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58)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五卷 (58)

1.

(《綱目》)

【釋名】篛(與箬同)、遼葉。

時珍曰:箬若竹而弱,故名。其生疏遼,故又謂之遼。

【集解】時珍曰:箬生南方平澤。其根與莖皆似小竹,其節籜與葉皆似蘆荻,而葉之面青背淡,柔而韌,新舊相代,四時常青。南人取葉作笠,及裹茶鹽,包米粽,女人以襯鞋底。

【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男女吐血、衄血、嘔血、咯血、下血。並燒存性,溫湯服一錢匕。又通小便,利肺氣喉痹,消癰腫(時珍)。

【附方】新一十二。

一切眼疾:籠篛燒灰,淋汁洗之,久之自效。(《經驗方》)

咽喉閉痛:遼葉、燈心草(燒灰)等分。吹之,甚妙。(《集簡方》)

耳忽作痛或紅腫內脹:將經霜青箬露在外,將朽者燒存性,為末。敷入耳中,其疼即止。(楊起《簡便方》)

肺壅鼻衄:箬葉(燒灰)、白麵三錢。研勻,井花水服二錢。(《聖濟總錄》)經血不止:箬葉灰、蠶紙灰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米飲下。(《聖濟總錄》),

腸風便血:茶簍內箬葉,燒存性。每服三匙,空心糯米湯下。或入麝香少許。(璆《百一選方》),

男婦血淋,亦治五淋:多年煮酒瓶頭箬葉(三、五年至十年者,尤佳)。每用七個,燒存性,入麝香少許,陳米飲下,日三服。有人患此,二服愈。福建煮過夏月酒多有之。(《百一選方》)尿白如注,小腹氣痛:茶籠內箬葉燒存性,入麝香少許。米飲下。(《經驗方》)小便澀滯不通:干箬葉一兩(燒灰),滑石半兩,為末,每米飲服三錢。(《普濟方》)

男婦轉脬:方同上。

吹奶乳癰,五月五日粽箬燒灰,酒服二錢,即散,累效。(《濟急仙方》)

痘瘡倒靨,箬葉灰一錢,麝香少許。酒服。(張德恭《痘疹便覽方》)

白話文:

[箬]

[名稱解釋] 箬,又名篛、遼葉。 李時珍說:箬的樣子像竹子但比較柔弱,所以叫做箬。它生長的地方比較稀疏遼闊,所以又叫做遼。

[形態描述] 李時珍說:箬生長在南方平坦潮濕的地方。它的根和莖都像小竹子,節上的皮(籜)和葉子都像蘆葦,但是葉子的正面是青色,背面是淡色,柔軟而且堅韌。新舊葉子交替生長,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南方人會用箬葉來製作斗笠,或是包裹茶葉、鹽巴,包粽子,婦女也會用它來墊在鞋底。

[葉子的藥性] 味道甘甜,性質寒涼,沒有毒性。

[主要功效] 可以用來治療男女的吐血、流鼻血、咳血、便血等出血症狀。將箬葉燒成灰,用溫開水送服一小勺。還可以通利小便,宣暢肺氣,治療咽喉腫痛,消除癰腫。

[附加藥方]

  • 各種眼疾: 將箬葉燒成灰,用灰淋出的水洗眼睛,長期使用就會見效。
  • 咽喉腫痛: 將遼葉和燈心草(燒成灰)等分混合,吹入喉嚨,效果很好。
  • 耳朵突然疼痛或紅腫脹痛: 將經過霜打的青箬葉,放置在外面使其稍微腐朽,然後燒成灰,磨成粉末。敷在耳朵裡,疼痛就會停止。
  • 肺熱引起的流鼻血: 將箬葉燒成灰,加入三錢白麵,研磨均勻,用井水送服二錢。
  • 經血不止: 將箬葉灰和蠶紙灰等分混合,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米湯送服。
  • 腸風便血: 將茶簍裡的箬葉燒成灰,每次服用三勺,用空腹糯米湯送服。可以加入少量麝香。
  • 男女血淋、五淋: 用多年煮酒瓶口的箬葉(三到十年效果更好),每次用七片,燒成灰,加入少量麝香,用陳米湯送服,每天三次。有人患此病,服用兩次就好了。福建煮過夏天的酒大多都有這種箬葉。
  • 尿液像白水一樣、小腹氣痛: 將茶籠裡的箬葉燒成灰,加入少量麝香,用米湯送服。
  • 小便不暢通: 將一兩乾箬葉(燒成灰),加入半兩滑石,磨成粉末,每次用米湯送服三錢。
  • 男女小便無法排出: 治療方法同上。
  • 吹奶、乳房癰腫: 在端午節將粽葉燒成灰,用酒送服二錢,能很快消散,多次使用有效。
  • 痘瘡倒陷: 用箬葉灰一錢,加入少量麝香,用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