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三卷 (11)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三卷 (11)

1. 鱗蛇

(《綱目》)

【集解】

白話文:

解說

時珍曰:按:《方輿勝覽》云:鱗蛇出安南、雲南·鎮康州、臨安、沅江、孟養諸處,巨蟒也。長丈餘,有四足,有黃鱗、黑鱗二色,能食麋鹿。春冬居山,夏秋居水,能傷人。土人殺而食之,取膽治疾,以黃鱗者為上,甚貴重之。珍按:此亦蚺蛇之類,但多足耳。陶氏注蚺蛇分真假,其亦此類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方輿勝覽》的記載,鱗蛇分佈在安南、雲南的鎮康州、臨安、沅江、孟養等地,是巨型的蟒蛇,長一丈多,有四隻腳,有黃色鱗片和黑色鱗片兩種顏色,能捕食麋鹿。春冬季節住在山上,夏秋季節住在水裡,能傷害人。當地人殺了吃它的肉,並取出膽汁來治病,以黃色鱗片的鱗蛇為上品,非常珍貴。我考察了一下,這也是蚺蛇的一種,只是腳比較多罷了。陶氏在注釋蚺蛇時,分成了真假兩種,可能是這一類的蛇吧?

膽,

【氣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解藥毒,治惡瘡及牙疼(時珍。出《勝覽》及《一統志》)。

白話文:

**性味:**苦、寒,有小毒。

**主治:**解藥毒,治療惡瘡及牙痛(李時珍記載,出自《勝覽》及《一統志》)。

2. 白花蛇

(宋《開寶》)

【釋名】蘄蛇(《綱目》)、褰鼻蛇。

宗奭曰:諸蛇鼻向下,獨此鼻向上,背有方勝花紋,以此得名。

【集解】

志曰:白花蛇生南地,及蜀郡諸山中。九月、十月採捕,火干。白花者良。

白話文:

【釋名】蘄蛇(《綱目》)、褰鼻蛇。

宗奭說:其他蛇類的鼻子都是朝下的,只有這種蛇的鼻子朝上,背部有方勝花紋,因此得名。

【集解】

《本草綱目》記載:白花蛇生長在南方,以及蜀郡等地區的山中。每年九月、十月捕捉並火烤乾燥。其中以花朵為白色的品質較佳。

頌曰:今黔中及蘄州、鄧州皆有之。其文作方勝白花,喜螫人足。黔人有被螫者,立斷之。續以木腳。此蛇入人室屋中作爛瓜氣者,不可向之,須速闢除之。

白話文:

頌說:現在黔中以及蘄州、鄧州都有。這種蛇的花紋是方形的白色花紋,喜歡蜇人的腳。黔人被蜇的人,立刻就截肢,再用木頭做成假腿。這種蛇進入人的房屋中會發出腐爛的瓜的味道,不能靠近它,必須迅速地清除它。

時珍曰: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蘄蛇擅名。然蘄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貨、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興國州諸山中來。其蛇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

白話文:

李時珍說:花蛇在湖廣、四川都有,現在只有蘄州的花蛇最出名。但是蘄州的也不多,市面上賣的,官府徵集的,都是從江南興國州的山裡來的。花蛇的頭像龍,嘴像老虎,黑色身體上有白色花紋,身體兩側有二十四個方形的紋路,腹部有念珠一樣的斑點,嘴巴裡有四顆長牙,尾巴上有個佛指甲一樣的東西,長一到二分,腸子形狀像連在一起的珠子。花蛇大多在石南藤上吃花和葉子,人們以此來找到牠們。

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起,劙刀破腹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故羅願《爾雅翼》云:蛇死目皆閉,惟蘄州花蛇目開。如生舒、蘄兩界間者,則一開一閉。

白話文:

先撒一把沙土,蛇就會盤起來不動。用叉子取下來,用繩子懸起來,用刀破腹去掉腸子,然後反轉尾巴洗滌其腹,這是為了保護傷口。然後用竹支固定,彎曲盤起,扎縛炕乾。出產於安徽蘄州的蛇,即使乾枯了,眼睛也不會凹陷,其他地方的蛇則不然。所以羅願在《爾雅翼》中說:蛇死後眼睛都會閉上,只有安徽蘄州的花蛇眼睛是睜開的。如果是安徽舒、蘄兩界之間的蛇,則一隻眼睛睜開,一隻眼睛閉上。

故人以此驗之。又按:元稹《長慶集》云:巴蛇凡百類,惟褰鼻白花蛇,人常不見之。毒人則毛髮豎立,飲於溪澗則泥沙盡沸。鷣鳥能食其小者。巴人亦用禁術制之,熏以雄黃煙則腦裂也。此說與蘇頌所說黔蛇相合。然今蘄蛇亦不甚毒,則黔、蜀之蛇雖同有白花,而類性不同。

故入藥獨取蘄產者也。

【修治】

白話文:

古代人以這樣的方式來驗證。另外記載:元稹的《長慶集》中說:巴蛇總共有上百種,只有長著翻卷鼻子的白花蛇,人們通常看不到它。這種蛇毒害人時,人的毛髮會豎立起來。它喝溪水或澗水時,泥沙都會沸騰。鷣鳥能吃它的小個體。巴蜀人還用禁術來對付這種蛇,用雄黃煙燻它,它的腦袋就會裂開。這種說法與蘇頌所說黔蛇的說法相符合。但是現在的蘄蛇毒性也不算太強,因此,黔、蜀兩地的蛇雖然都有白色花紋,但是其種類和習性都不同。

至於作為藥材,只採集蘄州產的。

【加工】

頌曰:頭尾各一尺,有大毒,不可用。只用中段乾者,以酒浸,去皮、骨,炙過收之則不蛀。其骨刺須遠棄之,傷人,毒與生者同也。

宗奭曰:凡用去頭尾,換酒浸三日,火炙,去盡皮、骨。此物甚毒,不可不防。

白話文:

頌文中說:蜈蚣頭尾各一寸,有劇毒,不能使用,只能用中等部位的乾燥的蜈蚣,用酒浸泡後,去掉皮、骨,炙乾後收好就不會生蛀蟲了。蜈蚣的骨刺必須遠遠扔掉,它也能傷害人,毒性與活蜈蚣的毒性相同。

宗奭說:凡是用牛膝,都要去掉頭尾,用酒浸泡三天,用火炙烤,把表皮和骨頭都去掉。這味藥材毒性很大,必須小心防範。

時珍曰:黔蛇長大,故頭尾可去一尺。蘄蛇止可頭尾各去三寸。亦有單用頭尾者。大蛇一條,只得淨肉四兩而已。久留易蛀,惟取肉密封藏之,十年亦不壞也。按:《聖濟總錄》云:凡用花蛇,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乾,如此三次。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火氣。去皮、骨,取肉用。

肉,

【氣味】甘,咸,溫,有毒。

時珍曰:得酒良。

白話文:

李時珍說:黔蛇體型很大,因此頭尾可以去掉一尺。蘄蛇只能頭尾各去掉三寸。也有人只用頭尾入藥。一條大蛇,只能得到淨肉四兩而已。如果保存時間長了容易生蛀蟲,所以只要取肉密封保存,十年也不會變質。根據《聖濟總錄》記載,凡是用到花蛇,春秋季節用酒浸泡三晚,夏季浸泡一晚,冬季浸泡五晚,取出後用炭火烘乾,這樣重複三次。然後用砂瓶盛裝,埋在地下一個晚上,去除火氣。去掉皮、骨,取肉入藥。

【氣味】甘、鹹、溫,有毒。

李時珍說:用酒配合使用效果良好。

【主治】中風濕痹不仁,筋脈拘急,口面喎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腳弱不能久立,暴風瘙癢,大風疥癩(《開寶》。

白話文:

【主治】中風、風濕痹痛麻木不仁,筋脈拘攣,口臉歪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腿腳無力不能久站,暴發的風瘡瘙癢,大風瘡、疥瘡。

頌曰:花蛇治風,速於諸蛇。黔人治疥癩遍體,諸藥不效者。生取此蛇中劑,以磚燒紅,沃醋令氣蒸,置蛇於上,以盆覆一夜。如此三次,去骨取肉,芼以五味令爛,頓食之。瞑眩一晝夜乃醒,瘡疕隨皮便退,其疾便愈)。治肺風鼻塞,浮風癮疹,身生白癜風,癧瘍斑點(甄權)。

白話文:

讚語說:花蛇治風,比其他蛇都要快。黔地的人們治療遍體疥瘡,各種藥物都無效的。活捉花蛇一劑,用磚頭燒紅,澆上醋液,讓氣體蒸騰,把花蛇放在上面,用盆子蓋上一個晚上。這樣做三次,去掉骨頭,取出肉,加入五味藥調和,直到變軟,頓時食用。接著昏迷眩暈一天一夜才醒來,瘡疕隨著皮膚脫落而退去,疾病很快就能治癒。治療肺風鼻塞、浮風癮疹、身上生白癜風、癧瘍斑點(甄權)。

通治諸風,破傷風,小兒風熱,急慢驚風搐搦,瘰癧漏疾,楊梅瘡,痘瘡倒陷(時珍)。

【發明】

斆曰:蛇性竄,能引藥至於有風疾處,故能治風。

白話文:

這藥能治療各種風症,包括破傷風、小兒風熱、急慢驚風抽搐、瘰癧漏疾、楊梅瘡、痘瘡倒陷。

蛇的特性是擅長鑽行,能夠將藥物引導到有風疾的地方,因此能夠治療風症。

時珍曰:風善行數變,蛇亦善行數蛻,而花蛇又食石南,所以能透骨搜風,截驚定搐,為風痹驚搐、癩癬惡瘡要藥。取其內走臟腑,外徹皮膚,無處不到也。凡服蛇酒、藥,切忌見風。

【附方】新十三。

白話文:

李時珍說:風性善於移動,變化多端。蛇也能夠輕快的行動,不斷地蛻皮,花蛇更是以石南為食。因此,它具有深入骨骼,蒐集風邪、截斷驚悸,鎮定痙攣的功效,是治療風痺、驚厥、疥癬和惡瘡的良藥。它可以進入臟腑,穿透皮膚,無處不及。凡是服用蛇酒或蛇藥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接觸風。

【附方】新十三

驅風膏:治風癱癘風,遍身疥癬。用白花蛇肉四兩(酒炙),天麻七錢半,薄荷、荊芥各二錢半,為末。好酒二升,蜜四兩,石器熬成膏。每服一盞,溫湯服,日三服。急於暖處出汗,十日效。(《醫壘元戎》)世傳百花蛇酒:治諸風無新久,手足緩弱,口眼喎斜,語言謇澀。

白話文:

驅風膏:治療風癱、癘風、遍身疥癬。使用白花蛇肉四兩(用酒炙烤過),天麻七錢半,薄荷、荊芥各二錢半,研磨成細末。加入好酒二升、蜂蜜四兩,用石器熬製成膏。每次服用一盞,用溫熱的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在溫暖的地方使病人出汗,十天就會見效。(《醫壘元戎》)

世人傳頌的百花蛇酒:治療各種風症,不論新舊,如手足緩弱、口眼歪斜、語言謇澀等。

或筋脈攣急,肌肉頑痹,皮膚燥癢,骨節疼痛,或生惡瘡、疥癩等疾。用白花蛇一條,溫水洗淨,頭尾各去三寸,酒浸,去骨刺,取淨肉一兩。入全蠍(炒)、當歸、防風、羌活各一錢,獨活、白芷、天麻、赤芍藥、甘草、升麻各五錢,銼碎,以絹袋盛貯。用糯米二斗蒸熟。

白話文:

若是筋脈攣急、肌肉僵硬、皮膚瘙癢、骨節疼痛,或者生惡瘡、疥癬等疾病。用白花蛇一條,用溫水洗淨,頭尾各去三寸,用酒浸泡,去除骨刺,取淨肉一兩。加入全蠍(炒)、當歸、防風、羌活各一錢,獨活、白芷、天麻、赤芍藥、甘草、升麻各五錢,切碎,用絹袋盛裝。用糯米二斗蒸熟。

如常造酒,以袋置缸中,待成,取酒同袋密封,煮熟,置陰地七日出毒。每溫飲數杯,常令相續。此方乃蘄人板印,以侑蛇饋送者,不知所始也。(《瀕湖集簡方》)瑞竹白花蛇酒:治諸風癘癬。用白花蛇一條,酒潤,去皮骨,取肉絹袋盛之。蒸糯米一斗,安曲於缸底,置蛇於曲上,以飯安蛇上,用物密蓋。

白話文:

按照平常釀酒的方法,把蛇裝在袋子裡放入酒缸中,等釀成酒後,把酒和袋子一起密封起來,煮熟後,放在陰涼處七天,讓毒素散發出來。每次溫熱著喝幾杯,常使酒連續不斷的喝。這種酒方是蘄州人用木板刻印出來的,用來回禮那些送蛇給他的人,但不知道這個方法最早是誰想出來的。(《瀕湖集簡方》)

瑞竹白花蛇酒:治療各種風疾病和癬。用白花蛇一條,用酒潤濕,去掉皮和骨頭,把肉裝進絲綢袋裡。蒸糯米一斗,把酒麴放在酒缸底部,把蛇放在酒麴上面,用米飯蓋在蛇上面,用東西嚴密地蓋上。

三七日取酒,以蛇曬乾為末。每服三五分,溫酒下。仍以濁酒並糟作餅食之,尤佳。(《瑞竹堂經驗方》)瀕湖白花蛇酒:治中風傷濕,半身不遂,口目喎斜,膚肉𤸷痹,骨節疼痛,及年久疥癬、惡瘡、風癩諸症。用白花蛇一條(取龍頭虎口,黑質白花,尾有佛指甲,目光不陷者為真。

白話文:

  1. 三七天後取出藥酒,將蛇曬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到五分,用溫酒送服。依然用藥酒和酒糟混合後做成餅來吃,效果更佳。(《瑞竹堂經驗方》)

  2. 瀕湖白花蛇酒:治療中風濕氣,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肌肉、關節疼痛,以及年久疥癬、惡瘡、風癩等疾病。材料:白花蛇一條(選擇龍頭虎口,黑質白花,尾部有佛指甲,眼睛不凹陷的是真品)。

以酒洗潤透,去骨刺,取肉四兩),真羌活二兩,當歸身二兩,真天麻二兩,真秦艽二兩,五加皮二兩,防風一兩,各銼勻,以生絹袋盛之,入金華酒罈內,懸胎安置。入糯米生酒醅五壺浸袋,箬葉密封。安壇於大鍋內,水煮一日,取起,埋陰地七日取出。每飲一、二杯。仍以滓日乾碾末,酒糊丸梧子大。

白話文:

用米酒清洗浸透,去掉骨刺,取肉四兩。真羌活二兩,當歸身二兩,真天麻二兩,真秦艽二兩,五加皮二兩,防風一兩,各切碎,均勻地用生絹袋盛裝好,放入金華酒罈中,懸掛好。倒入五壺糯米生酒酒醅浸泡藥袋,用箬葉密封好。把酒壇放入一個大鍋中,加水煮一天,取出,埋入陰涼處七天後取出。每次飲用一、二杯,喝完後藥渣會沉澱,加入酒將藥渣調成糊,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

每服五十丸,用煮酒吞下。切忌見風犯欲,及魚、羊、鵝、面發風之物。雞峰白花蛇膏:治營衛不和,陽少陰多,手足舉動不快。用白花蛇(酒煮,去皮、骨,瓦焙,取肉)一兩,天麻、狗脊各二兩,為細末。以銀盂盛無灰酒一升浸之,重湯煮稠如膏,銀匙攪之,入生薑汁半杯,同熬勻,瓶收。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十丸,用煮過的酒服下。務必避免吹風、縱慾,及食用魚、羊、鵝、生麵等會引發風疹的食物。

雞峯白花蛇膏:治療營衛不和,陽氣不足、陰氣過盛導致手腳動作遲鈍的疾病。

取白花蛇一兩(用酒煮熟,去皮、去骨,瓦片上焙乾,只取肉),天麻、狗脊各二兩,研磨成細末。

用銀盂盛裝無灰酒一升,將藥末浸泡其中,隔水加熱煮至膏狀,期間用銀匙攪拌,加入半杯生薑汁,一起熬煮均勻,裝入瓶中保存。

每服半匙頭,用好酒或白湯化服,日二次神效極佳。(《備急方》)治癩白花蛇膏:白花蛇五寸(酒浸,去皮、骨,炙乾),雄黃一兩(水飛研勻),以白沙蜜一斤,杏仁一斤,去皮研爛,同煉為膏。每服一錢,溫酒化下,日三。須先服通天再造散,下去蟲物,乃服此,除根。

白話文:

每次服用半湯匙,用好酒或白開水化服,每天二次,療效極佳。(《備急方》)治療癩病的白色花蛇膏:白色花蛇五寸(浸泡在酒中,去除皮、骨,烘乾),雄黃一兩(水飛研磨均勻),用白沙蜜一斤,杏仁一斤,去除外皮研磨成泥,一起煉製成膏狀。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化服,每天三次。必須先服用通天再造散,清除體內的蟲類,再服用此膏,才能根除病症。

(《三因》)《總錄》白花蛇散:治腦風頭痛,時作時止,及偏頭風。用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天南星(漿水煮軟切,炒)各一兩,石膏、荊芥各二兩,地骨皮二錢半,為末。每服一錢,茶下,日三服。(《聖濟總錄》)潔古白花蛇散:治大風病。白花蛇、烏稍蛇各取淨肉二錢(酒炙),雄黃二錢,大黃五錢,為末。

白話文:

《三因》中的《總錄》中記載了白花蛇散:可以用來治療腦風頭痛,這種頭痛有時發作,有時停止,還有偏頭風。用白花蛇(用酒浸泡,然後烤乾,去掉皮和骨頭)、天南星(用漿水煮軟,切碎,炒)各一兩,石膏、荊芥各二兩,地骨皮二錢半,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茶水送服,每天服用三次。

《聖濟總錄》中的潔古白花蛇散:可以用來治療大風病。取白花蛇、烏稍蛇的淨肉各二錢(用酒烤過),雄黃二錢,大黃五錢,研成細末。

每服二錢,白湯下,三日一服。(《家珍》)三蛇愈風丹:治癘風,手足麻木,眉毛脫落,皮膚瘙癢,及一切風瘡。白花蛇、烏稍蛇、土蝮蛇各一條(並酒浸,取肉曬乾),苦參(頭末)四兩,為末,以皂角一斤切,酒浸,去酒,以水一碗,挼取濃汁,石器熬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煎通聖散下,以粥飯壓之,日三服。

白話文:

每吃藥兩錢重,用白開水吞服,三天吃一次。(《家珍》)三蛇益風丹:治療麻風病,手腳麻木,眉毛脫落,皮膚瘙癢,以及一切風瘡。各取白花蛇、烏梢蛇、土蝮蛇一條(都用酒浸泡,取出肉曬乾),苦參(研成粉末)四兩,研磨成粉末,用一斤皁角切碎,用酒浸泡,去掉酒,加一碗水,挼取濃汁,用石器熬膏和在一起,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70丸,用煎好的通聖散送服,吃粥或飯壓住藥丸,每天三次。

三日一浴,取汗避風。《治例》無蝮蛇,有大楓子肉三兩。《三因》白花蛇散:治九漏瘰癧,發項腋之間,癢痛,憎寒發熱。白花蛇(酒浸,取肉)二兩(焙),生犀角一兩二錢五分(鎊研),黑牽牛五錢(半生半炒),青皮五錢。為末。每服二錢,入膩粉五分,五更時,糯米飲調下,利下惡毒為度。

白話文:

每隔三天洗一次澡,出汗後避免風吹。《治例》中沒有蝮蛇,有大楓子肉三兩。《三因》白花蛇散:治療九漏瘰癧,發作在頸項和腋下之間,癢痛,怕冷發熱。白花蛇(浸酒,取肉)二兩(烘焙),生犀角一兩二錢五分(磨成粉末),黑牽牛五錢(一半生一半炒),青皮五錢。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膩粉五分,五更時,用糯米湯送服,直到排出體內的毒素為止。

十日一服,可絕病根,忌發物。俗傳白花蛇丸:治楊梅瘡。先服發散藥,後服此。用花蛇肉(酒炙)、龜板(酥炙)、穿山甲(炙)、蜂房(炙)、汞粉、硃砂各一錢,為末,紅棗肉搗,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冷茶下,日三。忌魚肉,服盡即愈,後服土茯苓藥調之。方廣《心法附余》:治楊梅瘡。

白話文:

十天服用一次,可消除病根,須忌食發物。俗傳的白花蛇丸:治療楊梅瘡。先服用發散藥,然後再服用此藥。做法是用花蛇肉(用酒炙過)、龜板(用酥炙過)、穿山甲(炙過)、蜂房(炙過)、汞粉、硃砂各一錢,研成細末,加入搗碎的紅棗肉,搓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七粒,用冷茶送服,每天服用三次。忌食魚肉,服完藥之後即可痊癒,之後再服用土茯苓藥調理。方廣《心法附餘》中的方子:治療楊梅瘡。

用花蛇肉一錢,銀硃二錢,鉛二錢,汞二錢,為末,作紙捻九條。每用一條,於燈盞內香油浸,點燈安烘爐里,放被中,蓋臥熏之,勿透風。一日三次。托痘花蛇散:治痘瘡黑陷。白花蛇(連骨炙,勿令焦)三錢,大丁香七枚,為末。每服五分,以水和淡酒下,神效。移時身上發熱,其瘡頓出紅活也。

(王氏《手集》)

頭,

【氣味】有毒。

【主治】癜風毒癩(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使用花蛇肉一錢、銀硃二錢、鉛二錢、汞二錢,混合成粉末,然後分成九條紙捻。每次使用一條,浸泡在燈盞內以香油點燃,放在安烘爐裡,放在被子中,蓋上被子燻蒸,不要透風。每天三次。託痘花蛇散:治療痘瘡黑色凹陷。白花蛇(連骨炙焦,不能使它燒焦)三錢,大丁香七枚,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以水和淡酒送服,效果極佳。不久後身上發熱,痘瘡會迅速出現紅色活血。

【氣味】有毒。

【主治】癬瘡(李時珍)。

【附方】新一號。

紫癜風:除風散:以白花蛇頭二枚(酒浸,炙),蠍梢一兩(炒),防風一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日一服。(《聖濟總錄》)

白話文:

紫癜風:

祛風散:用白花蛇頭兩枚(用酒浸泡,烤炙),蠍梢一兩(炒),防風一兩,上藥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送服,每日一次。(《聖濟總錄》)

目睛,

【主治】小兒夜啼。以一隻為末,竹瀝調少許灌之(《普濟》)。

白話文:

**主治:**小兒夜啼。

**做法:**取一隻虎睛,研成細末。用竹瀝調和少許,灌服(出自《普濟本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