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 (13)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 (13)
1. 鍋蓋
(《綱目》)
【主治】牙疳、陰疳,取黑垢,同雞䏶胵黃皮灰、蠶繭灰、枯礬等分為末,米泔洗後頻敷之(時珍)。
白話文:
鍋蓋:可用於治療牙齦潰爛、陰部潰爛等症狀。將鍋蓋上的黑垢與雞內金、雞蛋殼黃色內膜的灰、蠶繭灰、枯礬等分量磨成粉末,用米泔水清洗患處後,頻頻敷上。
2. 飯籮
(《拾遺》)
【釋名】筐。
藏器曰:以竹為之,南方人謂之筐。
【主治】時行病後食、勞復,燒取方寸匕,水服(藏器)。
白話文:
飯籮是用竹子編成的容器,南方人稱之為筐。它可以治療疫病痊癒後食慾不振、體力虛弱的情況。用法是燒成一小撮(約一寸見方),用水送服。
3. 蒸籠
(《綱目》)
【主治】取年久竹片,同弊帚扎縛草、舊麻鞋底系及蛇蛻皮,燒灰,擦白癜風(時珍。《聖惠方》)。
白話文:
蒸籠:用多年生的竹片、破舊的掃帚、舊麻鞋底和蛇蛻皮一起燒成灰,用此灰擦拭白癜風。
4. 炊單布
(《綱目》)
【主治】墜馬,及一切筋骨傷損,張仲景方中用之(時珍)。
【發明】時珍曰:按王璆《百一選方》云:一人因開甑,熱氣蒸麵,即浮腫眼閉。一醫以意取久用炊布燒灰存性為末,隨敷隨消。蓋此物受湯上之氣多,故用此引出湯毒。亦猶鹽水取鹹味,以類相感也。
白話文:
炊單布,可以治療墜馬以及各種筋骨損傷,張仲景的醫方中也有使用它。
李時珍說:根據王璆的《百一選方》記載:曾有人因為打開蒸籠,被熱氣蒸到臉部,導致浮腫眼閉。一位醫生憑經驗,取長期用來蒸食物的布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腫脹很快就消退了。這是因為這種布長期吸收蒸汽,所以能將體內的熱毒引出來。這就像用鹽水治病,利用同類物質互相感應的原理一樣。
5. 故炊帚
(《拾遺》)
【主治】人面生白駁,以月食夜。和諸藥燒灰,苦酒調敷之(藏器)。
白話文:
舊時用炊帚灰治療人臉上的白斑,要在月蝕的夜晚進行。將炊帚灰和其他藥物一起燒成灰,用苦酒調和後敷在患處。
6. 弊帚
(《綱目》)
【釋名】彗。
時珍曰:許慎《說文》云:帚從手持巾,以掃除也。竹帚曰彗。凡竹枝、荊苕、黍秫、茭蒲、芒草、落帚之類,皆可為帚也。
【主治】白駁癩風,燒灰入藥(時珍)。
【附方】新二。
白駁風:弊帚、弊帛、履底、甑帶、脯臘、蟬頸、蛇皮等分,以月食時合燒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仍以醇醋和塗之。忌食發風物。此乃徐王方也。(《古今錄驗》)
身面疣目:每月望子時,以禿帚掃疣目上,三七遍。(《聖惠方》)
白話文:
帚:指舊的掃帚。
李時珍說:《說文解字》中記載,帚是由手持巾布製成,用來清掃的工具。用竹子做的掃帚叫做彗。凡是用竹枝、荊條、黍稷、茭白、芒草、落葉等製成的掃帚,都可以稱為帚。
舊掃帚的灰可以治療白斑和癩病。
治療白斑風的藥方:取舊掃帚、舊布、鞋底、甑蓋帶子、臘肉、蟬蛻、蛇皮等分量,在月食的時候一起燒成灰末,用酒送服,每次服用一錢(約3克),一天服用三次。同時用純醋調和藥末塗抹患處。忌食易引起風症的食物。這是徐王流傳下來的藥方。
治療臉上和身上的疣的藥方:每月十五的子時(晚上十一點到一點),用舊掃帚刷疣,刷三七(21)遍。
7. 簸箕舌
(《綱目》)
【釋名】時珍曰:簸揚之箕也。南人用竹,北人用杞柳為之。
【主治】重舌出涎,燒研,酒服一錢。又主月水不斷(時珍。《千金方》、《聖惠方》)。
【附方】新一。
催生:簸箕淋水一盞,飲數口。(《集玄方》)
白話文:
簸箕舌:
李時珍說,簸箕舌像簸箕一樣。南方人用竹子做,北方人用杞柳做。
治療舌頭腫大、流口水:將簸箕燒成灰,研磨成粉,用酒送服一錢(約3克)。 還可以用於治療月經不斷。
催生:服用一盞用簸箕燒成的灰淋出的水,喝幾口。
8. 竹籃
(《拾遺》)
【釋名】藏器曰:竹器也。
【主治】取耳燒灰,敷狗咬瘡(藏器)。
白話文:
竹籃
古代文獻記載,竹籃是竹子做的器皿。 其灰燼可以治療狗咬傷。
9. 魚笱
(《綱目》)
【釋名】時珍曰:徐堅《初學記》云:取魚之器曰笱(音苟),曰𥰣(音留),曰罛(音孤),曰篧(音罩),曰罺(音抄)。
【主治】舊笱須:療魚骨哽,燒灰,粥飲服方寸匕(時珍。《肘後方》)。
白話文:
魚笱的舊竹籤,可以治療魚骨卡喉。將其燒成灰,調成粥服用,每次一匙。(出自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以及《肘後方》)
10. 魚網
(《拾遺》)
【釋名】罟。
時珍曰:《易》云:庖犧氏結繩而為網罟,以畋以漁,蓋取諸離。
【主治】魚骨哽者,以網覆頸,或煮汁飲之,當自下(藏器)。亦可燒灰,水服,或乳香湯服。甚者並進三服(時珍)。
白話文:
魚網
古代文獻記載,魚網也稱作「罟」。
李時珍說,《易經》記載,庖犧氏用繩子編織成網,用來打獵和捕魚,這與八卦中的「離」卦相關。
魚骨卡在喉嚨,可以用魚網蓋在脖子上,或者煮魚網的汁液喝下去,魚骨就會自行排出(藏器所說)。也可以燒成灰,用水沖服,或者用乳香湯送服。症狀嚴重的話,可以連續服用三次(李時珍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