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三十九卷 (10)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三十九卷 (10)

1. 螳螂、桑螵蛸

(《本經》上品)

白話文:

《本經》上品

人參 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地黃 主補五臟,益血氣,除寒熱虛勞,悅顏色,黑須髮,令人肥健。久服輕身益壽。

熟地黃 主補五臟,益血氣,生津液,悅顏色。久服輕身益壽。

當歸 主溫陽,補血,活血,止痛。治產後諸不足,虛勞諸疾。

川芎 主活血,行氣,止痛。治頭風,目赤腫痛,血積瘀滯。

芍藥 主斂陰,益血,涼血,止痛。治虛勞,陰虛發熱,血虛諸痛。

甘草 主補益脾胃,調和諸藥。治脾胃諸虛,中氣不足,傷陰,發熱。

茯苓 主滲利水,健脾益氣。治水腫,小便不利,脾虛食少,體弱乏力。

白朮 主補脾胃,健脾益氣,燥濕。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身體虛弱。

山藥 主補脾益肺,固腎益精。治虛勞,久瀉,腰膝酸軟,遺精久洩。

澤瀉 主滲利水,泄熱,除濕。治水腫,小便不利,濕熱黃疸。

石膏 主清熱,瀉火,平喘。治發熱,咳嗽,氣喘,痰火鬱結。

知母 主清熱,降火,生津液。治虛熱,口乾咽痛,糖尿病。

麥冬 主潤肺滋陰,清熱止咳。治肺燥乾咳,熱咳,虛熱口渴。

五味子 主斂肺氣,益腎氣,固精縮尿。治肺虛喘咳,腎氣不足,遺精,尿頻。

龍骨 主滋陰潛陽,鎮靜安神。治虛煩失眠,心悸怔忡,神經衰弱。

牡蠣 主滋陰潛陽,補血安定。治潮熱盜汗,虛勞,心悸,失眠。

阿膠 主補血止血,滋陰潤燥。治血虛,虛勞,便血,崩漏。

【釋名】蟷螂(音當郎)、刀螂(《綱目》)、拒斧(《說文》)、不過(《爾雅》)、蝕疣(音尤),(《本經》)其子房名螵蛸(音飄綃)、蜱蛸(音皮)、䗚蟭(音爆焦)、致神(《別錄》)、野狐鼻涕。

白話文:

【釋名】蟷螂(發音當郎)、刀螂(《綱目》)、拒斧(《說文》)、不過(《爾雅》)、蝕疣(發音尤),(《本經》)其子房名為螵蛸(發音飄綃)、蜱蛸(發音皮)、䗚蟭(發音爆焦)、致神(《別錄》)、野狐鼻涕。

頌曰:《爾雅》云:莫貈、蟷蠰、不過,蟷螂也。其子蜱蛸。郭璞云:江東呼為石螂。

白話文:

頌曰:《爾雅》上說:莫貈、蟷蠰、不過,都是蟷螂。它的孩子叫蜱蛸。郭璞說:江東一帶的人稱之為石螂。

時珍曰:蟷螂,兩臂如斧,當轍不避,故得當郎之名。俗呼為刀螂,兗人謂之拒斧,又呼不過也。代人謂之天馬,因其首如驤馬也。燕趙之間謂之蝕疣。疣即疣子,小肉贅也。今人病疣者,往往捕此食之,其來有自矣。其子房名螵蛸者,其狀輕飄如綃也。村人每炙焦飼小兒,云止夜尿,則䗚蟭、致神之名,蓋取諸此。

白話文:

  • 李時珍說:蟷螂,兩隻前肢像斧頭,即使在車轍前也不迴避,所以有了「當郎」這個名字。民間俗稱刀螂,山東人叫拒斧,又叫不過。代國人稱它為天馬,因為它的頭像駿馬。燕趙一帶叫它「蝕疣」。疣就是小肉瘤。現在患疣的人,往往會捕捉蟷螂來吃,這是有來源的。它的卵鞘叫螵蛸,外觀輕盈飄逸,宛如絲綢。鄉下人常常將它烤焦後餵給小孩吃,說可以止夜尿,因此有了「䗚蟭」、「致神」這些名字,都是取自這種特徵。

《酉陽雜俎》謂之野狐鼻涕,象形也。又揚雄《方言》云:螳螂或謂之髦,或謂之羊匕。齊兗以東謂之敷常,螵蛸亦名夷冒。

白話文:

《酉陽雜俎》把(螳螂的唾液)稱為“野狐鼻涕”,就像野狐狸鼻子的分泌物。又揚雄的《方言》中說:螳螂,有的地方稱之為“髦”,有的地方稱之為“羊匕”。齊地以東的人們稱之為“敷常”,螵蛸也稱之為“夷冒”。

【集解】弘景曰:螳螂俗呼石螂,逢樹便產,以桑上者為好,是兼得桑皮之津氣也。惟連枝斷取者為真,偽者亦以膠著桑枝之上也。

白話文:

【集解】陶弘景說:螳螂俗稱石螂,在樹上產卵,以桑樹上的螳螂卵為佳,這是兼得桑皮的津氣。只有連枝斷取的纔是真的,偽造的也是用膠黏在桑枝上的。

保升曰:螵蛸在處有之,螳螂卵也。多在小桑樹上,叢荊棘間。三、四月中,一枝出小螳螂數百枚。

白話文:

保升說:桑蛸到處都有,是螳螂的卵。經常在小桑樹上或荊棘叢中。三、四月間,一枝上會孵化出數百隻小螳螂。

時珍曰:螳螂,驤首奮臂,修頸大腹,二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須代鼻,喜食人發,能翳葉捕蟬。或云術家取翳作法,可以隱形。深秋乳子作房,黏著枝上,即螵蛸也。房長寸許,大如拇指,其內重重有隔房。每房有子如蛆卵,至芒種節後一齊出。故《月令有云,仲夏螳螂生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螳螂,伸著頭,展動著臂,長長的脖子,大大的肚子,兩隻手四隻腳,善於攀緣而且迅速敏捷。用觸鬚代替鼻子,喜歡吃人的頭髮,能夠遮住葉子捕捉蟬。有人說法術界的人取出螳螂的卵鞘作為施法材料,就可以隱形。深秋時,螳螂的幼蟲做一個像房子一樣的巢,黏在樹枝上,這就是螵蛸。這個巢長一寸左右,像拇指那麼大,裡面有重重隔著的小房子。每一個小房子裡都有像蛆卵一樣的幼蟲,到芒種節後,這些幼蟲就一起出來。所以《月令》中說:「仲夏時節,螳螂開始繁衍。」

【修治】《別錄》曰:桑螵蛸生桑枝上,螳螂子也。二月、三月採,蒸過火炙用。不爾令人泄。

白話文:

【加工處理】《別錄》裡說:桑螵蛸生長在桑樹枝上,是螳螂的卵。在二、三月採收,用蒸和火烤後服用。不這樣處理會讓人腹瀉。

斆曰:凡使勿用雜樹上生者,名螺螺。須覓桑樹東畔枝上者。採得去核子,用沸漿水浸淘七次,鍋中熬乾用。別作修事無效也。

白話文:

斆說:凡是製造螺螺,不可選用雜樹上生長的東西。要尋找桑樹東邊枝條上的東西。採到之後去掉果核,用沸騰的漿水浸泡清洗七次,在鍋中熬乾使用。其他巧妙的製作方法都沒有效果。

韓保升曰:三、四月採得,以熱漿水浸一伏時,焙乾,於柳木灰中炮黃用。

螳螂

【主治】小兒急驚風搐搦,又出箭鏃。生者能食疣目(時珍)。

白話文:

韓保升說:在三月或四月採得,用熱漿水浸泡一天一夜,曬乾,在柳木灰中焙製成黃色即可使用。

【主治】小兒急驚風痙攣,還可以取出射入體內的箭頭。生的(螳螂)可以吃疣目(李時珍注)。

【發明】時珍曰:螳螂,古方不見用者,惟《普濟方》治驚風,吹鼻定搐法中用之,蓋亦蠶、蠍定搐之義。古方風藥多用螵蛸,則螳螂治風,同一理也。又《醫林集要》:出箭鏃亦用之。

白話文:

《本草綱目》記載:螳螂,古代醫方沒有人使用,只有《普濟方》中治療驚風,吹入鼻子止抽搐的法方中提到,螳螂的作用與蠶、蠍治療抽搐的原理是一樣的。古代醫方中治風的藥物多用螵蛸,因此螳螂治療風,與螵蛸是同一個原理。《醫林集要》中,治療箭鏃刺傷也用螳螂。

【附方】新二。

白話文:

【附方】新二

驚風定搐:中分散:用螳螂一個,蜥蜴一條,赤足蜈蚣一條,各中分之,隨左右研末。記定男用左,女用右。每以一字吹鼻內,搐之。吹左即左定,吹右即右定也。(《普濟》)

白話文:

驚風定抽搐:中藥分裝:使用一隻螳螂、一隻蜥蜴、一條赤腳蜈蚣,各自分成左右兩半,然後研磨成細末。一定要記住,男的用左邊的藥末,女的用右邊的藥末。每次用一撮藥末吹入鼻孔內,可以止住抽搐。吹入左鼻孔,左邊的抽搐就會停止,吹入右鼻孔,右邊的抽搐就會停止。(出自《普濟》)

箭鏃入肉不可拔者:用螳螂一個,巴豆半個,同研,敷傷處。微癢且忍,極癢乃撼拔之。以黃連貫眾湯洗拭,石灰敷之。

白話文:

若箭鏃射入肉裡無法拔除時,將螳螂和半顆巴豆研磨成粉末,敷在傷口處。敷好時會有點輕微刺癢,稍微忍耐一下,直到刺癢感十分強烈時,再晃動箭鏃來拔除。最後,以黃連和貫眾混合的湯藥清洗傷口,敷上石灰粉即可。

桑螵蛸

【氣味】咸、甘,平,無毒。

之才曰:得龍骨,療泄精。畏旋覆花(戴椹)。

白話文:

氣味

鹹味、甘味,性質平和,無毒。

應用

南宋醫家之才說:與龍骨同用,可以治療遺精。忌用旋覆花(戴椹)。

【主治】傷中疝瘕陰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閉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本經》)。療男子虛損,五臟氣微,夢寐失精遺溺。久服益氣養神(《別錄》)。炮熟空心食之,止小便利(甄權)。

白話文:

【主治】治療因外傷造成的疝氣和腫脹,治療陽痿,補益精氣,幫助生育後代,治療女子月經不調、腰痛,治療各種排尿困難症狀,使尿液順暢(《本經》)。治療男子虛弱衰弱,五臟功能虛弱,夢遺滑精、小便失禁。長期服用能補益元氣,增強精神(《別錄》)。炮熟後空腹食用,可以止住大便和小便次數過多(甄權)。

【發明】

時珍曰:桑螵蛸,肝、腎、命門藥也,古方盛用之。

權曰:男子腎衰精自出,及虛而小便利者,加而用之。

頌曰:古今方漏精及風藥中,多用之。

宗奭曰:男女虛損,腎衰陰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疝瘕,不可闕也。鄰家一男子,小便日數十次。如稠米泔,心神恍惚,瘦瘁食減,得之女勞。令服桑螵蛸散藥,未終一劑而愈。其藥安神魂,定心志,治健忘,補心氣,止小便數。用桑螵蛸、遠志、龍骨、菖蒲、人參茯神當歸、龜甲(醋炙)各一兩,為末。

白話文:

宗奭說:男女虛損,腎衰陰痿,夢中失精遺溺,白濁疝瘕,不可忽視。鄰居有位男子,小便一天要數十次,就像稠米泔水一樣。心神恍惚,瘦弱、食慾減少,這是由於女色勞累所致。我讓其服用桑螵蛸散,還沒吃完一劑藥就治癒了。這個藥可以安神魂,定心志,治療健忘,補心氣,止小便數。用桑螵蛸、遠志、龍骨、菖蒲、人參、茯神、當歸、龜甲(用醋炙)各一兩,研成細末。

臥時,人參湯調下二錢。如無桑上者,即用他樹者,以炙桑白皮佐之。桑白皮行水,以接螵蛸就腎經也。

白話文:

睡覺前,用人參湯調服人參二錢。若沒有桑寄生,就用其他樹的寄生植物,再以炙過的桑白皮輔助治療。桑白皮能夠利水,藉此將螵蛸引導至腎經。

【附方】舊三,新七。

遺精白濁,盜汗虛勞:桑螵蛸(炙)、白龍骨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用鹽湯送下。(《外臺》)

小便不通:桑螵蛸(炙黃)三十枚,黃芩二兩,水煎。分二服。(《聖惠》)

婦人胞轉,小便不通:用桑螵蛸炙為末,飲服方寸匕,日三。(《產書》)

婦人遺尿:桑螵蛸酒炒為末,薑湯服二錢。(《千金翼》)

妊娠遺尿不禁:桑螵蛸十二枚,為末。分二服,米飲下。(《產乳書》)

產後遺尿或尿數:桑螵蛸(炙)半兩,龍骨一兩,為末。每米飲服二錢。(徐氏《胎產方》)

白話文:

【附方】 古有三個,新增七個。

1. 遺精白濁,盜汗虛勞: 桑螵蛸(烤過)、白龍骨等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空腹用鹽湯送服。 (出自《外臺祕要》)

2. 小便不通: 桑螵蛸(烤黃)三十枚,黃芩二兩,用沸水煎煮。分兩次服下。 (出自《聖惠方》)

3. 婦人胞轉,小便不通: 桑螵蛸烤後磨成細末,每次服用方寸匕,一天三次。 (出自《產書》)

4. 婦人遺尿: 桑螵蛸用酒炒過磨成細末,用薑湯送服二錢。 (出自《千金翼方》)

5. 妊娠遺尿不禁: 桑螵蛸十二枚,磨成細末。分兩次服下,用米湯送服。 (出自《產乳書》)

6. 產後遺尿或尿數: 桑螵蛸(烤過)半兩,龍骨一兩,磨成細末。每次用米湯送服二錢。 (出自徐氏《胎產方》)

咽喉腫塞:桑上螳螂窠一兩(燒灰),馬屁勃半兩,研勻,蜜丸梧子大。煎犀角湯,每服三五丸。(《總病論》)

白話文:

咽喉腫痛:桑樹上螳螂窩一兩(燒成灰),馬勃半兩,研磨均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用犀角煎湯,每次服用三到五丸。(《總病論》)

咽喉骨哽:桑螵蛸醋煎,呷之。(《經驗良方》)

白話文:

喉嚨有骨頭哽住:桑螵蛸用醋煎煮,然後喝下去。(《經驗良方》)

底耳疼痛:桑螵蛸一個(燒存性),麝香一字。研末。每用半字,摻入神效。有膿先繳淨。(《經驗方》)

白話文:

耳朵裡面疼痛:桑螵蛸一個(燒存性),麝香一字。研成細末。每次使用半字,摻入耳朵裡,效果很好。如果有膿,先將膿液清理乾淨。(《經驗方》)

小兒軟癤,桑螵蛸燒存性,研末,油調敷之。(《危氏方》)

白話文:

當孩子長出小瘡時,將桑螵蛸燒成灰,並保留其藥性。將灰研成細末,用油調和後敷於患處。(摘自《危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