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44)
草部第十五卷 (44)
1. 蠡實
喉痹腫痛:《衛生易簡方》:用蠡實一合,升麻五分,水一升,煎三合,入少蜜攪勻,細呷,大驗。《聖惠方》:用馬藺子二升,升麻一兩。為末,蜜丸。水服一錢。又方:馬藺子八錢,牛蒡子六錢。為末,空心溫水服方寸匕。水痢百病:張文仲《備急方》:用馬藺子,以六月六日面熬,各等分,為末,空心米飲服方寸匕。如無六月六日面,常面亦可,牛骨灰亦可。
又方:馬藺子、乾薑、黃連各等分,為散,熟湯服二方寸匕,入腹即斷也。冷、熱皆治,常用神效,不得輕之。忌豬肉、冷水。腸風下血,有疙瘩瘡,破者不治:馬藺子一斤(研破酒浸,夏三、冬七日,曬乾),何首烏半斤,雄黃、雌黃各四兩,為末,以浸藥酒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日三服,見效。
(《普濟方》)
花、莖及根、葉,
【主治】去白蟲(《本經》)。療喉痹,多服令人溏泄(《別錄》)。主癰疽惡瘡(時珍)。
【發明】頌曰:蠡草、花、實,皆入藥。《列仙傳》云:寇先生宋人,好種荔,食其葩實,是矣。
時珍曰:按《葉水東日記》云:北方田野人患胸腹飽脹者,取馬楝花擂涼水服,即泄數行而愈。
據此則多服令人泄之說有驗,而蠡實之為馬藺更無疑矣。
【附方】舊三,新七。
睡死不寤:蠡實根一握,杵爛,以水絞汁,稍稍灌之。(《外臺秘要》)
喉痹口噤:馬藺花二兩,蔓荊子一兩,為末,溫水服一錢。
喉痹腫痛,喘息欲死者:《外臺秘要》:用馬藺根、葉二兩,水一升半,煮一盞,細飲之,立瘥。《聖惠方》:用根搗汁三合,蜜一合,慢火熬成,徐徐點之,日五七度。一方:單汁飲之,口噤者灌下。無生者,以刷煎汁。
沙石熱淋:馬藺花七枚(燒),故筆頭二七枚(燒),粟米一合(炒)。為末。每服三錢,酒下,日二服。名通神散。
小便不通:馬藺花(炒)、茴香(炒)、葶藶(炒),為末,每酒服二錢。(《十便良方》)
一切癰疽,發背惡瘡:用鐵掃帚,同松毛、牛膝,以水煎服。(《乾坤生意》)
面上瘢黶:取鐵掃帚,地上自落葉,並子,煎湯頻洗,數次自消。(《壽域神方》)
面皰鼻渣:馬藺子花,杵敷之佳。(《肘後方》)
【附錄】必似勒(《拾遺》),藏器曰:辛,溫,無毒。主冷氣,胃閉不消食,心腹脹滿。生崑崙,狀似馬藺子。
白話文:
蠡實
馬藺子的種子,古人稱作蠡實,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喉嚨腫痛可以用馬藺子、升麻煎湯服用,加入少量蜂蜜效果更佳。水痢等腸胃疾病,可以用馬藺子與其他藥材如乾薑、黃連等搭配服用。腸風下血伴有腫塊,則可以用馬藺子、何首烏、雄黃等研磨成丸藥服用。
馬藺的花、莖、根、葉均可入藥,主治驅除蛔蟲,治療喉嚨腫痛(但過量服用會腹瀉),以及癰疽惡瘡等。古代文獻記載,馬藺花可治療胸腹飽脹。
除了種子,馬藺的其他部位也可入藥。例如,馬藺根可以治療昏迷不醒;馬藺花可以治療喉嚨腫痛、口噤;馬藺根和葉可以治療喉嚨腫痛、呼吸困難;馬藺花也可以治療沙石熱淋、小便不通、癰疽惡瘡、面部瘢痕、面皰鼻瘡等。 一些藥方中,也將馬藺與其他藥材如蔓荊子、牛蒡子、松毛、牛膝等配合使用。 古代醫家認為馬藺性味辛溫,無毒,可治療胃閉、消化不良、心腹脹滿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