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六卷 (17)
草部第十六卷 (17)
1. 捶胡根
(《拾遺》)
【集解】藏器曰:生江南川穀蔭地,苗如萱草,其根似天門冬。凡用抽去心。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潤五臟,止消渴,除煩去熱,明目,功如麥門冬(藏器)。
白話文:
(《拾遺》)
【概括】 藏器說:它生長在江南的河谷陰涼地方,葉苗像萱草,根部像天門冬。凡是使用,都要去除根的中心部分。
【味道與屬性】味道甘甜,屬性寒涼,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能滋潤五臟,止渴,消除煩躁,去除熱氣,使眼睛明亮,功效類似麥門冬(藏器說)。
2. 淡竹葉
(《綱目》)
【釋名】根名碎骨子。
時珍曰:竹葉象形。碎骨言其下胎也。
【集解】時珍曰:處處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數寸,細莖綠葉,儼如竹米落地所生細竹之莖葉。其根一窠數十須,須上結子,與麥門冬一樣,但堅硬爾,隨時採之。八九月抽莖,結小長穗。俚人採其根苗,搗汁和米作酒麴,甚芳烈。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葉:去煩熱,利小便,清心。根:能墮胎催生(時珍)。
白話文:
淡竹葉的根部別名叫做碎骨子。
李時珍說,竹葉的樣子像竹子的縮小版,而稱根部為碎骨,是因為它的根部有墮胎的作用。
淡竹葉在各處原野都有生長。春天長出苗,高約幾寸,莖細葉綠,看起來就像竹米落地後長出的細竹的莖葉。它的根部一叢有幾十條鬚根,鬚根上會結子,和麥門冬一樣,只是比較堅硬。可以隨時採集。到了八九月會抽出莖,結出小小的長穗。鄉下人會採集它的根和苗,搗碎取汁和米做成酒麴,味道非常香濃。
淡竹葉的味道是甘甜的,屬性寒涼,沒有毒性。
葉子:可以去除煩躁的熱感,幫助小便順暢,清淨心火。根部:可以墮胎、催生(李時珍所說)。
3. 鴨跖草
(蹠音只。宋《嘉祐》補)
【釋名】雞舌草(《拾遺》)、碧竹子(同上)、竹雞草(《綱目》)、竹葉菜(同上)、淡竹葉(同上)、耳環草(同上)、碧蟬花(同上)、藍姑草。
藏器曰:鴨蹠生江東、淮南平地。葉如竹,高一二尺,花深碧,好為色,有角如鳥嘴。
時珍曰:竹葉菜處處平地有之。三四月出苗,紫莖竹葉,嫩時可食。四、五月開花,如蛾形,兩葉如翅,碧色可愛。結角尖曲如鳥喙,實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細子,灰黑而皺,狀如蠶屎。巧匠採其花,取汁作畫色及彩羊皮燈,青碧如黛也。
苗
【氣味】苦,大寒,無毒。
【主治】寒熱瘴瘧,痰飲疔腫,肉症澀滯,小兒丹毒,發熱狂癇,大腹痞滿,身面氣腫,熱痢,蛇犬咬、癰疽等毒(藏器)。和赤小豆煮食,下水氣濕痹,利小便(大明)。消喉痹(時珍)。
【附方】新四。
小便不通:竹雞草一兩,車前草一兩,搗汁入蜜少許,空心服之。(《集簡方》)
下痢赤白:藍姑草(即淡竹葉菜),煎湯日服之。(《活幼全書》)
喉痹腫痛:鴨跖草汁點之。(《袖珍方》)
五痔腫痛:耳環草(一名碧蟬兒花),挼軟納患處,即效。(危亦林《得效方》)
白話文:
鴨跖草
別名: 雞舌草、碧竹子、竹雞草、竹葉菜、淡竹葉、耳環草、碧蟬花、藍姑草。
產地: 鴨跖草生長在長江以東、淮河以南的平原地區。葉子像竹葉,植株高一到二尺,花朵呈深藍色,顏色鮮豔,花萼有角,形狀像鳥嘴。
外觀描述: 竹葉菜在各處平地都有生長。三、四月發芽,莖呈紫色,葉子像竹葉,嫩的時候可以食用。四、五月開花,花形像飛蛾,兩片花瓣像翅膀,呈現美麗的藍色。果實結成尖端彎曲的角狀,像鳥喙,果實藏在角中,大小像小豆。豆子中有細小的種子,呈灰黑色,有皺紋,形狀像蠶的糞便。工匠會採集它的花,取汁來製作繪畫顏料,或用來染色羊皮燈籠,顏色呈現如黛的青藍色。
藥性: 味苦,性大寒,無毒。
主治: 可以治療寒熱瘧疾,痰飲引起的腫塊,肉類積食消化不良,小兒丹毒,發燒引起的癲狂,腹部脹滿,身體和臉部浮腫,熱性痢疾,蛇狗咬傷,癰疽等毒瘡。與赤小豆一起煮食,可以去除體內水濕,通利小便。還能消除喉嚨腫痛。
相關驗方:
- 小便不通: 取竹雞草一兩,車前草一兩,搗爛取汁,加入少量蜂蜜,空腹服用。
- 下痢赤白: 用藍姑草(即淡竹葉菜)煎湯,每日服用。
- 喉嚨腫痛: 用鴨跖草汁塗抹患處。
- 五痔腫痛: 將耳環草(又名碧蟬兒花)揉軟,塞入患處,即可見效。
4. 葵
(《本經》上品)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釋名】露葵(《綱目》)、滑菜。
時珍曰:按《爾雅翼》云:葵者,揆也。葵葉傾日,不使照其根,乃智以揆之也。古人採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為滑菜,言其性也。古者葵為五菜之主,今不復食之,故移入此。
【集解】《別錄》曰:冬葵子生少室山。
弘景曰:以秋種葵,覆養經冬,至春作子者,謂之冬葵,入藥性至滑利。春葵子亦滑,不堪藥用,故是常葵耳。術家取葵子微炒,令燁灹(音畢乍),散著濕地,遍踏之,朝種暮生,遠不過宿。
恭曰:此即常食之葵也。有數種,多不入藥用。
頌曰:葵處處有之。苗葉作菜茹,更甘美。冬葵子古方入藥最多。葵有蜀葵、錦葵、黃葵、終葵、菟葵,皆有功用。
時珍曰: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有紫莖、白莖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花紫黃色,其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子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採;正月複種者為春葵。然宿根至春亦生。
按王禎《農書》云:葵,陽草也。其菜易生,郊野甚多,不拘肥瘠地皆有之。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本豐而耐旱,味甘而無毒。可防荒儉,可以菹臘,其枯枿可為榜簇,根子又能療疾,咸無遺棄。誠蔬茹之要品,民生之資益者也。而今人不復食之,亦無種者。葉
【氣味】甘,寒,滑,無毒。為百菜主,其心傷人(《別錄》)。
弘景曰:葵葉尤冷利,不可多食。
頌曰:苗葉作菜茹甚甘美,但性滑利,不益人。
詵曰:其性雖冷,若熱食之,令人熱悶動風氣。四季月食之,發宿疾。天行病後食之,令人失明。霜葵生食,動五種留飲,吐水。凡服百藥,忌食其心,心有毒也。黃背紫莖者,勿食之。不可合鯉魚黍米鮓食,害人。
時珍曰:凡被狂犬咬者,永不可食,食之即發。食葵須用蒜,無蒜勿食之。又伏硫黃。
【主治】脾之菜也。宜脾,利胃氣,滑大腸(思邈)。宜導積滯,妊婦食之,胎滑易生(蘇頌)。煮汁服,利小腸,治時行黃病。干葉為末及燒灰服,治金瘡出血(甄權)。除客熱,治惡瘡,散膿血,女人帶下,小兒熱毒下痢丹毒,並宜食之(汪穎)。服丹石人宜食(孟詵)。潤燥利竅,功與子同(同上)。
【發明】張從正曰:凡久病大便澀滯者,宜食葵菜,自然通利,乃滑以養竅也。時珍曰:按:唐王燾《外臺秘要》云:天行斑瘡,須臾通身,皆戴白漿,此惡毒氣也。高宗永徽四年,此瘡自西域東流於海內。但煮葵菜葉以蒜齏啖之,則止。又《聖惠方》亦云:小兒發斑,用生葵菜葉絞汁,少少與服,散惡毒氣。
白話文:
葵
葵菜,古時被列為上品藥材。
葵菜又名露葵、滑菜。《爾雅翼》記載,「葵」字有「揆」的意思,指葵葉會隨著太陽轉動,避免陽光直射根部,是一種智慧的體現。古人採摘葵菜,通常要等到露水散去,故名露葵。現代人則稱之為滑菜,形容其滑利的特性。古代,葵菜是五種主要蔬菜之首,但現在已較少食用,故將其列入此類。
葵子則產於少室山。《名醫別錄》記載,秋季種植,覆蓋養護過冬,到春天結子的葵,稱為冬葵,入藥後性味滑利。春葵子雖然也有滑利作用,但不如冬葵,因此不常用於藥用。一些術士會將葵子略微炒一下,使其焦黑,然後撒在潮濕的地面上,踩踏後播種,當天就能長出來,但過夜就會枯萎。
葵菜是常見的蔬菜,種類繁多,但大多數不入藥。葵菜廣泛分佈,其嫩葉可作為蔬菜食用,味道甘美。古方中,冬葵子入藥的比例最多。葵的種類包括蜀葵、錦葵、黃葵、冬葵、菟葵等,都具有藥用價值。
葵菜古時是人們常吃的蔬菜,現在種植的較少。葵菜有紫莖和白莖兩種,白莖的較好。葉子大,花小,花色為紫黃色,其中最小的一種稱為鴨腳葵。葵子的形狀像指頭般大小,皮薄而扁平,內部的種子輕盈蓬鬆,如同榆莢仁。四到五月種植的葵菜可以留種;六到七月份種植的為秋葵;八到九月份種植的為冬葵,可以收穫一年;正月種植的為春葵。但宿根葵在春天也會自行生長。
據王禎《農書》記載,葵是陽性植物,容易生長,郊野地區很多,不論肥沃還是貧瘠的土地都能生長。它是百菜之主,四季皆可食用。它生長茂盛,耐旱,味道甘甜無毒。可以預防饑荒,可以醃製或曬乾,枯萎的莖幹可以做成繩索或編織材料,根部還能治病,可謂全身是寶。它是蔬菜中的重要品種,是百姓生活的重要資源。但如今人們很少再食用它,也沒有多少人種植它。
葵菜味甘,性寒,滑利,無毒。它是百菜之主,但葵菜心卻會傷人。《名醫別錄》記載。
葵葉尤其寒涼滑利,不可多吃。葵菜嫩葉作為蔬菜食用味道甘美,但性滑利,對身體無益。
葵菜雖然性寒,但如果熱著吃,會令人感到悶熱,導致風氣。四季食用都會加重宿疾;天行病痊癒後食用,會導致失明。霜降後的葵菜生吃,會引起五種留飲,導致嘔吐清水。服用任何藥物期間,都應避免食用葵菜心,因為葵菜心有毒。黃背紫莖的葵菜不要食用。不可與鯉魚、黍米、鮓同食,有害身體健康。
被狂犬咬傷的人,永遠都不能吃葵菜,吃了就會發病。食用葵菜必須配蒜,沒有蒜不要吃。葵菜還含有硫磺。
葵菜是調理脾胃的蔬菜。它具有健脾、和胃、潤腸通便的功效。適合治療積滯,孕婦食用可以使胎兒滑利易產。葵菜汁可以治療小腸疾病和流行性黃疸。葵菜乾葉研末或燒成灰服用,可以治療金瘡出血。它可以清熱解毒,治療惡瘡,散膿血,治療女性帶下,小兒熱毒下痢和丹毒等症。服用丹藥的人也適合食用。它具有潤燥利竅的功效,與葵子功效相同。
久病大便秘結的人,適合食用葵菜,它可以自然通便,滋潤腸道。天行斑瘡(一種傳染病)流行時,食用煮熟的葵菜葉佐以蒜泥,可以治療此病。小兒發斑,可以用生葵菜葉絞汁少量服用,可以散解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