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六卷 (24)
木部第三十六卷 (24)
1. 密蒙花
(宋《開寶》)
【校正】慎微曰:自草部移入木部。
【釋名】水錦花(《炮炙論》)。
時珍曰:其花繁密蒙茸如簇錦,故名。
白話文:
**校正:**慎微說:將它從草部移入木部。
**釋名:**水錦花(《炮炙論》)。
時珍說:它的花朵密集蓬鬆,像錦緞堆疊在一起,所以得名。
【集解】頌曰:密蒙花,蜀中州郡皆有之。樹高丈餘。葉似冬青葉而厚,背白有細毛,又似橘葉。花微紫色。二月、三月採花,曝乾用。
白話文:
【集解】頌詞說:密蒙花,在蜀中的郡縣都有生長。樹木高一丈多。葉子像冬青葉,但更厚,背面是白色,有細小的絨毛,又像橘子葉。花朵是淡紫色的。在二月、三月間採摘花朵,曬乾後服用。
宗奭曰:利州甚多。葉冬不凋,亦不似冬青,柔而不光潔,不深綠。其花細碎,數十房成一朵,冬生春開。
花
白話文:
宗奭曰:利州有許多花。冬月也不凋謝,也不像冬青,柔軟而不光滑,也不深綠。花很細碎,幾個花房成為一朵,冬天生成春天開放。
【修治】斅曰:凡使揀淨,酒浸一宿,漉出候乾,拌蜜令潤,蒸之從卯至酉,曬乾再拌蒸,如此三度,曬乾用。每一兩用酒八兩,蜜半兩。
白話文:
(藥材)的炮製方法:斅說:凡是(要)用(藥材)的,先要精挑細選,用酒浸泡一整晚,然後濾去酒液,晾乾,拌入蜂蜜使其潤澤,然後蒸,從早上到傍晚,然後曬乾,再次拌入蜂蜜蒸,這樣反覆三次,晾乾即可使用。每使用一兩(藥材),就用八兩酒,半兩蜂蜜。
【氣味】甘,平、微寒,無毒。
【主治】青盲膚翳,赤澀多眵淚,消目中赤脈,小兒麩豆及疳氣攻眼(《開寶》)。
羞明怕日(劉守真)。入肝經氣、血分,潤肝燥(好古)。
【附方】新一。
白話文:
氣味 甘,平、微寒,無毒。
主治 青盲、瞼膜翳障,眼睛發紅流淚,消除眼睛中的赤色血脈,小兒麩皮消化不良及疳病侵犯眼睛(《開寶本草》)。
畏光怕日(劉守真)。歸入肝經氣血,潤澤肝臟乾燥(好古)。
附方 新一。
目中障翳:密蒙花、黃柏根各一兩,為末,水丸梧桐子大。每臥時湯服十丸至十五丸。(《聖濟錄》)
白話文:
眼睛有障翳:密蒙花和黃柏根各一兩,研成粉末,用水丸梧桐子的大小。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送服十到十五丸。(《聖濟錄》)
2. 木綿
(《綱目》)
【釋名】古貝(《綱目》)、古終。
時珍曰:木綿有二種:似木者名古貝,似草者名古終。
或作吉貝者,乃古貝之訛也。梵書謂之睒婆,又曰迦羅婆劫。
白話文:
【釋名】古代稱為貝(《本草綱目》)、古代稱為終。
李時珍說:木棉有兩種:像樹的一種稱為古代貝,像草的一種稱為古代終。
有人寫成吉貝,那是古貝的訛傳。梵文稱之為睒婆,又稱迦羅婆劫。
【集解】時珍曰:木綿有草、木二種。交廣木綿,樹大如抱。其枝似桐。其葉大,如胡桃葉。入秋開花,紅如山茶花,黃蕊,花片極厚,為房甚繁,逼側相比。結實大如拳,實中有白綿,綿中有子。今人謂之斑枝花,訛為攀枝花。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棉花有草、木兩種。交廣木棉,樹木粗大如人能環抱。它的枝條像梧桐樹。葉子大,像胡桃葉。入秋後開花,花朵像山茶花,是紅色,花蕊黃色,花瓣很厚,花房繁茂,互相簇擁著。結的果實大如拳頭,果實中生有白色棉花,棉花中有種子。現在人稱它為斑枝花,讀音卻誤傳為攀枝花。
李延壽《南史》所謂林邑諸國出古貝花,中如鵝毳,抽其緒,紡為布;張勃《吳錄》所謂交州、永昌木綿樹高過屋,有十餘年不換者,實大如杯,花中綿軟白,可為縕絮及毛布者,皆指似木之木綿也。
白話文:
李延壽在《南史》中記載林邑諸國出產一種古貝花,花蕊像鵝毛一樣柔軟,可以將其抽出來,紡成布;張勃在《吳錄》中記載交州和永昌地區的木棉樹高過屋子,樹齡可以長達十幾年而不枯萎,木棉果實大如茶杯,花中的棉質柔軟潔白,可以做成絮和毛巾等。這些記載中的棉花都是指類似於樹木的木棉。
江南、淮北所種木綿,四月下種,莖弱如蔓,高者四、五尺,葉有三尖如楓葉,入秋開花黃色,如葵花而小,亦有紅紫者,結實大如桃,中有白綿,綿中有子,大如梧子,亦有紫綿者,八月採梂,謂之綿花;李延壽《南史》所謂高昌國有草,實如繭,中絲為細纑,名曰白疊,取以為帛,甚軟白;沈懷遠《南越志》所謂桂州出古終藤,結實如鵝毳,核如珠珣,治出其核,紡如絲綿,染為斑布者,皆指似草之木綿也。此種出南番,宋末始入江南,今則遍及江北與中州矣。
白話文:
江南、淮北種植的木棉,在四月下種,莖幹細弱如蔓,較高的木棉能長到四、五尺高,葉子有三尖,像楓葉,入秋後會開黃色花,花朵像比向日葵小,也有一些是紅紫色的,結出來的果實像桃子一樣大,裡面有白色的棉花,棉花裡面有種子,種子像梧桐子一樣大,也有紫色的棉花。八月採摘木棉,叫做棉花。李延壽在《南史》中提到高昌國有一種草,果實像繭,裡面的絲可以紡成細纑,叫做白疊,用它來織布,布料非常柔軟潔白。沈懷遠在《南越志》中提到桂州出產古終藤,結出來的果實像鵝毛,果核像珍珠,把果核拿出來後,可以紡成像絲綿一樣的纖維,染成斑紋布的,全部都是指類似草的木棉。這種植物產於南番,南宋末年才傳入江南,現在已經遍佈江北和中原地區了。
不蠶而綿,不麻而布,利被天下,其益大哉。又《南越志》言:南詔諸蠻不養蠶,惟收娑羅木子中白絮,紉為絲,織為幅,名娑羅籠段。祝穆《方輿志》言:平緬出娑羅樹,大者高三、五丈,結子有綿,紉綿織為白氈兜羅錦。此亦斑枝花之類,各方稱呼不同耳。
白話文:
不養蠶就取得絲綿,不種麻就取得布匹,這些東西利益了天下百姓,它們的益處實在很大。又據《南越志》記載:南詔的少數民族不養蠶,只收取娑羅樹果子中的白絮,把它捻成絲線,織成綢匹,名叫娑羅龍段。《方輿志》記載:平緬盛產娑羅樹,大的高三、五丈,結果實,裡面有絲綿,採收絲綿織成白氈兜羅錦。這也是斑枝花的種類之一,各地稱呼不同罷了。
白綿及布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血崩金瘡,燒灰用(時珍)。
子油(用兩瓶合燒取瀝。)
【氣味】辛,熱,微毒。
【主治】惡瘡疥癬。燃燈,損目(時珍)。
白話文:
白綿及布
**藥性:**甘、溫,無毒。
**用途:**止血,治療外傷,將白綿布燒成灰使用(李時珍)。
子油(將兩瓶子油混合燒製,收集滴下的油)
**藥性:**辛、熱,略有毒。
**用途:**治療惡瘡、疥癬。點燈燃燒時,可能有損眼睛(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