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 (12)
服器部第三十八卷 (12)
1. 敗船茹
(音如。《別錄》下品)
【集解】弘景曰:此是大艑𦪙刮竹茹以補漏處者。
時珍曰:古人以竹茹。今人只以麻筋和油石灰為之。
【主治】平。療婦人崩中,吐血、痢血不止(《別錄》)。治金瘡,刮敗船茹灰敷之,功同牛膽石灰(蘇頌)。
【附方】舊一,新二。
婦人遺尿:船故茹為末,酒服三錢。(《千金方》)
月水不斷:船茹一斤淨洗,河水四升半,煮二升半,分二服。(《千金方》)
婦人尿血:方同上。
白話文:
敗船茹是一種用來修補船隻的材料,古代是用大船的破損處刮取的竹茹,現代則是用麻筋和油灰代替。它性平,可以治療婦女崩中、吐血、痢血不止等症狀;也可治療金瘡,將其燒成灰敷於傷口,功效與牛膽石灰相似。 此外,它還能治療婦女遺尿和月經過多,以及婦女尿血等症狀,用法會用到酒或水煎服。
2. 故木砧
(《拾遺》)
【釋名】百味(《拾遺》)、㭢幾。
几上屑
【主治】吻上饞瘡,燒末敷之(藏器)。
砧上垢
【主治】卒心腹痛。又凡人病後食、勞復,取當時來參病人行止腳下土一錢許(男左女右),和垢及鼠頭一(或鼠屎三七)枚煮服,神效(藏器)。乾霍亂,不吐不利,煩脹欲死,或轉筋入腹,取屠兒幾垢一雞子大,溫酒調服,得吐即愈。又主唇瘡、耳瘡、蟲牙(時珍)。
【附方】新二。
唇緊瘡裂:屠幾垢燒存性,敷之。(《千金方》)
小兒耳瘡:屠几上垢,敷之。(《千金方》)
白話文:
故木砧
百味,又名㭢幾。
幾上的碎屑,主治口唇上的潰瘍,燒成灰末敷在患處。
砧板上的污垢,主治突然發生的心腹疼痛。此外,凡是人病癒後飲食或勞動過度,身體尚未恢復,可取當時病人行走時腳下(男左女右)的泥土約一錢重,與砧板污垢及鼠頭一個(或鼠屎三七粒)一起煮服,療效神奇。治療霍亂,不吐不瀉,煩悶脹痛,幾乎要死,或出現轉筋腹痛的症狀,可取屠夫砧板上的污垢約雞蛋大小,用溫酒調服,能夠嘔吐出來就能痊癒。還主治唇瘡、耳瘡、蟲牙。
另有兩個相關方劑:
唇部緊繃潰爛:將屠夫砧板污垢燒至呈灰白色,敷在患處。
小兒耳瘡:將屠夫砧板上的污垢敷在患處。
3. 杓
(音妁。《拾遺》)
【釋名】時珍曰:木曰杓,瓠曰瓢。杓者,勺也;瓢者,漂也。
【主治】人身上結筋,打之三下,自散(藏器)。
瓠瓢見菜部。
白話文:
杓,讀音同「妁」。
古人認為木質的舀水工具叫「杓」,葫蘆做的舀水工具叫「瓢」。「杓」字的本義是舀取的意思;「瓢」字則有漂浮的意思。
杓可以治療人體筋結,用它敲打患處三次,筋結就會自然消散。
葫蘆做的瓢,詳見蔬菜類的記載。
4. 箸
(《拾遺》)
【釋名】箸。
時珍曰:古箸以竹,故字從竹。近人兼用諸木及象牙為之矣。
【主治】吻上咽口瘡,取箸頭燒灰敷之。又狂狗咬者,乞取百家箸,煎汁飲(藏器)。咽喉痹塞,取漆箸燒煙。含咽煙氣入腹,發咳即破(時珍)。
白話文:
筷子(《拾遺》)
李時珍說:古代的筷子是用竹子做的,所以這個字的字形包含「竹」字旁。現代人除了使用竹子,也用各種木頭和象牙製作筷子。
功效:治療嘴巴和咽喉潰瘍,可以用筷子的頭燒成灰,敷在患處。狂犬咬傷,可以向一百家討要筷子,煎煮汁液服用(藏器)。咽喉阻塞,可以將漆木筷子燒煙,含著煙氣讓它進入腹部,咳嗽就會痊癒。(李時珍)
5. 甑
(《別錄》下品)
【校正】併入《拾遺》瓦甑、故甑蔽。
【集解】時珍曰:黃帝始作甑、釜。北人用瓦甑,南人用木甑,夷人用竹甑。術家云:凡甑鳴、釜鳴者,不得驚怖。但男作女拜,女作男拜,即止,亦無殃咎。《感應類從志》云:瓦甑之契,投梟自止。注云:取故甑書「契」字,置牆上,有梟鳴時投之,自止也。
瓦甑
【主治】魘寐不寤,取覆人面,疾打破之(藏器)。
甑垢(一名陰膠)
【主治】口舌生瘡,刮敷之(時珍)。
【發明】時珍曰:雷氏《炮炙論》序云:知瘡所在,口點陰膠。注云:取甑中氣垢少許於口中,即知臟腑所起,直徹至患處,知痛所在,可醫也。
甑帶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煮汁服,除腹脹痛,脫肛,胃反,小便失禁、不通及淋,中惡屍注。燒灰,封金瘡,止血,止痛,出刃(蘇恭)。主大小便不通,瘧疾,婦人帶下,小兒臍瘡,重舌夜啼,癜風白駁(時珍)。
【發明】志曰:江南以蒲為甑帶,取久用敗爛者用之。取其久被蒸氣,故能散氣也。
【附方】舊五,新六。
小便不通:以水四升,洗甑帶取汁,煮葵子二升半,分三服。(《聖惠方》)
大小便閉:甑帶煮汁,和蒲黃方寸匕服,日三次。(《千金方》)
五色帶下:甑帶煮汁,溫服一盞,日二服。(《千金方》)
小兒下血:甑帶灰塗乳上,飲之。(《外臺秘要》)
小兒夜啼:甑帶懸戶上,即止。(《子母秘錄》)
小兒重舌:甑帶燒灰,敷舌下。(《聖惠方》)
小兒鵝口:方同上。
小兒臍瘡:甑帶燒灰敷之。(《子母秘錄》)
五色丹毒:甑帶燒灰,雞子白和,塗之。(《衛生易簡方》)
沙芒眯目:甑帶灰,水服一錢。(《外臺秘要》)
草石在咽:不出。方同上。
故甑蔽(《拾遺》。或作閉
【氣味】無毒。
【主治】主石淋,燒研,水服三指撮。又主盜汗(藏器)。燒灰,水服三撮,治喉閉咽痛及食復,下死胎(時珍)。
【發明】時珍曰:甑蔽通氣,理似優於甑帶。雷氏《炮炙論》序云:弊箄淡滷。注云:常使舊甑中箄,能淡鹽味。此物理之相感也。
【附方】新二。
胎死腹中及衣不下者:取炊蔽,戶前燒末,水服即下。(《千金方》)
骨疽出骨,愈而復發,骨從孔中出,宜瘡上灸之:以烏雌雞一隻,去肉取骨,燒成炭,以三家甑蔽、三家砧木(刮屑)各一兩,皆燒存性,和導瘡中,碎骨當出盡而愈。(《千金方》)
白話文:
甑
古代文獻記載,甑,一種烹煮食物的器皿,材質有瓦、木、竹等。 不同材質的甑在不同地區使用。 據說,甑釜發出聲響時,只要男女互拜便能化解不祥。瓦甑的舊碎片,據說可以驅趕梟鳥。
瓦甑:據說可以治療魘寐不醒,方法是將瓦甑蓋在患者臉上,再打破。
甑垢(陰膠):可以治療口舌生瘡,使用方法是刮下甑垢敷於患處。甑垢還可以判斷病痛的部位和臟腑來源。
甑帶:性味辛溫,無毒。可以用來治療腹脹痛、脫肛、胃反、小便失禁或不通、淋症、食物中毒等。 燒成灰後,可以治療金瘡,止血止痛。 還可以治療大小便不通、瘧疾、婦女帶下、小兒臍瘡、重舌夜啼、皮膚病等。 江南地區常用久用至腐爛的蒲草製成的甑帶,因其久經蒸氣,具有散氣功效。
故甑蔽:無毒。可以治療石淋、盜汗、喉嚨閉塞疼痛、吞嚥困難、以及難產等。 據說,舊甑的殘餘物,可以淡化鹽味,這也是物理相感作用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