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17)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四卷 (17)

1. 鯢魚

(音倪。《拾遺》)

【釋名】人魚(《山海經》)、魶魚(音納)、鰨魚(音塔)。大者名鰕(音霞)。

時珍曰:鯢,聲如小兒,故名。即䱱魚之能上樹者。

白話文:

釋名:

人魚(《山海經》)、魶魚(音同「納」)、鰨魚(音同「塔」)。體型較大的稱作蝦(音同「霞」)。

時珍曰:

鯢這種魚,叫聲像小孩子的哭聲,因此得名。就是鱖魚中能夠爬到樹上的那種類。

俗云鮎魚上竿,乃此也。與海中鯨,同名異物。蜀人名魶,秦人名鰨。《爾雅》云:大者曰鰕。《異物志》云:有魚之體,以足行如蝦,故名鰕。陳藏器以此為鱯魚,欠考矣。又云一名王鮪,誤矣,王鮪乃鱘魚也。

白話文:

俗話說「鮎魚上竿」,就是指這種魚。這種魚與海中的鯨魚名字相同,但卻是不同的生物。蜀地人稱這種魚為魶魚,秦地人則稱之為鰨魚。《爾雅》中記載,這種魚的大個體被稱為鰕。在《異物志》中也提到,這種魚的身體像魚,但卻用腳走路,就像蝦子一樣,因此被稱為鰕。陳藏器認為這種魚是鱯魚,考察得並不詳盡。還有說法稱這種魚叫做王鮪,但這也是錯誤的,王鮪其實是鱘魚。

【集解】藏器曰:鯢生山溪中。似鮎有四足,長尾,能上樹。大旱則含水上山,以草葉覆身,張口,鳥來飲水,因吸食之。聲如小兒啼。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鯢生長在山溪中。牠像鮎魚一樣有四隻腳,長尾巴,能爬樹。大旱時,牠就含著水爬到山上,用草葉蓋住身體,張開嘴,鳥兒來喝水,牠就吸食鳥兒。牠的叫聲像小孩子的哭聲。

時珍曰:按:郭璞云:鯢魚似鮎,四腳,前腳似猴,後腳似狗,聲如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山海經》云:決水有人魚,狀如䱱,食之無癡疾。《蜀志》云:雅州西山溪谷出魶魚。似鮎有足,能緣木,聲如嬰兒,可食。《酉陽雜俎》云:峽中人食鯢魚,縛樹上,鞭至白汁出如構汁,方可治食。不爾,有毒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郭璞的說法,鯢魚看起來像鮎魚,有四隻腳,前腳像猴子,後腳像狗,叫聲像嬰兒的哭泣聲,大的可以長到八、九尺。《山海經》說:決水有人魚,形狀像鱠魚,吃了它就不會有癡呆的疾病。《蜀志》說:雅州西山溪谷出產魶魚。它看起來像鮎魚,有腳,能爬樹,叫聲像嬰兒,可以食用。《酉陽雜俎》說:峽中人吃鯢魚,先把鯢魚綁在樹上,鞭打它們直到白色的汁液流出,像膠汁一樣,纔可以烹飪食用。如果不這樣做,有毒。

【氣味】甘,有毒。

【主治】食之無癡疾(《山海經》)。

白話文:

**氣味:**甘,有毒。

**主治:**服用後可以治療癡呆(《山海經》)。

2. 黃顙魚

(《食療》)

【釋名】黃鱨魚(古名)、黃頰魚(《詩疏》)、,䱀䰲(央軋)、黃䰲。

時珍曰:顙、頰以形,鱨以味,䱀䰲以聲也。今人析而呼為黃䱀、黃䰲。陸璣作黃揚,訛矣。

白話文:

【釋名】黃鱨魚(古代的名稱)、黃頰魚(《詩經疏義》中記載)、䱀䰲(讀音為央軋)、黃䰲。

李時珍說:顙(額頭)和頰(臉頰)形容它的形狀,鱨(音同「浪」)形容它的味道,䱀䰲形容它的叫聲。現在人們把它分成兩個名字,分別叫黃䱀和黃䰲。陸璣把它的名字寫成「黃揚」,這是錯誤的。

【集解】時珍曰:黃顙,無鱗魚也。身尾俱似小鮎,腹下黃,背上青黃,腮下有二橫骨,兩須,有胃。群遊作聲如軋軋。性最難死。陸璣云:魚身燕頭,頰骨正黃。魚之有力能飛躍者。陸佃云:其膽春夏近下,秋冬近上。亦一異也。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黃顙是一種沒有鱗片的魚。它的身體和尾巴都像小鮎魚,腹部是黃色的,背部是青黃色的,腮下有兩塊橫骨,嘴上有兩根鬍鬚,有胃。它們成羣結隊地遊動,發出吱吱的叫聲。這種魚的生命力極強,很難死掉。陸璣說:黃顙的魚身像燕子的頭,腮骨是正黃色的。它是魚類中力量較大,能飛躍的一種魚。陸佃說:黃顙的膽在春夏季節靠近魚的下方,在秋冬季節靠近魚的上方。這也是一種奇怪的現象。

【氣味】甘,平,微毒。

詵曰:無鱗之魚不益人,發瘡疥。

時珍曰:反荊芥,害人。

【主治】肉,至能醒酒(弘景)。祛風(吳瑞)。

煮食,消水腫,利小便。燒灰,治瘰癧久潰不收斂,及諸惡瘡(時珍)。

【附方】新三。

白話文:

**氣味:**甘,平,微毒。

**李時珍註解:**沒有鱗片的魚類對人不利,會導致瘡疥。

**李時珍評論:**與荊芥類藥材相反,對人有害。

主治:

  • **生肉:**可醒酒(弘景)。
  • **祛風:**可用於祛風(吳瑞)。

用法:

  • 煮食:可消水腫,利小便。
  • 燒成灰:可治療瘰癧久潰不收斂,以及其他惡性瘡瘍(李時珍)。

**相關方劑:**新三。

水氣浮腫:用黃顙三尾,綠豆一合,大蒜三瓣,水煮爛,去魚食豆,以汁調商陸末一錢服。其水化為清氣而消。詩云:一頭黃顙八須魚,綠豆同煎一合余。白煮作羹成頓服,管教水腫自消除。(《集要》)

白話文:

水腫:取黃顙魚三條,綠豆一合,大蒜三瓣,加水煮爛,去掉魚和豆子,用湯汁送服一錢商陸末。水腫會化為清氣而消除。詩中說:一條黃顙魚,八條須,綠豆一同煎煮,還有一合多。煮成湯羹頓服,管教水腫自會消除。(《集要》)

瘰癧潰壞:用黃䰲魚破開,入蓖麻子二十粒,扎定,安廁坑中,冬三日,春秋一日,夏半日,取出洗淨,黃泥固濟,煅存性研,香油調敷。

白話文:

瘰癧潰爛:用黃鱔破開,放入20粒蓖麻子,扎緊,放進廁所坑中,冬季三天,春秋一天,夏季半天,取出後清洗乾淨,黃泥固濟,煅燒成灰,研成粉末,用香油調和敷上。

臁瘡浸淫:方同上。(並《普濟》)

(翅下取之)

【主治】消渴(吳瑞)。

【附方】新一。

白話文:

涎瘡浸淫:方同上。(並《普濟》)

蝙蝠翼下的唾液

【主治】消渴(吳瑞)。

【附方】新的(方劑)一(個)。

生津丸:治消渴飲水無度。以黃顙魚涎和青蛤粉、滑石末等分,丸梧子大。每陳粟米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生津丸:治療消渴症,喝水多,卻沒有效。使用黃顙魚涎和青蛤粉、滑石末等分,作成梧子般大小的丸藥。每次用陳粟米湯送服三十丸。

頰骨,

【主治】喉痹腫痛,燒研,茶服三錢(時珍。並出《普濟》)。

白話文:

**主治:**喉嚨腫痛,燒研成粉,取三錢用茶水服下。(時珍。並出於《普濟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