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虫部第三十九卷 (14)
虫部第三十九卷 (14)
1. 原蠶
(《別錄》中品)
【釋名】晚蠶(《日華》)、魏蠶(《方言》)、夏蠶(《廣志》)、熱蠶。
弘景曰:原蠶是重養者,俗呼為魏蠶。
宗奭曰:原者有原復敏速之義,此是第二番蠶也。
白話文:
釋名 晚蠶(《日華子》)、魏蠶(《方言》)、夏蠶(《廣志》)、熱蠶。
弘景說: 原蠶是再育的蠶,俗稱魏蠶。
宗奭說: 原有重生、敏捷迅速的意思,這是一種第二批的蠶。
時珍曰:按:鄭玄注《周禮》云:原,再也。謂再養者。郭璞注《方言》云:魏,細也。秦晉人所呼。今轉為二蠶是矣。《永嘉記》云:郡蠶自三月至十月有八輩。謂蠶種為蜕,再養為珍,珍子為愛。
白話文:
李時珍說:鄭玄在《周禮》中解釋「原」是「再」的意思,所以「原」是「再養」的意思。郭璞在《方言》中解釋「魏」是「細」的意思,是秦國和晉國的人對蠶的稱呼。現在「魏」字轉變成了「二蠶」。《永嘉記》中說:永嘉郡的蠶從三月到十月一共八次。蠶種稱為「蛻」,再養的稱為「珍」,「珍」的子代稱為「愛」。
【集解】頌曰:原蠶東南州郡多養之。此是重養者,俗呼為晚蠶。北人不甚養之。《周禮》禁原蠶。鄭康成注云:蠶生於火而藏於秋,與馬同氣。物莫能兩大,禁原蠶為其害馬也。然害馬亦一事耳。《淮南子》云:原蠶一歲再收,非不利也。而王法禁之者,為其殘桑是也。人既稀養,貨者多是早蛾,不可用也。
白話文:
【集解】頌詞說:原蠶在東南各州郡被廣泛飼養。這是養育兩次的蠶,俗稱晚蠶。北方人不太飼養它。《周禮》中禁止飼養原蠶。鄭康成注釋說:蠶生於火(夏季)而藏於秋(秋季),與馬的氣候相同。事物不能夠共存兩大,禁止飼養原蠶是因為它會損害馬。然而,損害馬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淮南子》說:原蠶一年可以收穫兩次,也是有好處的。而王法禁止飼養原蠶,是因為它會損害桑樹。人們既然很少飼養原蠶,市面上多是早蛾產的繭,無法使用。
弘景曰:殭蠶為末塗馬齒,即不能食草。以桑葉拭去,乃還食。此見蠶即馬類也。
白話文:
弘景說:把殭蠶研磨成粉末後塗在馬的牙齒上,馬就吃不草了。用桑葉擦去粉末,馬才會繼續吃草。可見蠶類和馬類相似。
時珍曰:馬與龍同氣,故有龍馬。而蠶又與馬同氣,故蠶有龍頭、馬頭者。蜀人謂蠶之先為馬頭娘者以此。好事者因附會其說,以為馬皮卷女,入桑化蠶,謬矣。北人重馬,故禁之。南方無馬,則有一歲至再、至三,及七出、八出者矣。然先王仁愛及物,蓋不忍其一歲再致湯鑊,且妨農事,亦不獨專為害馬、殘桑而已!
白話文:
李時珍說:馬與龍同屬陽氣,所以有龍馬。蠶與馬同屬陽氣,所以蠶有龍頭,馬頭的外觀。四川人認為蠶的祖先是馬頭娘,就是這個原因。好事者附會這種說法,認為馬皮卷是女人,進入桑樹後化為蠶,這都是錯誤的。北方人重視馬,所以禁止蠶食桑葉。南方沒有馬,就會有一年到兩次、三次,甚至七次、八次的蠶季。然而,古代聖王仁愛及物,大概不忍心蠶一年多次被煮成蠶繭,又會妨礙農事,恐怕也不僅僅是為了防止危害馬匹、蠶食桑葉。
雄原蠶蛾
【氣味】咸,溫,有小毒。
時珍曰:按徐之才《藥對》云:熱,無毒。入藥炒,去翅、足用。
白話文:
氣味
鹹味、溫和,有微毒。
時珍曰:
根據徐之才的《藥對》,雄蛾是熱性,無毒。用於藥物時,需要炒過,去除翅膀和腳部。
【主治】益精氣,強陰道,交接不倦,亦止精(《別錄》)。壯陽事,止泄精、尿血,暖水臟,治暴風、金瘡、凍瘡、湯火瘡,滅瘢痕(時珍)。
白話文:
【主要功效】能增進身體精氣,使性機能強健,持久不懈,同時也能幫助制止遺精(《別錄》)。此外,還可以增強性能力,防止精液流失和小便帶血,溫暖腎臟系統,治療突然襲來的風寒、刀傷、凍傷以及熱水或火造成的灼傷,並有助於消除疤痕(時珍)。
【發明】
宗奭曰:蠶蛾用第二番,取其敏於生育也。
時珍曰:蠶蛾性淫,出繭即媾,至於枯槁乃已,故強陰益精用之。
【正誤】
頌曰:今治小兒撮口及發噤者。用晚蠶蛾二枚,炙黃研末,蜜和塗唇內,便瘥。
時珍曰:此方出《聖惠》,乃是白殭蠶。蘇氏引作蠶蛾,誤矣。蠶蛾原無治驚之文,今正之。
【附方】舊二,新八。
白話文:
發明
宗奭說:使用第二輪成長的蠶蛾,因為它們生殖能力強。
李時珍說:蠶蛾性情淫蕩,從繭中出來就交配,直到乾枯才停止,所以強壯腎精用它來治療。
正誤
頌說:現在用來治療小兒口發紺和噤口的方法是用晚出的蠶蛾兩隻,烤黃研成粉末,用蜂蜜和著塗抹嘴脣內側,就會痊癒。
李時珍說:這個方子出自《聖惠方》,是用的是白殭蠶。蘇氏引作蠶蛾,是錯誤的。蠶蛾本來沒有治療驚風的記載,現在改正。
附加方劑舊方兩個,新方八個。
丈夫陰痿:未連蠶蛾二升、去頭、翅、足,炒為末,蜜丸梧子大。每夜服一丸,可御十室。以菖蒲酒止之。(《千金方》)
白話文:
如果丈夫患有陰莖勃起功能障礙:用沒有連在一起的蠶蛾二升,去掉頭、翅膀、腳,炒熟研成粉末,加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晚服用一粒,可以“御”十室。用菖蒲酒可以治療。(《千金方》)
遺精白濁:晚蠶蛾焙乾,去翅、足,為末,飯丸綠豆大。每服四十丸,淡鹽湯下。此丸常以火烘,否則易糜濕也。(唐氏方)
血淋疼痛:晚蠶蛾為末,熱酒服二錢。(《聖惠方》)
白話文:
遺精白濁:將晚蠶蛾烘乾,去除翅膀、腳,磨成粉末,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四十丸,用淡鹽湯送服。這種藥丸要經常烘乾,否則容易變質。(出自唐氏方)
將晚蠶蛾磨成細粉,用熱酒調服,每次二錢重。(《聖惠方》)
小兒口瘡及風疳瘡:《宮氣方》:用晚蠶蛾,為末,貼之,妙。《普濟方》:治小兒口瘡,及百日內口瘡。入麝香少許,摻之。
白話文:
小兒口瘡及風疳瘡:《宮氣方》:用晚蠶蛾磨成粉末,敷貼患處,效果很好。《普濟方》:治療小兒口瘡,以及出生100天以內嬰兒的口瘡。加入少量麝香,敷貼患處。
止血生肌:蠶蛾散:治刀斧傷創,血出如箭。用晚蠶蛾炒為末,敷之即止,甚效。(《勝金方》)
白話文:
止血生肌:蠶蛾散:用來治療刀斧造成的傷口,血像箭一樣噴射而出。用法是將晚上的蠶蛾炒至成末,敷在傷口上,就能止血,效果很好。(出自《勝金方》)
刀斧金瘡:端午午時,取晚蠶蛾、石灰、茅花,搗成團,草蓋令發熱過,收貯。每用,刮下末摻之。
白話文:
刀斧傷口:在端午節的正午時分,取來晚蠶蛾、石灰、茅草花,搗成泥團,用草蓋住使其發熱,然後收好儲存起來。每次使用時,刮下一些粉末敷在傷口上。
竹刺入肉:五月五日,取晚蠶蛾生投竹筒中,令自乾死,為末。取少許,津和塗之。(《便民圖纂》)
蛇虺咬傷:生蠶蛾研,敷之。(《必效方》)
白話文:
竹刺入肉: 五月五日,捕捉晚上的蠶蛾生蟲,放入竹筒中讓牠自然風乾而死,研磨成粉末。取少量粉末,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傷口上。(出自《便民圖纂》)
蛇虺咬傷: 將生的蠶蛾研磨成粉,敷在傷口上。(出自《必效方》)
玉枕生瘡:生枕骨上如癰,破後如箸頭。用原蠶蛾(炒)、石葦等分,為末。干貼取瘥。(《聖濟總錄》)
白話文:
玉枕生瘡:生在枕骨上的瘡,像腫瘤一樣,破掉後像筷子的頭。用原蠶蛾(炒過)和石葦等量,研成粉末。敷在瘡口上,直到痊癒。(《聖濟總錄》)
原蠶砂,
頌曰:蠶砂、蠶蛾,皆用晚出者良。
時珍曰:蠶砂用曬乾,淘淨再曬,可久收不壞。
【氣味】甘、辛,溫,無毒。
時珍曰:伏硇砂、焰硝、粉霜。
白話文:
**頌曰:**蠶砂、蠶蛾,都是用晚出來的比較好。
**時珍曰:**蠶砂可以用曬乾、淘洗乾淨後再曬,可以長期保存而不會壞。
**【氣味】**甘甜、辛辣,溫和,無毒。
**時珍曰:**配伍伏硇砂、焰硝、粉霜。
【主治】腸鳴,熱中消渴,風痹癮疹(《別錄》)。炒黃,袋盛浸酒,去風緩,諸節不隨,皮膚頑痹,腹內宿冷,冷血瘀血,腰腳冷疼。炒熱袋盛,熨偏風,筋骨癱緩,手足不隨,腰腳軟,皮膚頑痹(藏器)。治消渴症結,及婦人血崩,頭風、風赤眼,去風除濕(時珍)。
【發明】
弘景曰:蠶砂多入諸方,不但熨風而已。
白話文:
【主治】腸胃積氣鳴響,體內熱盛消渴,風溼引起的皮膚癮疹(《別錄》)。炒黃後裝入袋中浸泡於酒中,可緩解風氣,緩解關節僵硬和皮膚麻痺,治療腹部宿冷、冷血瘀血、腰腳寒冷疼痛。炒熱後裝入袋中,可治療偏風頭疼、筋骨癱軟、手腳不靈活、腰腳無力、皮膚麻痺(藏器)。治療消渴症結,以及婦女血崩、頭風、風赤眼,祛除風濕(時珍)。
陶弘景說:蠶砂經常被加入各種藥方中,不只是用來治療風症而已。
宗奭曰:蠶屎飼牛,可以代谷。用三升醇酒,拌蠶砂五斗,甑蒸,於暖室中,鋪油單上。令患風冷氣痹及近感癱風人,就以患處一邊臥沙上,厚蓋取汗。若虛人須防大熱昏悶,令露頭面。若未全愈,間日再作。
白話文:
宗奭說:將蠶屎餵給牛,可以代替穀物。用三升醇酒,拌蠶砂五斗,甑蒸後,放在溫暖的房間裡,鋪在油單上。讓患有風寒、氣血痹阻以及近期感染癱風的人,患處一邊臥在沙上,蓋厚被子發汗。若是虛弱的人,需注意不要大汗淋漓、昏悶,讓頭面露出來。如果還沒有完全康復,隔天再做一次。
時珍曰:蠶屬火,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砂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陳氏經驗方》:一抹膏:治爛弦風眼。以真麻油浸蠶沙二三宿,研細,以篦子塗患處。不問新舊,隔宿即愈。表兄盧少樊患此,用之而愈,親筆於冊也。時珍家一婢,病此十餘年,試用之,二、三次頓瘳,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蠶屬於火性,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所以蠶砂主治風濕病。有人患風濕痹痛,用蠶砂熨燙的方法治療有效。根據《陳氏經驗方》的記載:有一種叫做抹膏的藥膏,可以治療爛弦風眼。做法是用真麻油浸泡蠶砂二三夜,研磨細膩,用篦子塗抹患處。不論風眼是新發的還是舊的,隔夜即可治癒。我的表兄盧少樊患有爛弦風眼,用抹膏治療後痊癒,他還親筆寫下病例記錄。我家的一個婢女患爛弦風眼十幾年了,我試用抹膏治療,兩三次便痊癒了。抹膏的功效也在於祛風收濕。
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鱉肉作丸,治腹中癥結,見鱉條。李九華云:蠶砂煮酒,色味清美,又能療疾。
【附方】舊四,新六。
白話文:
再與桑柴灰淋過的汁液,煮鱉肉做成丸子,可以治療腹中的癥結,請參閱鱉的條目。李九華說:蠶砂煮過的酒,顏色和味道都很美,而且還能治療疾病。
【附方】舊四,新六。
半身不遂:蠶砂二碩,以二袋盛之,蒸熟,更互熨患處。仍以羊肚,粳米煮粥,日食一枚,十日即止。(《千金方》)
白話文:
半身不遂:蠶砂二碩,用二個口袋分裝起來,蒸熟後,交替敷熨在患病的部位。另外用羊肚、粳米煮粥,每天服用一枚,十天後即可停止治療。(《千金方》)
風瘙癮疹作癢成瘡:用蠶砂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洗浴。避風。(《聖惠方》)
頭風白屑作癢:蠶砂燒灰淋汁,洗之。(《聖惠方》)
眯目不出:蠶砂揀淨,空心以新汲水吞下十枚。勿嚼破。(《聖惠》)
消渴飲水:晚蠶砂焙乾為末。每用冷水下二錢,不過數服。(《斗門方》)
婦人血崩:蠶砂為末,酒服三、五錢。(《儒門事親》)
月經久閉:蠶砂四兩,砂鍋炒半黃色,入無灰酒一壺,煮沸,澄去沙。每溫服一盞,即通。
白話文:
**風瘙癮疹作癢成瘡:**使用蠶砂一升,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過濾去渣滓,用來洗澡。避免吹風。(《聖惠方》)
**頭風白屑作癢:**將蠶砂燒成灰,淋出汁水,用來洗頭。(《聖惠方》)
**眯目不出:**挑選乾淨的蠶砂,空腹時以新汲取的水吞下十顆。不要嚼碎。(《聖惠方》)
**消渴飲水:**將晚蠶砂焙乾研成細末。每次使用冷水送服二錢,連續服用數次即可。(《鬥門方》)
**婦人血崩:**將蠶砂研成細末,用酒送服三至五錢。(《儒門事親》)
**月經久閉:**蠶砂四兩,放入砂鍋中炒至半黃色,加入無灰酒一壺,煮沸,澄清過濾去除沙子。每次溫服一小杯,即可通經。
轉女為男:婦人始覺有孕,用原蠶屎一枚,井華水服之,日三。(《千金》)跌撲傷損,扭閃出骨竅等證。蠶砂四兩(炒黃),綠豆粉四兩(炒黃),枯礬二兩四錢,為末。醋調敷之,絹包縛定。換三、四次即愈。忌產婦近之。(邵真人《經驗良方》)
男婦心痛不可忍者:晚蠶砂一兩,滾湯泡過,濾淨,取清水服,即止。(《瑞竹堂方》)
白話文:
轉女為男:婦女一開始發現懷孕,用原蠶屎一枚,以井華水服之,每天三次。(《千金》)
跌撲傷損、扭閃出骨竅等症狀。蠶砂四兩(炒黃),綠豆粉四兩(炒黃),枯礬二兩四錢,研磨成細末。醋調敷之,用布包縛好。更換三、四次即痊癒。忌諱孕婦靠近。(邵真人《經驗良方》)
男性或女性心痛難忍: 晚蠶砂一兩,用滾燙的熱水沖泡後,將其濾出,取用清澈的藥液服用,即可止痛。(摘自《瑞竹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