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40)
草部第十五卷 (40)
1. 苧麻
葉
【氣味】同根。
【主治】金瘡傷折血出,瘀血(時珍)。
【發明】時珍曰:苧麻葉甚散血,五月五日收取,和石灰搗作團,曬乾收貯。遇有金瘡折損者,研末敷之,即時血止,且易痂也。按李仲南《永類方》云:凡諸傷瘀血不散者,五六月收野苧葉、蘇葉,擂爛,敷金瘡上。如瘀血在腹內,順流水絞汁服即通,血皆化水。以生豬血試之,可驗也。秋冬用干葉亦可。
【附方】新三。驟然水瀉,日夜不止,欲死,不拘男婦:用五月五日採麻葉,陰乾為末。每服二錢,冷水調下。勿吃熱物,令人悶倒。只吃冷物。小兒半錢。(《楊子建護命方》)
冷痢白凍:方同上。
蛇虺咬傷:青麻嫩頭搗汁,和酒等分,服三盞。以渣敷之,毒從竅中出,以渣棄水中即不發。看傷處有竅是雄蛇,無竅是雌蛇,以針挑破傷處成竅,敷藥。(《摘玄方》)
白話文:
苧麻
苧麻葉與根性味相同。主要用於治療外傷出血、骨折出血以及瘀血。李時珍記載,苧麻葉具有很好的散瘀止血功效,最佳採收時間是五月五日。採收後與石灰一起搗成團狀,曬乾儲存。遇到外傷或骨折出血時,研磨成粉末敷於傷口,能迅速止血並促進傷口癒合。李仲南的《永類方》也記載,用苧麻葉和蘇葉,在五月到六月採收,搗碎後敷於外傷,能治療瘀血。如果瘀血在腹內,可以絞汁服用,能促進瘀血排出。秋冬季節可以使用乾燥的苧麻葉。
另外,苧麻葉還可用於治療急性腹瀉,以及治療蛇蟲咬傷。 對於急性腹瀉,五月五日採收的苧麻葉陰乾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兩錢(約八克),冷水送服,忌食熱物。 對於蛇蟲咬傷,則用新鮮苧麻嫩葉搗汁,與酒混合服用,並用藥渣敷於傷口,能將毒素排出。根據傷口是否有孔洞,可以判斷是雄蛇還是雌蛇,如有需要,可用針挑破傷口使其成孔,再敷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