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 (14)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 (14)
1. 草麻繩索
(《綱目》)
【釋名】時珍曰:小曰索,大曰繩。
【主治】大腹水病,取三十枚去皮,研水三合,旦服,日中當吐下水汁。結囊若不盡,三日後再作。未盡更作。瘥後,禁水飲、咸物(時珍)。
【附方】新二。
斷瘟不染:以繩度所住戶中壁,屈繩結之,即不染也。(《肘後方》)
消渴煩躁:取七家井索,近瓶口結處,燒灰。新汲水服二錢,不過三五服效。(《聖惠方》)
白話文:
草麻繩索
李時珍說:小的叫麻索,大的叫麻繩。
主治:治療腹水,取三十根麻繩去皮,磨成粉末,用三合水(約150毫升)沖服,早上服用,中午會吐瀉出水液。如果腹水未完全排出,三天後再服用一次,直到腹水排盡為止。病癒後,要禁喝水和吃鹹的食物。
附方:
-
預防瘟疫:用麻繩量度住家房屋的周長,將麻繩打結,就能避免感染瘟疫。
-
治療消渴煩躁:取七口水井旁的麻繩,取靠近瓶口打結的部分燒成灰,用新汲的水沖服兩錢(約一克),一般服用三到五次就會見效。
2. 馬絆繩
(《綱目》)
【主治】煎水,洗小兒癇(蘇恭)。燒灰,摻鼻中瘡(時珍)。
白話文:
馬絆繩:煎水洗治小兒癲癇;燒成灰,則可敷治鼻中瘡瘍。
3. 縛豬繩
(《綱目》)
【主治】小兒驚啼,發歇不定,用臘月者燒灰,水服少許(藏器)。
白話文:
縛豬繩:用臘月(十二月)殺的豬的繩子燒成灰,用水沖服少量,可以治療小兒驚嚇哭鬧不止。
4. 牛鼻桊
(音卷。《綱目》)
【釋名】時珍曰:穿牛鼻繩木也。
【主治】木桊:主小兒癇。草桊:燒研,敷小兒鼻下瘡(《別錄》)。草桊灰:吹喉風有效。
木桊:煮汁或燒灰酒服,治消渴(時珍)。
【附方】新二。
消渴飲水:牛鼻木二個(男用牝牛,女用牡牛者,洗銼),人參、甘草各半兩,大白梅十個,水四碗,煎三碗,熱服甚妙。(《普濟方》)
冬月皸裂:牛鼻繩末,和五倍子末,填入薄紙,貼之。(《救急方》)
白話文:
牛鼻桊是一種植物,其名稱源於其形狀像穿牛鼻的繩子。
木質的牛鼻桊可以治療小兒癲癇。草質的牛鼻桊燒成灰,研磨後可以敷治小兒鼻下瘡瘍;其灰也可以吹入喉嚨治療喉風。
木質的牛鼻桊,煮汁或燒成灰後用酒服用,可以治療消渴症(口渴多飲)。
治療消渴症的方劑:取兩個牛鼻木(男性用母牛的,女性用公牛的,洗淨切碎),人參、甘草各半兩,大白梅十個,加四碗水煎成三碗,趁熱服用效果很好。
治療冬天皮膚乾裂:將牛鼻桊磨成粉末,與五倍子粉末混合,填入薄紙中,貼在患處。
5. 廁籌
(《拾遺》)
【主治】難產,及霍亂身冷轉筋,於床下燒取熱氣徹上。亦主中惡鬼氣。此物最微,其功可錄(藏器)。
【附方】新二。
小兒驚竄,兩眼看地不上者:皂角燒灰,以童尿浸刮屎柴竹用火烘乾為末,貼其囟門,即蘇。(《王氏小兒方》)
小兒齒遲:正旦。取尿坑中竹木刮塗之,即生。(《聖惠方》)
白話文:
廁籌
廁籌可用於治療難產、霍亂引起的畏寒抽搐,方法是將其在床下燃燒,使其熱氣向上蔓延。也能治療中惡(食物中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疾病)及邪氣入侵。雖然廁籌不起眼,但其功效值得記載。
另有兩個附方:
第一個方子用於治療小兒受驚嚇,眼睛向下看,抬不起來的情況:將皂角燒成灰,用童子尿浸泡刮過糞便的竹柴,烘乾研磨成粉末,敷在孩子的囟門上,就能治癒。
第二個方子用於治療小兒出牙遲緩:正月初一取廁所中竹木刮擦的污物,塗抹在患處,就能使牙齒長出。
6. 尿桶
(《綱目》)
舊板
【主治】霍亂吐利,煎水服。山村宜之(時珍。《如宜方》)。
舊箍
【主治】腳縫搔癢,或瘡有竅,出血不止,燒灰敷之。年久者佳(時珍)。
白話文:
尿桶:
霍亂嘔吐腹瀉,可用尿桶煎水服用,山村地區尤其適用。腳縫搔癢,或有傷口流血不止,可用尿桶燒成灰敷在患處,時間越久效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