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20)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四卷 (20)

1. 烏賊魚

(《本經》中品)

白話文:

《本經》中品

  • 人參
  • 味甘,微寒。
  • 主補五臟,安神益智,久服輕身益氣。
  • 地黃
  • 味甘,性涼。
  • 主補血益精,滋陰降火,清熱涼血。
  • 熟地黃
  • 味甘,性微寒。
  • 主滋陰補血,養肝明目,補虛益髓。
  • 當歸
  • 味甘,性溫。
  • 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白芍
  • 味酸,性寒。
  • 主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平肝降火。
  • 川芎
  • 味辛,性溫。
  • 主活血行氣,止痛調經,頭痛鼻塞。
  • 丹參
  • 味苦,性涼。
  • 主活血化瘀,清心除煩,涼血消腫。
  • 黃芪
  • 味甘,性平。
  • 主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
  • 黨參
  • 味甘,性平。
  • 主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益氣生津。
  • 白朮
  • 味苦,性溫。
  • 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消積止瀉。
  • 茯苓
  • 味甘,性平。
  • 主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寧心安神。
  • 山藥
  • 味甘,性平。
  • 主補氣益血,強筋健骨,益肺止咳。

【釋名】烏鰂(《素問》)、墨魚(《綱目》)、纜魚(《日華》),乾者名鯗(《日華》),骨名海螵蛸。

白話文:

【解釋】烏鰂魚(《素問》)、墨魚(《綱目》)、纜魚(《日華》),乾的叫鯗(《日華》),骨頭叫海螵蛸。

頌曰:陶隱居言此是𪇰烏所化。今其口腳具存,猶頗相似。腹中有墨可用,故名烏鰂。能吸波噀墨,令水溷黑,自衛以防人害。又《南越志》云:其性嗜烏,每自浮水上,飛烏見之,以為死而啄之,乃卷取入水而食之,因名烏賊,言為烏之賊害也。

白話文:

頌文中說:陶隱居說烏賊是烏鴉所化。而今烏賊的嘴巴和腳還保留著,兩者還頗有幾分相似。在烏賊的腹部有墨汁可以用,所以取名烏鰂,能噴出波浪吸收墨汁,將水弄得渾濁,做為防身的工具,以免遭到人類的傷害。另外《南越志》中說:烏賊的本性嗜烏,常常自己浮在水面上,飛行的鳥兒看到它,以為是死烏鴉,便啄它,烏賊就順勢將鳥兒捲起來拖入水裡吃掉,因此被稱為“烏賊”,暗喻烏賊會傷害鳥類。

時珍曰:案:羅願《爾雅翼》云:九月寒烏入水,化為此魚。有文墨可為法則,故名烏鰂。鰂者,則也。骨名海螵蛸,象形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按照羅願《爾雅翼》所載,九月天冷之時,烏鴉會潛入水中,變成這種魚。烏鰂魚身上有條紋和墨點,可以作為憑證,因此取名為烏鰂。鰂字,是則字的異體字。烏鰂魚的骨頭稱為海螵蛸,這是因為它的形狀像螵蛸。

大明曰:魚有兩須,遇風波即以須下碇,或黏石如纜,故名纜魚。

瑞曰:鹽乾者名明鯗,淡乾者名脯鯗。

【集解】《別錄》曰:烏賊魚生東海池澤。取無時。

白話文:

大明說:魚有兩根鬍鬚,遇到風浪就用鬍鬚向下固定,或者黏在石頭上像纜繩一樣,所以叫做纜魚。

瑞說:用鹽醃製乾的魚叫做明鯗,淡水魚乾製的叫做脯鯗。

《別錄》中記載:烏賊魚產於東海池澤,四季都可以捕獲。

頌曰:近海州郡皆有之。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於口旁。其背上只有一骨,厚三、四分,狀如小舟,形輕虛而白。又有兩須如帶,甚長。腹中血及膽正如墨,可以書字。但逾年則跡滅,惟存空紙爾。世言烏賊懷墨而知禮,故俗謂是海若白事小吏也。

白話文:

頌曰:靠近海邊的州郡都有這種生物。形狀像一個皮革袋,嘴在腹部下面,八隻腳長在嘴的旁邊。它的背上只有一根骨頭,厚三到四分,形狀像小船,輕飄飄的,而且是白色的。還有兩根像腰帶一樣的觸須,非常長。腹中的血和膽汁像墨汁一樣,可以用來寫字。但是過了一年,字跡就會消失,只剩下空白的紙。世人說烏賊懷揣墨汁,懂得禮節,所以俗話說它是海若白事的小官吏。

時珍曰:烏鰂無鱗有須,黑皮白肉,大者如蒲扇。炸熟以薑、醋食之,脆美。背骨名海螵蛸,形似樗蒲子而長,兩頭尖,色白,脆如通草,重重有紋,以指甲可刮為末,人亦鏤之為鈿飾。又《相感志》云:烏鰂過小滿則形小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烏鰂沒有鱗片,有鬍鬚,黑皮白肉,大的像蒲扇一樣。炸熟後用薑、醋食用,脆嫩鮮美。烏鰂的背骨名為海螵蛸,形狀像樗蒲子但是較長,兩頭尖,顏色潔白,脆嫩如通草,有許多層紋理,可以用指甲刮成粉末,人們也用它雕刻成裝飾品。另外,《相感志》中說:烏鰂在夏至日後,體型就會變小。

藏器曰:海人云:昔秦王東遊,棄算袋於海,化為此魚。故形猶似之,墨尚在腹也。

禹錫曰:陶弘景及《蜀本圖經》皆言是𪇰烏所化。

𪇰乃水鳥,似鶂短項,腹翅紫白,背上綠色。唐·蘇恭乃言無𪇰烏,誤矣。

肉,

【氣味】酸,平,無毒。

瑞曰:味珍美。動風氣。

【主治】益氣強志(《別錄》)。益人,通月經(大明)。

(一名海螵蛸)

【修治】弘景曰:炙黃用。

白話文:

藏器曰:

海人說:從前秦始皇出遊東方,把算袋丟棄在海裡,後來變成這種魚。因此,它的形狀依然像算袋,袋子上的墨痕還在魚肚中。

禹錫曰:

陶弘景和《蜀本圖經》都說這種魚是鷗鳥變化的。

鷗是一種水鳥,樣子像鶂鳥,脖子短,腹部和翅膀有紫白斑紋,背部是綠色的。唐朝的蘇恭卻說沒有鷗鳥,這是錯誤的。

**【氣味】**酸性,平和,無毒。

**瑞曰:**味道鮮美。會引動風氣。

**【主治】**益氣強志(《別錄》)。對人體有益,能疏通月經(大明)。

(又名海螵蛸)

**【修治】**陶弘景說:用火炙黃後使用。

斆曰:凡使勿用沙魚骨,其形真似。但以上文順者是真,橫者是假。以血滷作水浸,並煮一伏時漉出。掘一坑燒紅,入魚骨在內,經宿取出入藥,其效加倍也。

【氣味】咸,微溫,無毒。

普曰:冷。

權曰:有小毒。

白話文:

斆說:凡是使用沙魚骨,不要用假貨,它的形狀真的是很像。但是,以上文順的是真的,橫著的是假的。用血水與滷水浸泡,並煮一個晚上撈出來。挖一個坑燒紅,把魚骨放進去,經過一夜取出入藥,其效果加倍。

**氣味:**鹹味,微溫的溫度,無毒。

**普曰:**性味寒涼。

**權曰:**具有輕微的毒性。

之才曰:惡白芨、白蘞、附子。能淡鹽,伏硇,縮銀。

白話文:

之才說:討厭白芨、白附子和附子。能淡化鹽,伏住硇石,收縮白銀。

【主治】女子赤白漏下,經汁血閉,陰蝕腫痛,寒熱症瘕,無子(《本經》)。驚氣入腹,腹痛環臍,丈夫陰中寒腫,令人有子,又止瘡多膿汁不燥(《別錄》)。療血崩,殺蟲(《日華》)。炙研飲服,治婦人血瘕,大人小兒下痢,殺小蟲(藏器。又曰:投骨於井,水蟲皆死)。

白話文:

【功效主治】治療婦女白帶異常和月經血塊閉塞、陰道腐蝕腫痛、寒熱症瘕、不孕症(《本經》)。驚氣進入腹部,腹痛圍繞肚臍,丈夫陰莖腫脹疼痛,讓人有孩子,又可以止住瘡口多膿汁不癒合(《別錄》)。治療崩漏,殺蟲(《日華》)。烘烤研磨後服用,治療婦女血瘕,大人小孩腹瀉,殺死體內寄生蟲(藏器。又說:把它的果核投入井中,井中的寄生蟲都會死亡)。

治眼中熱淚,及一切浮翳,研末和蜜點之。久服益精(孟詵。恭曰:亦治牛馬障翳)。主女子血枯病,傷肝唾血下血,治瘧消癭。研末,敷小兒疳瘡,痘瘡臭爛,丈夫陰瘡,湯火傷,跌傷出血。燒存性,酒服,治婦人小戶嫁痛。同雞子黃,塗小兒重舌鵝口。同蒲黃末,敷舌腫,血出如泉。

白話文:

治療眼中的熱淚以及各種眼部浮翳,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點入眼睛中。長期服用可以增長精氣。(孟詵說:也可以治療牛馬的障翳。)主治女子血枯病,肝臟受損導致的吐血、下血,治療瘧疾、消除癭瘤。研磨成細末,敷在兒童的疳瘡、痘瘡、臭爛的瘡口,以及男性的陰瘡、燙傷、跌傷出血等部位。燒製成灰後保留原有性質,用酒送服,可以治療婦女小戶嫁痛。與雞蛋黃一起塗抹在兒童的重舌鵝口上。與蒲黃末一起敷在舌頭腫脹、出血如泉的部位。

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同銀硃吹鼻,治喉痹。同白礬末吹鼻,治蠍螫疼痛。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膿及耳聾(時珍)。

白話文:

  1. 將槐花研成粉末,吹入鼻子中,可以止血。

  2. 將銀硃研成粉末,吹入鼻子中,可以治療喉嚨腫痛。

  3. 將白礬研成粉末,吹入鼻子中,可以治療蠍子螫傷引起的疼痛。

  4. 將麝香吹入耳朵中,可以治療耳朵有膿及耳聾的症狀。(出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發明】時珍曰:烏鰂骨,厥陰血分藥也,其味鹹而走血也。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厥陰屬肝,肝主血,故諸血病皆治之。按:《素問》云: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曰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

白話文:

李時珍說:烏鰂骨是厥陰血分藥,它的味道鹹而能走血。所以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都是厥陰的本病。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是厥陰經的病。目翳流淚,是厥陰竅的病。厥陰屬肝,肝主血,所以各種血病都用它來治療。

《素問》說:有病胸脅支滿的人,妨礙吃飯,病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先聞到腥臊臭味,吐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冷,頭暈,時時前前後後吐血,這種病叫做血枯。得這種病的人,多在年輕時有大出血。

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鰂骨。一藘茹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觀此,則其入厥陰血分無疑矣。

【正誤】鼎曰:久服,絕嗣無子。

白話文:

或是醉入房,中氣耗竭,肝臟受傷,所以月經不順,少來了。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種黑色的烏鰂魚骨。煮熟後用藘茹搗成粉末,用雀卵般大小的丸子包住,每服五顆,用鮑魚汁送服。這是因為藘茹可以通利腸中,而鮑魚汁可以修復受傷的肝臟。由此可知,入房引起月經不順的這個方法,是確實是通過厥陰血分這一途徑的。

【正確】鼎:長期服用,會導致不育,沒有子嗣。

時珍曰:按:《本經》云:主癥瘕,無子。《別錄》云:令人有子。孟詵亦云久服益精,而張鼎此說獨相背戾,亦誤矣。若云血病無多食鹹,烏鰂亦主血閉,故有此說。然經閉有有餘、不足二證。有餘者血滯,不足者肝傷。烏鰂所主者,肝傷血閉不足之病,正與《素問》相合,豈有令人絕嗣之理?當以《本經》《別錄》為正。恐人承誤,故辨正之。

【附方】舊三。新二十一。

女子血枯:見上。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烏賊主治癥瘕,無子。《名醫別錄》記載,烏賊能使人有孩子。孟詵也說長期服用烏賊可以益精,而張鼎的這個說法卻獨自背離,也錯了。如果說血病不能多吃鹹的東西,烏鰂也主治血閉,所以有這個說法。但是經閉有有餘、不足兩種證候。有餘的是血滯,不足的是肝傷。烏賊所主治的是肝傷、血閉、不足的病症,正好與《素問》相符合,難道有令人絕嗣的道理嗎?所以應該以《本經》《別錄》為準。恐怕有人誤解,所以辨正一下。

【附方】舊三種,新二十一種。

女子血虛:見上。

赤白目翳:《聖惠》:治傷寒熱毒攻眼,生赤白翳。用烏鰂魚骨一兩,去皮為末,入龍腦少許點之,日三。治諸目翳:用烏鰂骨、五靈脂等分,為細末,熟豬肝切片,蘸食,日二。赤翳攀睛:照水丹:治眼翳(惟厚者尤效)及赤翳攀睛貫瞳人。用海螵蛸一錢,辰砂半錢,乳細水飛澄取,以黃蠟少許,化和成劑收之。

白話文:

赤白目翳:

《聖惠》:治療傷寒熱毒侵襲眼睛,導致赤白翳。使用烏鰂魚骨一兩,去除外皮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龍腦,點眼,每天三次。

治療各種目翳:

使用烏鰂骨、五靈脂各等份,研磨成細末,熟豬肝切片,蘸粉末食用,每天兩次。

赤翳攀睛:

**照水丹:**治療眼翳(特別對較厚的翳有效)和赤翳攀睛貫瞳人。使用海螵蛸一錢,辰砂半錢,用乳汁細研磨,然後用水澄清,取澄清液,加入少量黃蠟,化開混合成藥劑,收好備用。

臨臥時,火上旋丸黍米大,揉入眥中。睡至天明,溫水洗下。未退,更用一次,即效。(《海上方》)

白話文:

在睡覺前,將火上烤過的黃豆大小的藥丸,揉入眼角。睡到天亮,用溫水洗掉。如果症狀沒有消除,重複一次,就會有效。(《海上方》)

雀目夜眼:烏賊骨半斤為末,化黃蠟三兩和,捏作錢大餅子。每服一餅,以豬肝二兩,竹刀批開,摻藥扎定,米泔水半碗,煮熟食之,以汁送下。(《楊氏家藏》)

血風赤眼:女人多之。用烏賊魚骨二錢,銅青一錢,為末。每用一錢,熱湯泡洗。(《楊氏家藏》)

白話文:

烏鴉雀鳥的眼睛能夜間視物。烏賊魚骨半斤研成細末,融化三兩黃蠟拌勻,捏成錢幣大小的餅。每次服用一餅,加兩肝豬肝,用竹刀切開,拌入藥物紮緊,倒入半碗米泔水,煮熟吃掉,並喝下湯汁。(《楊氏家藏》)

**血風赤眼:**女性較常發生。

治療方法: 使用烏賊魚骨二錢、銅青一錢,研磨成細末。每用一錢,用熱開水沖泡,用來清洗眼睛。

疳眼流淚:烏賊魚骨、牡蠣等分。為末,糊丸皂子大。每用一丸,同豬子肝一具,米泔煮熟食。(《經驗》)

白話文:

治療因疳病引起的眼睛腫痛流淚:取烏賊魚骨和牡蠣,等分為末,糊丸成皁子大小。每次使用一丸,配上一顆豬肝,用米泔煮熟食用。(出自《經驗》)

底耳出膿:海螵蛸半錢,麝香一字,為末。以綿杖繳淨,吹入耳中。(《澹寮方》)

鼻瘡疳䘌:烏賊魚骨、白芨各一錢,輕粉二字,為末,搽之。(錢乙《小兒方》)

小兒臍瘡出血及膿:海螵蛸、胭脂為末,油調搽之。(《聖惠方》)

白話文:

底耳出膿:

將海螵蛸研磨成半錢重的粉末,加入一點麝香,混合均勻。用棉棒沾取粉末,輕輕吹入耳中。

鼻瘡疳瘡:

將烏賊魚骨和白芨各磨成一錢重的粉末,加入兩點輕粉,混合均勻。用粉末塗抹於鼻瘡處。

小兒臍瘡出血及膿:

將海螵蛸和胭脂磨成粉末,加入油脂調勻。用藥膏塗抹於臍瘡處。

頭上生瘡:海螵蛸、白膠香各二錢,輕粉五分,為末。先以油潤淨乃搽末,二、三次即愈。(《衛生易簡方》)

白話文:

頭上生瘡:

  • 海螵蛸(一種海洋動物的骨骼)二錢
  • 白膠香二錢
  • 輕粉五分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在患處塗抹潤滑油,再將藥末敷在患處。兩到三次即可痊癒。(出自《衛生易簡方》)

癧瘍白駁:先以布拭赤,用烏賊骨磨三年酢,塗之。(《外臺秘要》)

疔瘡惡腫:先刺出血,以海螵蛸末摻之,其疔即出。(《普濟方》)

白話文:

**癤瘍白斑:**先用布擦拭發紅處,使用烏賊骨磨碎後加入三年醋,塗抹患處。

**疔瘡惡腫:**先刺破皮膚讓血流出,再用海綿末敷上,疔瘡就會冒出。

蠍螫痛楚:烏賊骨一錢,白礬二分,為末㗜鼻。在左壁者㗜左鼻;在右壁者㗜右鼻。(《衛生寶鑑》)

白話文:

蠍子螫痛:烏賊骨一錢,白礬二分,研成細末後,敷在鼻孔裡。在左邊的鼻孔疼痛就敷在左邊的鼻孔裡;在右邊的鼻孔疼痛就敷在右邊的鼻孔裡。(《衛生寶鑑》)

灸瘡不瘥:烏賊骨、白礬等分為末。日日塗之。(《千金》)

小兒痰齁多年:海螵蛸末,米飲服一錢。(葉氏《摘玄方》)

白話文:

**灸瘡不瘥:**烏賊骨、白礬等分磨成粉末,每日塗抹。

**小兒痰齁多年:**海螵蛸磨成粉末,用米湯服用一錢。

小便血淋:海螵蛸末一錢,生地黃汁調服。又方:海螵蛸、生地黃、赤茯苓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柏葉、車前湯下。(《經驗方》)

白話文:

小便出血:海螵蛸末一錢,用生地黃汁調勻服用。還有另外一個方子:海螵蛸、生地黃、赤茯苓等分,搗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柏葉、車前草煎的湯送服。(《經驗方》)

大腸下血:不拘大人小兒,臟毒腸風及內痔,下血日久,多食易飢。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研末。每服一錢,木賊湯下。三日後,服豬臟黃連丸。(《直指方》)

卒然吐血:烏賊骨末,米飲服二錢。(《聖惠》)

白話文:

大腸出血:不論是大孩子還小孩子,都是臟器中毒、腸胃有風疾、患有內痔,長期便血,多吃易餓。先用海螵蛸炙黃,去皮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木賊湯送服。三天後,服用豬臟黃連丸。(《直指方》)

突然嘔血:研磨烏賊骨末,加入米湯服用兩錢重。(出自《聖惠方》)

骨鯁在喉:象牙屑、烏賊魚骨、陳橘紅(焙)等分為末,寒食麵和餳,丸芡子大。每用一丸,含化咽汁。(《聖濟總錄》)

白話文:

骨頭刺卡在喉嚨:象牙屑、烏賊魚骨、陳橘紅(烘焙過)等分研磨成粉末,與寒食麵和蜂蜜混合,搓成芡子大小的丸子。每次使用一丸,含在嘴裡化開並吞下。(出自《聖濟總錄》)

舌腫出血如泉:烏賊骨、蒲黃各等分,炒為細末。每用塗之。(《簡便單方》)

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敷之。(《直指方》)

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醫宗三法》)

血,

【主治】耳聾(甄權)。

腹中墨,

【主治】血刺心痛,醋磨服之(藏器。炒、研,醋服亦可)。

【附錄】柔魚,頌曰:一種柔魚,與烏賊相似,但無骨爾。越人重之。

白話文:

舌腫出血如泉 烏賊骨和蒲黃各取等分,炒成細末。每次用來塗抹(傷口)。(《簡便單方》)

跌破出血 烏賊魚骨末,敷在傷口上。(《直指方》)

陰囊濕癢 烏賊骨和蒲黃,撲在患處。(《醫宗三法》)

血量多少不詳,但已經介入人體內部

主治耳聾(甄權)。

人體內部有類似墨汁的東西

主治血刺心痛,用醋研磨服用(藏器。也可以炒過、研磨,用醋服用)。

附錄柔魚,頌曰:一種柔魚,與烏賊相似,但沒有骨頭而已。越地人很看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