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七卷 (3)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七卷 (3)

1.

(音黟。宋《嘉祐》)

【釋名】瑿珀。

斅曰:瑿是眾珀之長,故號瑿珀。

時珍曰:亦作䃜。其色黳黑,故名。

白話文:

解釋名稱:琥珀。

**《斅》書說:**琥珀是眾多琥珀中最好的,所以稱為「琥珀」。

**李時珍說:**也寫作「珀」。因為它的顏色黑中略帶褐色,所以得名「珀」。

【集解】恭曰:古來相傳松脂千年為茯苓,又千年為琥珀,又千年為瑿。二物燒之皆有鬆氣。狀似玄玉而輕。出西戎,而有茯苓處無此物。今西州南三百里磧中得者,大則方尺,黑潤而輕,燒之腥臭。高昌人名為木瑿,謂玄玉為石瑿。洪州土石間得者,燒作鬆氣,功同琥珀,見風拆破,不堪為器。

白話文:

【集解】

恭說:自古以來相傳,松脂經過一千年的時間會變成茯苓,再經過一千年的時間會變成琥珀,再經過一千年的時間會變成瑿。茯苓和琥珀燃燒時都會發出松香味。瑿的外型看起來像玄玉,但重量較輕。瑿產自西戎,而有茯苓的地方沒有瑿。現在西州南邊三百里的沙漠中可以找到瑿,最大的瑿有一尺見方,顏色黑潤,重量很輕,燃燒時會散發出腥臭味。高昌人稱瑿為木瑿,而稱玄玉為石瑿。在洪州的土石之間也可以找到瑿,燃燒時會散發出松香味,功效和琥珀一樣。但是,瑿很容易被風吹裂,因此無法做成器皿。

恐此二種及琥珀,或非松脂所為也。慎微曰:《梁四公記》:傑公云:交河之間平磧中,掘深一丈,下有瑿珀,黑逾純漆,或大如車輪。末服,攻婦人小腸癥瘕諸疾。時珍曰:瑿即琥珀之黑色者,或因土色薰染,或是一種木沉結成,未必是千年琥珀復化也。《玉策經》言:松脂千年作茯苓,茯苓千年作琥珀,琥珀千年作石膽,石膽千年作威喜。

白話文:

恐怕這兩種(指茯苓和琥珀)以及松脂等,並不是出自松樹的樹脂。慎微說:《梁四公記》記載:傑公說:在交河一帶平坦的沙地中,向下挖掘一丈深,下面有琥珀,顏色比純漆更黑,有些大得像車輪。磨碎服用,可以治療婦女的腸癥、瘕積等疾病。李時珍說:琥珀就是琥珀的黑色品種,可能是因為土色的薰染,或者是由一種木頭沉入地下結成,未必是千年琥珀再次轉化而成的。《玉策經》說:松脂經過千年變成茯苓,茯苓經過千年變成琥珀,琥珀經過千年變成石膽,石膽經過千年變成威喜。

大抵皆是神異之說,未可深憑。雷斅琥珀下所說諸珀可據。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補心安神,破血生肌,治婦人癥瘕(《唐本》)。小兒帶之辟惡,磨滴目翳赤障(藏器)。

白話文:

藥味:甘,平,無毒。

主治

  • 補心安神,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 破血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 治療婦女癥瘕(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唐本》記載)。
  • 小兒佩戴琥珀可避邪。
  • 研磨成粉滴入眼睛,可治療眼翳、赤障(眼科疾病)。

注意:文中其他關於琥珀的神異功效,並無確切科學依據,僅供參考,不可過度依賴。

2. 豬苓

(《本經》中品)

【釋名】豭豬屎(《本經》)、豕橐(《莊子》)、地烏桃(《圖經》)。

弘景曰:其塊黑似豬屎,故以名之。司馬彪注《莊子》云:豕橐一名苓,其根似豬矢。是也。

時珍曰:馬屎曰通,豬屎曰零(即苓字),其塊零落而下故也。

【集解】《別錄》曰:豬苓生衡山山谷,及濟陰冤句。二月、八月採,陰乾。

弘景曰:是楓樹苓,其皮黑色,肉白而實者佳,削去皮用。

頌曰:今蜀州、眉州亦有之。生土底,不必楓根下始有也。

白話文:

釋名

  • 古代稱之為「豭豬屎」(《本經》)、「豕橐」(《莊子》)、「地烏桃」(《圖經》)。

弘景註解

弘景說:它的塊狀物呈黑色,像豬屎,所以因此得名。司馬彪在《莊子》中註解說:豕橐又名苓,它的根部像豬糞。這是正確的說法。

李時珍註解

李時珍說:馬的糞便稱為「通」,豬的糞便稱為「零」(即「苓」字),它的塊狀物散落而下,因此得名。

集解

《別錄》中記載:豬苓生長在衡山山谷和濟陰冤句地區。在二月和八月採收,陰涼處晾乾。

弘景註解

這是楓樹苓,它的外皮呈黑色,內部肉質呈白色且堅實者為佳,削去外皮後使用。

現在蜀州、眉州也有這種植物。它生長在土中,不只有楓樹根部才會長出來。

時珍曰:豬苓亦是木之餘氣所結,如松之餘氣結茯苓之義。他木皆有,楓木為多耳。

白話文:

時珍說:豬苓也是樹木多餘的氣凝結而成的,就像松樹多餘的氣凝結而成的茯苓。其他樹木都有結豬苓的可能,但以楓木結的最多了。

【修治】斅曰:採得,銅刀削去粗皮,薄切,以東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細切,以升麻葉對蒸一日,去葉,曬乾用。

白話文:

【製備方法】《本草綱目拾遺》說:採得後,用銅刀削去粗皮,切成薄片,用東流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早上濾出,切成細末,用升麻葉對蒸一天,去除升麻葉,晾乾就可以使用了。

時珍曰:豬苓取其行濕,生用更佳。

【氣味】甘,平,無毒。

普曰:神農:甘。雷公:苦,無毒。

權曰:微熱。

元素曰:氣平味甘,氣味俱薄,升而微降,與茯苓同。

杲曰:淡、甘,平,降也,陽中陰也。

好古曰:甘重於苦,陽也。入足太陽、足少陰經。

【主治】痎瘧,解毒蠱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輕身耐老(《本經》)。

白話文:

李時珍說:豬苓具有利濕作用,生用效果更好。

**氣味:**甘,性平,無毒。

普濟方:神農本草經:甘;雷公炮炙論:苦,無毒。

權德輿:微溫。

元素論:氣味平淡甘薄,氣味俱薄,上升而微降,與茯苓相同。

汪昂:淡、甘,性平,降性,陽中陰氣。

好古類苑:甘味重於苦味,陽性。歸入足太陽經、足少陰經。

**主治:**瘧疾,解毒蟲毒不祥,通利水道。長期服用,能減輕體重,延年益壽(《神農本草經》)。

解傷寒溫疫大熱,發汗,主腫脹滿腹急痛(甄權)。治渴除濕,去心中懊憹(元素)。瀉膀胱(好古)。開腠理,治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胎腫,小便不利(時珍)。

白話文:

  • 解除傷寒溫疫引起的大熱,發汗治療腫脹、腹脹急痛(甄權)。

  • 治療口渴除濕,消除心中的煩躁(元素)。

  • 瀉膀胱(好古)。

  • 打開腠理,治療淋腫、腳氣、白濁帶下、妊娠子淋胎腫、小便不利(時珍)。

【發明】頌曰:張仲景治消渴脈浮、小便不利、微熱者,豬苓散發其汗。病欲飲水而復吐,名為水逆,冬時寒嗽如瘧狀者,亦與豬苓散,此即五苓散也。豬苓、茯苓、術各三分,澤瀉五分,桂二分,細搗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飲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諸湯劑,無若此快,今人皆用之。

白話文:

【發明】這首頌說:張仲景治療消渴症,脈搏浮緩、小便不利、發低燒的病人,使用豬苓散讓他發汗。病人想喝水但喝了又吐,稱為水逆,在冬季咳嗽、寒熱交替的症狀酷似瘧疾的病人,也用豬苓散來治療,這其實就是五苓散。豬苓、茯苓、白術各三錢,澤瀉五錢,桂枝二錢,將藥材研細過篩,以水送服,每次一茶匙,一天三次。多喝溫水,汗出後就會痊癒。利水道的各種湯劑,沒有比這個配方見效更快的了,現在的人們都很常用它。

杲曰:苦以泄滯,甘以助陽,淡以利竅,故能除濕利小便。

宗奭曰:豬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損腎氣,昏人目。久服者宜詳審之。

元素曰:豬苓淡滲,大燥亡津液,無濕症者勿服之。

時珍曰:豬苓淡滲,氣升而又能降。故能開腠理,利小便,與茯苓同功。但入補藥不如茯苓也。

【附方】舊五。

白話文:

杲曰:苦味可以利於通暢,甘味可以幫助陽氣,淡味可以通利竅道,因此豬苓可以消除濕氣利於小便。

宗奭曰:豬苓利水的作用較多,長時間服用必定損傷腎氣,使人頭暈目眩。長期服用者應仔細審察。

元素曰:豬苓性淡利滲,大燥而會耗損津液,沒有濕證的人不要服用。

時珍曰:豬苓性淡利滲,氣息上升又能下降。因此豬苓能夠疏通腠理,利於小便,與茯苓有相同的作用。但是入補藥時不如茯苓。

【附方】舊五。

傷寒口渴:邪在臟也,豬苓湯主之。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每服七合,日三服。嘔而思水者,亦主之。(張仲景方)。

白話文:

傷寒病人感到口渴:是因為邪氣在臟腑,應使用豬苓湯來治療。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各一兩,用水四升,煎煮至二升。每次服用七合,每天服用三次。嘔吐而想喝水的病人,也可以用此方治療。(張仲景的方劑)。

小兒秘結:豬苓一兩,以水少許,煮雞屎白一錢,調服,立通。(《外臺秘要》)。

白話文:

小兒便祕:豬苓一兩,用少量水煮雞屎白一錢,調勻後服用,立馬通便。(《外臺祕要》)。

通身腫滿,小便不利:豬苓五兩,為末。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楊氏《產乳》)。妊娠腫渴:從腳至腹,小便不利,微渴引飲。方同上法。(《子母秘錄》)。

白話文:

全身腫脹,小便不利:豬苓五兩,研成細末。用煮過的溫水送服方寸匙,每天三次。(出自楊氏《產乳》)。妊娠腫渴:從腳到腹部都腫脹,小便不利,微渴想喝水。方同上法。(出自《子母祕錄》)。

妊娠子淋:方同上法,日三夜二,以通為度。(《小品方》)

壯年夢遺:方見草部半夏下。

白話文:

妊娠子淋: 方法同上述方劑,每天服用兩次,每晚服用一次,服用至通暢為止。(《小品方》)

壯年夢遺: 方劑請見草部【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