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草部第十五卷 (33)
草部第十五卷 (33)
1. 大薊、小薊
墮胎下血:小薊根葉、益母草五兩。水二大碗,煮汁一碗,再煎至一盞,分二服,一日服盡。(《聖濟總錄》)
金瘡出血不止:小薊苗搗爛塗之。(孟詵《食療本草》)
小便熱淋:馬薊根,搗汁服。(《聖惠方》)
鼻塞不通:小薊一把,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外臺秘要》方)
小兒浸淫,瘡痛不可忍,發寒熱者:刺薊葉新水調敷瘡上,干即易之。(《簡要濟眾方》)
癬瘡作癢:刺薊葉,搗汁服之。(《千金方》)
婦人陰癢:小薊煮湯,日洗三次。(《普濟方》)
諸瘻不合:虎薊根、貓薊根、酸棗根、枳根、杜衡各一把,斑蝥三分。炒為末,蜜丸棗大。日一服,並以小丸納瘡中。(《肘後方》)
疔瘡惡腫:千針草四兩,乳香一兩,明礬五錢,為末。酒服二錢,出汗為度。(《普濟方》)
白話文:
大薊、小薊
流產出血:用小薊的根和葉、益母草各五兩,加兩大碗水煎煮成一碗,再煎成半碗,分兩次服用,一天服完。(出自《聖濟總錄》)
外傷出血不止:將小薊嫩苗搗爛後敷在傷口上。(出自孟詵《食療本草》)
尿頻尿急:將小薊根搗碎取汁服用。(出自《聖惠方》)
鼻塞:用一把小薊,加兩升水煮成一升,分次服用。(出自《外臺秘要》)
小兒濕疹,瘡痛難忍,伴有發熱:用新鮮的小薊葉加水調敷在患處,乾了就換新的。(出自《簡要濟眾方》)
皮膚癬癢:將小薊葉搗碎取汁服用。(出自《千金方》)
婦女陰部瘙癢:用小薊煮水,每天清洗三次。(出自《普濟方》)
各種久不癒合的廔管:取虎薊根、貓薊根、酸棗根、枳根、杜衡各一把,斑蝥三分,炒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棗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一丸,並將小藥丸塞入廔管中。(出自《肘後方》)
疔瘡腫痛:取千針草四兩,乳香一兩,明礬五錢,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二錢,直到出汗為止。(出自《普濟方》)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