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七卷 (6)
草部第十七卷 (6)
1. 大黃
打撲傷痕,瘀血滾注,或作潮熱者:大黃末,薑汁調塗。一夜,黑者紫;二夜,紫者白也。(《瀕湖集簡方》)
杖瘡腫痛:大黃末,醋調塗之。童尿亦可調。(《醫方摘玄》)
金瘡煩痛,大便不利:大黃、黃芩等分,為末,蜜丸。先食水下十丸,日三服。(《千金方》)
凍瘡破爛:大黃末,水調塗之。(《衛生寶鑑》)
湯火傷灼:莊浪大黃生研,蜜調塗之。不惟止痛,又且滅瘢。此乃金山寺神人所傳方。(洪邁《夷堅志》)灸瘡飛蝶,因艾灸訖,火痂便退,瘡內鮮肉片飛如蝶形而去,痛不可忍,是火毒也:大黃、朴硝各半兩,為末,水服取利即愈。(張杲《醫說》)
蠼螋咬瘡:大黃末塗之。(《醫說》)
火丹赤腫遍身者:大黃磨水,頻刷之。(《急救方》)
腫毒初起:大黃、五倍子、黃柏等分,為末。新汲水調塗,日四、五次。(《簡便方》)
癰腫焮熱作痛:大黃末,醋調塗之。燥即易,不過數易即退,甚驗神方也。(《肘後方》)
乳癰腫毒:金黃散:用川大黃、粉草各一兩。為末,好酒熬成膏收之。以絹攤貼瘡上,仰臥。仍先以溫酒服一大匙,明日取下惡物。(《婦人經驗方》)
大風癩瘡:大黃(煨)一兩,皂莢刺一兩,為末。每服方寸匕,空心溫酒下,取出惡毒物如魚腦狀。未下再服,即取下如亂髮之蟲。取盡,乃服雄黃花蛇藥。名通天再造散。(《十便良方》)
葉
【氣味】酸,寒,無毒。
【主治】置薦下,闢蝨蟲(《相感志》)。
白話文:
大黃
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或伴有發熱:將大黃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調和後塗抹患處。一晚上,黑色瘀血會變成紫色;兩晚上,紫色會變成白色。(《瀕湖集簡方》)
杖傷腫痛:將大黃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也可以用童尿調和。(《醫方摘玄》)
刀傷疼痛,大便不通:將大黃、黃芩等量研磨成粉末,製成蜜丸。飯前用溫水送服十丸,每日三次。(《千金方》)
凍瘡潰爛:將大黃研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衛生寶鑑》)
燙火傷:將生大黃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塗抹。不僅止痛,還能消除疤痕。這是金山寺神人傳下來的方子。(洪邁《夷堅志》)
灸瘡後出現像蝴蝶翅膀一樣的鮮肉片脫落,疼痛難忍(火毒):取大黃、朴硝各半兩,研磨成粉末,用水送服,瀉下後即可痊癒。(張杲《醫說》)
蠼螋咬傷:將大黃研磨成粉末塗抹患處。(《醫說》)
全身火丹(皮膚病)紅腫:將大黃磨成粉末用水調和,經常塗抹。(《急救方》)
腫毒初期:將大黃、五倍子、黃柏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新汲取的水調和後塗抹,每日四到五次。(《簡便方》)
癰腫紅腫熱痛:將大黃研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塗抹。乾燥後再塗抹,反覆幾次即可消退,效果非常好。(《肘後方》)
乳癰腫毒:金黃散:取川大黃、粉草各一兩,研磨成粉末,用好酒熬成膏狀,用絹布攤開後貼在患處,病人仰臥。先用溫酒服下一大匙,第二天取下藥膏,排出毒物。(《婦人經驗方》)
大風(一種皮膚病)引起的癩瘡:將煨過的大黃一兩、皂莢刺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空腹溫酒送服,排出毒物,像魚腦一樣。如果毒物未排盡,繼續服用,可排出像亂髮一樣的蟲子。排盡後,再服用雄黃花蛇藥。此方名為通天再造散。(《十便良方》)
大黃
【氣味】酸,寒,無毒。
【主治】通便,殺蝨蟲。(《相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