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六卷 (26)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六卷 (26)

1. 賣子木

(《唐本草》)

【釋名】買子木。

【集解】恭曰:賣子木出嶺南、邛州山谷中。其葉似柿。

白話文:

【釋名】賣子木。

【集解】恭曰:賣子木生長在嶺南和邛州的山谷中。它的葉子形狀類似柿子葉。

頌曰:今惟川西、渠州歲貢,作買子木。木高五、七尺,徑寸許。春生嫩枝條,葉尖,長一、二寸,俱青綠色,枝梢淡紫色。四、五月開碎花,百十枝圍攢作大朵,焦紅色。隨花便生子如椒目,在花瓣中黑而光潔,每株花裁三、五大朵爾。五月採其枝葉用。

白話文:

頌曰:如今只有川西、渠州等地歲貢,做成買子木。木材高五、七尺,直徑一寸左右。春天長出嫩枝條,葉子尖,長一、二寸,全都是青綠色,枝梢是淡紫色。四、五月開碎花,百十枝圍繞在一起形成大朵花,花色鮮紅。隨花長出果實如花椒果實,在花瓣中黑而光潔,每株花分成三、五大朵。五月採摘枝葉使用。

時珍曰:《宋史》渠州貢買子木並子,則子亦當與枝葉同功,而本草缺載,無從考訪。

【修治】斅曰:凡採得粗搗,每一兩用酥五錢,同炒乾入藥。

【氣味】甘、微咸,平,無毒。

【主治】折傷血內溜,續絕補骨髓,止痛安胎(《唐本》)。

白話文:

李時珍說:在《宋史》中記載渠州貢獻的買子木和它的果實,說明果實也和枝葉具有相同的功效,但是本草書籍中卻沒有記載,無法考證。

買子木

修治:《名醫別錄》中說:採集後搗碎,每一兩加入酥五錢,一起炒乾後入藥。

**氣味:**味甘,略帶鹹味,性平,無毒。

**主治:**跌傷導致內出血,接續斷骨和補養骨髓,止痛安胎(根據《唐本》記載)。

2. 木天蓼

(《唐本草》)

【校正】併入《拾遺》小天蓼。

【釋名】時珍曰:其樹高而味辛如蓼,故名。又馬蓼亦名天蓼而物異。

白話文:

【校正】併入《拾遺》部,(新增)小天蓼。

【釋名】李時珍說:這種樹很高,味道辛辣如蓼草,所以稱為「天蓼」。又有一種「馬蓼」,也稱為天蓼,但兩者是不同的植物。

【集解】恭曰:木天蓼所在皆有,生山谷中。今安州、申州作藤蔓,葉似柘,花白,子如棗許,無定形,中瓤似茄子,味辛,啖之以當薑、蓼。

白話文:

【集解】恭說:木天蓼到處都有,它生長在山谷中。現在安州、申州人把它當作藤蔓來種植,它的葉子像柘樹的葉子,花是白色的,果實像棗子,沒有固定的形狀,果肉像茄子,味道辛辣,可以把它當作薑和蓼來食用。

藏器曰:木蓼,今時所用出山南鳳州。樹高如冬青,不凋。不當以藤天蓼為注,既云木蓼,豈是藤生?自有藤蓼耳。藤蓼生江南、淮南山中,藤著樹生,葉如梨,光而薄,子如棗,即蘇恭以為木天蓼者。又有小天蓼,生天目山、四明山,樹如梔子,冬月不凋,野獸食之。是有三天蓼,俱能逐風,而小者為勝。

白話文:

藏器說:木蓼,現在使用的是產自山南鳳州的。樹木高大,像冬青一樣,不會枯萎。不應該用藤天蓼來解釋,既然說的是木蓼,難道是藤條生長的嗎?自有藤蓼這種植物。藤蓼生長在江南、淮南的山中,藤條依附在樹木上生長,葉子像梨葉,光滑而薄,果實像棗子,就是蘇恭認為的是木天蓼的。還有一種小天蓼,生長在天目山、四明山,樹木像梔子樹,冬天也不會枯萎,野獸會吃它。因此有三天蓼,都能夠驅逐風寒,而小的天蓼效果最好。

頌曰:木天蓼今出信陽。木高二、三丈。三月、四月開花似柘花。五月採子,子作球形似檾麻,子可藏作果食。蘇恭所說自是藤天蓼也。

白話文:

頌曰:木天蓼如今出產在信陽。樹木高二三丈。在三四月開花,花朵類似柘花。在五月採收果實,果實形狀似檾麻,果實可收藏當水果食用。蘇恭所說的那一種,應是藤天蓼。

時珍曰:天蓼雖有三種,而功用彷彿,蓋一類也。其子可為燭,其芽可食。故陸機云:

白話文:

李時珍說:天蓼雖然有三種,但功用大同小異,本質上是同類的。它的果實可以製成蠟燭,它的嫩芽可以食用。因此,陸機說:

木蓼為燭,明如胡麻。薛田《詠蜀詩》有「地丁葉嫩和嵐採,天蓼芽新入粉煎」之句。

白話文:

木蓼可製成蠟燭,燭光像芝麻一樣明亮。薛田的《詠蜀詩》有「地丁葉子嫩,與嵐氣調和,揉合在一起採摘;天蓼芽新鮮,用麵粉和在一起煎煮」的句子。

枝葉

【氣味】辛,溫,有小毒。

【主治】癥結積聚,風勞虛冷,細切釀酒飲(《唐本》)。

【附方】舊一,新三。

白話文:

枝葉

氣味:辛辣,溫暖,有輕微毒性。

主治:氣血凝結、腫塊、風寒虛弱、消化不良,細切泡酒飲用(《唐本》)。

附方:舊一劑,新三劑。

天蓼酒:治風,立有奇效。木天蓼一斤,去皮細銼,以生絹盛,入好酒三斗浸之,春夏一七,秋冬二七日。每空心、日午、下晚各溫一盞飲。

白話文:

天蓼酒:治療風疾,立竿見影,效果奇佳。

製作方法:

  1. 木天蓼一斤,削去外皮,細細銼碎。

  2. 把木天蓼粉末用生絹包裹起來。

  3. 放入三鬥好的米酒中浸泡。春夏季浸泡七天,春秋季浸泡十四天,冬季浸泡二十一天。

  4. 每天空腹時、中午、晚上各溫熱一杯酒喝。

若常服,只飲一次。老幼臨時加減。(《聖惠方》)。

氣痢不止:寒食一百五日,採木蓼曝乾。用時為末,粥飲服一錢。(《聖惠方》)。

白話文:

若常服此方,只於一日中服用一次。年老或年幼者,可視身體狀況酌情增減藥量。(出自《聖惠方》)

氣痢不止:

在寒食節後第 105 天採收木蓼,晾曬乾燥後備用。用時將木蓼研磨成細末,以粥水送服一錢。(出自《聖惠方》)

大風白癩:天蓼(刮去粗皮,銼)四兩,水一斗,煎汁一升,煮糯米作粥,空心食之。病在上吐出,在中汗出,在下泄出。避風。又方:天蓼三斤,天麻一斤半。生銼,以水三斗五升,煎一斗,去滓,石器慢煎如餳。每服半匙,荊芥薄荷酒下,日二夜一,一月見效。(《聖惠方》)

白話文:

大風白癩:

  1. 使用天蓼四兩,颳去表皮,切碎。

  2. 將天蓼放入一斗水裡熬製,取一升汁液。

  3. 熬製糯米粥,空腹時食用。

  4. 如果皮疹長在上面(頭部或手臂),將會吐出;長在中間(軀幹),將會出汗;長在下面(腿部或腳),將會腹瀉。

  5. 避免受風。

另一個藥方:

  1. 使用天蓼三斤,天麻一斤半。

  2. 將天蓼和天麻切碎,放入三鬥五升水中煎製,取一斗汁液。

  3. 去除渣滓,再用石器慢慢煎煮,直到稠如粥。

  4. 每次服用半匙,用荊芥和薄荷酒送服。

  5. 每天服用兩次,每隔一夜服用一次。

  6. 一般一個月見效。(摘自《聖惠方》)

小天蓼

【氣味】甘,溫,無毒。

白話文:

【氣味】味道甘甜,性溫和,無毒。

【主治】一切風虛羸冷,手足疼痹,無論老幼輕重,浸酒及煮汁服之。十許日,覺皮膚間風出如蟲行(藏器)。

白話文:

【主治】治療一切因風邪虛弱引起的體虛怕冷、手腳麻痺疼痛的病症,無論患者是老是少、病情輕重,都可以用浸泡在酒中或煮過的汁液服用。服用十幾天後,患者會覺得皮膚下有風在流動,好像有蟲子在爬(出自《藏器》)。

【發明】藏器曰:木天蓼出深山中,人云久服損壽,以其逐風損氣故也。藤天蓼、小天蓼三者,俱能逐風。

其中優劣,小者為勝。

【氣味】苦、辛,微熱,無毒。

【主治】賊風口面喎斜,冷痃癖氣塊,女子虛勞(甄權)。

【主治】風蟲牙痛,搗丸塞之,連易四、五次,除根。勿咽汁(時珍,出《普濟》)。

白話文:

發明

中醫經典著作《藏器》記載:

木天蓼生長在深山中,傳說長期服用會損害壽命,因為它有逐風損氣的作用。

藤天蓼和小天蓼也都能逐風而去除體內的風邪。

其中,小天蓼的療效最好。

性味

苦、辛,微熱,無毒。

主治

子:

  • 治療風邪導致的口眼歪斜
  • 治療寒邪引起的痙攣、痺痛、腫塊
  • 治療女性虛弱疲勞(見甄權《藥性論》)

根:

  • 治療風蟲引起的牙痛,將根搗成丸狀塞入牙洞,連續更換四五次,可根治。切勿吞下汁液(見李時珍《本草綱目》,引自《普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