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七卷 (6)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七卷 (6)

1. 桃寄生

(《綱目》)

【氣味】苦,辛,無毒。

白話文:

**【氣味】**味道苦而辛辣,沒有毒性。

【主治】小兒中蠱毒,腹內堅痛,面目青黃,淋露骨立。取二兩為末,如茶點服,日四、五服(時珍。《聖惠方》)。

白話文:

【主治】兒童中毒,腹內疼痛,面色青黃,骨瘦如柴。取二兩藥材研成粉末,像喝茶一樣服用,每天四五次(李時珍。《聖惠方》)。

2. 柳寄生

(《綱目》)

【集解】時珍曰:此即寄生之生柳上者。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膈氣刺痛,搗汁服一杯(時珍)。

白話文:

【集解】

李時珍說:這是寄生於柳樹上的真菌。

【氣味】

味道苦,性平,無毒。

【主治】

胸悶刺痛,搗汁服用一杯。(李時珍)

3. 占斯

(《別錄》下品)

【釋名】炭皮(《別錄》)、良無極(《綱目》)。

白話文:

【譯名】炭皮(《別錄》)、良無極(《綱目》)。

時珍曰:占斯,《範汪方》謂之良無極,《劉涓子鬼遺方》謂之木占斯,盛稱其功,而《別錄》一名炭皮,殊不可曉。

白話文:

李時珍說:佔斯,《範汪方》稱它為良無極,《劉涓子鬼遺方》稱它為木佔斯,非常稱道它的藥效,但《別錄》稱它為炭皮,實在不可理解。

【集解】《別錄》曰:占斯生太山山谷。採無時。

白話文:

【集解】《別錄》說:佔斯草生長在太山山谷中。採集沒有固定的時間。

弘景曰:李當之云:是樟樹上寄生,樹大銜枝在肌肉。今人皆以胡桃皮為之,非是真也。按:《桐君採藥錄》云:生上洛。是木皮,狀如厚朴,色似桂白,其理一縱一橫。今市人皆削,乃似厚朴,而無正縱橫理。不知此復是何物,莫測真假也。

白話文:

弘景說:李當之說:樟腦是樟樹上寄生的一種東西,樹木大了,把寄生在它肚子上的樟腦包圍住了。現在的人,大多用胡桃皮來製造樟腦,這都是錯誤的。根據《桐君採藥錄》的記載,樟​​腦產自上洛,是樹木的樹皮,外觀就像厚朴,顏色像桂樹一樣嫩白,它的紋理一條縱向、一條橫向。現在市面上的人全部拿去刨削,看起來纔像厚朴,但是它卻沒有原本的縱橫紋理。不知道這種東西是什麼東西,分不清真假。

【氣味】苦,溫,無毒。

權曰:辛,平,無毒。茱萸為之使。

白話文:

**氣味:**苦,溫和,無毒

**權曰:**辛辣,平性,無毒。使用茱萸作為引經藥。

【主治】邪氣濕痹,寒熱疽瘡,除水堅積血症,月閉無子,小兒躄不能行,諸惡瘡癰腫,止腹痛,令女人有子(《別錄》)。主脾熱,洗手足水爛傷(甄權)。解狼毒毒(藏器)。

白話文:

【主治】邪氣濕痹、寒熱疽瘡、除去水腫,積聚的症狀、月經閉塞、不孕症、小兒癱瘓,各種惡性癤腫,停止腹痛,令女人有兒子(《別錄》)。主脾熱,洗手足導致水流瘡,受傷。(甄權)。解狼毒之毒(藏器)。

【附方】新一。

木占斯散:治發背腸癰疽痔,婦人乳癰,諸產癥瘕,無有不療。

白話文:

【五佔散】:治療背上長瘡、腹中長膿腫、痔瘡、婦人乳房長膿腫,各種產後疾病留下的積塊,沒有治不好的。

服之腫去痛止膿消,已潰者便早愈也。木占斯、甘草(炙)、厚朴(炙)、細辛、栝蔞、防風乾薑人參桔梗敗醬各一兩。為散。酒服方寸匕,晝七、夜四,以多為善。此藥入咽,當覺流入瘡中,令化為水也。癰疽灸不發敗壞者,尤可服之。內癰在上者,當吐膿血;在下者,當下膿血。其瘡未壞及長服者,去敗醬。一方加桂心。(《劉涓子鬼遺方》)

白話文:

服用此藥可以消腫止痛、化膿止膿,瘡口潰爛的人也能很快癒合。處方:細辛、甘草(炙)、厚朴(炙)、木佔斯、栝蔞、防風、乾薑、人參、桔梗、敗醬各一兩。把這些藥搗成粉末。用酒送服一寸深的勺子,白天服用七次,晚上服用四次,服用越多越好。藥物入口後,你會覺得藥液流入到瘡口,並化為水。對於因灸治不當而引起瘡口潰爛敗壞的人,更可以服用此藥。內癰長在上部的,應吐出膿血;長在下部的,應瀉出膿血。瘡口沒有潰爛但已經服用很久的人,去掉敗醬。另一種方法是加入桂心。(《劉涓子鬼遺方》)

4. 石刺木

(《拾遺》)

白話文:

《拾遺》

夫易人之谷,非易人之骨。易骨易筋,骨正筋柔。易肉易脂,肉消脂散。易血易液,液行血調。易形易神,神定形凝。易志易心,心和志專。易氣易息,氣安息和。易性易情,情定性安。

昔曾子曰:上醫醫國,其次醫人,其次醫病。醫國,一國太平;醫人,一人安樂;醫病,一身安康。

夫醫者,非徒醫身而已。苟能醫心,則吾身亦醫;苟能醫志,則吾身亦志;苟能醫氣,則吾身亦氣;苟能醫息,則吾身亦息;苟能醫性,則吾身亦性;苟能醫情,則吾身亦情。

故曰:醫身不如醫心,醫心不如醫志,醫志不如醫氣,醫氣不如醫息,醫息不如醫性,醫性不如醫情。

夫情者,身之根也;性者,心之主也;氣者,身之母也;息者,氣之根也;志者,心之枝也;心者,身之君也。

君失其正,則百官皆亂;心失其和,則百物皆散;志失其專,則百事皆敗;氣失其安,則百病皆生;息失其和,則百脈皆廢;性失其定,則百志皆亂;情失其定,則百體皆毀。

故曰:治本者,治身而已;治標者,治病而已。

夫病者,身之妖也。身病則心病,心病則志病,志病則氣病,氣病則息病,息病則性病,性病則情病。

故曰:醫身不如醫心,醫心不如醫志,醫志不如醫氣,醫氣不如醫息,醫息不如醫性,醫性不如醫情。

夫情者,身之本也;性者,心之主也;氣者,身之母也;息者,氣之根也;志者,心之枝也;心者,身之君也。

君失其正,則百官皆亂;心失其和,則百物皆散;志失其專,則百事皆敗;氣失其安,則百病皆生;息失其和,則百脈皆廢;性失其定,則百志皆亂;情失其定,則百體皆毀。

故曰:治本者,治身而已;治標者,治病而已。

夫病者,身之妖也。身病則心病,心病則志病,志病則氣病,氣病則息病,息病則性病,性病則情病。

夫醫者,非徒醫身而已。苟能醫心,則吾身亦醫;苟能醫志,則吾身亦志;苟能醫氣,則吾身亦氣;苟能醫息,則吾身亦息;苟能醫性,則吾身亦性;苟能醫情,則吾身亦情。

故曰:醫身不如醫心,醫心不如醫志,醫志不如醫氣,醫氣不如醫息,醫息不如醫性,醫性不如醫情。

【集解】藏器曰:石刺木乃木上寄生也。生南方林筤間。其樹江西人呼為靳刺,亦種為籬院,樹似棘而大,枝上有逆鉤。

白話文:

【集解】藏器說:石刺木是寄生在其他樹上的木本植物。生長在南方樹林的陰涼處。江西人稱這種樹為靳刺,也將它種植為籬笆。樹木類似於棘樹,但更大。枝上有倒鉤。

根皮

【氣味】苦,平,無毒。

【主治】破血,產後余血結瘕。煮汁服,神驗不可言(藏器)。

白話文:

**氣味:**苦,性質平和,無毒。

**主治:**破瘀血,產後惡露未淨或有血塊凝結。將其煮汁服用,效果非常神奇(藏器病)。

5. 木之五

(苞木類四種)

白話文:

苞木類四種

一、楊梅

  • 《本草綱目》:味酸、甘,微溫,無毒。主治霍亂、吐瀉、暑熱、煩渴、消腫、清熱。

二、青梅

  • 《本草綱目》:味酸、澀,平。主治霍亂、吐瀉、暑熱、煩渴、消腫、清熱。

三、李實

  • 《本草綱目》:味甘、酸,微溫,無毒。主治咳逆、吐血、衄血、瀉痢、消腫、化痰。

四、柰李

  • 《本草綱目》:味甘,平,無毒。主治咳逆、吐血、衄血、瀉痢、消腫、化痰。

6.

(《本經》中品)

【釋名】時珍曰:竹字象形。許慎《說文》云:「竹,冬生草也」。

故字從倒草。戴凱之《竹譜》云:植物之中,有名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實虛,大同節目。

【集解】弘景曰:竹類甚多,入藥用䈽竹,次用淡、苦竹。

白話文:

釋名

李時珍說:「竹」字是象形文字。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竹,在冬天生長的草」。

所以「竹」字的字形是倒放的「草」。戴凱之在《竹譜》中說:植物中,有一種叫做竹子的。既不剛也不柔,既不是草也不是木。小而有空心的部分,大的則有節。

集解

陶弘景說:竹子的種類很多,入藥使用的是苦竹,其次是淡竹和苦竹。

又一種薄殼者,名甘竹,葉最勝。又有實中竹、篁竹,並以筍為佳,於藥無用。頌曰:竹處處有之。其類甚多,而入藥惟用䈽竹、淡竹、苦竹三種,人多不能盡別。按:《竹譜》:䈽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勁,皮白如霜,大者宜刺船,細者可為笛。苦竹有白有紫。甘竹似篁而茂,即淡竹也。

白話文:

還有一種薄殼的竹子,名叫「甘竹」,它的葉子最勝。還有一種實心的竹子、篁竹,它們都以筍為佳品,但沒有藥用價值。有人這樣歌頌竹子:竹子到處都有,種類繁多,但入藥的只有䈽竹、淡竹、苦竹這三種,一般人很難分得清。根據《竹譜》記載:䈽竹堅固而節短,竹身圓潤而質地堅韌,皮毛白得像霜,大的可以用來做船,小的可以用來做笛子。苦竹有白色和紫色的。甘竹像篁竹一樣茂盛,又叫淡竹。

然今之刺船者多用桂竹。竹笛自有一種,亦不名䈽竹。苦竹亦有二種:一出江西、閩中,本極粗大,筍味殊苦,不可啖;一出江浙,肉厚而葉長闊,筍微有苦味,俗呼甜苦筍是也。今南人入藥燒瀝,惟用淡竹一品,肉薄,節間有粉者。時珍曰:竹,惟江河之南甚多,故曰九河鮮有,五嶺實繁。

白話文:

然而現在的針灸治療大多使用桂竹。竹子本身就有一種品種,也不叫䈽竹。苦竹也有兩種:一種產於江西、閩中,本體非常粗大,竹筍味道特別苦,不能吃;另一種產於江浙,竹肉厚而葉子又大又寬,竹筍有點苦味,俗稱甜苦筍。現在南方人入藥燒成汁液,只用淡竹一種,竹肉薄,竹節間有粉末。李時珍說:竹子在長江和珠江以南非常多,所以說北方九河很少有,而嶺南卻非常繁盛。

大抵皆土中苞筍,各以時而出,旬日落籜而成竹也。莖有節,節有枝;枝有節,節有葉。葉必三之,枝必兩之。根下之枝,一為雄,二為雌,雌者生筍。其根鞭喜行東南,而宜死貓,畏皂刺、油麻。以五月十三日為醉日。六十年一花,花結實,其竹則枯。竹枯曰箹,竹實曰筱,小曰篠簜,大曰篠。

白話文:

基本上都是土裡長出來的筍,各有不同的生長期,十天就脫去筍殼長成竹子了。竹竿上有節,節上有枝;枝上有節,節上有葉。葉子必定是三個生在一起,枝條必定是兩個生在一起。根部的枝條,其中一個是雄的,另外兩個是雌的,雌的那一個會生筍。竹子的根莖喜歡往東南方向蔓延,並且喜歡死老鼠,害怕皁角樹刺和油麻。五月十三日是竹子的醉日。竹子六十年開花一次,開花結實後,竹子就會枯萎了。枯死的竹子叫做箹,竹子的果實叫做筱,小的叫筀簜,大的叫做筱。

其中皆虛,而有實心竹出滇廣;其外皆圓,而有方竹出川蜀。其節或暴或無,或促或疏。暴節竹出蜀中,高節磥砢,即筇竹也。無節竹出溱州,空心直上,即通竹也。篃竹一尺數節,出荊南。笛竹一節尺余,出吳楚。篔簹竹一節近丈,出南廣。其干或長或短,或巨或細。交廣由吾竹長三、四丈,其肉薄,可作屋柱。

白話文:

其中全部是空的,而有實心的竹子產於雲南、廣東;外形全部都是圓的,而有方形的竹子產於四川、蜀地。它的節或密或疏,或長或短。密節竹產於蜀中,竹節又高又堅硬,就是筇竹。無節竹產於溱州,空心筆直向上生長,就是通竹。篃竹一尺內有數節,產於荊南。笛竹一節有一尺多,產於吳、楚。篔簹竹一節接近一丈,產於嶺南。它的莖稈或長或短,或粗或細。廣東、廣西的由吾竹長三、四丈,竹肉薄,可以用來作為房屋的柱子。

䈏竹大至數圍,其肉厚,可為梁棟。永昌漢竹可為桶斛,𥳍竹可為舟船。嚴州越王竹高只尺余。辰州龍孫竹細僅如針,高不盈尺。其葉或細或大。鳳尾竹葉細三分,龍公竹葉若芭蕉,百葉竹一枝百葉。其性或柔或勁,或滑或澀。澀者可以錯甲,謂之𥯨簩。滑者可以為席,謂之桃枝

白話文:

(1)楠竹大至數圍,其肉厚,可以當作房屋的樑柱。永昌漢竹可以製成桶、斛,𥳍竹可以製成船、船。

(2)嚴州越王竹高僅一尺多。辰州龍孫竹細僅如針,高不到一尺。

(3)竹葉或細或大。鳳尾竹葉細三分,龍公竹葉像芭蕉葉,百葉竹一枝有百葉。

(4)竹子的性質或柔或勁,或滑或澀。澀的竹子可以編織甲冑,稱為𥯨簩。滑的竹子可以製成席子,稱為桃枝。

勁者可以為戈刀箭矢,謂之矛竹、箭竹、筋竹、石麻。柔者可為繩索,謂之蔓竹、弓竹、苦竹、把發。其色有青有黃,有白有赤,有烏有紫。有斑斑者駁紋點染,紫者黯色黝然,烏者黑而害母,赤者厚而直,白者薄而曲,黃者如金,青者如玉。其別種有棘竹,一名竻竹,芒棘森然,大者圍二尺,可御盜賊。

白話文:

強韌的竹子可以做成武器,例如戈、刀、箭矢,分別稱之為矛竹、箭竹、筋竹、石麻。柔軟的竹子可以做成繩索,分別稱之為蔓竹、弓竹、苦竹、把發。竹子的顏色有青、黃、白、赤、烏、紫。有斑斑點點的竹子,花紋錯綜複雜,紫色的竹子顏色深沉黯然,黑色的竹子顏色很黑,黑色的竹子對母竹有危害,紅色的竹子竹幹粗大筆直,白色的竹子竹幹細薄彎曲,黃色的竹子像金子一樣黃,青色的竹子像玉一樣青。竹子的其他種類有棘竹,又稱竻竹,滿布大而尖利的竹刺,大的棘竹圓周可達二尺,可以用來防盜。

棕竹一名實竹,其葉似棕,可為柱杖。慈竹一名義竹,叢生不散,人栽為玩。廣人以筋竹絲為竹布,甚脆。

白話文:

棕竹又叫做實竹,它的葉子像棕櫚,可以製成柺杖。慈竹又叫做義竹,生長起來成叢不散開,人們把它栽種當作觀賞植物。廣東人用筋竹的纖維製成竹布,這種竹布非常容易破損。

䈽竹葉

【氣味】苦,平,無毒。

《別錄》曰:大寒。

【主治】咳逆上氣,溢筋,

急惡瘍,殺小蟲(《本經》)。除煩熱風痙,喉痹嘔吐(《別錄》)。

煎湯,熨霍亂轉筋(時珍)。

竹葉

【氣味】辛,平、大寒,無毒。

權曰:甘,寒。

【主治】胸中痰熱,

咳逆上氣(《別錄》)。吐血,熱毒風,止消渴,壓丹石毒(甄權)。

白話文:

竹葉

【氣味功效】苦性,寒涼,無毒。

《別錄》記載:性大寒。

【主治功效】治療咳嗽、氣逆上衝、肌肉抽搐,急發性惡瘡,殺蟲。(《本經》記載)消除煩熱、風熱抽搐、喉嚨腫痛、嘔吐。(《別錄》記載)煎服,外敷治療霍亂、抽筋。(明朝李時珍記載)

竹葉

【氣味功效】辛味,寒涼,無毒。

權曰:甘味,寒涼。

【主治功效】治療胸中痰熱,咳嗽、氣逆上衝。(《別錄》記載)吐血、風熱中毒、解除口渴,抑制丹石藥物中毒。(晉朝甄權記載)

消痰,治熱狂煩悶,中風失音不語,壯熱頭痛頭風,止驚悸,溫疫迷悶,妊婦頭旋倒地,小兒驚癇天吊(大明)。

白話文:

化痰,治療因熱引起的狂燥煩躁、中風導致失音不語、壯熱引起頭痛頭風、止驚悸、溫疫引起神志昏迷、孕婦頭暈倒地、小兒驚癇和天吊(大明)。

喉痹,鬼疰惡氣,煩熱,殺小蟲(孟詵)。涼心經,益元氣,除熱緩脾(元素)。煎濃汁,漱齒中出血,洗脫肛不收(時珍)。

白話文:

喉嚨疼痛、鬼怪邪氣侵擾、煩躁發熱,殺死小蟲(孟詵)。清涼心經,促進元氣,消除熱氣,緩和脾氣(元素)。煎成濃汁,漱口會出血,清洗脫肛不會收縮(時珍)。

苦竹葉

【氣味】苦,冷,無毒。

白話文:

氣味:苦,性冷,無毒。

【主治】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別錄》)。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煩熱,發汗,療中風喑啞(大明)。殺蟲。燒末,和豬膽,塗小兒頭瘡耳瘡疥癬;和雞子白,塗一切惡瘡,頻用取效(時珍)。

白話文:

【主治】口瘡、眼睛疼痛,也能讓眼睛明亮,九個竅位靈敏。(《別錄》)。治療失眠,停止消渴,解酒毒,去除煩熱,發汗,治療中風引起的言語障礙、聲音沙啞。(大明)殺蟲。燒成末,用豬膽調勻,塗抹兒童頭瘡、耳瘡、疥癬;與雞蛋白攪勻,塗抹各種惡瘡,經常使用即可見效。(時珍)

【發明】弘景曰:甘竹葉最勝。

白話文:

發現:弘景說:甘竹葉是最厲害的。

詵曰:竹葉:䈽、苦、淡、甘之外,余皆不堪入藥,不宜人。淡竹為上,甘竹次之。宗奭曰:諸竹筍性皆微寒,故知其葉一致也。張仲景竹葉湯,惟用淡竹。元素曰:竹葉苦平,陰中微陽。杲曰:竹葉辛苦寒,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其用有二:除新久風邪之煩熱,止喘促氣勝之上衝。

白話文:

註解:

竹葉:

性味辛、苦、淡、甘,除此之外的竹葉皆不可入藥,也沒有益處。其中,淡竹的竹葉品質最好,甘竹次之。

宗奭說:

各種竹筍的性味都略微偏寒,因此可知竹葉的性味也一致。張仲景的竹葉湯,只使用淡竹的竹葉。

元素說:

竹葉性味苦、平,陰中微陽。

杲說:

竹葉性味辛辛苦寒,既可以升發,也可以下降,是陽中陰之物。竹葉的用途有兩種:

  1. 去除新舊風邪引起的煩熱。

  2. 止住喘促和氣勝上衝的症狀。

【附方】新二。

白話文:

【附方】新二

上氣發熱,因奔趁走馬後,飲冷水所致者。竹葉三斤,橘皮三兩,水一斗,煮五升,細服。三日一劑。(《肘後方》)。時行發黃:竹葉五升(切),小麥七升,石膏三兩,水一斗半,煮取七升,細服,盡劑愈。(《肘後方》)

白話文:

  1. 上氣發熱,是因為奔波或者騎馬後,喝了冷水引起的。可以用竹葉三斤、橘皮三兩,加水一斗,煮成五升,分次服下。三天一個療程。(《肘後方》)

  2. 流行性黃疸:竹葉五升(切碎),小麥七升,石膏三兩,加水一斗半,煮成七升,分次服下,吃完一劑就痊癒。(《肘後方》)

䈽竹根

【主治】作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本經》)。

消毒(《別錄》)。

淡竹根

【主治】除煩熱,解丹石發熱渴,煮汁服(藏器)。

消痰去風熱,驚悸迷悶,小兒驚癇(大明)。同葉煎湯,洗婦人子宮下脫(時珍)。

苦竹根

【主治】下心肺五臟熱毒氣。銼一斤,水五升,煮汁一升,分三服(孟詵)。

甘竹根

【主治】煮汁服,安胎,止產後煩熱(時珍)。

【附方】新一。

白話文:

竹根

主治:

  • 煎湯益氣止渴、補虛下氣(《本經》)
  • 消毒(《別錄》)

淡竹根

主治:

  • 清熱除煩、解丹石發熱口渴(藏器)
  • 消痰去風熱、驚悸迷悶、小兒驚癇(大明)
  • 與竹葉煎湯,用於治療婦人子宮下脫(時珍)

苦竹根

主治:

  • 下心肺五臟熱毒氣。取一斤竹根搗碎,加水五升煮沸取汁一升,分三次服用(孟詵)

甘竹根

主治:

  • 煎湯服用,安胎、止產後煩熱(時珍)

附方:

  • 新方一種

產後煩熱逆氣:用甘竹根(切)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去滓,入小麥二升,大棗二十枚,復煮麥熟三、四沸,入甘草一兩,麥門冬一升,再煎至二升。每服五合。(《婦人良方》)

白話文:

產後煩熱逆氣的治療方法:

  1. 將甘蔗根切碎,用一斗五升的水煮,煮至剩下七升。

  2. 去掉渣滓,加入二升小麥和大棗二十枚,再次煮沸至小麥熟,約三、四次沸騰。

  3. 加入一兩甘草和一升麥門冬,繼續煎煮至剩下二升。

  4. 每次服用五合(約100毫升)。(出自《婦人良方》)

竹茹

【氣味】甘,微寒,無毒。

【主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溢筋(《別錄》)。

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甄權)。噎膈(孟詵)。傷寒勞復,小兒熱癇,婦人胎動(時珍)。

苦竹茹

【主治】下熱壅(孟詵)。水煎服,止尿血(時珍)。

筀竹茹

【主治】勞熱(大明)。

【附方】舊五,新五。

傷寒勞復:傷寒後交接勞復,卵腫腹痛。竹皮一升,水三升,煮五沸,服汁。(朱肱《南陽活人書》)

白話文:

淡竹茹

【氣味】甜,微寒,無毒。

【主治】嘔吐、反胃,溫熱或寒熱病,吐血崩漏,關節疼痛(《別錄》)。

止肺結核咯血、鼻出血,治療五種痔瘡(甄權)。噎食積聚(孟詵)。傷寒病癒後的虛弱,小兒熱性驚厥,婦女胎動(李時珍)。

苦竹茹

【主治】清除下焦鬱熱(孟詵)。水煎服用,止尿血(李時珍)。

筀竹茹

【主治】勞累發熱(大明)。

【附方】「舊五」和「新五」方劑。

傷寒病癒後的虛弱:傷寒後過度勞累導致睾丸腫痛、腹痛。竹皮一升,水三升,煮沸五次,飲用汁液。(朱肱《南陽活人書》)

婦人勞復,病初愈,有所勞動,致熱氣衝胸,手足搐搦拘急,如中風狀:淡竹青茹半斤,栝蔞二兩,水二升,煎一升,分二服。(《活人書》)。

白話文:

婦女經過勞累,病初剛癒,有所勞動,導致熱氣衝胸,手腳抽搐拘急,像中風的樣子:淡竹葉半斤,栝蔞二兩,水二升,煎成一升,分兩次服用。(《活人書》)。

產後煩熱,內虛短氣:甘竹茹湯:用甘竹茹一升,人參茯苓、甘草各二兩,黃芩二兩。水六升,煎二升,分服,日三服。(《婦人良方》)。

白話文:

產後煩熱,體虛氣短:甘竹茹湯:用甘竹茹一升,人參、茯苓、甘草各二兩,黃芩二兩。加水六升,煎煮至二升,分三次服用,每天服用三次。(出自《婦人良方》)。

婦人損胎:孕八、九月,或墜傷,牛馬驚傷,心痛。用青竹茹五兩,酒一升,煎五合服。(《子母秘錄》)。

月水不斷:青竹茹微炙,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服。(《普濟方》)。

小兒熱痛,口噤體熱。竹青茹三兩,醋三升,煎一升,服一合。(《子母秘錄》)。

齒血不止:生竹皮,醋浸,令人含之,噀其背上三過。以茗汁漱之。(《千金方》)。

牙齒宣露:黃竹葉、當歸尾,研末,煎湯,入鹽含漱。(《永類方》)。

白話文:

婦人損胎:

懷孕第八、九個月時,如果跌傷、受到牛馬驚嚇,導致心痛。使用青竹茹五兩,酒一升,煎煮取五合服下。(《子母祕錄》)

月經不斷:

青竹茹稍加燒炙後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水一碗,煎服。(《普濟方》)

小兒發熱抽搐,口緊閉,身體發熱:

竹青茹三兩,醋三升,煎煮取一升,服一合。(《子母祕錄》)

齒血不止:

新鮮竹皮,浸泡於醋中,讓患者口中含著,朝竹皮背面吹氣三次。再用茶水漱口。(《千金方》)

牙齒露出:

黃色的竹葉、當歸尾,研磨成細粉,煎煮湯,加入鹽,含在口中漱口。(《永類方》)

飲酒頭痛:竹茹二兩,水五升,煮三升,納雞子三枚,煮三沸,食之。(《千金方》)。

白話文:

  • 喝酒了頭痛:竹茹二兩,加水五升,煮成三升,放入雞蛋三顆,煮滾三次,然後吃掉雞蛋即可。

傷損內痛:兵杖所加,木石所迮,血在胸、背、脅中刺痛。用青竹茹、亂髮各一團,炭火炙焦為末。酒一升,煮三沸,服之。三服愈。(《千金方》)

白話文:

外傷內痛:打鬥、跌撞、戳刺等所致的內部疼痛,血在胸部、背部、脅部刺痛。

治療方法:使用青竹茹、亂髮各一團,用炭火烤焦後研磨成粉末。用一升酒煮沸三次,然後服用。服用三次即可痊癒。(《千金方》)

竹瀝

白話文:

淡竹瀝

【修治】機曰:將竹截作二尺長,劈開。以磚兩片對立,架竹於上。以火炙出其瀝,以盤承取。時珍曰:一法:以竹截長五、六寸,以瓶盛,倒懸,下用一器承之,周圍以炭火逼之,其油瀝於器下也。

白話文:

修治方法:

機曰:將竹子切成二尺長,劈開。用兩片磚頭相對立,在上面架上竹子。用火燒竹子,使其出油,用盤子接住流下的油。

時珍曰:還有一種方法:把竹子切成五、六寸長,放入瓶子中,倒立,在下面放一個器皿盛接,周圍用炭火烘烤,竹油就會流到器皿裡。

【氣味】甘,大寒,無毒。

時珍曰:薑汁為之使。

白話文:

氣味:甘,性大寒,無毒。

**李時珍說:**用薑汁作引經。

【主治】暴中風風痹,胸中大熱,止煩悶,消渴,勞復(《別錄》)。中風失音不語,養血清痰,風痰虛痰在胸膈,使人癲狂,痰在經絡四肢及皮裡膜外,非此不達不行(震亨)。治子冒風痓,解射罔毒(時珍)。

白話文:

【主治】

  1. 突然發生的中風、身體僵硬麻木、胸口感覺很熱、消除煩悶、口渴、勞動過度(《別錄》)。

  2. 中風後失聲無法說話,養血清痰,風痰虛痰在胸膈,使人癲狂,痰在經絡四肢及皮裡膜外,如果沒有它,這些都無法達到、進行(震亨)。

  3. 治療兒童發燒、癲癇發作、解射罔毒(時珍)。

䈽竹瀝

【主治】風痓(《別錄》)。

苦竹瀝

【主治】口瘡目痛,明目,利九竅(《別錄》)。

功同淡竹(大明)。治牙疼(時珍)。

慈竹瀝

【主治】療熱風,和粥飲服(孟詵)。

【發明】弘景曰:凡取竹瀝,惟用淡、苦、䈽竹者。

雷曰:久渴心煩,宜投竹瀝。

白話文:

苦竹瀝

**主治:**風濕痛(《別錄》)。

慈竹瀝

**主治:**口腔潰瘍、眼睛疼痛,明目,通利九竅(《別錄》)。

功效與淡竹相同(《大明》)。治療牙痛(李時珍)。

療熱風,和粥飲服(孟詵)。

**發明:**陶弘景說:凡是採集竹瀝,只使用淡竹、苦竹、慈竹。

雷斅說:長期口渴心煩,適宜服用竹瀝。

震亨曰:竹瀝滑痰,非助以薑汁不能行。諸方治胎產金瘡口噤,與血虛自汗,消渴小便多,皆是陰虛之病,無不用之。產後不礙虛,胎前不損子。本草言其大寒,似與石膏、黃芩同類。而世俗因大寒二字,棄而不用。《經》云:陰虛則發熱。竹瀝味甘性緩,能除陰虛之有大熱者。

白話文:

石震亨說:竹瀝能清除痰液,但沒有薑汁的幫助就無法運行。各種方法治療胎產金瘡閉口,以及血虛自汗,消渴多尿,都是陰液不足的疾病,皆需使用竹瀝。產後不傷害虛弱的體質,懷孕前不會傷害胎兒。本草綱目說竹瀝性大寒,似乎與石膏、黃芩同類。而世俗因為“大寒”二字,就放棄了使用竹瀝。《黃帝內經》說:陰液不足就會發熱。竹瀝味甘、性緩,可以消除陰液不足所造成的大熱。

寒而能補,與薯蕷寒補義同。大寒言其功,非獨言其氣也。世人食筍,自幼至老,未有因其寒而病者。瀝即筍之液也,又假於火而成,何寒如此之甚耶?但能食者用荊瀝,不能食者用竹瀝。

白話文:

寒性食物也能滋補身體,這與山藥的寒性滋補作用是一樣的。說大寒指的是它的功效,而不是單指它的寒性。世人從小到大都吃筍,沒有因為筍而生病的。瀝是筍的汁液,經過加熱而成,怎麼會寒性這麼大呢?只是能吃的人用荊瀝,不能吃的人用竹瀝。

時珍曰:竹瀝性寒而滑,大抵因風火燥熱而有痰者宜之。若寒濕胃虛腸滑之人服之,則反傷腸胃。筍性滑利,多食瀉人,僧家謂之刮腸篦,即此義也。丹溪朱氏謂大寒言其功不言其氣,殊悖於理。謂大寒為氣,何害於功?《淮南子》云:槁竹有火,不鑽不然。今苗僚人以干竹片相戛取火,則竹性雖寒,亦未必大寒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竹瀝性寒而滑膩,大致上是因風火燥熱而有痰的人才適合服用。如果寒濕胃虛腸滑的人服用了,反而會傷害腸胃。筍性滑利,吃多了會讓人腹瀉,僧家說筍是「刮腸篦」,就是這個意思。丹溪朱氏認為「大寒」是指竹瀝的功效而不是它的藥性,這與道理相悖。說「大寒」是竹瀝的藥性,怎麼會妨礙它的功效?《淮南子》說:枯竹中有火,如果不鑽它是無法燒起來的。現在苗族人用乾竹片互相摩擦取火,可見竹子的藥性雖然寒冷,但也不一定是「大寒」。

《神仙傳》云:離婁公服竹汁餌桂,得長生。蓋竹汁性寒,以桂濟之,亦與用薑汁佐竹瀝之意相同。淡竹今人呼為水竹,有大小二種,此竹汁多而甘。沈存中言苦竹之外皆為淡竹,誤矣。

白話文:

《神仙傳》上說:離婁公服用竹汁餌桂,取得了長生。竹汁性質偏寒,以桂枝來調和,這和用薑汁輔助竹瀝的用意相同。淡竹現在的人稱它為水竹,有大小兩種,這種竹子汁多味甘。沈存中說苦竹以外的都屬於淡竹,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附方】舊十四,新七。

中風口噤:竹瀝、薑汁等分,日日飲之。(《千金方》)

小兒口噤體熱:用竹瀝二合。暖飲,分三、四服。(《兵部手集》)。

白話文:

【附方】舊有十四種,新加七種。

中風口不能開:取竹瀝、薑汁等量,每日服用。(《千金方》)

小兒口不能開,身體發熱:用竹瀝二合。溫熱服用,分三、四次喝完。(《兵部手集》)

產後中風,口噤,身直面青,手足反張:竹瀝飲一、二升,即蘇。(《梅師方》)。

白話文:

產後中風,嘴巴閉緊,身體挺直面色發青,手腳反常的抽搐:用竹瀝飲一、二升,立刻使病人清醒過來。(《梅師方》)。

破傷中風:凡閃脫折骨諸瘡,慎不可當風用扇,中風則發痓,口噤項急,殺人。急飲竹瀝二、三升。忌冷飲食及酒。竹瀝卒難得,可合十許束並燒取之。(《外臺秘要》)。

白話文:

跌打損傷:凡是閃失脫臼和骨折等創傷,要謹慎不要在風中使用扇子。如果傷口受到風吹,就會發作痙攣,嘴巴緊閉脖子僵硬,會造成死亡。趕快喝二、三升竹瀝水。忌諱吃冷的食物、飲酒。如果一時找不到竹瀝水,可以用十幾束竹子一起燃燒後取得竹瀝。

金瘡中風,口噤欲死:竹瀝半升,微微暖服。(《廣利方》)。

大人喉風:筀竹油,頻飲之。(《集簡方》)。

小兒重舌:竹瀝漬黃柏,時時點之。(《簡便方》)。

小兒傷寒:淡竹瀝、葛根汁各六合。細細與服。(《千金方》)。

小兒狂語,夜後便發:竹瀝夜服二合。(姚和眾《至寶方》)。

婦人胎動:妊娠因夫所動,困絕。以竹瀝飲一升,立愈。(《產寶》)

白話文:

金瘡中風,口噤欲死 竹子汁半升,溫熱後服用。(《廣利方》)

大人喉風 竹子油,經常飲用。(《集簡方》)

小兒重舌 竹子汁浸泡黃柏,時常點塗。(《簡便方》)

小兒傷寒 淡竹子汁和葛根汁各六合。慢慢服用。(《千金方》)

小兒狂語,夜後便發 竹子汁夜間服用二合。(姚和眾《至寶方》)

婦人胎動 妊娠因丈夫所動,睏倦欲絕。喝竹子汁一升,馬上痊癒。(《產寶》)

孕婦子煩:楊氏產乳:竹瀝,頻頻飲之。《梅師方》:茯苓二兩,竹瀝一升,水四升,煎二升,分三服。不瘥,更作之。

白話文:

孕婦心煩:楊氏記載,可服用竹瀝,經常飲用。《梅師方》:茯苓二兩,竹瀝一升,水四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用。如果沒有好轉,再繼續服用。

時氣煩躁,五、六日不解:青竹瀝半盞,新水半盞,相和令勻,非時服。(《千金方》)。

消渴尿多:竹瀝恣飲,數日愈。(《肘後方》)。

白話文:

譯文:

  1. 時氣煩躁,五、六天不癒:青竹瀝半盞,加新水半盞,混合均勻,在非固定時間服用。(《千金方》)

  2. 消渴多尿:竹瀝盡情飲用,幾天就會好。(《肘後方》)

咳嗽肺痿:大人、小兒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咳出涕唾,嗽出臭膿。用淡竹瀝一合,服之,日三、五次,以愈為度。(李絳《兵部手集》)。

白話文:

咳嗽肺痿: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會有咳嗽和呼吸短促的症狀,胸部會發出喘鳴聲,咳嗽時會咳出鼻涕和唾液,以及帶有惡臭的膿液。可以用淡竹瀝一合來治療,每天服用三到五次,直到症狀痊癒即可。(李絳《兵部手集》)。

產後虛汗:淡竹瀝三合,暖服,須臾再服。(昝殷《產寶》)。

小兒吻瘡:竹瀝和黃連、黃柏、黃丹敷之。(《全幼心鑑》)。

小兒赤目:淡竹瀝點之。或入人乳。(《古今錄驗》)。

白話文:

產後虛汗

服用濃縮竹葉汁三合,溫熱服用,過一會兒再服一次。(出自昝殷的《產寶》)

小兒吻瘡

將竹葉汁、黃連、黃柏、黃丹混合敷在患處。(出自《全幼心鑑》)

小兒赤目

點濃縮竹葉汁在眼睛上。或者將濃縮竹葉汁滴入人奶後再點在眼睛上。(出自《古今錄驗》)

赤目眥痛不得開者,肝經實熱所致,或生障翳:用苦竹瀝五合,黃連二分。綿裹浸一宿,頻點之,令熱淚出。(《梅師方》)。

白話文:

眼睛發紅疼痛到無法睜開,是肝經實熱引起的,或者有障翳生長:可以用苦竹汁五合、黃連二分,用棉布包裹浸泡一夜,頻頻點眼,讓眼睛流出熱淚。(《梅師方》)

猝牙齒痛:苦竹燒一頭,其一頭汁出,熱揩之。(姚僧坦《集驗方》)。

丹石毒發:頭眩耳鳴,恐懼不安。淡竹瀝,頻服二、三升。(《古今錄驗》)

竹筍,見菜部。

慈竹籜

【主治】小兒頭身惡瘡,燒散和油塗之。或入輕粉少許(時珍)。

竹實

【主治】通神明,輕身益氣(《本經》)。

【發明】《別錄》曰:竹實出益州。

弘景曰:竹實出藍田。江東乃有花而無實,頃來斑斑有實,狀如小麥,可為飯食。

白話文:

猝牙齒痛:

苦竹燒烤一端,燒至另一端流出汁液,趁熱用汁液擦拭患處。(姚僧坦,《集驗方》)

丹石毒發:

頭暈耳鳴,惶恐不安。服用淡竹瀝,頻頻服用二到三升。(《古今錄驗》)

竹筍:

請見「菜部」。

慈竹籜:

【主治功效】治療小兒頭部或身體惡瘡,將竹籜燒成灰燼與油膏混合塗抹患處。或添加少許輕粉。(李時珍)

竹實:

【主治功效】開通神智,減輕體重,增強元氣。(《本經》)

【解說】《別錄》記載:竹實產於益州。

弘景記載:竹實產於藍田。江東只有竹花沒有竹實,近來偶爾有零星竹實,形狀如小麥,可以煮食。

承曰:舊有竹實,鸞鳳所食。今近道竹間,時見開花小白如棗花,亦結實如小麥子,無氣味而澀。江浙人號為竹實,以為荒年之兆,其竹即死,必非鸞鳳所食者。近有餘幹人言:竹實大如雞子,竹葉層層包裹,味甘勝蜜,食之令人心膈清涼,生深竹林茂盛蒙密處。頃因得之,但日久汁枯乾而味尚存爾。乃知鸞鳳所食,非常物也。

白話文:

承曰:據說古代有竹實,是鸞鳳的食物。現在,靠近道路的竹林中,有時會看到開花,白色的花朵像棗花,也會結果,果實像小麥子,沒有氣味而且澀。江浙人把這種果實叫做竹實,認為是荒年的徵兆,竹子結了果實後就會死掉,所以這種竹實肯定不是鸞鳳的食物。最近,有餘幹人說:竹實像雞蛋那麼大,被竹葉層層包裹,味道比蜜甜,吃起來讓人感到心胸清涼,竹實長在茂盛的深竹林中。不久前我得到了竹實,但放久了汁液乾枯了,味道還在。由此可知,鸞鳳吃的東西,不是一般的東西。

時珍曰:按:陳藏器《本草》云:竹肉,一名竹實,生苦竹枝上,大如雞子,似肉臠,有大毒。須以灰汁煮二度,煉訖,乃依常菜茹食。煉不熟,則戟人喉出血,手爪盡脫也。此說與陳承所說竹實相似,恐即一物,但苦竹上者有毒爾。與竹米之竹實不同。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陳藏器的《本草》記載,竹肉,又稱竹實,生長在苦竹的枝條上,大如雞蛋,像肉塊一樣,有很大的毒性。必須用草木灰汁煮兩次,煉製完畢,才能像平常的蔬菜一樣食用。如果煉製不熟,就會刺傷人的喉嚨並出血,手指甲也會全部脫落。這種說法與陳承所說的竹實相似,恐怕是同一樣東西,只是生長在苦竹上的有毒而已。這與竹米中的竹實不同。

山白竹(即山間小白竹也)

【主治】燒灰,入腐爛癰疽藥(時珍)。

爆竹

【主治】闢妖氣山魈。

白話文:

山白竹(即山間小白竹也)

[主治] 燒成灰燼,加入腐敗惡臭的癰疽藥物中(李時珍)。

爆竹

[主治] 驅除妖氣和山神。

慎微曰:李畋《該聞集》云:仲叟者,家為山魈所祟,擲石開戶。畋令旦夜於庭中爆竹數十竿,若除夕然,其祟遂止。

白話文:

慎微說:李畋的《該聞集》中記載:有一位叫仲叟的人,他的家被山魈所困擾,山魈會扔石頭砸門。李畋建議仲叟在庭院裡日夜燃放數十根爆竹,就像除夕夜那樣。這樣一來,山魈的騷擾就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