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25)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六卷 (25)

1. 龍葵

諸瘡惡腫:老鴉眼睛草擂酒服,以渣敷之。(《普濟方》)

疔腫毒瘡,黑色焮腫者,乃服丹石毒也;赤色者,肉面毒也:用龍葵根一握(洗切),乳香末、黃連三兩,杏仁六十枚,和搗作餅,厚如三錢,依瘡大小敷之,覺癢即換去。癢不可忍,切勿搔動。候炊久,瘡中似石榴子戢戢然,乃去藥。時時以甘草湯溫洗,洗後以蠟貼之。終身不得食羊血。如無龍葵,以蔓荊根代之。(《聖濟總錄》)

天泡濕瘡:龍葵苗葉搗敷之。

吐血不止:天茄子苗半兩,人參二錢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下。(《聖濟總錄》)

闢除蚤蝨:天茄葉鋪於席下,次日盡死。

多年惡瘡:天茄葉貼之,或為末貼。(《救急良方》)

產後腸出不收:老鴉酸漿草一把,水煎,先熏後洗,收乃止。(《救急方》)子(七月採之),

【主治】疔腫(《唐本》)。明目輕身甚良(甄權)。治風,益男子元氣,婦人敗血(蘇頌)。

白話文:

龍葵

各種瘡瘍腫痛:將龍葵搗碎,用酒服用,再將藥渣敷在患處。(出自《普濟方》)

疔瘡腫毒,黑色腫脹的,是服食丹石中毒;紅色腫脹的,是肉面毒:取龍葵根一把(洗淨切碎),乳香粉、黃連各三兩,杏仁六十粒,混合搗成藥餅,厚度約三錢,根據瘡瘍大小敷於患處,感覺發癢就換藥。癢得難以忍受,絕對不要搔抓。等藥敷久後,瘡瘍內像石榴子一樣鼓起來,就可以去除藥物。經常以甘草水溫敷清洗,清洗後再用蠟封住。終身不得食用羊血。如果沒有龍葵,可以用蔓荊根代替。(出自《聖濟總錄》)

天泡濕瘡:將龍葵的嫩葉搗碎敷在患處。

吐血不止:取龍葵(天茄子)嫩芽半兩,人參二錢半,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汲取的水送服。(出自《聖濟總錄》)

驅除跳蚤蝨子:將龍葵葉鋪在席子底下,第二天就會全部死掉。

多年難治的瘡瘍:將龍葵葉貼在患處,或者磨成粉末後再貼上。(出自《救急良方》)

產後腸子脫出無法收回:取一把龍葵(老鴉酸漿草),水煎後,先熏後洗,腸子就會慢慢收回。(出自《救急方》)

【主治】疔瘡腫毒(出自《唐本》)。明目輕身,效果甚好(出自甄權)。治療風疾,增強男子元氣,治療婦女敗血症(出自蘇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