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二卷 (11)
虫部第四十二卷 (11)
1. 緣桑螺
(《證類》)
【釋名】桑牛、天螺(《綱目》)。
【集解】
慎微曰:此螺全似蝸牛,黃色而小,雨後好援桑葉。
時珍曰:此螺諸木上皆有,獨取桑上者,正如桑螵蛸之意。
【氣味】缺。
【主治】大腸脫肛,燒研和豬脂塗之,立縮(慎微。出《範汪方》)。治小兒驚風,用七枚焙研,米飲服(時珍。出《宮氣方》)。
【發明】
震亨曰:小兒驚風,以蜜丸通聖散服之,間以桑樹上牛兒陰乾,焙研為末服之,以平其風。
時珍曰:桑牛、蝸牛、蛞蝓三物,皆一類而形略殊,故其性味功用皆相彷彿。而桑牛治驚,又與殭蠶、螵蛸同功。皆食桑者,其氣能入肝平風也。
白話文:
緣桑螺
本品也叫桑牛、天螺。
這種螺像蝸牛,個頭小,顏色黃,雨後喜歡爬到桑葉上。 雖然很多樹上都有這種螺,但只取桑樹上的,就像選擇桑螵蛸一樣,專取桑樹上的。
(藥性記載缺失)
它能治療大腸脫肛,方法是燒成灰,和豬油混合塗抹,就能馬上縮回去。 也能治療小兒驚風,取七枚焙乾研磨,用米湯送服。
治療小兒驚風,除了用蜜丸通聖散,還可以輔以曬乾的桑樹上的這種螺,焙乾研成粉末服用,能平息風邪。
桑牛、蝸牛、蛞蝓三種東西,雖然外形略有不同,但屬同一類,因此藥性功效也差不多。桑牛治療驚風,與殭蠶、桑螵蛸的功效相同,因為它們都以桑葉為食,所以藥性能入肝經,平息風邪。
2. 溪鬼蟲
(《拾遺》)
【釋名】射工(《拾遺》)、射影(《詩疏》)、水弩(同)、抱槍(《雜俎》)、含沙(《詩注》)、短狐(《廣雅》)、水狐(《玄中記》)、蜮(音或)。
時珍曰:此蟲足角如弩,以氣為矢,因水勢含沙以射人影成病,故有射弩諸名。《酉陽雜俎》謂之抱槍。云:形如蛣蜣,稍大,腹下有刺似槍,螫人有毒也。《玄中記》云:水狐者,視其形,蟲也。見其氣,鬼也。其頭、喙,如狐也。《五行傳》云:南方淫惑之氣所生,故謂之蜮。《詩》云:為鬼為蜮,則不可得。即此物也。
【集解】藏器曰:射工出南方有溪毒處山林間。大如雞子,形似蛣蜣,頭有一角長寸余,角上有四岐,黑甲下有翅能飛。六、七月取之。沙氣多,短狐則生。鸀、鳿、鸂、鷘之屬治之。
慎微曰:《玄中記》云:水狐蟲長三、四寸,其色黑,廣寸許,背上有甲,厚三分。其口有角,向前如弩,以氣射人,去二、三步即中人,十死六、七也。《博物志》云:射工,江南山溪水中甲蟲也。長一、二寸,口中有弩形,以氣射人影,令人發瘡,不治殺人。《周禮》:壺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驅之,以焚石投之。即此物也。
時珍曰:射工長二、三寸,廣寸許,形扁,前闊後狹,頗似蟬狀,故《抱朴子》言其狀如鳴蜩也。腹軟背硬,如鱉負甲,黑色,故陸璣言其形如鱉也。六、七月甲下有翅能飛,作鉍鉍聲。闊頭尖喙,有二骨眼。其頭目醜黑如狐如鬼,喙頭有尖角如爪,長一、二分。有六足如蟹足:二足在喙下,大而一爪。
四足在腹下,小而歧爪。或時雙屈前足,抱拱其喙,正如橫弩上矢之狀。冬則蟄於谷間,所居之處,大雪不積,氣起如蒸。掘下一尺可得,陰乾留用。蟾蜍、鴛鴦能食之,鵝、鴨能闢之。故《禽經》云:鵝飛則蜮沉。又有水虎,亦水狐之類;有鬼彈,乃溪毒之類。葛洪所謂「溪毒似射工而無物」者,皆此屬也。
並附之。
【附錄】水虎,
時珍曰:《襄沔記》云:中廬縣有涑水,注沔。中有物,如三、四歲小兒,甲如鯪鯉,射不能入。秋曝沙上,膝頭似虎,掌爪常沒水,出膝示人。小兒弄之,便咬人。人生得者,摘其鼻,可小小使之。名曰水虎。鬼彈,又按:《南中志》云:永昌郡有禁水,惟十一、二月可渡,余月則殺人。其氣有惡物作聲,不見其形,中人則青爛,名曰鬼彈。
角,
【主治】帶之闢溪毒(藏器)。陰乾為末佩之,亦闢射工毒(時珍。出《抱朴子》)。
【發明】
時珍曰:按:葛洪《肘後方》云:溪毒中人,一名中水,一名中溪,一名水病,似射工而無物。春月多病之,頭痛惡寒,狀如傷寒。二、三日則腹中生蟲,食人下部,漸蝕五臟,注下不禁,雖良醫不能療也。初得則下部若有瘡,正赤如截肉,為陽毒,最急;若瘡如蟲齧,為陰毒,小緩。
皆殺人,不過二十日。方家用藥,與傷寒、溫病相似。或以小蒜煮湯浴之,及諸藥方。又云:江南射工毒蟲,在山澗水中。人行或浴,則此蟲含沙射人形影則病。有四種,初得皆如傷寒,或似中惡:一種遍身有黑黶子,四邊悉赤,犯之如刺;一種作瘡,久即穿陷;一種突起如石;一種如火灼熛瘡也。療之並有方法。
王充《論衡》云:短狐含太陽毒氣而生,故有弓矢射人,中人如火灼也。
白話文:
溪鬼蟲
溪鬼蟲,又稱射工、射影、水弩、抱槍、含沙、短狐、水狐、蜮。此蟲形狀似蜣螂,但稍大,腹部有刺狀物,如同槍一般,能螫人並帶有毒性。其頭部和嘴部酷似狐狸,故有水狐之稱。《玄中記》中描述其形似蟲,但其氣則似鬼。南方濕熱之氣易滋生此蟲,故稱之為蜮。《詩經》中提及的「為鬼為蜮」,指的就是這種生物。
據記載,溪鬼蟲體型大小不一,大的如雞蛋,小的則只有一兩寸長。其形狀扁平,前寬後窄,有點像蟬,背部堅硬如鱉甲,腹部柔軟,呈黑色。六七月份時,其背部會長出翅膀,能飛行並發出“鉍鉍”的聲音。牠有六隻腳,像螃蟹的腳一樣,其中兩隻腳在嘴下方,較大且帶有爪子。牠會將前兩隻腳彎曲,抱住嘴部,狀似弩弓上的箭矢。冬天則會蟄伏在山谷中,其棲息處即使大雪也不會積累,反而會冒出蒸汽。挖地一尺左右就能找到牠。蟾蜍、鴛鴦能捕食溪鬼蟲,鵝、鴨則有驅避溪鬼蟲的效果。此外,還有水虎和鬼彈,也屬於溪鬼蟲的同類或近似種類。葛洪所言的“溪毒似射工而無物”,也指此類生物。
水虎據說像三四歲的小孩,鱗甲如同鯪鯉,射之難入。秋天會曬在沙灘上,膝蓋像老虎,掌爪常在水裡,露出膝蓋給人看。小孩如果玩弄它,就會被咬。如果抓到水虎,摘掉它的鼻子,可以稍微控制它。
鬼彈則出現在永昌郡的禁水中,只有十一二月份可以渡過,其他月份則會殺人。水中會傳出惡物的聲音,卻不見其形,一旦中招,身體會青腫潰爛。
溪鬼蟲可製成藥物,佩帶可避溪毒。
關於溪鬼蟲的毒性,葛洪記載溪毒中人,又名中水、中溪、水病,症狀類似傷寒,但實際上是溪鬼蟲造成的。初期會有下體潰瘍,嚴重者會侵蝕五臟六腑,導致腹瀉不止,即使名醫也難以治療。王充則認為溪鬼蟲帶有太陽毒氣,能像弓箭般射人,中招者如同被火灼傷一般。 溪鬼蟲的毒性有四種表現:黑色斑點、潰瘍、腫塊和灼傷。
古代文獻中也記載,壺涿氏負責清除水蟲,會用火炮、土鼓驅趕,並投擲燒石來消滅牠們。這些方法都指向溪鬼蟲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