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54)
草部第十五卷 (54)
1. 天名精
諸骨哽咽:地菘、馬鞭草各一握(去根),白梅肉一個,白礬一錢,搗作彈丸,綿裹含咽,其骨自軟而下也。(《普濟方》)風毒瘰癧赤腫:地菘搗敷,干即易之。(《聖惠方》)
疔瘡腫毒:鶴蝨草葉,浮酒糟,同搗敷之,立效。(孫氏《集效方》)
發背初起:地菘杵汁一升,日再服,瘥乃止。(《傷寒類要》)
惡瘡腫毒:地菘搗汁,日服三、四次。(《外臺秘要》)
惡蛇咬傷:地菘搗敷之。(《易簡方》)
白話文:
各種骨頭哽在喉嚨:將地菘、馬鞭草各一把(去除根部),白梅肉一個,白礬少許,搗碎製成藥丸,用棉花包裹後含在口中慢慢咽下,卡住的骨頭就會自行軟化下嚥。(出自《普濟方》)
風毒引起的瘰癧(淋巴結腫大)、皮膚發紅腫脹:將地菘搗碎敷在患處,敷料乾燥後就要更換。(出自《聖惠方》)
疔瘡腫毒:將鶴蝨草葉和發酵的酒糟搗碎後敷在患處,馬上見效。(出自孫氏《集效方》)
發背初期:將地菘搗碎取汁一升,每天服用兩次,痊癒後即可停止服用。(出自《傷寒類要》)
惡瘡腫毒:將地菘搗碎取汁,每天服用三到四次。(出自《外臺秘要》)
毒蛇咬傷:將地菘搗碎敷在傷口。(出自《易簡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