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虫部第三十九卷 (15)
虫部第三十九卷 (15)
1. 石蠶
(《本經》下品)
【校正】並人有名未用石蠹蟲。
【釋名】沙蝨(《本經》)、石蠹蟲(《別錄》)、石下新婦(《拾遺》)。
弘景曰:沙蝨乃東間水中細蟲。人入水浴,著身略不可見,痛如針刺,挑亦得之。今此或名同而物異耳。
時珍曰:按《吳普本草》沙蝨作沙蚌。
【集解】
別錄曰:石蠶生江漢池澤。
白話文:
校正:
《本經》下品,沒有《神農本草經》收載的名稱叫做石蠹蟲。
釋名:
- 沙蝨(《本經》)
- 石蠹蟲(《別錄》)
- 石下新婦(《拾遺》)
唐代藥物學家陶弘景說:沙蝨是東間水中的細小蟲子。人在水中洗澡時,沙蝨附著在身上,雖然很小而幾乎看不見,但是刺痛卻像針扎一樣,用針挑取也能挑出來。現在的石蠹蟲可能與《本經》記載的沙蝨同名而異物。
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說:根據《吳普本草》的記載,沙蝨又叫做沙蚌。
集解:
《別錄》記載:石蠶生長在江漢的水潭和沼澤地。
宗奭曰:石蠶在處山河中多有之。附生水中石上,作絲繭如釵股,長寸許,以蔽其身。其色如泥,蠶在其中,故謂之石蠶,亦水中蟲耳。方家用者絕稀。
《別錄》曰:石蠹蟲生石中。
白話文:
宗奭說:石蠶在各地的山河中都有很多,依附生長在水中的石頭上,作繭結絲,繭形像釵股,長約一寸,用以遮蔽自己的身體。繭的顏色像泥,石蠶在繭裡面,所以稱作石蠶,它也是水中的蟲子。方劑中使用的極少。
《別錄》記載:石蠹蟲產於石頭中。
藏器曰:石蠹蟲一名石下新婦,今伊洛間水底石下有之。狀如蠶,解放絲連綴小石如繭。春夏羽化作小蛾,水上飛。
白話文:
《藏器》中說:石蠹蟲又叫石下新娘,如今伊洛河流域水底石下有這種蟲子。牠們的形狀像蠶,會吐絲將小石子連接起來,形成繭狀結構。到了春夏季節,它們就會化羽成小蛾,在水面上飛舞。
時珍曰:《本經》石蠶,《別錄》石蠹,今觀陳、寇二說及主治功用,蓋是一物無疑矣。又石類亦有石蠶,與此不同。
【正誤】
白話文:
李時珍說,《神農本草經》記載的石蠶,《名醫別錄》記載的石蠹,現在觀察陳藏器和寇宗奭的說法以及它們的功效,可以確定是同一種東西。另外,石頭類也有石蠶,這和這裡說的石蠶不同。
弘景曰:李當之云:石蠶江左不識,謂為草根。其實類蟲,形如老蠶,生附石上。傖人得而食之,味鹹微辛。所言有理,但江漢非傖地。大都是生氣物,如海中蛤、蠣輩,附石生不動,皆活物也。今俗用草根,黑色,多角節,亦似蠶。恐未是實,方家不用。
恭曰:石蠶形似蠶,細小有角節,青黑色,生江漢側石穴中。岐、隴間亦有,北人多不用,採者遂絕耳。
白話文:
弘景說:李當之說:石蠶在江左並不認識,認為它是一種草根。實際上它是一種像老蠶一樣的蟲子,生活在石頭上。窮苦卑賤的人得到它並吃它,味道鹹中帶點辣。李當之所說的有道理,但長江、漢水流域不是窮苦卑賤的地方。大多數都是有生命力的生物,就像海中的蛤蜊、牡蠣等,附著在石頭上不動,都是活物。現在民間用的是一種草根,黑褐色,有很多像節一樣的稜角,也像蠶。恐怕不是真正的石蠶,方士們不用它。
恭曰:石蠶的外形像蠶,但比較細小,身上有角節,呈青黑色,生長在江漢附近石穴中。岐山、隴山之間也有,北方人大多不用,因此採集的人就絕跡了。
韓保升曰:李謂是草根,陶謂是生氣物。蘇恭之說,半似草,半似蟲,皆妄矣。此蟲所在水石間有之,取為鉤餌。馬湖石間最多,彼人啖之,云咸、微辛。
白話文:
韓保升說:李時珍認為它是一種草根,陶弘景認為它是一種能生氣的生物。蘇恭的說法,一半像草,一半像蟲,都是荒謬的。這種蟲子生活在水石間,人們把它用作魚餌。馬湖的石頭間最多,當地人吃它,說它鹹、微辣。
頌曰:石蠶,陶、蘇都無定論,《蜀本》之說為是。今川、廣中多有之。其草根之似蠶者,亦名石蠶,出福州。今信州山石上,四時常有之,亦採入藥。詳見菜部草石蠶下。
白話文:
石蠶,陶弘景和蘇頌都沒有明確的定論,《蜀本》的說法是最正確的。現在四川、廣東一帶出產較多。還有一種草根像蠶的,也叫石蠶,出產於福州。如今在信州的山石上,一年四季都有,也採集入藥。具體內容見菜部草石蠶。
【氣味】咸,寒,有毒。
保升曰:咸、微辛。
吳普曰:雷公:咸,無毒。
【主治】五癃,破石淋墮胎。其肉:解結氣,利水道,除熱(《本經》)。
石蠹蟲:主石癃,小便不利(《別錄》)。
【發明】宗奭曰:石蠶謂之草者,謬也。《經》言肉解結氣,注中更不辨定,何耶?
時珍曰:石蠶連皮殼用也,肉則去皮殼也。
【附錄】雲師、雨虎,
白話文:
氣味鹹,寒,有毒。保升說:鹹,微微辣。吳普說:雷公說:鹹,無毒。
主治五淋,排出結石,墮胎。其肉:化解氣結,利尿,清熱(《本經》)。石蠹蟲:主治結石淋病,小便不利(《別錄》)。
發明宗奭說:說石蠶是草是錯誤的。《經》中說肉化解氣結,註文中卻沒有明確區分,為什麼?
時珍說:石蠶連皮殼一起用,肉是指去皮殼的部分。
附錄雲師、雨虎。
時珍曰:按《遁甲開山圖》云:霍山有云師、雨虎。榮氏注云:雲師如蠶,長六寸,有毛似兔。雨虎如蠶,長七、八寸,似蛭。雲雨則出在石上。肉甘,可炙食之。此亦石蠶之類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 根據《遁甲開山圖》記載,霍山上有雲師和雨虎。榮氏注釋說:雲師像蠶,長六寸,有像兔子一樣的毛。雨虎也像蠶,長七、八寸,像水蛭。雲雨來時,牠們就會出現在石頭上。牠們的肉很鮮美,可以烤著吃。這也是石蠶之類。
2. 九香蟲
(《綱目》)
【釋名】黑兜蟲。
【集解】
白話文:
【釋名】黑兜蟲。
【集解】 黑兜蟲,就是黑兜蟲。
時珍曰:九香蟲,產於貴州永寧衛赤水河中。大如小指頭,狀如水黽,身青黑色。至冬伏於石下,土人多取之,以充人事。至驚蟄後即飛出,不可用矣。
【氣味】咸,溫,無毒。
【主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壯元陽(時珍)。
白話文:
李時珍說:九香蟲,產於貴州永寧衛赤水河。像小指頭一樣大,像水黽,身青黑色。到了冬季伏在石頭下面,當地人多採集牠,來充當繳納租稅的物品。到了驚蟄後就飛出來了,不能用了。
**氣味:**鹹,溫和,無毒。
主治:
- 胃脘部氣滯。
- 脾腎虛弱。
- 補益陽氣(李時珍)。
【發明】時珍曰:《攝生方》:烏龍丸:治上證,久服益人,四川何卿總兵常服有效。其方:用九香蟲一兩(半生、焙),車前子(微炒)、陳橘皮各四錢,白朮(焙)五錢,杜仲(酥炙)八錢。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一錢五分,以鹽白湯或鹽酒服,早晚各一服,此方妙在此蟲。
白話文:
**發明:**李時珍說:《攝生方》中有一種叫做「烏龍丸」的藥方,用於治療上焦的疾病,久服有益於人體,四川總兵何卿經常服用此藥方,效果很好。
方劑:
- 九香蟲: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焙乾使用)
- 車前子:四錢(微炒)
- 陳橘皮:四錢
- 白朮:五錢(焙乾)
- 杜仲:八錢(酥炙)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錢五分,用鹽白湯或鹽酒送服,早晚各服用一次。
此藥方的妙處在於九香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