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四卷 (2)
鱗部第四十四卷 (2)
1. 鱅魚
(音庸。《拾遺》)
【釋名】鱃魚(音秋。《山海經》)。
時珍曰:此魚中之下品,蓋魚之庸常以供饈食者,故曰鱅、曰鱃。鄭玄作鰫魚。
【集解】藏器曰:陶注鮑魚云:今以鱅魚長尺許者,完作淡乾魚,都無臭氣。其魚目旁,有骨名乙,《禮記》云食魚去乙是矣。然劉元紹言:海上鱅魚,其臭如屍,海人食之,當別一種也。
時珍曰:處處江湖有之,狀似鰱而色黑。其頭最大,有至四、五十斤者。味亞於鰱。鰱之美在腹,鱅之美在頭。或以鰱、鱅為一物,誤矣。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侔。《山海經》云:鱃魚似鯉,大首,食之已疣,是也。
肉,
【氣味】甘,溫,無毒。
藏器曰:只可供食,別無功用。
【主治】暖胃益人(汪穎)。食之已疣。多食,動風熱,發瘡疥(時珍)。
白話文:
鱅魚
名稱考證:
這種魚又叫做鱃魚,李時珍認為它是魚類中比較普通的,一般拿來當作食物,所以叫做鱅或鱃。鄭玄則稱它為鰫魚。
外形與產地:
陳藏器說,陶弘景提到鮑魚時曾說,現在有人把一尺左右的鱅魚完整地做成淡乾魚,沒有臭味。這種魚眼睛旁邊有一塊叫做「乙」的骨頭,《禮記》說吃魚要去掉這塊骨頭。但劉元紹卻說,海裡的鱅魚臭味像屍體一樣,海邊的人吃的是另一種魚。李時珍說,各地江河湖泊都有鱅魚,外形像鰱魚但顏色比較黑,頭非常大,有的甚至重達四、五十斤。味道比鰱魚稍差,鰱魚的精華在腹部,鱅魚的精華則在頭部。有人把鰱魚和鱅魚當成同一種魚,這是錯誤的,它們的頭部大小和顏色差異很大。《山海經》說,鱃魚外形像鯉魚,頭很大,吃了可以治疣,指的就是這種魚。
藥性與功效:
味道: 味道甘甜,性溫和,沒有毒。
陳藏器說,鱅魚只能用來吃,沒有其他藥用價值。
主要功效: 溫暖腸胃、有益健康。吃鱅魚可以治療疣。但李時珍認為,吃多了會引起風熱,導致皮膚長瘡和疥癬。
2. 鱒魚
(《綱目》)
【釋名】鮅魚(必)、赤眼魚。
時珍曰:《說文》云:鱒(鮅),赤目魚也。孫炎云:鱒好獨行。尊而必者,故字從尊,從必。
【集解】時珍曰:處處有之。狀似鯶而小,赤脈貫瞳,身圓而長,鱗細於鯶,青質赤章。好食螺、蚌,善於遁網。
肉,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暖胃和中。多食,動風熱,發疥癬(時珍)。
白話文:
鱒魚,又名鮅魚、赤眼魚。
李時珍說:《說文解字》提到,鱒魚就是赤目魚。孫炎說,鱒魚喜歡獨自行動。因為牠的習性高傲且必須獨行,所以字形採用「尊」和「必」組合而成。
李時珍又說:鱒魚到處都有。外形像鯶魚但比較小,眼睛的瞳孔有紅色的血絲貫穿,身體圓而細長,魚鱗比鯶魚細密,魚身是青色帶有紅色的斑紋。牠喜歡吃螺和蚌,很會逃脫漁網。
鱒魚的肉。
味道是甘甜,性溫和,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是溫暖腸胃,調和脾胃。但吃多了容易生風熱,引發疥瘡癬疾。
3. 鯇魚
(音患。《拾遺》)
【釋名】鰀魚(音緩)。草魚。
時珍曰:鯇又音混,郭璞作鯶。其性舒緩,故曰鯇,曰鰀。俗名草魚,因其食草也。江、閩畜魚者,以草飼之焉。
【集解】藏器曰:鯇生江湖中,似鯉。
時珍曰:郭璞云:今鯶子,似鱒而大,是矣。其形長身圓,肉厚而鬆,狀類青魚。有青鯇、白鯇二色。白者味勝,商人多䱒之。
肉,
【氣味】甘,溫,無毒。
時珍曰:李鵬飛雲:能發諸瘡。
【主治】暖胃和中(時珍)。
膽(臘月收取陰乾)。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喉痹飛屍,暖水和攪服(藏器)。一切骨鯁、竹木刺在喉中,以酒化二枚,溫呷取吐(時珍)。
白話文:
[鯇魚]
別名: 又名鰀魚,俗稱草魚。
名稱由來: 這種魚的習性是舒緩的,所以被叫做「鯇」或「鰀」。俗稱草魚,是因為牠們吃水草的緣故。在長江和福建一帶養魚的人,都用草來餵養這種魚。
外形描述: 鯇魚生活在江河湖泊中,外形像鯉魚。郭璞說,現在的鯶魚就像鱒魚但體型更大,指的就是這種魚。牠們身體長而圓,肉質肥厚但鬆軟,外形和青魚類似。有青色和白色兩種,白色的味道更好,所以商人多半買賣白色的鯇魚。
肉的性質:
- 味道:甘甜,性溫,沒有毒性。
- 李鵬飛說:可能會引發各種瘡瘍。
- 功效:可以溫暖腸胃,調和中氣。
膽的性質:
- 採集方式:在農曆十二月收取,陰乾。
- 味道:苦,性寒,沒有毒性。
- 功效:可以治療喉嚨腫痛和飛屍病(一種傳染病)。
- 用溫水攪拌服用。
- 對於魚骨、竹木等異物卡在喉嚨裡,可以用酒化開兩枚膽,溫服後催吐出來。
4. 青魚
(宋《開寶》)
【釋名】時珍曰:青亦作鯖,以色名也。大者名䱾魚。
【集解】頌曰:青魚生江湖間,南方多有。北地時或有之,取無時。似鯉、鯇而背正青色。南方多以作鮓,古人所謂五侯鯖鮓即此。其頭中枕骨蒸令氣通,曝乾狀如琥珀。荊楚人煮拍作酒器、梳、篦,甚佳。舊注言可代琥珀者,非也。
肉,
【氣味】甘,平,無毒。
《日華》曰:微毒。服術人忌之。
【主治】腳氣濕痹(《開寶》)。同韭白煮食,治腳氣腳弱煩悶,益氣力(張鼎)。
鮓,
【氣味】與服石人相反(《開寶》)。
弘景曰:不可合生胡荽、生葵菜、豆藿、麥醬同食。
頭中枕,
【主治】水磨服,主心腹卒氣痛(《開寶》)。治血氣心痛,平水氣(《日華》)。作飲器,解蠱毒(時珍)。
眼睛汁,
【主治】注目,能夜視(《開寶》)。
膽(臘月收取陰乾。)
【氣味】苦,寒,無毒。
【主治】點暗目,塗熱瘡(《開寶》)。消赤目腫痛,吐喉痹痰涎及魚骨鯁,療惡瘡(時珍)。
【發明】時珍曰:東方青色,入通肝膽,開竅於目。用青魚膽以治目疾,蓋取此義。其治喉痹骨鯁,則取漏泄系乎酸苦之義也。
【附方】新八。
乳蛾喉痹:青魚膽含咽。一方:用汁灌鼻中,取吐。萬氏:用膽礬盛青魚膽中,陰乾。每用少許,吹喉取吐。一方:用朴硝代膽礬。赤目障翳:青魚膽頻頻點之。一方:加黃連、海螵蛸末等分。龔氏《易簡》:用黃連切片,井水熬濃,去滓待成膏。入大青魚膽汁和就,入片腦少許,瓶收密封。
每日點之,甚妙。一切障翳:魚膽丸:用青魚膽、鯉魚膽、青羊膽各七個、牛膽半兩,熊膽二錢半,麝香少許,石決明一兩。為末,糊丸梧子大。每空心茶下十丸。(《龍木論》)
白話文:
[青魚]
名稱解釋: 李時珍說:青魚也寫作鯖,是以魚的顏色來命名的。大的青魚叫做鱅魚。
產地與外觀: 青魚生長在江河湖泊中,南方比較多。北方偶爾也有,捕撈沒有固定時間。外形像鯉魚、鯇魚,但背部是純青色的。南方人大多用它來製作魚鮓(一種醃魚),古人說的“五侯鯖鮓”指的就是這種魚。青魚頭骨中的枕骨蒸過後,使其中的氣流通,曬乾後像琥珀一樣。荊楚地區的人用來煮過後,削成酒器、梳子、篦子,非常好用。舊的註解說它可以代替琥珀,這是不對的。
魚肉: **味道:**味甘,性平,無毒。 《日華子本草》說:微毒。吃道術的人忌食。 **主治:**能治療腳氣濕痹(一種因濕氣引起的腳病)。和韭菜白一起煮著吃,可以治療腳氣引起的腳軟、煩悶,增強氣力。
魚鮓: **味道:**與服用礦物藥的人相反。 陶弘景說:不能和生胡荽(香菜)、生葵菜、豆藿、麥醬一起食用。
頭中枕骨: **主治:**磨成粉末用水服用,能治療心腹突然疼痛。能治療血氣引起的心痛,平息水腫。做成酒器,可以解蠱毒。
眼睛汁液: **主治:**塗在眼睛上,能使人夜間也能看見東西。
魚膽:(在臘月收集,陰乾。) **味道:**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點在眼睛上,可以治療眼睛昏暗。塗在熱瘡上,可以消腫止痛。能消除眼睛紅腫疼痛,使喉嚨中的痰涎吐出,也能使卡在喉嚨中的魚骨頭吐出來,還可以治療惡瘡。
醫理說明: 李時珍說:東方屬青色,對應肝膽,而肝膽的精華開竅於眼睛。用青魚膽來治療眼睛疾病,就是取這個道理。它能治療喉痹和魚骨鯁住喉嚨,是取其苦味能使阻塞通泄的道理。
附加藥方:
- **乳蛾喉痹(扁桃腺炎):**含服青魚膽。或者用青魚膽汁灌入鼻中,使其吐出。或者將膽礬放入青魚膽中,陰乾後,每次取少量吹入喉嚨,使其吐出。也有用朴硝代替膽礬的。
- **赤目障翳(眼睛紅腫有翳膜):**經常點青魚膽汁。或者加入黃連、海螵蛸磨成的粉末,等份混合使用。龔氏《易簡方》:用黃連切片,用井水熬成濃汁,去掉渣滓,待成膏狀。加入大青魚膽汁,混合均勻,再加入少量冰片,裝在瓶中密封。每天點在眼睛上,效果非常好。
- **各種眼疾:**魚膽丸:用青魚膽、鯉魚膽、青羊膽各七個,牛膽半兩,熊膽二錢半,麝香少許,石決明一兩。磨成粉末,用米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用茶水送服十丸。(出自《龍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