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49)

回本書目錄

草部第十五卷 (49)

1. 枲耳

嗜酒不已:氈中蒼耳子七枚,燒灰投酒中飲之,即不嗜。(陳藏器《本草》)莖、葉,

【修治】斅曰:凡採得去心,取黃精,以竹刀細切拌之,蒸從巳至亥時出,去黃精,陰乾用。

【氣味】苦、辛,微寒,有小毒。恭曰:忌豬肉、馬肉、米泔。伏硇砂。

【主治】溪毒(《別錄》)。中風傷寒頭痛(孟詵)。大風癲癇,頭風濕痹,毒在骨髓,腰膝風毒。夏月採曝為末,水服一、二匕,冬月酒服。或為丸,每服二、三十丸,日三服。滿百日,病出如瘑疥,或癢,汁出,或斑駁甲錯皮起,皮落則肌如凝脂。令人省睡,除諸毒螫,殺蟲疳濕䘌。

久服益氣,耳目聰明,輕身強志(蘇恭)。挼葉安舌下,出涎,去目黃好睡。燒灰和臘豬脂,封疔腫出根;煮酒服,主狂犬咬毒(藏器)。

【發明】時珍曰:蒼耳葉久服去風熱有效,最忌豬肉及風邪,犯之則遍身發出赤丹也。按《蘇沈良方》云:枲耳根、苗、葉、實,皆洗濯陰乾,燒灰湯淋,取濃汁,泥連二灶煉之。灰汁耗,即旋取傍釜中熱灰湯益之。一日夜不絕火,乃旋得霜,干瓷瓶收之。每日早晚酒服二錢,補暖去風駐顏,尤治皮膚風,令人膚革清淨。

每澡沐入少許尤佳。宜州文學昌從諫,服此十餘年,至七、八十,紅潤輕健,皆此藥力也。《斗門方》云: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者。用喝起草嫩心陰乾為末,以酒服一大錢,其功甚效。此物善通頂門連腦,蓋即蒼耳也。

【附方】舊十二,新十七。萬應膏,治一切癰疽發背,無頭惡瘡,腫毒疔癤,一切風癢,臁瘡杖瘡,牙疼喉痹:五月五日採蒼耳根葉數擔,洗淨曬萎細銼,以大鍋五口,入水煮爛,以篩濾去粗滓,布絹再濾。復入淨鍋,武火煎滾,文火煎稠,攪成膏,以新罐貯封。每以敷貼,即愈。

牙疼即敷牙上,喉痹敷舌上或噙化,二、三次即效。每日用酒服一匙,極有效。(《集簡方》)一切風毒,並殺三蟲腸痔,能進食。若病胃脹滿,心悶發熱,即宜服之;五月五日午時附地刈取枲耳葉,洗暴燥,搗下篩,每服方寸匕,酒或漿水下,日二、夜三。若覺吐逆,則以蜜丸服,准計方寸匕數也。

風輕者,日二服。若身體作粟或麻豆出,此為風毒出也。可以針刺潰去黃汁,乃止。七月七、九月九,亦可採用。(《千金方》)

一切風氣:蒼耳嫩葉一石(切),和麥櫱五升作塊,於蒿艾中罯二十日成曲。取米一斗,炊作飯,看冷暖,入曲三升釀之,封二七日成熟。每空心暖服,神驗。封此酒可兩重布,不得令密,密則溢出。忌馬肉、豬肉。(孟詵《食療本草》)諸風頭暈:蒼耳葉曬乾為末,每服一錢,酒調下,日三服。

若吐,則以蜜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全好矣。(《楊氏經驗方》)

白話文:

枲耳(蒼耳)

想喝酒卻戒不掉:取七枚蒼耳子,燒成灰,放入酒中飲用,即可不再嗜酒。(出自陳藏器的《本草》)

莖葉的處理方法:採摘後去除中心,取黃精,用竹刀細切拌勻,蒸煮從上午十點到晚上十點取出,去除黃精,陰乾備用。

氣味:苦、辛,微寒,有小毒。禁忌:忌食豬肉、馬肉、米泔水,並避免與硇砂同用。

主治:溪毒(出自《名醫別錄》)。中風、傷寒頭痛(出自孟詵)。治療大風、癲癇、頭痛、風濕痹痛,以及毒邪入侵骨髓、腰膝風毒等症狀。夏季採摘曬乾研磨成粉,用水服用一、二匕;冬季則用酒服用。也可製成丸劑,每次服用二、三十丸,每日三次。服用滿一百天,病邪會像瘑疥一樣排出體外,可能伴隨瘙癢、滲液、或皮膚斑駁、脫落等現象,最終肌膚會變得光滑細膩。能改善睡眠、解毒殺蟲、治療濕疹等。

長期服用可以益氣,使耳目聰明,身體輕盈,精神飽滿(出自蘇恭)。將葉揉碎含在舌下,可以引出唾液,治療目黃,促進睡眠。燒成灰與臘豬脂混合,可以治療疔腫,使其根部外露;用其煮酒服用,可以治療狂犬咬傷。

藥物特性:蒼耳葉長期服用可以去除風熱,但最忌諱食用豬肉和受風寒,否則會全身出現紅疹。根據《蘇沈良方》記載:蒼耳根、莖、葉、果實,都需清洗乾淨陰乾,用燒灰水淋洗,提取濃縮汁液,用連續兩灶火煉製。灰汁減少後,就及時添加旁邊釜中熱灰水,一天一夜不停火,就能得到像霜一樣的結晶,用乾燥的瓷瓶保存。每日早晚用酒服用兩錢,具有溫補、去風、駐顏的功效,尤其能治療皮膚風,使皮膚潔淨。每次沐浴時加入少量更佳。宜州文人昌從諫服用此藥十多年,到七、八十歲時仍紅潤輕健,都是藥效的功勞。《斗門方》記載:婦女血風攻腦,頭暈目眩,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可用喝起草(即蒼耳)嫩心陰乾研磨成粉,用酒送服一錢,療效甚好。此物善於疏通頂門及腦部,也就是蒼耳。

附方:舊有十二個,新增十七個。萬應膏,治療一切癰疽、發背、無頭惡瘡、腫毒、疔瘡、一切風癢、臁瘡、杖瘡、牙痛、喉痹:五月五日採集幾擔蒼耳根葉,洗淨曬乾切碎,用五口大鍋,加水煮爛,過篩去除粗渣,再用布絹過濾。再放入乾淨的鍋中,用大火煮沸,小火熬稠,攪拌成膏,用新罐儲存密封。塗敷患處即可痊癒。牙痛則敷在牙齒上,喉痹則敷在舌頭上或含化,兩三次即可見效。每日用酒送服一匙,效果極佳。(出自《集簡方》)治療一切風毒,並能殺蟲、治療腸痔,促進食慾。若患有胃脹滿、心悶發熱,也適合服用;五月五日中午時分,在蒼耳葉落地時採集,洗淨曬乾,搗碎過篩,每次服用一錢,用酒或米漿水送服,每日兩次,夜間三次。如果感到嘔吐,則製成蜜丸服用,劑量按一錢計算。風症較輕者,每日服用兩次。如果身體出現小米粒或大豆大小的疹子,這是風毒排出體外,可以用針刺破,排出黃色液體即可。七月七日和九月九日也可採集。(出自《千金方》)

治療一切風氣:取一石蒼耳嫩葉(切碎),和五升麥麩混合成塊,埋在艾蒿中發酵二十天,製成酒曲。取一斗米煮成飯,待其冷卻至適宜溫度後,加入三升酒曲釀造,密封發酵十四天成熟。每日空腹溫服,效果神奇。密封此酒要用雙層布,不可密封過嚴,以免溢出。忌食馬肉、豬肉。(出自孟詵的《食療本草》)治療各種風引起的頭暈:將蒼耳葉曬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用酒調服,每日三次。如果嘔吐,則製成梧子大小的蜜丸,每次服用二十丸,十天即可痊癒。(出自《楊氏經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