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鱗部第四十三卷 (2)
鱗部第四十三卷 (2)
1. 鱗之一
(龍類九種)
白話文:
龍的種類有九種。
2. 龍
(《本經》上品)
【釋名】
時珍曰:按:許慎《說文》:龍字篆文象形。《生肖論》云:龍耳虧聰,故謂之龍。《梵書》名那伽。
【集解】
時珍曰:按:羅願《爾雅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其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昇天。
呵氣成云,既能變水,又能變火。陸佃《埤雅》云:龍火得濕則焰,得水則燔,以人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龍,卵生思抱,雄鳴上風,雌鳴下風,因風而化。《釋典》云:龍交則變為二小蛇。又小說載龍性粗猛,而愛美玉、空青,喜嗜燕肉,畏鐵及菵草、蜈蚣、楝葉、五色絲。
故食燕者忌渡水,祈雨者用燕,鎮水患者用鐵,激龍者用菵草,祭屈原者用楝葉、色絲裹粽投江。醫家用龍骨者,亦當知其性之愛惡如此。
龍骨,
《別錄》曰:生晉地川穀,及太山岩水岸土穴中死龍處。採無時。
弘景曰:今多出梁、益、巴中。骨欲得脊腦,作白地錦紋,舐之著舌者良。齒小強,猶有齒形。角強而實。皆是龍蛻,非實死也。
斆曰:剡州、滄州、太原者為上。其骨細紋廣者是雌,骨粗紋狹者是雄。五色具者上;白色、黃色者中,黑色者下。凡經落不淨,及婦人採者,不用。普曰:色青白者良。恭曰:今並出晉地。生硬者不好,五色具者良。其青、黃、赤、白、黑,亦應隨色與臟腑相合,如五芝、五石英、五石脂,而《本經》不論及。頌曰:今河東州郡多有之。
李肇《國史補》云:春水時至,魚登龍門,蛻骨甚多。人採為藥,有五色者。龍門是晉地,與《本經》合,豈龍骨即此魚之骨乎?又孫光憲《北夢瑣言》云:五代時鎮州鬥殺一龍,鄉豪曹寬取其雙角。角前一物如藍色,紋如亂錦,人莫之識。則龍亦有死者矣。
宗奭曰:諸說不一,終是臆度。曾有崖中崩出一副,肢體頭角皆備,不知蛻耶?斃耶?謂之蛻斃,則有形之物,不得生見,死方可見。謂之化,則其形獨不可化歟?機曰:《經》文言死龍之骨,若以為蛻,終是臆說。時珍曰:龍骨,《本經》以為死龍,陶氏以為蛻骨,蘇、寇諸說皆兩疑之。
竊謂龍,神物也,似無自死之理。然觀蘇氏所引鬥死之龍,及《左傳》云,豢龍氏醢龍以食;《述異記》云:漢和帝時大雨,龍墮宮中,帝命作羹賜群臣;《博物志》云:張華得龍肉鮓,言得醋則生五色光等說,是龍固有自死者矣,當以《本經》為正。
【修治】
斆曰:凡用龍骨,先煎香草湯浴兩度,搗粉,絹袋盛之。用燕子一隻,去腸肚,安袋於內,懸井面上,一宿取出,研粉。入補腎藥中,其效如神。
時珍曰:近世方法,但煅赤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廣記》云:用酒浸一宿,焙乾研粉,水飛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乾。或云:凡入藥,須水飛過曬乾。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曬乾用。否則著人腸胃,晚年作熱也。
【氣味】甘,平,無毒。
《別錄》曰:微寒。
權曰:有小毒。忌魚及鐵器。
之才曰: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時珍曰:許洪云:牛黃惡龍骨,而龍骨得牛黃更良,有以制伏也。其氣收陽中之陰,入手、足少陰、厥陰經。
【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本經》)。心腹煩滿,恚怒氣伏在心下,不得喘息,腸癰內疽陰蝕,四肢痿枯,夜臥自驚,汗出止汗,縮小便溺血,養精神,定魂魄,安五臟。白龍骨:主多寐泄精,小便泄精(《別錄》)。
逐邪氣,安心神,止夜夢鬼交,虛而多夢紛紜。止冷痢,下膿血,女子崩中帶下(甄權)。懷孕漏胎,止腸風下血,鼻洪吐血,止瀉痢渴疾,健脾,澀腸胃(《日華》)。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時珍)。
【發明】
斆曰:氣入丈夫腎臟中,故益腎藥宜用之。
時珍曰:澀可去脫。故成氏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驚。又主帶脈為病。
【附方】舊十一,新七。健忘:久服聰明,益智慧。用白龍骨、虎骨、遠志等分,為末。食後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
勞心夢泄:龍骨、遠志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梧子大,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蓮子湯下。(《心統》)暖精益陽:前方去硃砂。每冷水空心下三十丸。(《經驗》)睡即泄精:白龍骨四分,韭子五合。為散。空心酒服方寸匕。(《梅師方》)遺尿淋瀝:白龍骨、桑螵蛸等分,為末。
每鹽湯服二錢。(《梅師方》)老瘧不止:龍骨末方寸匕,先發一時,酒一升半,煮三沸,及熱服盡。溫覆取汗,即效。(《肘後》)泄瀉不止:白龍骨、白石脂等分,為末,水丸梧子大。紫蘇、木瓜湯下,量大人、小兒用。(《心鑑》)傷寒毒痢:傷寒八、九日至十餘日,大煩渴作熱,三焦有瘡䘌,下痢,或張口吐舌,目爛,口鼻生瘡,不識人,用此除熱毒止痢。龍骨半斤,水一斗,煮四升,沉之井底。
冷服五合,漸漸進之。(《外臺方》)熱病下痢欲死者:龍骨半斤研,水一斗,煮取五升,候極冷,稍飲,得汗即愈,效。(《肘後方》)久痢休息不止者:龍骨四兩打碎,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五服,冷飲。仍以米飲和丸,每服十丸。(《肘後方》)久痢脫肛:白龍骨粉,撲之。
(姚和眾方)鼻衄眩冒欲死者:龍骨末吹之。(《梅師方》)吐血衄血、九竅出血:並用龍骨末,吹入鼻中。昔有人衄血一斛,眾方不止,用此即斷。(《三因方》)耳中出血:龍骨末吹入之。(《三因方》)男婦溺血:龍骨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小兒臍瘡:龍骨煅研,敷之。
(《聖惠方》)陰囊汗癢:龍骨、牡蠣粉,撲之。(《醫宗三法》)
龍齒,
【修治】同龍骨。或云以酥炙。
【氣味】澀,涼,無毒。
當之曰:大寒。
之才曰:平。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鐵器。
【主治】殺精物。大人驚癇諸痙,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小兒五驚、十二癇(《本經》)。小兒身熱不可近,大人骨間寒熱,殺蠱毒(《別錄》)。鎮心,安魂魄(甄權)。治煩悶、熱狂、鬼魅(《日華》)。
【發明】
時珍曰:龍者東方之神,故其骨與角、齒皆主肝病。許叔微云:肝藏魂,能變化,故魂遊不定者,治之以龍齒。即此義也。
龍角,
【修治】同骨。
【氣味】甘,平,無毒。
之才曰:畏乾漆、蜀椒、理石。
【主治】驚癇瘛瘲,身熱如火,腹中堅及熱泄。久服輕身,通神明,延年(《別錄》)。小兒大熱(甄權)。心熱風癇,以爛角磨濃汁二合,食上服,日二次(蘇頌。出韋丹方)。
【發明】
頌曰:骨、齒醫家常用,角則稀使,惟《深師》五邪丸用之,云無角用齒,而《千金》治心病有角、齒同用者。
龍腦,
【主治】其形肥軟,能斷痢(陶弘景)。
龍胎,
【主治】產後余疾,女人經閉。
弘景曰:比來巴中數得龍胞,形體具存。云治產後余疾,正當末服。
頌曰:許孝宗《篋中方》言:龍胎出蜀中山澗,大類乾魚鱗,煎時甚腥臊。治女經積年不通。同瓦松、景天各少許,以水兩盞,煎一盞,去滓。分溫二服。少頃,腹中轉動便下。按:此物方家罕知,而昔人曾用,世當有識者。
時珍曰:胞胎俱出巴蜀,皆主血疾,蓋一物也。
龍涎,
機曰:龍吐涎沫,可制香。
時珍曰:龍涎,方藥鮮用,惟入諸香,云能收腦、麝數十年不散。又言焚之則翠煙浮空。出西南海洋中。云是春間群龍所吐涎沫浮出。番人採得貨之,每兩千錢。亦有大魚腹中剖得者。其狀初若脂膠,黃白色;干則成塊,黃黑色,如百藥煎而膩理;久則紫黑,如五靈脂而光澤。其體輕飄,似浮石而腥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