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三卷 (6)

回本書目錄

鱗部第四十三卷 (6)

1. 石龍子

(《本經》中品)

白話文:

《本經》中品

人參

味甘,微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智。久服輕身延年。

地黃

味甘,微寒。主補五臟,益血氣,潤肌膚,利關節。久服益年,輕身不老。

石斛

味甘,微寒。主益胃氣,生津止渴,強筋骨,益腎氣。久服輕身延年。

茯苓

味甘,平。主補腎益脾,利水滲濕,寧心安神。久服輕身延年。

雲苓

味甘,平。主補脾益腎,利水滲濕,寧心安神。久服輕身延年。

川芎

味辛,溫。主行氣活血,止痛,調經。久服利氣血。

白芍

味酸,微寒。主緩急止痛,養血調經,柔肝緩衝。久服利氣血。

當歸

味甘,溫。主補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久服利血氣。

黃耆

味甘,微溫。主益氣,固表,補脾,利尿。久服補氣血。

枸杞子

味甘,平。主補腎益精,明目,壯筋骨,止消渴。久服輕身延年。

【釋名】山龍子(《別錄》)、泉龍(《繁露注》)、石蜴(音易)、蜥蜴(《別錄》)、豬婆蛇(《綱目》)、守宮。

白話文:

釋名:

  • 山龍子:山龍的兒子,因為長相像龍和蜥蜴的合體而得名。
  • 泉龍:在泉水附近生活的蜥蜴,因其棲息環境而得名。
  • 石蜴:由於蜥蜴經常生活在岩石縫隙中,因此被稱為石蜴。
  • 蜥蜴:因其體型細長、四肢短小、尾部修長而得名。
  • 豬婆蛇:因為蜥蜴的體型粗胖,頭部與蛇相似,因此被稱為豬婆蛇。
  • 守宮:因為蜥蜴能夠吸附在牆壁或天花板上,因此被稱為守宮。

時珍曰:此物生山石間,能吐雹,可祈雨,故得龍子之名。蜥蜴本作析易。許慎云:易字篆文象形。陸佃云:蜴善變易吐雹,有陰陽析易之義。周易之名,蓋取乎此。今俗呼為豬婆蛇是矣。弘景曰:守宮,蝘蜓也。而此亦名守宮,殊難分別。詳見守宮條。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些蜥蜴居住在山林的岩石間,牠們能吐雹,所以可以用來祈求下雨,因此得名為「龍子」。蜥蜴原寫作「析易」。許慎說:「易」字的篆文就是依照蜥蜴的形象而造字的。陸佃說:蜥蜴擅長吐雹改變形象,具有陰陽析易的含義。周易的名稱,蓋取名自此。現在俗稱牠們為「豬婆蛇」是正確的。陶弘景說:「守宮」是壁虎,壁虎也稱為「守宮」,很難區分。詳見守宮條。

【集解】

《別錄》曰:石龍子生平陽川穀,及荊州山石間。五月取,著石上令乾。

保升曰:山南襄州、安州、申州處處有之。三、四、八、九月採,去腹中物,熏干。

白話文:

【集解】

《神農本草經》記載:石龍子生長在陽光明媚的河流山谷,以及荊州的山石之間。在五月時採集,將其放在石頭上曬乾。

保升說:山南地區的襄州、安州、申州各地都有石龍子。在三、四、八、九月時進行採集,去掉它的內臟,然後燻乾。

弘景曰:其類有四種:形大純黃者為蛇醫母,亦名蛇舅母,不入藥用。似蛇醫而形小尾長,見人不動者,為龍子;形小而五色,尾青碧可愛者,為蜥蜴,並不螫人;一種緣籬壁,形小色黑者,為蝘蜓,言螫人必死,亦未聞中之者。

白話文:

弘景說:蛇醫母有四種:

  1. 形態大而顏色純黃的,叫做蛇醫母,也叫做蛇舅母,不能做藥用。

  2. 形態像蛇醫母,但體型更小、尾巴更長,看到人不動的,叫做龍子。

  3. 形態小而顏色有五種,尾巴青碧色且很可愛的,叫做蜥蜴,不會螫人。

  4. 一種住在籬笆和牆壁上的,體型小而顏色黑的,叫做蝘蜓,傳言螫人必死,但從未聽說有人被螫死的。

恭曰:龍子,即蜥蜴,形細而長,尾與身類,似蛇有四足,去足便是蛇形。以五色者為雄,入藥良;色不備者為雌,力劣也。蛇師生山谷,頭大尾小而短,色青黃或白斑也。蝘蜓,生人家屋壁間,似蛇師,即守宮也,一名蠑螈。《爾雅》互言之,並非真說。

白話文:

解說:

龍子,也就是蜥蜴,身體細長,尾巴和身體類似,看起來像蛇,但有四隻腳,去掉腳就成了蛇的形狀。以五種顏色(青、黃、赤、白、黑)的為雄性,入藥效果好;顏色不齊全的為雌性,藥效也較差。

蛇師,生活在山谷中,頭大尾小而短,顏色是青黃色或白色斑點。

蝘蜓,生活在人家的屋壁縫隙中,樣子像蛇師,也就是守宮,又叫蠑螈。《爾雅》中互換它們的說法,並非真實的說法。

頌曰:《爾雅》以蠑螈、蜥蜴、蝘蜓、守宮為一物。《方言》以在草為蜥蜴、蛇醫,在壁為守宮、蝘蜓。《字林》以蠑螈為蛇醫。據諸說,當以在草澤者為蠑螈、蜥蜴。在屋壁者為蝘蜓、守宮也。入藥以草澤者為良。

白話文:

註解說:《爾雅》將蠑螈、蜥蜴、蝘蜓、守宮視為一種生物。《方言》將在草地上的稱為蜥蜴、蛇醫,在牆壁上的稱為守宮、蝘蜓。《字林》將蠑螈視為蛇醫。根據這些說法,應該將在草澤上生活的視為蠑螈、蜥蜴。在屋牆上生活的視為蝘蜓、守宮。入藥以在草澤上生活的為佳。

時珍曰:諸說不定。大抵是水、旱二種,有山石、草澤、屋壁三者之異。《本經》惟用石龍,後人但稱蜥蜴,實一物也。且生山石間,正與石龍、山龍之名相合,自與草澤之蛇師、屋壁之蝘蜓不同。蘇恭言蛇師生山谷,以守宮為蠑螈,蘇頌以草澤者入藥,皆與《本經》相戾。

白話文:

李時珍說:各家對於蠑螈的說法不一致。大抵可以分為水蠑螈和旱蠑螈兩種,生長在山石、草澤、屋壁等不同的地方。古書中所記載的蠑螈,是指生長在石頭上的,後人簡稱它為「蜥蜴」,其實是同一種生物。它生長在山石間,與「石龍」和「山龍」的稱號相符,與生長在草澤中的「蛇師」和生長在屋壁上的「蝘蜓」不同。蘇恭說「蛇師」是生長在山谷間的,把守宮當作蠑螈;蘇頌把生長在草澤中的蠑螈用於藥材,都與古書的記載相衝突。

術家祈雨以守宮為蜥蜴,謬誤尤甚。今將三者考正於下,其義自明矣。生山石間者曰石龍,即蜥蜴,俗呼豬婆蛇;似蛇有四足,頭扁尾長,形細,長七。八寸,大者一、二尺,有細鱗金碧色。其五色全者為雄,入藥尤勝。生草澤間者曰蛇醫,又名蛇師、蛇舅母、水蜥蜴、蠑螈,俗亦呼豬婆蛇;蛇有傷,則銜草以敷之,又能入水與魚合,故得諸名。狀同石龍而頭大尾短,形粗,其色青黃,亦有白斑者,不入藥用。

白話文:

那些搞法術的祈雨者把守宮當成蜥蜴,錯誤更加嚴重。現在我將三者考證改正如下,其含義自然明白了。生活在山石間的叫石龍,就是蜥蜴,俗稱豬婆蛇;像蛇,有四條腿,扁頭長尾,體形細長,長七、八寸,大的有一、二尺,有細密的金碧色鱗片。五色齊全的是雄性,入藥的效果最好。生活在草澤間的叫蛇醫,又名蛇師、蛇舅母、水蜥蜴、蠑螈,俗稱豬婆蛇;蛇受傷了,就銜草敷在傷口上,還能入水與魚類在一起,所以得了諸多名字。模樣跟石龍相同,但頭大尾短,體形粗壯,顏色青黃色,也有白色斑點的,不入藥使用。

生屋壁間者,曰蝘蜓,即守宮也。似蛇醫而短小,灰褐色,並不螫人,詳本條。又按:《夷堅志》云:劉居中見山中大蜥蜴百枚,長三四尺,光膩如脂。吐雹如彈丸,俄頃風雷作而雨雹也。

白話文:

生活在房屋牆壁間的,名叫蝘蜓,就是守宮。形狀像蛇,但短小,灰褐色,不蜇人,詳見本條。又根據《夷堅志》記載:劉居中在山中見到過百隻大蜥蜴,長三四尺,光滑如脂玉。能吐出比雹丸大的冰雹,一會兒風雷大作就下雨下冰雹了。

宗奭曰:有人見蜥蜴從石罅中出,飲水數十次,石下有冰雹一、二升。行未數里,雨雹大作。今人用之祈雨,蓋取此義。

白話文:

宗奭說:有人看到蜥蜴從石頭縫隙中爬出來,喝了幾十口水,石頭下面有冰雹一、二升。走不到幾里路,就下起了大雨和冰雹。現在人們用它來求雨,大約取的就是這個意思。

【修治】

白話文:

修治

修治,修補、治理。指對藥物進行加工整理,以使其符合臨牀應用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 清掃(去雜):除去藥物中的雜質,如泥土、石子、沙粒等。
  • 揀剔(選別):將藥物中質量優良者挑選出來,去除次品或劣品。
  • 切削(切製):將藥物切成適當的形狀和大小,以便於服用或炮製。
  • 粉碎(研磨):將藥物研磨成粉末,以增加其藥效。
  • 浸漬(泡製):將藥物浸泡在液體中,使其充分吸收水分或藥液。
  • 蒸煮(炮製):利用蒸氣或熱水對藥物進行加熱處理,使其發生一定的物理或化學變化。
  • 乾燥(曬晾):將藥物在陽光或陰涼通風處乾燥,以去除水分。
  • 儲存(貯藏):將處理好的藥物妥善儲存在乾燥、陰涼、通風良好的地方,以保持其藥效和質量。

時珍曰:古方用酥炙或酒炙。惟治傳屍勞瘵天靈蓋丸,以石蜥蜴連腸肚,以醋炙四十九遍用之,亦一異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古代的方子是用酥油炙或酒炙。只有治療傳屍勞瘵天靈蓋丸,是用石蜥蜴連同腸肚,用醋炙四十九遍後使用,這也是一種不同的做法。

【氣味】咸,寒,有小毒。

之才曰:惡硫黃、蕪荑斑蝥

【主治】五癃邪結氣,利小便水道,破石淋下血(《本經》)。消水飲陰㿉,滑竅破血。娠婦忌用(時珍)。

【發明】

宗奭曰:蜥蜴能吐雹祈雨,故能治癃淋,利水道。

白話文:

【氣味】味道鹹,性質寒,有小毒性。

【配伍禁忌】與硫黃、烏桕、斑蝥相剋。

【主治用途】治療五種水道不通、邪氣積結的疾病,促進排尿,去除結石及血尿。(根據《本經》記載)消除水腫、治療陰部潰瘍,潤滑通道,破血。孕婦禁止使用。(時珍)

【發明】

宗奭說:壁虎能吐出冰雹祈求下雨,因此能治療水道不通、利水道。

時珍曰:其功長於利水,故《千金》治癥結水腫,屍疰留飲,有蜥蜴丸。《外臺》治小兒陰潰用之,皆取其利水也。劉涓子用同斑蝥、地膽治瘻疾,取其利小便,解二物之毒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蜥蜴的功效在於利水,因此《千金方》用它來治療癥結水腫、屍疰留飲,有蜥蜴丸這個方劑。《外臺祕要》用它來治療小兒陰潰,都是取其利水的作用。劉涓子用它和斑蝥、地膽一起治療瘻疾,是取其利小便,解除斑蝥和地膽毒性的作用。

【附方】新二。

白話文:

【附方】新二

小兒陰㿉:用蜥蜴一枚燒灰,酒服。(《外臺秘要》)諸瘻不愈:用蜥蜴(炙)三枚,地膽(炒)三十枚,斑蝥(炒)四十枚,為末,蜜丸小豆大。每服二丸,白湯下。治諸法不效者。(《劉涓子鬼遺方》)

白話文:

小兒陰㿉:使用一隻蜥蜴燒成灰,用酒服下。(出自《外臺祕要》)各種瘻瘡未癒合:使用三隻蜥蜴(烤過)、三十枚地膽草(炒過)、四十枚斑蝥(炒過),研磨成末,用蜜做成小豆般大的丸劑。每次服用兩丸,用白開水送服。用於各種方法都無效的情況。(出自《劉涓子鬼遺方》)

肝,

【主治】缺。

【附方】新一。

去生胎:蜥蜴肝、蛇脫皮等分,以苦酒和勻,摩妊婦臍上及左右令溫,胎即下也。(《聖惠》)

白話文:

【主治】缺。

【附方】新的方法。

去胎:蜥蜴的肝臟、蛇蛻皮等量,用苦酒調和均勻,敷在妊婦的肚臍上及左右兩側令其溫暖,胎兒就會滑落。(出自《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