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8)
草部第十五卷 (8)
1. 麻黃
【附方】新入。
盜汗陰汗:麻黃根、牡蠣粉為末,撲之。
盜汁不止:麻黃根、椒目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無灰酒下。外以麻黃根、故蒲扇為末,撲之。(《奇效良方》)
小兒盜汗:麻黃根三分,故蒲扇灰一分,為末。以乳服三分,日三服。仍以乾薑三分同為末,三分撲之。(《古今錄驗》)
諸虛自汗,夜臥即甚,久則枯瘦:黃耆、麻黃根各一兩,牡蠣米泔浸洗煅過,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小麥百粒,煎服。(《和濟局方》)
虛汗無度:麻黃根、黃耆等分,為末,飛麵糊作丸梧子大。每用浮麥湯下百丸,以止為度。(《談野翁試驗方》)
產後虛汗:黃耆、當歸各一兩,麻黃根二兩。每服一兩,煎湯下。陰囊濕瘡,腎有勞熱:麻黃根、石硫黃各一兩,米粉一合。為末。敷之。(《千金方》)
內外障翳:麻黃根一兩,當歸身一錢。同炒黑色,入麝香少許,為末。搐鼻,頻用。此南京相國寺東黑孩兒方也。(《普濟》)
【附錄】云花草,
時珍曰:按葛洪《肘後方》治馬疥,有云花草,云狀如麻黃,而中堅實也。
白話文:
麻黃
治盜汗(汗出不止):用麻黃根和牡蠣粉研磨成粉末,外敷。
治盜汗伴口渴不止:將麻黃根和花椒子等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用無灰酒送服。同時,將麻黃根和舊蒲扇燒成的灰研磨成粉末,外敷。
治小兒盜汗:將麻黃根三分、舊蒲扇灰一分研磨成粉末,用母乳調服三分,每日三次。再將乾薑三分研磨成粉末,三分外敷。
治各種原因引起的虛汗,尤其夜臥時加重,久之導致消瘦:將黃耆、麻黃根各一兩,以及用米泔水浸泡後煅燒過的牡蠣,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二盞(約400毫升)、小麥一百粒煎服。
治汗出無度:將麻黃根和黃耆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百丸,用浮麥湯送服,直到汗止為止。
治產後虛汗:將黃耆、當歸各一兩,麻黃根二兩,每次服用一兩,煎湯服用。
治陰囊濕瘡伴腎臟勞熱:將麻黃根、硫磺各一兩,米粉一合,研磨成粉末外敷。
治內外眼障翳:將麻黃根一兩,當歸一錢,一起炒至黑色,加入少許麝香,研磨成粉末,用藥粉搐鼻,頻頻使用。此方出自南京相國寺。
關於「云花草」:李時珍記載,葛洪《肘後方》中記載用「云花草」治療馬癬,其外形像麻黃,但內部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