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七卷 (7)
木部第三十七卷 (7)
1. 竹黃
(宋《開寶》)
【釋名】竹膏。
志曰:天竺黃生天竺國。今諸竹內往往得之。人多燒諸骨及葛粉等雜之。
大明曰:此是南海邊竹內塵沙結成者。
宗奭曰:此是竹內所生,如黃土著竹成片者。
白話文:
【釋名】竹膏。
《本草綱目》記載:天竺黃產於天竺國。現在許多竹子內部常常可以找到天竺黃。人們經常將它與燒焦的骨頭和葛粉等雜質混合在一起。
《大明本草》記載:天竺黃是南海邊竹子內部塵沙凝結而成的。
李時珍記載:天竺黃是竹子內部產生的,就像黃土附著在竹子上形成一片一樣。
時珍曰:按:吳僧贊寧云:竹黃生南海鏞竹中。此竹極大,又名天竹。其內有黃,可以療疾。本草作天竺者,非矣。𥳍竹亦有黃。此說得之。
【氣味】甘,寒,無毒。
大明曰:平。伏粉霜。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吳僧贊寧的說法,竹黃生長在南海的鏞竹中。這種竹子非常大,又名天竹。竹子裡面有黃色的物質,可以治療疾病。本草綱目中記載的天竺,並不是指天竺國,而是指天竹。𥳍竹也有黃色的物質。這個說法是正確的。
氣味:甘,寒,無毒。
大明的說法:平。伏(粉霜)。
【主治】小兒驚風天吊,去諸風熱,鎮心明目,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開寶》)。治中風痰壅,猝失音不語,小兒客忤癇疾(大明)。制石藥毒發熱(保升)。
白話文:
【主治】
-
小兒驚風天吊,去諸風熱,鎮心明目,療金瘡止血,滋養五臟(《開寶》)。
-
治中風痰壅,猝失音不語,小兒客忤癇疾(大明)。
-
制石藥毒發熱(保升)。
【發明】宗奭曰:天竹黃涼心經,去風熱。作小兒藥尤宜,和緩故也。
時珍曰:竹黃出於大竹之津氣結成,其氣味功用與竹瀝同,而無寒滑之害。
【附方】新一。
白話文:
發明
宗奭說:「天竹黃」能涼心經,去除風熱。特別適合用於小兒藥物,因為它和緩。
時珍說:「竹黃」是由大竹的津氣結成的,氣味和功效與「竹瀝」相同,但沒有寒滑的副作用。
附方
方劑:新一
小兒驚熱:天竹黃二錢,雄黃、牽牛末各一錢,研勻,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薄荷湯下。(錢乙方)
白話文:
小兒驚熱:天竹黃二錢,雄黃、牽牛末各一錢,研勻,麵糊丸粟米大。每次服用三、五丸,用薄荷湯送服。(錢乙方)
小兒驚熱:天竹黃二錢,雄黃、牽牛末各一錢,研磨均勻,用麵糊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五丸,用薄荷湯送服。(錢乙方)
白話文:
治療小兒驚熱:天竹黃兩錢,雄黃、牽牛子末各一錢,研磨均勻,用麵糊做成粟米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至五丸,用薄荷湯送服。(出自錢乙方)
2. 仙人杖
(宋《嘉祐》)
白話文:
(宋《嘉祐》)
【集解】藏器曰:此是筍欲成竹時立死者,色黑如漆,五、六月收之。苦竹、桂竹多生此。別有仙人杖草,見草部。又枸杞亦名仙人杖,與此同名。
【氣味】咸,平,無毒。大明曰:冷。
白話文:
【解釋】《藏器》中說:這是竹筍在生長過程中突然死亡的,顏色漆黑,在五、六月採收。苦竹、桂竹多這種病。另有一種草叫「仙人杖草」,見「草」部。又枸杞也叫仙人杖,這兩種有相同的別名。
**氣味:**鹹,性平,無毒。
**大明(李時珍)說:**性冷。
【主治】噦氣嘔逆,小兒吐乳,大人吐食反胃,闢痁,並水煮服之(藏器)。小兒驚癇及夜啼,置身伴睡良。又燒為末,水服方寸匕,主痔病。忌牛肉(大明)。
煮汁服,下魚骨鯁(時珍)。
白話文:
【主治】乾嘔、嘔吐,小兒嘔吐乳食,成人吃進的食物全吐出來,肚反胃,以及可以預防瘟疫,將芭樂籽與水煮過服下(出自《藏器》)。小兒患有驚癇或夜啼,用芭樂籽來陪伴小孩睡覺可以改善病情。此外,將芭樂籽燒成粉末,以水服用一湯匙的量,可以治療痔瘡。忌吃牛肉(出自《大明》)。
煮汁服用,可消除魚骨卡喉(李時珍)。
3. 鬼齒
(《拾遺》)
【釋名】鬼針。
藏器曰:此腐竹根先入地者。為其,賊惡,故隱其名。草部亦有鬼針。
【氣味】苦,平,無毒。
白話文:
【解釋名稱】鬼針草。
藏器說:這(腐竹)的根先進入地裡。因為它又惡又亂,所以隱藏它的名字。在草部也有鬼針草。
【性質味道】苦,性平,無毒。
【主治】中惡注忤,心腹痛,煮汁服之(藏器)。煮汁服,下骨鯁。燒存性,入輕粉少許,油調,塗小兒頭瘡(時珍)。
白話文:
【主治】中惡遇忤,心腹疼痛,煮汁服用(藏器)。煮汁服用,可以取下卡住的骨刺。將龍眼燒存性,加入少許輕粉,用油調勻,塗抹小孩子頭上的瘡(時珍)。
【附方】新二。
魚骨鯁咽:籬腳朽竹,去泥研末,蜜丸芡子大。綿裹含之,其骨自消也。(王璆《百一選方》)
小便尿血:籬下竹根,入土多年者,不拘多少,洗淨煎湯,並服數碗,立止。(《救急良方》)
白話文:
魚骨刺卡在喉嚨:
用籬笆邊腐朽的竹子,去除泥土並磨成粉末,加蜂蜜調成芡實大小的丸子。用棉布包起來含在口中,魚骨頭就會自己溶解。(來自王璆《百一選方》)
小便帶血:
用籬笆下埋在地多年的竹根,不管多少,洗乾淨後煎熬成湯汁,服用幾碗,立即就能止血。(來自《救急良方》)
4. 木之六
(雜木類七種,附錄一十九種)
白話文:
雜木類(七種)
附錄(十九種)
5. 淮木
(《本經》下品)
【校正】併入《別錄》有名未用城裡赤柱。
【釋名】百歲城中木(《本經》)、城裡赤柱。
《別錄》曰:淮木生晉陽平澤。又云:城裡赤柱生晉·平陽。
白話文:
【校正】合併至《別錄》,有記載但未使用的名稱:城裡赤柱。
【釋名】百歲城中木(《本經》)、城裡赤柱。
《別錄》記載:淮木生長在晉陽的平澤地區。又記載:城裡赤柱生長在晉國平陽郡。
時珍曰:按:《吳普本草》:淮木生晉·平陽、河東平澤,與《別錄》城裡赤柱出處及主治相同,乃一物也。即古城中之木,晉人用之,故云生晉·平陽及河東。今併為一,但淮木字恐有差訛耳。
【氣味】苦,平,無毒。《別錄》曰:辛。
普曰:神農、雷公:無毒。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吳普本草》所記載,淮木生長在山西的晉、平陽和河東大地的平原上,其出處和主治與《神農本草經》裡城中產生的赤色柱子的記載是一致的,因此認為淮木就是赤色柱子。淮木就是古代城中生長的樹木,晉朝人經常使用它,所以說它生長在晉、平陽和河東。現在將淮木和赤柱合稱為一種,但『淮木』這個名字可能有些錯誤。」
【氣味】苦,性質平和,無毒。《別錄》記載:辛。
普曰:神農、雷公:無毒。
【主治】久咳上氣,傷中虛羸。女子陰蝕漏下,赤白沃(《本經》)。城裡赤柱:療婦人漏血,白沃陰蝕,濕痹邪氣,補中益氣(並《別錄》)。煮湯服,主難產(《杜正倫》)。
白話文:
【主治】久咳上氣,損傷身體內臟的虛弱體質。女子陰道潰瘍陰液淋漓,血污和白濁液體流出(《本經》)。城裡赤柱:治療婦女漏血、白濁陰潰、濕痹邪氣,補益中氣、益氣(並《別錄》)。煮湯服用,主治難產(《杜正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