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一卷 (12)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四十一卷 (12)

1. 䗪蟲

(音蔗。《本經》中品)

白話文:

音蔗(《本經》中品)

【釋名】地鱉(《本經》)、土鱉(《別錄》)、地蜱蟲(《綱目》)、簸箕蟲(《衍義》)、蚵蚾蟲(《綱目》)、過街。

白話文:

【解釋名稱】地鱉(《本經》)、土鱉(《別錄》)、地蜱蟲(《綱目》)、簸箕蟲(《衍義》)、蚵蚾蟲(《綱目》)、過街。

弘景曰:形扁扁如鱉,故名士鱉。

宗奭曰:今人呼為簸箕蟲,亦象形也。

時珍曰:按:陸農師云:䗪逢申日則過街,故名過街。《袖珍方》名蚵蚾蟲。《鮑氏方》名地蜱蟲。

【集解】

《別錄》曰:生河東川澤及沙中,人家牆壁下土中濕處。十月採,曝乾。

弘景曰:形扁如鱉,有甲不能飛,小有臭氣。

白話文:

弘景說:士鱉的形狀扁平,像鱉,所以稱為士鱉。

宗奭說:現在的人稱之為簸箕蟲,也是因為它的形狀像簸箕。

李時珍說:據陸農師說,士鱉遇到申日就會過街,所以稱為過街。在《袖珍方》中稱為蚵蚾蟲,在《鮑氏方》中稱為地蜱蟲。

【集解】

《別錄》記載:士鱉生長在河東的川澤和沙地中,以及人家牆壁下潮濕的土壤裡。在十月採收,曬乾保存。

弘景說:士鱉形狀扁平如鱉,有甲殼不能飛,身體有輕微的臭味。

恭曰:此物好生鼠壤土中,及屋壁下。狀似鼠婦,而大者寸余,形小似鱉,無甲而有鱗。小兒多捕以負物為戲。

白話文:

恭(敬語):這種昆蟲喜歡生活在鼠洞的土壤中和房屋的牆壁下方。形狀像老鼠的妻子,但大一點的有一寸多長,形狀小一點的像烏龜,沒有甲殼但有鱗片。小孩子們常常捉它來負重當做遊戲。

時珍曰:處處有之,與燈蛾相牝牡。

【氣味】咸,寒,有毒。

甄權曰:咸、苦。

之才曰:畏皂莢、菖蒲、屋遊。

白話文:

李時珍說:這種草藥到處都有,它的雌雄跟燈蛾相似。

氣味:

鹹、寒性,有毒。

甄權說:鹹、苦。

之才說:它怕皁莢、菖蒲、屋遊。

【主治】心腹寒熱洗洗(音灑),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本經》)。月水不通,破留血積聚(《藥性》)。通乳脈,用一枚,擂水半合,濾服。勿令知之(宗奭)。行產後血積,折傷瘀血,治重舌木舌口瘡,小兒腹痛夜啼(時珍)。

【發明】

白話文:

【主治】心腹寒熱交錯,月經不通,血積癥瘕,破堅,下血閉,生子大良(《本經》)。月水不通,破留血積聚(《藥性》)。通乳脈,用一枚,擂水半合,濾服,別讓病人知道(宗奭)。行產後血積,折傷瘀血,治重舌木舌口瘡,小兒腹痛夜啼(時珍)。

古代文字:

發明者,乃稟品於天,任才於地, 因物而巧,緣材而妙。

發明家,稟賦取自上天,運用才能於大地, 因應事物而發揮巧思,憑藉材料而展現精妙。

頌曰:張仲景治雜病方及久瘕積結,有大黃䗪蟲丸,又有大鱉甲丸,及婦人藥並用之,以其有破堅下血之功也。

【附方】新七。

下瘀血湯:治產婦腹痛有乾血。

白話文:

有這樣一首頌詞說:張仲景治療雜病的方法和治療長期的氣滯血瘀、積聚結塊的方法,有使用大黃䗪蟲丸和大鱉甲丸,還有婦人藥也一起使用,因為這些藥物具有破結、下血的作用。

【附方】新七

**下瘀血湯:**治療產後腹痛,伴有陳舊血塊。

用䗪蟲二十枚(熬,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黃二兩,為末,煉蜜杵和,分為四丸。每以一丸,酒一升,煮取八合,溫服,當下血也。(張仲景方)

白話文:

將二十隻䗪蟲(熬成湯汁,去掉腿足),二十粒桃仁,二兩大黃,搗成粉末,用蜂蜜和杵臼搗碎混合,分成四顆丸藥。每次服用一顆丸藥,加一升米酒,煮成八分之一的量,溫熱後服用,就可以立即排血。(張仲景的方劑)

木舌腫強:塞口,不治殺人。䗪蟲(炙)五枚,食鹽半兩,為末。水二盞,煎十沸,時時熱含吐涎。瘥乃止。(《聖惠方》)

白話文:

木舌腫脹變硬:塞住嘴巴,不治療就會危及生命。把知了的幼蟲(烤)五枚,食鹽半兩,磨成粉末。加水二碗,煎煮到沸騰十次,趁熱含在嘴裡,吐出唾液。等痊癒後停止服用。(出自《聖惠方》)

重舌塞痛:地鱉蟲和生薄荷研汁,帛包捻舌下腫處。一名地蜱蟲也。(鮑氏方)

腹痛夜啼:䗪蟲(炙)、芍藥、芎藭各二錢。為末。每用一字,乳汁調下。(《聖惠方》)

白話文:

重舌塞痛 用地鱉蟲和新鮮薄荷研成汁液,用布包著後,塞進舌頭腫脹處。也有人稱之為地蜱蟲。(鮑氏方)

腹痛夜啼 取䗪蟲(經炙烤過)、芍藥、芎藭各兩錢。將其搗成細末。每次用一錢分量,調和乳汁後服下。(《聖惠方》)

折傷接骨:楊拱《摘要方》:用土鱉焙存性,為末。每服二、三錢,接骨神效。一方:生者擂汁酒服。《袖珍方》:用蚵蚾(即土鱉)六錢(隔紙砂鍋內焙乾),自然銅二兩(用火煅,醋淬七次),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病在上食後,病在下食前,神效。董炳《集驗方》:用土鱉(陰乾)一個,(臨時旋研入藥),乳香、沒藥、龍骨、自然銅(火煅,醋淬)各等分,麝香少許為末。每服三分,入土鱉末,以酒調下。

須先整定骨,乃服藥。否則接挫也。此乃家傳秘方,慎之。又可代杖。

白話文:

接骨與骨折的治療方法:楊拱《摘要方》中記載了使用土鱉焙存性為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可有效接骨。另一種方法是將生土鱉擂汁服用,酒服。

《袖珍方》中記載了使用蚵蚾(即土鱉)六錢,隔紙放在砂鍋內焙乾,與自然銅二兩(用火煅七次,醋淬)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調下。如果骨折在上,則在飯後服用,骨折在下,則在飯前服用,非常有效。

董炳《集驗方》中記載了使用土鱉(陰乾)一個,臨時研成粉末,加入乳香、沒藥、龍骨、自然銅(火煅,醋淬)等分研成粉末,再加入少許麝香。每次服用三分,加入土鱉粉末,用酒調下。

先整定骨骼,然後服用藥物。否則治療將會受阻。此方為家傳祕方,務必小心使用。還可以當作柺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