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46)
草部第十五卷 (46)
1. 惡實
風熱癮疹:牛蒡子(炒)、浮萍等分,以薄荷湯服二錢,日二服。(初虞世《古今錄驗》)
風齲牙痛:鼠黏子(炒),煎水含,冷吐之。(《延年方》)
小兒痘瘡,時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大便秘澀,小兒咽喉腫,胸膈不利:若大便利者,勿服。牛蒡子(炒)一錢二分,荊芥穗二分,甘草節四分。水一盞,同煎至七分,溫服。已出亦可服。名必勝散。(《和劑局方》)
婦人吹乳:鼠黏二錢,麝香少許,溫酒細吞下。(《袖珍方》)
便癰腫痛:鼠黏子二錢,炒研末,入蜜一匙,朴硝一匙,空心溫酒服。(《袖珍方》)
蛇蠍蠱毒:大力子,煮汁服。(《衛生易簡方》)
水蠱腹大:惡實(微炒)一兩,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米飲下十丸。(張文仲方)
歷節腫痛,風熱攻手指,赤腫麻木,甚則攻肩背兩膝,遇暑熱則大便秘: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本事方》)
根、莖
【氣味】苦,寒,無毒。權曰:甘、平。
藏器曰:根鬚蒸熟曝乾用。不爾,令人慾吐。
【主治】傷寒寒熱汗出,中風面腫,消渴熱中,逐水。久服輕身耐老(《別錄》)。根:主牙齒痛,勞瘧諸風,腳緩弱風毒,癰疽,咳嗽傷肺,肺壅疝瘕,冷氣積血(蘇恭)。根:浸酒服,去風及惡瘡。和葉搗碎,敷杖瘡金瘡,永不畏風(藏器)。主面目煩悶,四肢不健,通十二經脈,洗五臟惡氣。
可常作菜食,令人身輕(甄權)。切根如豆,拌麵作飯食,消脹壅。
莖葉煮汁作浴湯,去皮間習習如蟲行。又入鹽花生搗,拓一切腫毒(孟詵)。
【發明】頌曰:根作脯食甚良。莖葉宜煮汁釀酒服。冬月採根,蒸曝入藥。劉禹錫《傳信方》:療暴中風,用緊細牛蒡根,取時避風,以竹刀或荊刀刮去土,生布拭了,搗絞取汁一大升,和好蜜四大合,溫分兩服,得汗出便瘥。此方得之岳鄂鄭中丞。鄭因食熱肉一頓,便中暴風。外甥盧氏為潁陽令,有此方。服,當時便瘥。
【附方】舊五,新一十六。
時氣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盞,效。(《聖惠方》)
天行時疾:生牛蒡根,搗汁五合,空腹分為二服。服訖,取桑葉一把,炙黃,以水一升,煮取五合,頓服取汗,無葉用枝。(孫真人《食忌》)
熱攻心煩恍惚:以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後分為二服。(《食醫心鏡》)
傷寒搐搦,汗後覆蓋不密,致腰背手足搐搦者,牛蒡根散主之: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銼,於盆內研細,好酒一升同研,以新布絞取汁。以炭火半秤燒一地坑令赤,掃淨,傾藥汁入坑內,再燒令黑色,取出於乳缽內細研。每服一錢,溫酒下,日三服。(朱肱《活人書》)
白話文:
惡實
風熱疹:牛蒡子(炒)、浮萍等量,用薄荷湯送服二錢,每日服用二次。(《古今錄驗》)
風齒牙痛:鼠黏子(炒),煎水含漱,然後吐出。(《延年方》)
小兒痘瘡,發疹緩慢,伴隨高熱煩躁、咽喉阻塞、便秘,咽喉腫痛,胸悶氣促:若已大便通暢,則勿服用。牛蒡子(炒)一錢二分,荊芥穗二分,甘草節四分。水一碗,煎至七分,溫服。痘疹已出亦可服用。此方名為必勝散。(《和劑局方》)
婦女乳房脹痛:鼠黏二錢,麝香少許,溫酒服用。(《袖珍方》)
便癰腫痛:鼠黏子二錢,炒後研磨成粉,加入蜂蜜一匙、朴硝一匙,空腹溫酒服用。(《袖珍方》)
蛇蠍等毒蟲咬傷:大力子,煮汁服用。(《衛生易簡方》)
水腫腹脹:惡實(微炒)一兩,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米湯送服十丸。(張文仲方)
關節腫痛,風熱侵犯手指,出現紅腫麻木,嚴重者會蔓延至肩背膝蓋,遇暑熱則便秘:牛蒡子三兩,炒新豆豉、羌活各一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白開水送服。(《本事方》)
牛蒡根莖:
【氣味】苦,寒,無毒。甄權曰:甘,平。
藏器曰:根鬚需蒸熟曬乾後再使用,否則容易引起嘔吐。
【主治】傷寒寒熱盜汗,中風面腫,消渴熱症,利水消腫。長期服用可輕身延年益壽。(《別錄》)。根:主治牙痛、瘧疾、風濕痹痛、腳軟無力、癰疽、咳嗽傷肺、肺部阻塞、疝氣、血瘀。(蘇恭)。根:浸酒服用,可祛風除惡瘡。將葉搗碎敷於杖傷刀傷,可預防感染。(藏器)。主治面部煩悶,四肢無力,可通十二經脈,消除五臟積氣。
可經常當作蔬菜食用,使人身體輕盈。(甄權)。將根切成豆粒大小,拌入麵粉做成飯食用,可消除脹滿。(甄權)。
莖葉煮汁作浴湯,可治療皮膚病,如同蟲子爬行般瘙癢的症狀。也可加入鹽巴和花生一起搗碎,外敷各種腫毒。(孟詵)。
【發明】頌曰:牛蒡根製成肉脯食用甚佳。莖葉適宜煮汁釀酒服用。冬季採收根部,蒸曬後入藥。劉禹錫《傳信方》:治療中風,用新鮮細嫩的牛蒡根,採收時要避風,用竹刀或荊刀刮去泥土,用生布擦拭乾淨,搗碎絞汁一大升,加蜂蜜四合,溫熱分兩次服用,出汗後即可痊癒。此方來自岳鄂鄭中丞。鄭因一次食用過多熱肉,突然中風。其外甥盧氏為潁陽令,擁有此方。服用後,立即痊癒。
【附方】舊方五首,新方十六首。
時氣餘熱不退,煩躁口渴,四肢無力,不能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用一小碗,效果很好。(《聖惠方》)
流行性感冒:鮮牛蒡根,搗汁五合,空腹分二次服用。服藥後,取桑葉一把,烘烤至黃色,加水一升,煎至五合,一次服用,促使出汗。無桑葉可用桑枝代替。(孫真人《食忌》)
熱邪攻心,心煩意亂:用牛蒡根(搗汁)一升,飯後分二次服用。(《食醫心鏡》)
傷寒抽搐,汗出後覆蓋不周,導致腰背手足抽搐,可用牛蒡根散治療: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切碎,研磨成細粉,加好酒一升一起研磨,用新布絞取汁液。用炭火燒熱一個土坑,掃淨,倒入藥汁,繼續燒至黑色,取出後再研磨。每次服用一錢,溫酒送服,每日三次。(朱肱《活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