌雄成對使用。 時珍說:根據《聖濟總錄》記載,海馬雌性是黃色,雄性是青色。徐表的《南方異物志》說:海裡有一種魚,形狀像馬頭,嘴向下垂,有黃色或黑色。漁民捕獲後不吃,曬乾後烤一下,以備婦女生產時使用。說的就是這種魚。《抱朴子》提到:將水馬和有紅色斑點的蜘蛛混合,加入馮夷水仙丸一起服用,可以在水中生活。現在水仙丸已經無法考證了。
[味道] 味甘,性溫、平,無毒。
[主要功效] 治療婦女難產,將海馬帶在身上,非常有效。臨產時將其燒成粉末服用,並用手握住,就能順利生產(藏器)。主治難產和血氣疼痛(蘇頌)。溫暖腎臟,壯陽,消除腹部腫塊,治療疔瘡腫毒(時珍)。
[藥理分析] 時珍說:海馬雌雄成對,其性溫熱,有相互感應的特性,所以難產和陽虛房中術多用此藥,功效像蛤蚧、郎君子。蝦也有壯陽作用,藥性應該相同。
[相關藥方]
- 海馬湯:治療多年虛實夾雜的腫塊。使用雌雄海馬各一隻,木香一兩,炒過的大黃、炒過的白牽牛各二兩,巴豆四十九粒,青皮二兩(用童子小便浸軟,將巴豆包在裡面扎緊,再浸泡在小便裡七天,取出用麩皮炒至黃色,去除巴豆不用),取青皮和其他藥材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碗,煎煮三五次沸騰,睡前溫服。(《聖濟錄》)
- 海馬拔毒散:治療疔瘡、發背惡瘡有奇效。使用炙黃的海馬一對,用黃土炒過的穿山甲、硃砂、水銀各一錢,雄黃三錢,龍腦、麝香少許,一起研成粉末,加入水銀研磨至看不見水銀星。每次取少量點在患處,一天點一次,毒素就會自己排出。(《秘傳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