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42)
草部第十六卷 (42)
1. 葶藶
瘰癧已潰:葶藶二合,豉一升,搗作餅子,如錢大,厚二分,安瘡孔上,艾作炷灸之,令溫熱,不可破肉,數易之而灸。但不可灸初起之瘡,恐葶藶氣入腦傷人也。(《永類方》)
馬汗毒氣入腹:葶藶子一兩(炒研),水一升浸湯服,取下惡血。(《續十全方》)
白話文:
瘰癧潰爛後:取葶藶二合,黃豆一升,搗碎作成餅狀,大小如錢幣,厚度約二分,貼在瘡口上,用艾灸溫熱,但不可灸到傷及肉,需多次更換藥餅後再灸。 但初期未潰爛的瘡瘍不可使用此法灸治,以免葶藶的藥氣入腦傷人。
馬汗引起的毒氣入腹:取葶藶子一兩(炒後研磨),用一升水浸泡煎煮後服用,以排出惡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