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一卷 (8)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四十一卷 (8)

1. 螻蛄

(《本經》下品)

白話文:

《本經》下品

丹參

  • 別名:血參、紫丹參、赤丹參、血丹參、地參、角參、丹參草。
  • 味:辛、苦。
  • 氣:寒。
  • 主治:心胸瘀血,腹中瘀血,產後瘀血,惡瘡毒,惡心痞,中惡,驚癇,婦人心腹痛,癥瘕積聚,腫毒瘡瘍,諸血病,丹毒,時行熱疫,瘡口延蔓不斂,心腹邪氣,破血行惡血。

桃仁

  • 別名:桃核仁、苦桃仁。
  • 味:苦、辛。
  • 氣:溫。
  • 主治:心腹堅痛,瘀血積聚,胸痹,痰飲咳嗽,咳逆上氣,虛勞,婦人血閉,經痛,腹中冷痛,虛勞失血,瘦損。

熟地

  • 別名:地黃、生地、地骨皮。
  • 味:甘、微苦。
  • 氣:寒。
  • 主治:虛損勞倦,骨髓衰少,血枯經閉,虛煩驚悸,腰膝酸軟,腸燥便祕,咽乾口渴,小便不利。

生地黃

  • 別名:生地、生懷、紫地黃。
  • 味:甘、苦。
  • 氣:寒。
  • 主治:血虛經閉,崩漏不絕,產後出血,吐血衄血,胸中煩熱,骨蒸勞熱,發熱口渴,心煩失眠,咽乾口燥。

元參

  • 別名:本參、元參草。
  • 味:辛、甘。
  • 氣:溫。
  • 主治:咽喉腫痛,舌強語蹇,虛熱消渴,肺痿咳嗽,噎膈不通,大便不通,煩熱氣喘,中風失音。

白芷

  • 別名:白芷根、芷草、芷根。
  • 味:辛、溫。
  • 氣:溫。
  • 主治:頭風頭痛,目赤腫痛,鼻瘜肉,牙痛,鼻塞不通,風濕痹痛,瘡瘍腫痛,皮膚瘙癢。

炙草

  • 別名:甘草、蜀草。
  • 味:甘。
  • 氣:平。
  • 主治:心腹脹滿,吐逆瀉利,熱傷津液,氣虛乏力,傷寒虛熱,咽喉腫痛,解毒止咳。

麥門冬

  • 別名:冬花、玉竹、麥冬。
  • 味:甘、微苦。
  • 氣:涼。
  • 主治:心煩口渴,咽乾舌燥,肺胃陰虛,咳嗽氣喘,虛勞吐血,煩熱盜汗,小便不利。

阿膠

  • 別名:驢膠、驢皮膠。
  • 味:甘。
  • 氣:平。
  • 主治:久病虛勞,氣血虧損,崩漏出血,虛咳喘促,產後惡露不絕,大便乾結,心腹疼痛,虛熱盜汗。

茯苓

  • 別名:茯神、雲苓、松苓、神苓。
  • 味:甘、淡。
  • 氣:平。
  • 主治:心神不安,健忘失眠,心悸盜汗,痰飲咳喘,小便不利,水腫,腹瀉,泄瀉不止。

牛膝

  • 別名:膝骨、骨碎補。
  • 味:甘、苦。
  • 氣:微溫。
  • 主治:腰膝酸軟,足膝痿弱,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筋骨疼痛,下肢水腫。

【釋名】蟪蛄(《本經》)、天螻(《本經》)、螜(音斛。《本經》)、螻蟈(《月令》)、仙姑(《古今注》)、石鼠(《古今注》)、梧鼠(《荀子》)、土狗(俗名)。

白話文:

【名稱】蟪蛄(《本經》)、天螻(《本經》)、螜(音斛。《本經》)、螻蟈(《月令》)、仙姑(《古今注》)、石鼠(《古今注》)、梧鼠(《荀子》)、土狗(俗名)。

時珍曰:《周禮注》云:螻,臭也。此蟲氣臭,故得螻名。曰姑,曰婆,曰娘子,皆稱蟲之名。蟪蛄同蟬名,螻蟈同蛙名,石鼠同碩鼠名,梧鼠同飛生名,皆名同物異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周禮注》上說:「螻蛄,臭也。」這種昆蟲氣味臭,所以叫它螻蛄。叫它姑、婆、娘子,都是指同一種昆蟲的名稱。螻蛄又跟蟬同名,螻蟈又跟青蛙同名,石鼠又跟碩鼠同名,梧鼠又跟飛生同名,都是名稱相同而所指的昆蟲不同。

【集解】《別錄》曰:螻蛄生東城平澤。夜出者良。夏至取,曝乾。

弘景曰:此物頗協鬼神。昔人獄中得其力,今人夜見多打殺之,言為鬼所使也。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螻蛄」生長在東方的平地上,夜晚出來的螻蛄品質較好。在夏至時採集,曝曬乾燥。

弘景說:這種東西具有招喚鬼神的力量。古時候有人在監獄中得到了螻蛄而獲得強大的力量,現代人如果在夜晚遇到螻蛄往往會打死牠,因為傳說螻蛄是鬼差派來的。

頌曰:今處處有之。穴地糞壤中而生,夜則出外求食。《荀子》所謂梧鼠五技而窮,蔡邕所謂碩鼠五能不成一技者,皆指此也。《魏詩》碩鼠乃大鼠,與此同名而技不窮,固不同耳。五技者: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遊不能度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免人。

宗奭曰:此蟲立夏後至夜則鳴,聲如蚯蚓,《月令》「螻蟈鳴」者是矣。

白話文:

頌詞裡說:「如今到處都有。在洞穴的糞便土壤中生長,到了晚上就出來尋找食物《荀子》所說的梧鼠有五項技能卻很窮苦,蔡邕所說的碩鼠有五項技能卻一技不成都,都是指這種老鼠。《魏詩》中的碩鼠是指大老鼠,與這種老鼠同名但技能不窮,所以不相同。五項技能是:能飛但不能飛過屋子,能爬樹但不能爬到樹頂,能游水但不能遊過山谷,能挖洞但不能掩埋好自己的身體,能跑但不能逃脫人的追捕。

宗奭說:這種蟲在立夏之後到晚上就會叫,叫聲像蚯蚓,《月令》中所說的「螻蟈鳴」就是這個。

時珍曰:螻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鳴而飛,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飛翔。吸風食土,喜就燈光。入藥用雄。或云用火燒地赤,置螻於上,任其跳死,覆者雄,仰者雌也。《類從》云:磨鐵致蛄,汗韉引兔。物相感也。

【氣味】咸,寒,無毒。

《日華》曰:涼,有毒。去翅、足,炒用。

白話文:

李時珍說:螻蛄在土裡挖洞穴居,有四隻短翅和四隻腳。雄的擅長鳴叫和飛行,雌的腹部較大、翅膀較小,不會飛翔。螻蛄吸入風並吃土,喜歡燈光。入藥用雄性螻蛄。有人說可以用火把地面燒紅,然後把螻蛄放在上面,讓它自己跳死。覆蓋著的那隻是雄性,仰著的那隻是雌性。《類從》中說:磨鐵器會招來螻蛄,流下的汗液會招來兔子。這是物物相感的緣故。

氣味:鹹,寒,無毒。

**《日華》記載:**涼,有毒。去除翅膀和腳後,炒熟使用。

【主治】產難,出肉中刺,潰癰腫,下哽噎,解毒,除惡瘡(《本經》)。水腫,頭面腫(《日華》)。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癧骨哽(時珍)。治口瘡甚效(震亨)。

白話文:

【主治】難產,取出肉中的刺,潰爛的膿腫,解咽喉阻塞,解毒,消除惡瘡(《本經》)。水腫,頭面浮腫(《日華》)。利小便和大便,排出結石,治療瘰癧、骨哽(時珍)。治療口瘡非常有效(震亨)。

【發明】弘景曰:自腰以前甚澀,能止大小便;自腰以後甚利,能下大小便。

朱震亨曰:螻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虛人戒之。

頌曰:今方家治石淋導水,用螻蛄七枚,鹽二兩,新瓦上鋪蓋焙乾,研末。每溫酒服一錢匕,即愈也。

【附方】舊四,新二十。

白話文:

【發明】陶弘景說:螻蛄腰部以上性味收斂,能止瀉;腰部以下性味通利,能通利大便。

朱震亨說:螻蛄治療水腫非常有效,但其性味急躁,體質虛弱者慎用。

頌曰:現在的醫生治療尿路結石和利尿,用螻蛄七枚,鹽二兩,鋪在新的瓦片上蓋起來烘乾,研成細末。每次用溫酒送服一錢匕,就會痊癒。

【附方】舊方四個,新方二十個。

十種水病:腫滿喘促不得臥。《聖惠方》:以螻蛄五枚,焙乾為末。食前白湯服一錢,小便利為效。楊氏:加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取下水為效。忌鹽一百日。小便秘者。《聖惠》:用螻蛄下截焙研,水服半錢,立通。《保命集》:用螻蛄一個,葡萄心七個,同研,露一夜,日乾研末,酒服。

白話文:

十種水病:腫脹、呼吸急促、連坐都不能躺下。

《聖惠方》:用螻蛄五隻,烘乾研成粉末。餐前用白開水送服一錢,小便通利即可。楊氏:加甘遂粉末一錢,商陸汁一匙,瀉水通暢即可。忌食鹽一百天。

小便祕結的病人。《聖惠》:用螻蛄的後身烘乾研成粉末,用酒送服半錢,立即可通便。《保命集》:用螻蛄一隻,葡萄籽七顆,一起研成粉末,露一晚上,曬乾研成粉末,用酒送服。

《乾坤秘韞》:用端午日取螻蛄,陰乾,分頭、尾焙收。治上身用頭末七個,治中用腹末七個,治下用尾末七個,食前酒服。

白話文:

《乾坤祕韞》記載,在端午節當天採集螻蛄,陰乾之後,把頭、腹部、尾部分別烘焙後收起來。如果要治療上身疾病,服用頭部的末藥七粒;如果要治療中部疾病,服用腹部的末藥七粒;如果要治療下身疾病,服用尾部的末藥七粒,在飯前用酒送服。

大腹水病:《肘後》:用螻蛄,炙熟,日食十個。《普濟》半邊散,治水病。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黃各三錢,為末。以土狗七枚(五月能飛者),搗蔥鋪新瓦上焙之,待乾去翅、足。每個剪作兩半邊,分左右記收。欲退左即以左邊七片焙研,入前末二錢,以淡竹葉、天門冬煎湯,五更調服。候左退三日後,服右邊如前法。

白話文:

大腹水病

肘後方:用螻蛄,烤熟,每天吃十個。

普濟方:半邊散,治水病。

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黃各三錢,搗成末。以土狗七隻(五月能飛者),搗碎在蔥鋪上放新瓦上烤,等到乾了後去掉翅膀、腳。每個切成兩半,分左右邊收好。想要退左邊的水腫,就用左邊七片烤研,加入前面二錢的藥末,用淡竹葉、天門冬煎湯,五更時調服。等到左邊的水腫退去後三天,用同樣的方法服右邊的藥。

㗜鼻消水,面浮甚者:用土狗一個,輕粉二分半,為末。每㗜少許入鼻內,黃水出盡為妙。(《楊氏家藏方》)石淋作痛:方見發明下。

白話文:

鼻出清鼻涕,臉部浮腫特別嚴重者:將土狗一隻,輕粉二分半,研成粉末。每次取少量放入鼻腔內,鼻涕流乾為佳。(《楊氏家藏方》)石淋疼痛:配方見發明下。

小便不通:葛洪方:用大螻蛄二枚,取下體,以水一升漬飲,須臾即通。《壽域方》:用土狗下截焙研,調服半錢。

白話文:

小便不通:

1.葛洪方:使用兩隻大螻蛄,取下牠們的身體,用一升水浸泡後喝下,不久就會通小便。

2.壽域方:把土狗的下截烘乾研碎,每次服用半錢,以水送服。

生研亦可。談野翁方:加車前草,同搗汁服。《唐氏經驗方》:用土狗後截,和麝搗,納臍中,縛定,即通。《醫方摘要》:用土狗一個炙研,入冰片、麝香少許,翎管吹入莖內。大小便閉,經月欲死:《普濟方》:用土狗、推車客各七枚,並男用頭,女用身,瓦焙焦為末。以向南樗皮煎汁飲,一服神效。

白話文:

  • 談野翁方:加入車前草,一起搗碎取汁服用。

  • 《唐氏經驗方》:使用土狗的後截,和麝香一起搗碎,放在肚臍中,固定好,就會通暢。

  • 《醫方摘要》:使用土狗一隻,炙烤後研磨成粉,加入冰片、麝香少許,用羽毛管吹入男性的莖內。

  • 《普濟方》:使用土狗、推車客各七枚,男性使用頭部,女性使用身體,瓦片上烤焦後研磨成粉末。用向南生長的樗樹皮煎煮汁液飲用,一劑就能快速見效。

胞衣不下,困極腹脹則殺人:螻蛄一枚,水一升,煮三沸,灌入,下喉即出也。(《延年方》)

臍風出汁:螻蛄、甘草等分,並炙為末。敷之。(《總錄》)

牙齒疼痛:土狗一個,舊糟裹定,濕紙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立止。(《本事》)。

緊唇裂痛:螻蛄燒灰,敷之。(《千金方》)。

白話文:

胞衣不下

如果產婦的胎盤沒有排出,導致腹部脹滿疼痛,將危及性命:將螻蛄一隻和一升水一起煮沸三次,灌入產婦喉嚨,胎盤就能排出。

臍風出汁

如果臍帶流出液體:將螻蛄和甘草等份烤焦研磨成粉末,敷在臍帶上。

牙齒疼痛

將一隻土狗用舊糟包裹,再用濕紙包起來煨焦,去除糟後研磨成粉末,敷在疼痛的牙齒上,疼痛會立即停止。

緊脣裂痛

將螻蛄燒成灰,敷在裂開的嘴脣上。

塞耳治聾:螻蛄五錢,穿山甲(炮)五錢,麝香少許,為末,蔥汁和丸,塞之。外用㗜鼻藥,即通。(《普濟》)

白話文:

治療耳聾:螻蛄五錢,穿山甲(炮製)五錢,麝香少許,研磨成細粉末,用蔥汁和成丸狀,塞入耳中。另外,使用通鼻藥,即可疏通耳道。(《普濟》)

頸項瘰癧:用帶殼螻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於殼內,燒過,與肉同研,用紙花貼之。(《救急方》)

白話文:

脖子出現了結節和硬塊:將七隻帶殼的螻蛄生取肉,把七顆丁香放入殼內一起燒,燒焦後與肉一起研磨,用紙片敷貼。(出自《救急方》)

箭鏃入肉:以螻蛄杵汁滴上,三、五度,自出。(《千金方》)針刺不出:同上。

誤吞鉤線:螻蛄,去身,吞其頭數枚。勿令本人知。(《聖惠方》)

白話文:

箭鏃入肉: 使用螻蛄搗碎的汁液滴在箭傷上,反覆三到五次,箭鏃就會自行掉出。(《千金方》) 針刺入肉,無法取出:與箭鏃入肉的處理方式相同。

誤吞鉤線: 用螻蛄去掉身體後,讓人吞下它的頭部數顆。不要讓本人知道。(《聖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