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四十一卷 (3)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四十一卷 (3)

1. 柳蠹蟲

(《綱目》)

【集解】時珍曰:柳蠹生柳木中甚多,內外潔白,至春夏化為天牛。

諸家注蠐螬多取之,亦誤矣。

【氣味】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瘀血,腰脊瀝血痛,心腹血痛,風疹風毒,目中膚翳,功同桑蠹(時珍)。

【主治】腸風下血,產後下痢,口瘡耳腫,齒齦風毒(時珍)。

【附方】新三。

口瘡風疳:小兒病此,用柳木蛀蟲矢,燒存性為末,入麝香少許,搽之。雜木亦可。(《幼幼新書》)

齒齦風腫:用柳蠹末半合,赤小豆(炒)、黑豆(炒)各一合,柳枝一握,地骨皮一兩。每用三錢,煎水熱漱。(《御藥院方》)

耳腫風毒,腫起出血:取柳蟲糞化水,取清汁,調白礬末少許,滴之。(《肘後》)。

白話文:

柳蠹蟲

柳蠹蟲大量生長在柳樹木頭裡,蟲體內外潔白,到了春夏就會變成天牛。許多書籍裡將蠐螬(一種甲蟲幼蟲)誤認為柳蠹蟲。

柳蠹蟲味道甘辛,性平,略帶小毒。

柳蠹蟲可以治療瘀血、腰脊疼痛出血、心腹疼痛出血、風疹、風毒、眼睛白翳,功效與桑蠹蟲相同。

柳蠹蟲的糞便可以治療腸風下血、產後下痢、口瘡、耳腫、齒齦風毒。

治療口瘡風疳(小兒病):用柳樹蛀蟲的糞便燒成灰,磨成粉末,加入少許麝香,塗抹患處。其他樹木的蛀蟲糞便也可使用。

治療齒齦腫痛:用柳蠹蟲粉末半合,炒過的赤小豆、黑豆各一合,柳枝一把,地骨皮一兩。每次服用三錢,煎水熱漱口。

治療耳腫風毒,腫脹出血:取柳蟲糞便用水化開,取其澄清的汁液,調入少許白礬粉末,滴入耳中。

2. 桃蠹蟲

(《日華》)

【校正】《本經》原附桃核仁下,今分入此。

【集解】《別錄》曰:食桃樹蟲也。

藏器曰:桑蠹去氣,桃蠹闢鬼,皆隨所出而各有功也。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殺鬼,邪惡不祥(《本經》)。食之肥人,悅顏色(《日華》)。

糞,

【主治】闢溫疫,令不相染。為末,水服方寸匕(《傷寒類要》)。

白話文:

桃蠹蟲是桃樹上的蟲子。《本經》原本將其記載在桃核仁的條目下,現在則單獨列出。 藏器說,桑蠹蟲可以去惡氣,桃蠹蟲可以辟邪,都各有其功效。桃蠹蟲辛溫無毒,可以殺鬼,去除邪惡不祥;食用還能使人肥胖,容光煥發。其糞便可以預防瘟疫,服用方法是研磨成粉末,用水送服一小匙。

3. 桂蠹蟲

(《綱目》)

【集解】藏器曰:此桂樹中蟲,辛美可啖。

時珍曰:按:《漢書·南奧王傳》:南越尉佗獻桂蠹一器。又《大業拾遺錄》云:隋時始安獻桂蠹四瓶,以蜜漬之,紫色,辛香有味,啖之去痰飲之疾。則此物自漢、隋以來,用充珍味矣。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去冷氣(藏器)。除寒痰澼飲冷痛(時珍)。

糞,

【主治】獸骨哽,煎醋漱咽(時珍)。

白話文:

桂蠹蟲是生長在桂樹中的蟲子,味道辛辣甘美,可以食用。據記載,漢代和隋代就已經將其作為珍貴的食物,用蜜醃製後呈紫色,辛香可口,能治療痰飲等疾病。它性味辛溫,無毒,能去除體內寒氣,以及寒痰、水腫、腹痛等症狀。此外,它還能治療獸骨卡在喉嚨的情況,可以用醋煎煮後漱口含咽。

4. 柘蠹蟲

(《拾遺》)

【集解】藏器曰:陶注詹糖云:偽者以柘蟲屎為之。此即柘蠹在木間食木之屎也。詹糖燒之香,而此屎不香。既不相似,亦難為之。

屎,

【主治】破血(藏器)。

白話文:

柘蠹蟲:

據記載,有人用柘樹蟲的糞便冒充柘蠹蟲。真正的柘蠹蟲糞便,是蟲子在木頭裡吃木頭後排出的排泄物。據說,真的柘蠹蟲糞便燒起來有香味,而假的則沒有香味。由於真偽難辨,因此不易偽造。

功效:破血(活血化瘀)。

5. 棗蠹蟲

(《綱目》)

【集解】時珍曰:此即蝤蠐之在棗樹中者。

屎,

【主治】聤耳出膿水。研末,同麝香少許吹之(時珍,出《普濟》)。

白話文:

棗蠹蟲就是棗樹裡的蝤蠐。其糞便可用於治療耳內流膿,將其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少許麝香吹入耳中即可。(出自李時珍《本草綱目》及《普濟方》)

6. 竹蠹蟲

(《綱目》)

【集解】時珍曰:竹蠹生諸竹中,狀如小蠶。老則羽化為硬翅之蛾。

【氣味】缺。

【主治】小兒蠟梨頭瘡。取慈竹內者,搗和牛溺塗之(時珍)。

【發明】時珍曰:竹蠹蟲,古方未見用者,惟《袖珍方》治小兒蠟梨用之。按:《淮南萬畢術》云:竹蟲飲人,自言其誠。高誘注云:以竹蟲三枚,竹黃十枚,和勻。每用一大豆許,燒入酒中,令人飲之,勿至大醉。叩問其事,必得其誠也。此法傳自古典,未試其果驗否,姑載之。

蛀末

【主治】聤耳出膿水,湯火傷瘡(時珍)。

【附方】新六。

聤耳出水:苦竹蛀屑、狼牙、白蘞等分,為末和勻,頻摻之。(《聖惠》)。

耳出臭膿:用竹蛀蟲末、胭脂坯子等分,麝香少許,為末吹之。(《朱氏集驗》)

耳膿作痛:因水入耳內者:如聖散:用箭桿內蛀末一錢,膩粉一錢,麝香半錢,為末。以綿杖繳盡,送藥入耳,以綿塞定,有惡物放令流出,甚者三度必愈。(《普濟》)。

湯火傷瘡:竹蠹蛀末,敷之。(《外臺秘要》)

濕毒臁瘡:枯竹蛀屑、黃柏末等分。先以蔥、椒、茶湯洗淨,搽之,日一上。

牙齒疼痛:蛀竹屑、陳皮各一兩,為末,烏梅肉同研如泥,敷之。(《救急方》)

白話文:

竹蠹蟲

竹蠹蟲生活在竹子裡,形狀像小蠶,長大後會羽化成硬翅膀的蛾子。

古籍記載其性味不詳。

主要用於治療小兒蠟梨頭瘡,方法是取慈竹裡的竹蠹蟲搗碎,和著童尿塗抹。

古方中鮮少記載使用竹蠹蟲,僅見《袖珍方》記載其可用於治療小兒蠟梨頭瘡。《淮南萬畢術》記載竹蟲能讓人說實話的方法,但其療效未經驗證。

竹蠹蟲的粉末可以用於治療:

  • 聤耳流膿:可與其他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經常撒在患處。
  • 耳朵流出臭膿:可與胭脂坯子、麝香混合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
  • 耳朵因進水而疼痛流膿:可與其他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用棉籤送入耳中。
  • 湯火傷:可將竹蠹蟲粉末敷在傷口上。
  • 濕毒臁瘡:可將竹蠹蟲粉末與黃柏粉末混合,塗抹在清洗乾淨的患處。
  • 牙齒疼痛:可將竹蠹蟲粉末、陳皮和烏梅肉混合研磨成泥狀,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