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三卷 (17)
鱗部第四十三卷 (17)
1. 苟印
(《拾遺》)
【集解】藏器曰:苟印,一名苟鬥,出潮州。如蛇有四足。
膏,
【主治】滴耳中,治聾,令左右耳徹(藏器)。
白話文:
這種動物叫苟印,也叫苟鬥,產於潮州。牠長得像蛇,但有四隻腳。
牠的膏脂,滴入耳朵裡,可以治療耳聾,讓左右耳都能聽清楚(這是藏器說的)。
2. 蛇角
(《綱目》)
【釋名】骨咄犀(亦作骨篤)、碧犀。
時珍曰:按:陶九成《輟耕錄》云:骨咄犀,大蛇之角也。當作蠱毒,謂其解蠱毒如犀角也。《唐書》有古都國亦產此,則骨咄又似古都之訛也。
【集解】時珍曰:按:《大明會典》云:蛇角出哈密衛。劉郁《西使記》云:骨篤犀即大蛇角,出西番。曹昭《格古論》云:骨篤犀,碧犀也。色如淡碧玉,稍有黃色,其文理似角。扣之聲清越如玉,磨刮嗅之有香,燒之不臭。最貴重,能消腫解毒。洪邁《松漠紀聞》云:骨咄犀,犀不甚大。紋如象牙,帶黃色。作刀靶者,以為無價之寶也。
【氣味】有毒。
【主治】消腫毒,解諸毒蠱毒,以毒攻毒也(時珍)。
白話文:
蛇角又名骨咄犀、碧犀。
李時珍說:根據陶九成的《輟耕錄》記載,骨咄犀是大蛇的角。應該是「蠱毒」的諧音,意思是它能像犀角一樣解蠱毒。《唐書》記載古都國也出產這種東西,那麼「骨咄」又可能像是「古都」的訛音。
李時珍說:根據《大明會典》記載,蛇角產自哈密衛。劉郁的《西使記》說,骨篤犀就是大蛇角,產自西番。曹昭的《格古論》說,骨篤犀就是碧犀,顏色像淡碧玉,稍微帶點黃色,紋路像角。敲擊它,聲音清脆響亮如玉,磨刮後聞起來有香味,燒了不會臭。這是非常珍貴的東西,能消腫解毒。洪邁的《松漠紀聞》說,骨咄犀,犀角不大,紋路像象牙,帶黃色。用來做刀柄,被認為是無價之寶。
蛇角有毒。
主要功效是消除腫毒,解除各種毒和蠱毒,以毒攻毒。(李時珍說)
3. 諸蛇
(《綱目》)
【釋名】時珍曰:蛇字古作它,俗作虵,有佘、移、佗三音。篆文象其宛轉屈曲之形。其行委佗,故名。嶺南人食之,或呼為訛,或呼為茅鱔。按:《山海經》云:海外西南人以蟲為蛇,號蛇為魚。則自古已然矣。
【集解】時珍曰:蛇類瑣語,不可類從者,萃族於下,以便考閱。蛇在禽為翼火,(天文象形,居南方)。在卦為巽風,(巳為蛇)。在神為玄武,(北方之神,玄龜、纁蛇相合也)。在物為毒蟲(出《說文》)。有水、火、草、木、土五種(出《北戶錄》)。青、黃、赤、白、黑、金、翠、斑、花諸色(見各條)。
毒蟲也,而有無毒者(金蛇、水蛇無毒)。鱗蟲也,而有生毛者(蝮蛇紋間有毛。《山海經》云:長蛇毛如彘毫也)。卵生也,而有胎產者(蝮蛇胎生)。腹行也,而有四足者。(鱗蛇、千歲蝮、苟印、蜥蜴皆有足)。又有冠者,(雞冠蛇,頭上有冠,最毒)、角者(三角蛇有角)、翼者(《西山經》云:太華山有蛇,六足四翼,名曰肥螿)、飛者(《山海經》云:柴桑多飛蛇。
《荀子》云:螣蛇無足而飛)、獸首者(《大荒經》云:肅慎國有琴蛇,獸首蛇身)、人面者(《江湖紀聞》云:嶺表有人面蛇,能呼人姓名,害人。惟畏蜈蚣)、兩首者(枳首蛇)、兩身者(《北山經》云:渾夕之山,有蛇曰肥遺,一首兩身,見則大旱。《管子》曰:涸水之精,名曰蟡,狀如蛇,一首兩身,長八尺。
呼其名可取魚鱉)、歧尾者(《廣志》云:出雲南)、鉤尾者(張文仲云:鉤蛇,尾如鉤,能鉤人獸入水後而食之)。熇尾者;(葛洪云:熇尾蛇似青蝰,其尾三、四寸有異色,最毒)、舵形者(張文仲云:舵蛇,形似舵,長七、八尺,中人必死。削船舵,煮汁浸之)、杵形者(即合木蛇)。
又有青蝰(即竹根蛇)、白蝰、蒼虺、文蝮、白頸、黑甲、赤目、黃口之類(張文仲云:惡蛇甚多,四、五月青蝰、蒼虺、白頸、大蜴,六、七月竹狩,白蝰、文蝮、黑甲、赤目、黃口、反鉤、三角之類,皆毒之猛烈者。又南方有𠯜蛇,人若傷之不死,終身伺其主。雖百眾人中,亦來取之。
惟百里外乃免耳)。蛇出以春,出則食物(蛇以春夏為晝,秋冬為夜)。其蟄以冬,蟄則含土。(至春吐出,即蛇黃石)。其舌雙,(《物理論》云:舌者心苗,火旺於巳,巳為蛇,故蛇雙舌)。其耳聾(《埤雅》云:蛇聾虎齆)。其聽以目(《埤雅》)。其蟠向壬(《淮南子》)。
其毒在涎(弄蛇洗淨涎,則無毒也。蛇涎著人,生蛇漠瘡。吐涎成絲,能害人目。段成式云:蛇怒時,毒在頭尾)。其珠在口(陸佃云:龍珠在頷,蛇珠在口。懷珠之蛇,多喜投暗。見人張口,吐氣如燼)。其行也紆,(《淮南子》云:蛇屬紆行)。其食也吞(有牙無齒)。
皮數解蛻(《變化論》云:龍易骨,蛇易皮)。性曉方藥(出《稽聖賦》。又《異苑》云:田父見蛇被傷,一蛇銜草敷之,遂去。其人採草治瘡,名曰蛇銜)。蛇交蛇,則雄入雌腹;(交巳即退出也。段成式云:人見蛇交,三年死。李鵬飛雲:人見蛇交,主有喜);蛇交雉,則生蜃及蟂(詳見蛟龍。
魯至剛云:蛇交雉生卵,遇雷入土,久則成蛟。不入土,但為雉耳。《述異記》云:江淮中有獸名能,乃蛇精所化也。冬則為雉,春復為蛇)。蛇以龜、鱉為雌(《埤雅》云:大腰純雌,以蛇為雄。蛇求於龜鱉,則生龜鱉。蛇求於雉、則生蜃蛟。物異而感同也)。又與鱧、鱔通氣(見本條)。
入水,交石斑魚(見本條)。入山,與孔雀匹(《禽經》云:鵲見蛇則噪而奔,孔見蛇則喜而躍)。竹化蛇,蛇化雉(《異苑》云:大元中,汝南人伐木,見一竹,中央已成蛇形,而枝葉如故。又桐廬民伐竹,見蛇化雉,頭項已就,身猶蛇也。乃知竹化蛇,蛇化雉)。蚿憐蛇,蛇憐風(出《莊子》)。
水蛇化鱔(名蛇鱔,有毒)。螣蛇化龍(神蛇能乘雲霧,而飛遊千里)。螣蛇聽孕。(出《變化論》。又《抱朴子》云:螣蛇不交),蟒蛇目圓(出《述異記》。大蛇曰蟒)。巴蛇吞象(《山海經》云:巴蛇食象,三年而出其骨)。蚺蛇吞鹿(詳本條),玄蛇吞麈(大鹿也。
出《山海經》)。活褥蛇,能捕鼠(《唐書》云:貞觀中,波斯國獻之。狀同鼠,色正青,能捕鼠)。食蛇鼠,能捕蛇(《唐書》云:罽賓國有食蛇鼠,尖喙赤尾,能食蛇。被蛇螫者,以鼠嗅而尿之,立愈)。蛇吞鼠,而有齧蛇之鼠狼;(寇曰:嘗見一烏蛇,長丈餘。有鼠狼齧蛇頭,曳之而去,亦相畏伏耳)。
蛇吞蛙,而有制蛇之田父(《洽聞記》云:蛤蟆大者名田父,見蛇則銜其尾。良久蛇死,尾後數寸,皮不損而肉已盡矣)。蛇令豹止,而有食蛇之貘(《淮南子》云:蛇令豹止,物相制也,貘乃白豹,食蛇及鐵)。龜蛇同氣,而有呷蛇之龜(見攝龜)。玄龜食蟒,(王起云:以小制大,禽之制在氣也),蝍蛆甘帶(出《莊子》。
蝍蛆,蜈蚣也。帶,蛇也。陸佃云:蜈蚣見大蛇,能以氣禁之,啖其腦、眼。蟾蜍食蝍蛆,蝍蛆食蛇,蛇食蟾蜍,物畏其天也。《墨客揮犀》云:蜈蚣逐蛇,蛇即張口,乃入其腹食之)。鴆步則蛇出,鵙鳴則蛇結(出《禽經》。鴆鳥能禹步禁咒,使大石自轉,取蛇食之,蛇入口即糜也。
鸛亦然。鵙,伯勞也)。鸛、鶴、鷹、鶻、鶖,皆鳥之食蛇者也(蛇鷹、蛇鶻。余見本條);虎、猴、麂、麝、牛,皆獸之食蛇者也(玃猴食蛇。牛食蛇,則獨肝有毒)。蛇所食之蟲,則蛙、鼠、燕、雀、蝙蝠、鳥雛。所食之草,則芹、茄、石南、茱萸、蛇粟(噇子也)。
所憎之物,則蘘荷、菴䕡、蛇網草、鵝糞;所畏之藥,則雄黃、雌黃、羖羊角、蜈蚣(《千金》云:入山佩武都雄黃、雌黃,或燒羖羊角煙,或筒盛蜈蚣,則蛇不敢近)。誤觸萵菜,則目不見物(出《續墨客揮犀》);炙以桑薪,則足可立出(藏器曰:蛇有足,見之不佳。以桑薪火炙之則見,不足怪也。
陶弘景曰:五月五日燒地令熱,以酒沃之,置蛇於上則足見)。蛇蟠人足,淋以熱尿,或沃以熱湯,則自解;蛇入人竅,灸以艾炷,或辣以椒末,則自出(以艾炷灸蛇尾,或割破蛇尾,塞以椒末,即出)。內解蛇毒之藥,則雄黃、貝母、大蒜、薤白、蒼耳;外治蛇蠚之藥,則大青、鶴蝨、苦苣、堇菜、射罔、薑黃、乾薑、白礬、黑豆葉、黃荊葉、蛇含草、犬糞、鵝糞、蔡苴機糞。
白話文:
[諸蛇]
蛇這個字,古代寫作「它」,民間也寫作「虵」,讀音有佘、移、佗三種。篆字形狀像牠們彎曲盤繞的樣子。牠們行走時姿態慵懶,所以叫做蛇。嶺南地區的人們吃蛇肉,有的人叫牠們「訛」,也有人叫牠們「茅鱔」。根據《山海經》記載,海外西南方的人把蟲叫做蛇,把蛇叫做魚,這種說法從古就有了。
蛇的種類和相關傳說很多,沒辦法一一歸類,所以把這些資料彙整如下,方便大家查閱。蛇在星象中屬於翼火星宿(天文學上代表南方),在八卦中屬於巽卦(巳代表蛇),在神話中屬於玄武(北方之神,是玄龜和纁蛇的結合)。從生物學上來說,蛇屬於毒蟲(出自《說文》)。蛇有水、火、草、木、土五種(出自《北戶錄》),顏色有青、黃、赤、白、黑、金、翠、斑、花等各種(詳見各條)。
雖然蛇是毒蟲,但也有無毒的蛇(如金蛇、水蛇)。蛇是鱗甲動物,但也有長毛的(如蝮蛇的紋路間有毛。《山海經》記載長蛇的毛像豬鬃)。蛇通常是卵生的,但也有胎生的(如蝮蛇是胎生的)。蛇通常是腹部爬行的,但也有長腳的(如鱗蛇、千歲蝮、苟印、蜥蜴都有腳)。有些蛇頭上有冠(如雞冠蛇,頭上有冠,毒性最強)、有角(如三角蛇有角)、有翅膀(《西山經》記載太華山有蛇,長六足四翼,名字叫做肥螿)、會飛(《山海經》記載柴桑有很多會飛的蛇。《荀子》記載螣蛇沒有腳卻能飛)、有野獸頭的(《大荒經》記載肅慎國有琴蛇,長著野獸的頭和蛇的身體)、有人面的(《江湖紀聞》記載嶺南地區有人面蛇,能叫出人的名字來害人,但是害怕蜈蚣)、有兩個頭的(如枳首蛇)、有兩個身體的(《北山經》記載渾夕山有蛇叫肥遺,一個頭兩個身體,出現就會大旱。《管子》記載乾涸的水的精氣叫做蟡,形狀像蛇,一個頭兩個身體,長八尺,叫牠的名字就能抓到魚和鱉)、尾巴分叉的(《廣志》記載雲南有這種蛇)、尾巴像鉤子的(張文仲說鉤蛇的尾巴像鉤子,能把人和動物鉤到水裡吃掉)、尾巴會發熱的(葛洪說熇尾蛇像青蝰,尾巴有三四寸顏色不一樣,毒性最強)、身體像船舵的(張文仲說舵蛇的形狀像船舵,長七八尺,人被咬到必死。可以用削下來的船舵煮水浸泡)、身體像杵臼的(就是合木蛇)。
還有青蝰(就是竹根蛇)、白蝰、蒼虺、文蝮、白頸、黑甲、赤目、黃口等各種蛇(張文仲說毒蛇很多,四五月出現青蝰、蒼虺、白頸、大蜴,六七月出現竹狩、白蝰、文蝮、黑甲、赤目、黃口、反鉤、三角等,都是毒性很強的蛇。南方還有𠯜蛇,人如果被牠咬傷不會死,但會終身跟著咬牠的人,即使在人群中也會出來咬他,只有跑到百里之外才能倖免)。蛇在春天出來活動,出來後就會吃東西(蛇在春夏是白天活動,秋冬是夜晚活動)。牠們冬天會冬眠,冬眠時嘴裡會含著泥土(到春天就會吐出來,變成蛇黃石)。蛇的舌頭是分叉的(《物理論》記載舌頭是心臟的苗,火在巳位最旺,巳代表蛇,所以蛇的舌頭是分叉的)。蛇的耳朵聽不見(《埤雅》記載蛇是聾子,老虎是鼻子不通)。蛇用眼睛來聽聲音(《埤雅》)。蛇盤繞時會朝向壬的方向(《淮南子》)。
蛇的毒液在口水裡(玩蛇的人只要把口水洗乾淨,蛇就沒有毒性了。蛇的口水沾到人會長蛇漠瘡。蛇吐口水會變成絲狀,可以傷害人的眼睛。段成式說蛇發怒時,毒液會在頭尾)。蛇的珠子在嘴裡(陸佃說龍珠在下巴,蛇珠在嘴裡。懷珠子的蛇,大多喜歡在黑暗處活動,牠們看到人會張開嘴,吐出的氣像灰燼)。蛇行走時會彎彎曲曲的(《淮南子》說蛇是彎曲著走的)。蛇吃東西時會吞下去(蛇有牙齒但沒有臼齒)。蛇會多次蛻皮(《變化論》說龍會換骨,蛇會換皮)。蛇天生就懂藥理(出自《稽聖賦》。《異苑》記載,有個農夫看到一條蛇受傷了,另一條蛇啣來草敷在傷口上,然後就離開了。農夫採了這種草來治療瘡,這種草就叫做蛇銜)。蛇交配時,雄蛇會進入雌蛇的腹部(交配完就會出來。段成式說人看到蛇交配,三年內會死。李鵬飛說人看到蛇交配,會有喜事);蛇和雉雞交配,會生出蜃或蟂(詳見蛟龍)。
魯至剛說蛇和雉雞交配會生蛋,遇到雷就會鑽入土中,久了就會變成蛟。如果沒鑽入土中,就只會是雉雞。《述異記》記載,江淮一帶有種野獸叫能,是蛇精變成的。冬天變成雉雞,春天又變回蛇。蛇會把烏龜、鱉當作雌性(《埤雅》說大腰的蛇是雌性的,把蛇當作雄性。蛇如果和龜鱉交配,就會生出龜鱉;蛇如果和雉雞交配,就會生出蜃蛟。不同的生物有相同的感應)。蛇還會和鱧魚、鱔魚交換氣息(詳見本條)。
蛇進入水中會和石斑魚交配(詳見本條)。進入山中會和孔雀交配(《禽經》說喜鵲看到蛇會叫著逃跑,孔雀看到蛇會高興地跳躍)。竹子會變成蛇,蛇會變成雉雞(《異苑》記載,大元年間,汝南有人砍樹,看到一根竹子,中間已經變成蛇形,但是枝葉還是和原來一樣。桐廬有人砍竹子,看到蛇變成雉雞,頭和脖子已經變成雉雞的樣子,身體還是蛇的樣子。因此可以知道竹子會變成蛇,蛇會變成雉雞)。蜈蚣會憐惜蛇,蛇會憐惜風(出自《莊子》)。
水蛇會變成鱔魚(名叫蛇鱔,有毒)。螣蛇會變成龍(神蛇能乘著雲霧,飛行千里)。螣蛇會聽從懷孕的婦人(出自《變化論》。《抱朴子》說螣蛇不會交配)。蟒蛇的眼睛是圓的(出自《述異記》。大蛇叫做蟒蛇)。巴蛇會吞食大象(《山海經》記載巴蛇會吃大象,三年後才把骨頭吐出來)。蚺蛇會吞食鹿(詳見本條),玄蛇會吞食麈(一種大鹿,出自《山海經》)。活褥蛇能抓老鼠(《唐書》記載,貞觀年間,波斯國進貢了這種蛇,形狀像老鼠,顏色是青色的,能抓老鼠)。食蛇鼠能抓蛇(《唐書》記載,罽賓國有食蛇鼠,嘴巴尖尖的,尾巴是紅色的,能吃蛇。被蛇咬到的人,用食蛇鼠聞一下,再讓牠撒尿在傷口上,馬上就好)。
蛇會吞食老鼠,但是有能咬蛇的老鼠狼(寇說:曾經看過一條一丈多長的烏蛇,被一隻老鼠狼咬著頭拖走了,牠們也是互相害怕的)。蛇會吞食青蛙,但是有能制服蛇的田父(《洽聞記》記載,蛤蟆大的叫做田父,牠看到蛇會咬著蛇尾,過不久蛇就死了,尾巴後面幾寸的皮都沒有損傷,但是肉已經被吃光了)。蛇會讓豹子停止不動,但是有吃蛇的貘(《淮南子》記載蛇會讓豹子停止不動,這是生物間互相制約的關係。貘是白色的豹,吃蛇和鐵)。烏龜和蛇氣味相投,但是有會咬蛇的烏龜(詳見攝龜)。玄龜會吃蟒蛇(王起說:用小的制服大的,鳥獸的制服在於氣勢)。蜈蚣喜歡吃蛇(出自《莊子》。陸佃說蜈蚣看到大蛇,會用氣勢壓制住牠,吃掉牠的腦袋和眼睛。蟾蜍吃蜈蚣,蜈蚣吃蛇,蛇吃蟾蜍,生物都有各自害怕的天敵。《墨客揮犀》記載,蜈蚣追逐蛇,蛇會張開嘴巴,蜈蚣就鑽進去吃蛇)。鴆鳥走路時蛇會出來,伯勞鳥叫時蛇會蜷縮起來(出自《禽經》。鴆鳥能用禹步禁咒,讓大石頭自己轉動,取蛇來吃,蛇一入口就爛掉了,鸛鳥也是這樣。伯勞鳥是種鳥)。鸛、鶴、鷹、隼、鶖都是吃蛇的鳥(蛇鷹、蛇隼詳見本條);虎、猴、麂、麝、牛都是吃蛇的獸(玃猴吃蛇。牛吃蛇,只有肝臟有毒)。蛇吃的蟲,有青蛙、老鼠、燕子、麻雀、蝙蝠、雛鳥。蛇吃的草,有芹菜、茄子、石南、茱萸、蛇粟(噇子)。
蛇討厭的東西,有蘘荷、菴䕡、蛇網草、鵝糞;蛇害怕的藥物,有雄黃、雌黃、羖羊角、蜈蚣(《千金方》說,進入山中佩戴武都雄黃、雌黃,或燒羖羊角,或用竹筒裝蜈蚣,蛇就不敢靠近)。不小心碰到萵苣,眼睛會看不見東西(出自《續墨客揮犀》);用桑柴燒火烤蛇,蛇的腳就會顯露出來(藏器說:蛇有腳,看到不吉利。用桑柴火烤牠,就能看到腳,不用覺得奇怪。陶弘景說:五月五日把地燒熱,用酒澆在上面,把蛇放在上面,就能看到牠的腳)。蛇纏住人的腳,用熱尿淋在上面,或是用熱水澆在上面,蛇就會自己鬆開;蛇鑽進人的孔洞,用艾草炷灸,或是撒上花椒末,蛇就會自己出來(用艾草炷灸蛇尾,或是割破蛇尾,塞上花椒末,蛇就會自己出來)。可以解蛇毒的藥,有雄黃、貝母、大蒜、薤白、蒼耳;外敷治療蛇咬傷的藥,有大青、鶴蝨、苦苣、堇菜、射罔、薑黃、乾薑、白礬、黑豆葉、黃荊葉、蛇含草、犬糞、鵝糞、蔡苴機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