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3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六卷 (35)

1. 地膚

狐疝陰㿗,超越舉重,卒得陰㿗,及小兒狐疝,傷損生㿗:並用地膚子五錢,白朮二錢半,桂心五分,為末。飲或酒服三錢,忌生蔥、桃、李。(《必效方》)久疹

腰痛積年,有時發動:六月、七月取地膚子,乾末。酒服方寸匕,日五、六服。(《肘後》),

血痢不止: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一兩,為末。每服方寸匕,溫水調下。(《聖惠方》),

妊娠患淋,熱痛酸楚,手足煩疼:地膚子十二兩,水四升,煎二升半,分服。(《子母秘錄》)

肢體疣目:地膚子、白礬等分,煎湯頻洗。(《壽域神方》)

苗葉,

【氣味】苦,寒,無毒。

時珍曰:甘、苦。燒灰煎霜,制砒石、粉霜、水銀、硫黃、雄黃、硇砂。

【主治】搗汁服,主赤白痢,燒灰亦善。煎水洗目,去熱暗雀盲澀痛(《別錄》)。主大腸泄瀉,和氣,澀腸胃,解惡瘡毒(蘇頌)。煎水日服,治手足煩疼,利小便諸淋(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虞摶《醫學正傳》云:摶兄年七十,秋間患淋,二十餘日,百方不效。後得一方,取地膚草搗自然汁,服之遂通。至賤之物,有回生之功如此。時珍按:《聖惠方》治小便不通,用地麥草一大把,水煎服。古方亦常用之。此物能益陰氣,通小腸。無陰則陽無以化,亦東垣治小便不通,用黃柏、知母滋腎之意。

【附方】新一。物傷睛陷,胬肉突出:地膚(洗去土)二兩。搗絞汁,每點少許。冬月以乾者煮濃汁。(《聖惠方》)

白話文:

地膚

狐疝(陰囊腫痛)、舉重後陰囊腫痛、小兒狐疝、外傷導致腫痛:地膚子五錢、白朮二錢半、桂心五分,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水或酒送服。忌食生蔥、桃、李。(出自《必效方》)久治不癒的疹子。

腰痛多年,時發時止:六月、七月採收地膚子,曬乾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指幅(約一湯匙),用酒送服,一日五到六次。(出自《肘後方》)

血痢不止:地膚子五兩、地榆一兩、黃芩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指幅,溫水調服。(出自《聖惠方》)

孕婦患淋症,伴有熱痛、酸楚、手足煩躁疼痛:地膚子十二兩,水四升,煎煮至二升半,分次服用。(出自《子母秘錄》)

肢體疣目:地膚子、白礬等量,煎煮後頻頻清洗。(出自《壽域神方》)

地膚的氣味:苦,寒,無毒。

李時珍說:甘、苦。將其燒成灰,可以煎熬成霜,用來製備砒石、粉霜、水銀、硫磺、雄黃、硇砂等藥物。

地膚的主治:搗碎取汁服用,可以治療赤白痢疾,燒成灰也有同樣療效。煎水洗眼,可以治療眼部炎症、目赤、雀盲、視力模糊、疼痛。(出自《名醫別錄》)治療大腸泄瀉,調和氣血,收斂腸胃,解毒。(出自蘇頌)煎水服用,可以治療手足煩躁疼痛,以及各種小便不利。(出自李時珍)

地膚的藥效闡述:李時珍記載:根據虞摶的《醫學正傳》記載,虞摶的兄長七十歲時,秋天患淋症,二十多天,多方治療無效。後來得到一方,用地膚草搗爛取汁服用,病症就痊癒了。如此便宜的藥物,卻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李時珍又說:《聖惠方》中治療小便不通,使用地麥草一大把,煎水服用。古代方劑也常用它。此物能滋補陰氣,通利小腸。沒有陰氣,陽氣就無法化生,這也和東垣(李東垣)用黃柏、知母滋補腎陰治療小便不通的道理相同。

附方:眼睛受傷導致眼球凹陷,胬肉增生突出:地膚(洗淨泥土)二兩,搗爛取汁,每次點少許。冬天可以用乾地膚煮濃汁使用。(出自《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