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木部第三十六卷 (23)

回本書目錄

木部第三十六卷 (23)

1. 山茶

(《綱目》)

【釋名】時珍曰:其葉類茗,又可作飲,故得茶名。

白話文:

【解釋】李時珍說:它的葉子形狀像茶樹葉,又可以當作飲料,所以得到「茶」這個名字。

【集解】時珍曰:山茶產南方。樹生,高者丈許,枝幹交加。葉頗似茶葉,而厚硬有稜,中闊頭尖,面綠背淡。深冬開花,紅瓣黃蕊。《格古論》云:花有數種:寶珠者,花簇如珠,最勝。海榴茶花蒂青,石榴茶中有碎花,躑躅茶花如杜鵑花,宮粉茶、串珠茶皆粉紅色。又有一捻紅、千葉紅、千葉白等名,不可勝數,葉各小異。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山茶花產在南方。是一種樹生植物,長得高的有將近一丈,枝幹交錯生長。葉子頗似茶葉,但比較厚硬有稜角,中間寬闊,頭部尖銳,正面綠色,背面淡綠色。深冬時節開花,花瓣紅色,花蕊黃色。《格古論》中說:山茶花品種很多,其中寶珠山茶最為名貴,花朵簇生如珍珠。海榴茶花花蒂青色,石榴茶花中有碎花,躑躅茶花像杜鵑花,宮粉茶、串珠茶都是粉紅色的。此外,還有像一捻紅、千葉紅、千葉白等名稱,多得數不勝數,葉子的形狀大小也各有不同。

或云亦有黃色者。《虞衡志》云:廣中有南山茶,花大倍中州者,色微淡,葉薄有毛。結實如梨,大如拳,中有數核,如肥皂子大。周定王《救荒本草》云:山茶嫩葉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曬作飲。

白話文:

也有人說山茶花也有黃色的。《虞衡志》記載:廣州有南山茶,花朵比中州大一倍,顏色略淡,葉子薄而帶毛。果實像梨,大如拳頭,裡面有幾個果核,像皁角那麼大。周定王的《救荒本草》記載:山茶花的嫩葉炸熟後用水漂洗可以食用,也可以蒸熟或曬乾後泡水喝。

【氣味】缺。

【主治】吐血衄血,腸風下血,

白話文:

【氣味】無記載。

【主治】吐血、流鼻血、腸道脹氣出血、腸道出血,

並用紅者為末,入童溺、薑汁及酒調服,可代鬱金(震亨)。湯火傷灼,研末,麻油調塗(時珍)。

白話文:

  • 將紅者研磨成粉末,放入童尿、薑汁和酒中調和服用,可以代替鬱金。(李時珍)
  • 燙傷灼傷,將紅者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塗抹患處。(李時珍)

【主治】婦人發䐈,研末摻之(時珍。《摘玄方》)。

白話文:

**主治:**燙傷灼傷

**用法:**將_子_搗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塗抹患處。(李時珍)

**用途:**婦人發乳癰,磨成粉末敷在患處(李時珍。《摘玄方》)。

2. 蠟梅

(《綱目》)

【釋名】黃梅花

時珍曰: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白話文:

釋名

梅花,俗稱梅花草。

李時珍說:這種植物本不屬於梅類,但因其花期與梅花相近,且香氣類似,顏色又如蜜蠟,故而得名。

【集解】時珍曰:蠟梅小樹,叢枝尖葉。種凡三種:以子種出不經接者,臘月開小花而香淡,名狗蠅梅;經接而花疏,開時含口者,名磬口梅;花密而香濃,色深黃如紫檀者,名檀香梅,最佳。結實如垂鈴,尖長寸余,子在其中。其樹皮浸水磨墨,有光采。

白話文:

【集解】李時珍說:蠟梅是灌木或小喬木,花序頂生,花下有小苞片和苞片樣葉。蠟梅花分三個品種:用種子種植,沒有經過嫁接的花期在臘月,小花芳香淡雅,取名狗蠅梅;經過嫁接後,花朵稀疏,花蕾閉合狀態下綻放,取名磬口梅;花朵密集,香氣濃鬱,花色深黃,接近紫檀的取名檀香梅,為品種中的上品。蠟梅花結果實時,果實就像垂掛的鈴鐺,又尖又長,長度一寸左右,裡面有種子。蠟梅樹皮浸在水裡磨成墨汁,墨汁光澤很好。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解暑生津(時珍)。

白話文:

【氣味】辛辣、溫熱,無毒。

【主治】解暑,生津止渴(李時珍記載)。

3. 伏牛花

(宋《開寶》)

【校正】併入《圖經》虎刺

【釋名】伏牛花(未詳)。

白話文:

【校正】併入《圖經》所載的「虎刺」。

【釋名】「伏牛花」(名稱的由來不詳)。

【集解】頌曰:伏牛花生蜀地,所在皆有,今惟益州蜀地有之,多生川澤中。葉青細,似黃柏葉而不光。莖赤有刺。開花淡黃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採,陰乾。又睦州所生虎刺,云凌冬不凋,彼人無時採根、葉,治風腫疾。

白話文:

集解:諺語說伏牛花生長在蜀地,各處都有,現在只有益州蜀地纔有的,大多生長在平原水澤地帶。葉片青翠細長,類似黃柏的葉子,但是不光滑。莖是紅色的,並且長有刺。淡黃色的花朵成穗狀,類似杏花但比較小,三月採摘,在陰涼處晾乾。另外睦州生長的虎刺,據說冬天也不會凋謝,當地人在任何時候都會採集它的根和葉,來治療風腫疾病。

【氣味】苦、甘,平,無毒。

【主治】久風濕痹,四肢拘攣,骨肉疼痛。

作湯,治風眩頭痛,五痔下血(《開寶》)。

白話文:

性味:苦、甘,性質平和,無毒。

主治

  • 長期的風濕痹痛
  • 四肢拘緊攣曲
  • 骨頭、肌肉疼痛

用法

  • 煮湯服用,可治療風眩頭痛和痔瘡出血(《開寶》)。

【發明】時珍曰;伏牛花治風濕有名,而用者頗少。楊子建《護命方》有伏牛花散,治男女一切頭風,發作有時,甚則大腑熱秘。用伏牛花、山茵陳、桑寄生、白牽牛、川芎藭、白殭蠶、蠍梢各二錢,荊芥穗四錢,為末。每服二錢,水煎一沸,連滓服。

白話文:

李時珍說:伏牛花治療風濕病很有名,但使用的人很少。楊子建的《護命方》中記載有伏牛花散,可以治療男女一切頭風,發作有時會很嚴重,甚至會導致大便乾燥。伏牛花散的成分有:伏牛花、山茵陳、桑寄生、白牽牛、川芎藭、白殭蠶、蠍梢各二錢,荊芥穗四錢,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加水煮沸一次,連藥渣一起服用。

根、葉、枝

【主治】一切腫痛風疾,細銼焙研,每服一錢匕,用溫酒調下(頌)。

白話文:

主治:所有腫脹疼痛的風疾,將藥材詳細研磨,每次服用一匙,用溫酒調服(頌)。