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二卷 (12)
虫部第四十二卷 (12)
1. 沙蝨
(《綱目》)
【釋名】𧍲䗠(音楩旋。《廣雅》)、蓬活(《萬畢術》)、地脾。同上。
白話文:
【釋名】蘄(讀音同「楩旋」。《廣雅》)、蓬活(《萬畢術》)、地脾,以上名稱都是同種藥材。
【集解】時珍曰:按郭義恭《廣志》云:沙蝨在水中,色赤,大不過蟣,入人皮中殺人。葛洪《抱朴子》云:沙蝨,水陸皆有之。雨後及晨暮踐沙,必著人,如毛髮刺人,便入皮里,可以針挑取之,正赤如丹。不挑,入肉能殺人。凡遇有此蟲處,行還,以火炙身,則蟲隨火去也。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根據郭義恭的《廣志》記載,沙蝨在水中,顏色鮮紅,體型不超過蟣(一種體型較小的類似蜈蚣的蟲子),如果鑽入人的皮膚中,會致人於死。葛洪的《抱朴子》中說:沙蝨在水陸兩地都有。雨後及晨暮踐沙,沙蝨必定附身,會像毛髮一樣刺入人體,然後鑽入皮膚。可以用針挑出,挑出的沙蝨顏色鮮紅如丹。如果不挑出,鑽入肉裡,會致人於死。凡是遇到有沙蝨的地方,走完路後,用火烤一烤身體,沙蝨就會隨著火離開。
又《肘後方》云:山水間多沙蝨,甚細,略不可見。人入水中,及陰雨日行草中,此蟲多著人,鑽入皮里,令人皮上如芒針刺,赤如黍豆。刺三日之後,寒熱發瘡。蟲漸入骨,則殺人。嶺南人初有此,以茅葉或竹葉挑刮去之,仍塗苦苣汁。已深者,針挑取蟲子,正如疥蟲也。
白話文:
《肘後方》中記載:水邊山野地區多沙蝨,沙蝨體型極小,幾乎看不見。如果有人在陰雨天涉水,或在長草地行走,這類蟲子容易附著在人身上,鑽入皮膚裡,讓人皮膚如被針刺,且會變紅如小米。被刺三天後,可能會發熱長瘡,蟲子逐漸鑽入骨頭,可能會致命。嶺南人剛感染沙蝨時,會用茅草葉或竹葉刮除,再塗抹苦苣草汁。若沙蝨已經鑽得較深,就必須用針挑出蟲子,就和治療疥蟲一樣。
愚按:溪毒、射工毒、沙蝨毒,三者相近,俱似傷寒,故有挑沙、刮沙之法。今俗病風寒者,皆以麻及桃柳枝刮其遍身,亦曰刮沙,蓋始於刮沙病也。沙病亦曰水沙、水傷寒,初起如傷寒,頭痛、壯熱、嘔惡,手足指末微厥。或腹痛悶亂,須臾殺人者,謂之攪腸沙也。
【附錄】沙蟲,
白話文:
我愚陋地認為:溪毒、射工毒、沙蝨毒,這三種中毒症狀都很相似,都類似於傷寒,因此有挑沙、刮沙的療法。現在人們得了風寒病,都用麻或桃柳枝刮遍全身,也叫刮痧,這可能就是從刮沙病開始的。沙病也叫水沙、水傷寒,開始時就像傷寒,頭痛、發高燒、嘔吐噁心,手足指尖末端微冷。或者腹痛悶亂,很快就能致命,這種叫做攪腸沙。
【附錄】沙蟲
古文:
沙蟲,味甘鹹,性溫,有毒。
現代中文:
沙蟲,味道甘鹹,性質溫和,有毒。
時珍曰:按:《錄異記》云:潭、袁、處、吉等州有沙蟲,即毒蛇鱗甲中蟲。蛇被苦,每入急水中碾出。人中其毒,三日即死。此亦沙蝨之類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錄異記》中的記載,潭州、袁州、處州、吉州等州有沙蟲,也就是毒蛇鱗甲中的蟲子。毒蛇受了苦,常常潛入急流中碾壓出來。人如果中了這種毒蟲,三天就會死。這也是沙蝨的種類之一。
2. 水黽
(《拾遺》)
【釋名】水馬(《拾遺》)。
【集解】
白話文:
【釋名】稱作水馬(《拾遺》)。
【集解】
藏器曰:水黽群游水上,水涸即飛。長寸許,四腳。亦名水馬,非《海中主產難》海馬之水馬也。
白話文:
藏器說:水黽羣遊在水面上,水乾涸了就會飛走。身長約一寸,有四條腿。它也叫水馬,不是《海中主產難》海馬中的水馬。
時珍曰:水蟲甚多,此類亦有數種。今有一種水爬蟲,扁身大腹而背硬者,即此也。水爬,水馬之訛耳。一種水蠆,長身如蠍,能變蜻蜓。
【氣味】有毒。
【主治】令人不渴,殺雞犬(藏器)。
白話文:
李時珍說:水蟲有很多種,其中有一種水爬蟲,身體扁平,肚子很大,背部堅硬,這就是水蟲。水爬蟲,是「水馬」的訛誤。還有一種水蠆,身體細長像蠍子,可以變成蜻蜓。
【氣味】有毒。
【主治】讓人不口渴,可以殺死雞和狗。
3. 豉蟲
(《拾遺》)
【釋名】豉蟲。
【集解】
白話文:
【釋名】蠶豆。
【集解】
時珍曰:陳藏器《拾遺》有豉蟲,而不言出處形狀。按:葛洪《肘後方》云:江南有射工蟲,在溪澗中射人影成病,或如傷寒,或似中惡,或口不能語,或惡寒熱,四肢拘急,身體有瘡。取水上浮走豉母蟲一枚,口中含之便瘥,已死亦活。此蟲正黑,如大豆,浮游水上也。今有水蟲,大如豆而光黑,即此矣。名豉母者,亦象豆形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陳藏器的《拾遺》中提到豉蟲,但是沒有講它的來源和形狀。根據葛洪的《肘後方》中記載:江南地區有一種名為射工蟲的蟲子,生活在溪澗中,能射人的影子讓人得病,症狀表現像傷寒、中惡、口不能說、畏寒發熱、四肢僵硬拘急,身體長瘡。可以取水面上漂浮的豉母蟲一隻含在口中就能治癒,即使人已死亡也能起死回生。這種蟲子烏黑髮亮,像大豆一樣大,浮游在水面上。現在有人發現一種水蟲,大小如豆,黑而有光澤,這應該就是豉母蟲。取名為豉母,可能也是因為外形像豆子的緣故。
【氣味】有毒。
【主治】殺禽獸,蝕息肉,敷惡瘡(藏器)。白梅裹含之,除射工毒(時珍)。
白話文:
【氣味】具毒性。
【主要療效】能夠消滅禽獸,腐蝕掉壞死的組織,並且用來敷在惡性的傷口上(藏器提供)。如果用白梅包裹著含在嘴裡,可以去除因為射工蟲所引發的中毒狀況(時珍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